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130319
广濑淡窗(1792~1856)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著名的教育家、儒学家和汉诗人。其在家乡开设的私塾“咸宜园”是日本历史上规模*的私人办学机构,受业者达四千余人,殁后被明治政府推为日本近代教育之楷模予以表彰。其汉诗格调温厚清雅,被誉为“海西诗圣”。汉诗作品主要收录在《远思楼诗钞初编》、《二编》中。淡窗汉诗平淡雅致,深得王孟韦柳一派之风神。晚清俞樾称其诗“平淡之中自有精彩”(《东瀛诗选》卷十七),良有以也。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学者对于广濑淡窗汉诗的全面整理均属首次,因而颇具学术意义。
附录一为《淡窗诗话》中译文。全文用日语写就,是日本江户时代折衷诗学的代表,附此可以综观淡窗汉诗及汉诗学理论。附录二为淡窗年谱简编,并将大部份诗歌系年。附录三著叙淡窗著述,稍加介绍,以提供读者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方便。
读徒然草六首
筑前道上
太宰府谒菅公庙
博德晓望
筑前城下作
送山安民之秋月学医
宿关玄珪宅
树影
檐滴
月下独酌
访松云道者
赠箕浦子信
偶成
送升道游南肥
送林万里
赖子成评予诗卷见贻赋此寄谢
送人祗役虾夷
送人游宦长崎
题晋武帝乘羊车图
赠筑人高大晋
与云华上人松子登闲行
须惠客舍
兰
记梦
岳灭鬼
彦山
即事
新年杂咏
送惠学归摄
送草佩川之对马
送弟子礼之对马二首
咏史三首
惠良道上
羽秀才失怙,随母在筑三年,忽接寄诗,词翰双美,喜而和答
送人使萨摩二首
到东庄
赠藤熙斋
隈川杂咏五首
隈川观夜渔
题山田翁隐居
春日奉怀东都羽仓明府
油菜花
甘藷
题伍子胥图
数年前,张宇超同学由上海大学本科毕业,直升成为中文系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投入我的门下。犹忆学习之初,在一次谈话中,他即十分恳切地提出欲治日本汉诗及其诗学的愿望。他的主动提议颇出意外,不禁触动了我的心思。我近年来全力从事清代诗学及民国旧体诗学的研究,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题亦基本上不出此一范围,而久已不遑顾及早年立下的治日本汉诗学的心愿了。宇超同学想必是读过我的相关论文,了解我这一方面的夙愿的吧?遂欣然同意,并根据储存的阅读记忆,当即建议他以江户时代广濑建的《淡窗诗话》为课题。现在三年甫过,宇超同学即以此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并将《淡窗诗话》译成中文,又合其汉诗、诗话等为一书,正式出版,交出了一份堪称合格的答卷。三个寒暑中的努力与用功,自不待言。
日本在明治以前的文化,虽云是学中国的,但由于地理距离及岛国的环境条件,与中国本土实仍大不相同,甚至与古代朝鲜(韩国)的学中国也不相同,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而如就中国文化的立场言,其源流相连的性质,又使之兼具有趣有益的从旁参考的价值,所以清末以来便一直受到现代学者的关注。直至新世纪初南京大学成立‘域外汉籍研究所’,十余年来成绩卓著,标志着中国学者的这一关注和兴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以广濑建和《淡窗诗话》而言,他是江户时期的儒学家,又身体力行,长期兴办私塾,从事教育,影响卓著。他饱读中国诗文,论诗立场大抵在陶渊明和王孟诗派一边。所以他对陶诗的解读,便有足补中国人之未及处。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自从东坡单独拈出以谈理,遂成名句而为后人津津乐道。然淡窗却认为不宜句摘,因此句位在中间,其作用在于转接上下,联成全篇,摘出便不见其妙了(见《淡窗诗话》卷上)。这确是一个精致的意见,足以转换宋以来中国人对于陶诗此句的接受方向。又如他对杜律的意见也与中国传统之见相反,认为杜甫之律诗多是两首絶句的拼接(同右),这样老杜就颠倒而变为善絶不善律了。这个意见显然与杜诗的实情不符。五律唐人争胜,老杜也十分投入,现存杜集中半为五律,是为成熟的一体;七律一体老杜更是用尽心思,终至成为范式和。相形之下,他对絶句的兴趣不大,用功少,故此体也稍弱。盖老杜力大(他的力量同样适宜于五七古),絶句之天地不足以驰骋,换言之,他是不可能截律为絶的。这说明淡窗能识王孟而不能识李杜,虽然《诗话》中也发表了一些对于李杜的心得。淡窗对于清诗的首肯,也是基于同一立场,是通过同样对于王孟诗派有精识的王渔洋而完成的。此时中国已是道光前后,诗坛对于渔洋,也已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至肯定的多个阶段,而大致趋于稳定了。淡窗对中国古诗抱持虔诚之心,终身赏玩不倦。他对中国古诗的意见,在日本汉诗学界具有代表性,故不论正否,都是他山之‘玉’。我久有介绍之意。现在宇超同学初步做成了,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
宇超已经以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师从张伯伟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研究日本传统汉文学的空间。现在是他人生中的又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故乐于在他的本着作问世之际,写上我的祝福。张寅彭
辛卯初夏于台湾中山大学翠亨山庄寓所前言前言
日本广濑淡窗先生,天明二年(一七八二年,相当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一日生于丰后日田(今九州岛大分县日田市)一户世代经商的家庭。因其生于寅年,故幼时被称为寅之助,后又改为玄简。及长,改为求马。初名简,后改名建。字廉卿,后改为子基。号淡窗、苓阳、远思楼主人、墙东居士等,以淡窗为通行。‘淡’来自《礼记》中之‘君子淡以成’、《中庸》中之‘君子之道,淡而不厌’及《庄子》中之‘君子之交淡如水’等处,‘窗’则与‘斋’‘庵’等同义,用来命名书斋之词。谥文玄先生。
广濑家世代经商,伯父平八及父亲三郎右卫门均是爱好读书、热衷文学之士。淡窗两岁时便移居伯父的秋风庵,由伯父、伯母抚养。伯父俳号秋风庵月化,甚喜俳谐,颇有名气,着有《秋风庵发句集》二卷(宽政八年,即一七九六年刊)等。淡窗自幼耳濡目染。六岁时,从秋风庵搬回父母身边,由父亲亲自教授读书、习字。仿中国童蒙旧例,始习《孝经》、‘四书’等中国传统经典。随后又从学于日田附近的法幢和尚,习《诗经》等。十岁时,正式拜松下筑阴(一七六四~一八一○年)为师。松下为徂徕学折衷派的学者。淡窗在松下的指导下,初每日作七絶一首,至两百余首后,方学五律。十六岁,经人介绍,入筑前藩福冈龟井南冥(一七四三~一八一四年)、龟井昭阳(一七七三~一八三六年)父子之‘龟井塾’,诗文学问皆大有长进。宽政十一年(一七九九年)底,因疑患肺结核返回日田。此后卧病五年,至文化元年(一八○四年)冬终于痊愈。此间一直为淡窗治疗的医师仓重凑(一七六一~一八一○年)对其影响甚大。淡窗决定终身都在家乡从事私塾教育。晚年他曾回忆青年时学诗之事,有云:
予初学诗时,专奉钱塘、西洋二先生之指导。其大略以七才子、《絶句解》《沧溟集》为祖,以徂徕、南郭、万庵、大潮诸子为宗。亦见有白石、玉山等诗,此乃傍径而非正路云。唐诗只读《唐诗选》而已,其他李、杜、王、孟之集均未曾目触。中、晚勿论也。
至十八岁冬,在侄浜书林持来《唐宋诗醇》。大年求之。予始见其书,选李、杜、韩、白、苏、陆六家之诗也。予自幼时,因师说,看宋诗如魔道邪法。至是见唐、宋并称,大怪讶也。时南冥先生方读《诗醇》也。予问先生曰:‘《诗醇》除李、杜外,有必见诗邪?’先生曰:‘六家之诗,才力相敌也。但白乐天近平弱,与五子比稍劣也。东坡诗奇拔,超韩诗也。但其好古诗,近体过于自由。王、李诸子未免有非闲所也。’予于是恍然,始悟诗道之广大,明与盛唐之外有中、晚,中、晚之外有宋,皆非舍之物耶。其时,读苏、陆二家之诗,已爱其味也。(《怀旧楼笔记》卷八)
淡窗自幼接受古文辞派的诗学观念,视宋诗为‘魔道邪法’。当借阅了《唐宋诗醇》之后,方知明诗和盛唐诗以外,亦有中、晚唐诗及宋诗可观。此可谓淡窗汉诗学之转折点。
淡窗从事教育逾五十五年,私塾‘咸宜园’成为日本历史上规模的私人办学机构,受业者达四千余人。淡窗采用的‘三夺法’,不计年龄、学历、身份之差别,均平等待之;实施‘月旦评’的考核制度,形成激励竞争机制。这些教育方法使得淡窗门人中人才济济,德川幕府以‘多年学业相励,桃李满天下’为由,赐予淡窗‘永世苗字带刀’。时受此荣誉者,不过京都之伊藤仁斋、那波鲁堂,伊予之近藤笃山等数人。淡窗卒于安政三年(一八五六年,相当于清咸丰六年)十一月一日,年七十五岁。殁后被明治政府推为日本近代教育之楷模,予以表彰。
淡窗熟稔中国典籍,受汉文化影响甚深。其汉诗主要收録在《远思楼诗钞初编》、《二编》中。《初编》二卷,天保八年(一八三七年)付梓于大阪群玉堂;《二编》二卷,嘉永二年(一八四九年)剞劂于大阪群玉堂、江户千钟房。此次整理,即据此两种刻本为底本,间或参校《怀旧楼笔记》等。淡窗曾自评其诗云:‘《远思楼》前编不如后编之浑成自然,后编不如前编之巧致精密。’(《淡窗诗话》卷下)概而言之,淡窗汉诗平淡雅致,深得王孟韦柳一派之风神。晚清俞樾称其诗‘平淡之中自有精彩’(《东瀛诗选》卷十七),良有以也。
本书附录一为淡窗所著《淡窗诗话》,全文用日语写就,是淡窗平日与门人关于汉诗的问答之语録。淡窗所答坦率平易,语质文俚,‘初读之,若平平无奇者’,然细读,则示以‘入学法门’,‘愈读愈妙’(俱见川田刚《淡窗诗话序》),甚有益于后学。《淡窗诗话》代表了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摒弃时代畛域、相容并采的折衷诗学之立场。明治十六年(一八八三年)由其子广濑青邨(一八一九~一八八四年)编校付梓于东京博闻社,后又收入大正八年至大正十一年(一九一九~一九二二年)间日本人池田胤所编《日本诗话丛书》(东京文会堂书店)。此后,中村幸彦《近世文学论集》(岩波书店,一九六六年)对《淡窗诗话》进行校注,甚益流播。近年淡窗后裔茨城大学向野康江教授将《淡窗诗话》一书由古代日语译为现代日语,出版了《现代语译〈淡窗诗话〉》(苇书房,二○○一年)一书。今据明治十六年(一八八三年)初刻本进行翻译,亦偶有参考前述三书之处。合之以《远思楼诗钞》,读者可综观淡窗之汉诗及其诗学。虽间有偏颇,但亦能自圆其说,为中国诗歌诠释增添一新视角。
附录二为淡窗年谱简编,并将大部份诗歌系年。附录三着叙淡窗著述,稍加介绍,以提供读者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方便。书中若有谬误,大雅君子不吝赐教为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