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817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各区域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经济发展也处于不同水平,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全国各省之间,经济差异十分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财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反映,财政收入又是财政能力的体现。如何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新体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本书对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 001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03
二、 文献回顾 / 006
(一) 对不同国家财政收入差异的研究 / 006
(二) 对中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研究 / 007
(三) 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的建议 / 012
三、 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016
(一) 概念界定 / 016
(二) 研究内容 / 018
(三) 技术路线 / 021
四、 主要的研究方法 / 024
五、 创新与不足 / 027
(一) 本书创新点 / 027
(二) 本书不足之处 / 028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和西方经验 / 031
一、 相关理论基础 / 033
(一) 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 033
(二) 政府职能与政府干预理论 / 036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039
(四) 基础理论在本书中的应用 / 041
二、 西方国家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实践和启示 / 043
(一) 德国 / 043
(二) 美国 / 044
(三) 加拿大 / 045
(四) 英国 / 045
(五) 西方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046
第三章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 049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 / 051
二、 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现状和趋势——按行政和地理划分区域 / 054
三、 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现状和趋势——按经济特征划分区域 / 059
(一) 聚类分析 / 059
(二) 各类经济区域间的财政收入差异 / 060
四、 财政收入的区域流动性 / 062
五、 本章小结 / 065
第四章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因素分解 / 067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 / 069
二、 收入水平、地区排序及人口份额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变化的
贡献 / 071
三、 不同项目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 / 074
四、 来源于三次产业的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 / 080
五、 来源于不同行业的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 / 082
六、 来源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政收入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
贡献 / 085
七、 本章小结 / 088
第五章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成因 / 089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 / 091
二、 区域财政收入差异成因的传导机制 / 093
三、 第三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主要成因 / 095
(一) 主成分分析: 探寻差异的主要原因 / 095
(二) 面板数据分析: 验证差异的主要原因 / 097
四、 房地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深层原因 / 102
(一) 行业差距是营业税区域差异的主要方面 / 102
(二) 房地产业及建筑业营业税收入与营业税区域差异的协整
关系 / 103
五、 其他原因 / 107
(一) 区位条件制约 / 107
(二) 人口数量差异 / 108
(三) 税源差异 / 109
(四) 分税制改革 / 110
(五) 区域经济政策变化 / 111
六、本章小结 / 112
第六章转移支付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 / 115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 / 117
二、 转移支付效果最优化的理论模型 / 120
(一) 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效果最优化的模型 / 120
(二) 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效果最优化的模型 / 123
(三) 中央与地方在转移支付分配问题上的矛盾 / 125
三、 我国转移支付项目 / 126
四、 转移支付的区域分配及其调节效果 / 130
(一) 转移支付结构和区域分配总体情况 / 130
(二) 转移支付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 / 133
五、 对转移支付区域分配结构的评价和优化 / 137
(一) 本级财政收入和转移支付的秩和检验 / 137
(二) 优化转移支付区域分配的方向 / 139
六、本章小结 / 142
第七章房地产业调控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调节效果 / 145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 / 147
二、 房地产业营业税的区域差异 / 151
三、 房地产业营业税与商品房销售之间的数量关系 / 154
四、 住宅销售价格调控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 / 157
五、 房价与土地财政 / 162
六、本章小结 / 164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 167
一、 结论 / 169
二、 政策建议 / 173
(一) 积极提高区域财政收入 / 173
(二) 逐步实现“营改增”扩围 / 175
(三)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 / 177
(四) 努力调整转移支付分配 / 179
(五) 有效控制住房价格上升 / 181
参考文献 / 185
后记 / 199
本书从统计数据入手,采用多种计量方法,讨论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地缩小差异。所有结论都是在实证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可靠的实证依据。只有从具体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议,才能从实质上保证相关政策措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均衡区域间的财政能力,从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但是,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协调,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全国各省之间,经济差异十分明显。尽管从2000年开始,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政策,对贫困地区亦进行税收优惠和转移支付等措施,但从数据来看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非常显著。经济发展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相应地,财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地区经济实力的反映,而财政收入是财政能力的体现,既有收入作用,也有调节作用。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得我国各区域在财政收入汲取和公共服务提供等多个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总量小、财政能力弱,往往收不抵支,有的地区甚至连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提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了。因此,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均衡区域间的财政能力是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地区经济差距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然,地区间经济和公共服务差距的缩小和消除离不开政府和财政的作用。缩小区域财政收入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讨论这个课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到底有多大?在长期情况下,这种差异是如何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是什么?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的传导机制又是什么?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措施才能有效缩小差距呢?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和我们的研究结论相匹配呢?清楚这些问题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才会有的放矢。在理论上,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简单地看作因果关系联系起来,是不妥当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深刻认识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客观表现,揭示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明确主要原因和深层原因的传导机制,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目前,学术界更应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做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对税制改革的路径调整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对区域财政收入差异进行研究,能够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