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15532
★ 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经典入门书
★ 详尽介绍日本的中国史研究时代区分问题
导言——日本东洋史学的成立与发展
篇 日本对中国史研究的新发展
一、战后日本对中国史研究的发展
二、时代区分问题
三、日本唐代史研究会
第二篇 新旧中国史料的研究成果
一、云梦秦简与秦汉史研究
二、敦煌学与隋唐史研究
三、译池田温、冈野诚著: 敦煌、吐鲁番所发现有关唐代法制文献
四、评介日本近出版的几本有关中国史资料
第三篇 相关文献目录
一、有关战后日本对中国史研究之发展的参考文献
二、有关中国《古代》下限的时代区分论战唐宋间历史变革之时代性质论战的参考文献
三、有关云梦秦简的参考文献
四、有关敦煌、吐鲁番所发现唐代法制文献的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时代区分论与隋唐史教学——秦汉至隋唐为“中古”的初步看法
明治维新以来的中国学研究,是承续原来的汉学研究。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国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其特色约有如下几点: 1.学术研究传承不断,所以就初学者而言,在整理研究史后,极易进入研究领域。2.沿袭战前受到近代欧洲实证史学研究的影响,重视基本史料的掌握、解读,乃至典籍版本的研究,成果扎实、丰富。3.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重视群众(庶民)在历史的角色,拓展宏观视野,将中国历史放入东亚史乃至世界史思考。进而掀起时代区分论战,有如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史论战。4.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转而对新史料进行搜集与解读,研究问题趋于基础性、细微性,学风转变,时代区分论战乃告沉寂。5. 21世纪以来的研究,新史料取得较易,尤其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乃至近代地方官府档案,因而更朝向新资料的整理、研读。国家秩序与地方社会问题,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就同时期的中国学界而言,只能说是蹒跚而行。盖近代以来,深受战乱的影响,史料、研究成果纷失,学术研究失去传承,断断续续发展,极为艰苦。在研究日本方面,因仇日气氛高涨,到20世纪七十年代依然低迷。八九十年代开放后,始发现日本对中国史研究极为深入。于是纷纷设立日本学研究中心,鼓励学习日语,翻译日文名著,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以我个人而言,在五六十年代,由于时局影响,学习历史的环境极为艰困,尤其中国大陆新发现的资料,不易取得,公开场合不许说日语,因而不知“东洋史学”为何物,遑论时代区分论战。七十年代到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后,才展开新视野的研究。当时东大东洋史学科(含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师资阵容: 中国史有西嶋定生、池田温、松丸道雄;中国近代史有佐伯有一、田中正俊;朝鲜史有武田幸男;北亚史有护雅夫;中亚、 西亚史有榎一雄;印度史有辛岛昇;东南亚史有永积昭等教授,均是赫赫有名的学者,著作等身,甚为坚强。师资阵容所跨的领域几乎涵盖亚洲,让人惊讶。即使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乃至日本史的学者,其研究的视角均能触及东亚地区。1981年我去韩国首尔大学国史学科研究,也发现他们都能涉及东亚地区,尤其中国史领域。当然对日、韩学者而言,尤其古代史,其史料的掌握必须借重中国史资料甚夥,自然而然研究的视角也就兼及中国史。只是中国的中国史学者,较少关心日、韩历史,因而对东亚,甚至亚洲,或世界史的视野,也就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乏善可陈。
拙书于1982年发行初版,至1996年修订四版,其距初版虽已逾三十年,但因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若干领域,迄今仍有值得华人学界借镜者,例如古代国家性质、良贱制问题、时代区分问题、东亚世界论(战后为避免与战前军国主义的“大东亚”论相混,而改用“东亚细亚,东アジア”)等。尤其在时代区分的论战当中,日本学界首先提出所谓“唐宋变革”说,引起国际学界重视,近十年来,在华人学界亦有颇多论述。2014年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东京召开的主题为“现阶段中国史的时代划分”,其中令人注目的论文有四: 《人类史与东亚细亚史的时期区分》(妹尾达彦)、《内藤湖南的时代区分论及其现代的意义》(气贺泽保规)、《从思想史看宋代近世论》(小岛毅),以及《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以朱子学、理学为例》(陈支平)。其后,由东京汲古书院出版《中国史の时代区分の现在》(2015)。说明日本在战后所提出的研究课题,迄今仍有其延续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凡关心日本以及中国史研究者,拙书或有助一思。
后,非常感谢中国政法大学赵晶博士的推介,中西书局李碧妍博士的协助,使拙书得以用简体版出版。鲁鱼纰谬之误在所不免,敬请方家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