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100020
内容简介
《水韵下司》内容整体上紧紧围绕“清江码头,水韵下司”这一主题,以“作家眼中的下司”为导线,对下司古镇的历史文化、风情、典故、传说、故事、逸闻、趣事、人物、居民、水运、马帮、商业、农耕、名犬等方面,以非虚构纪实的形式进行创作,结集成书。所选文章行文流畅,具有一定高度、深度,有艺术性、可读性。
目 录
清风拂面清江流/尹卫巍
遗失在流光里的古镇/杨贵和
去下司度假/何林超
波光粼粼清水江/彭德华
骋怀之旅/吴亚栏
青瓦翘檐下的古镇/木子
一个村庄与一个民族/杨村
龙舟情缘/文静
体坛神话/罗时国
古朴隆重的祭龙仪式/何琼
红配绿就是酷/郑江义
记忆中的水碾坊/李相芳
古镇下司的古与今/李文明
走进芭茅冲/田景辉
缥缈的古镇记忆/金祯炳
深闺中的老山水/任才荣
火爆的农家乐/王英
一季草莓叶下红/吴遵智
猎狗披一身浮萍从远古奔来/韦文扬
清水江之韵/杜扬
让我们荡起双桨/何林超
升平盛世话小街/任才荣
水镇如诗/丈家彪
下司古码头遐想/鹏久先
下司古镇掌故/李葆中
遥想古镇下司/蒙永逸
苗舟竞渡飞龙上天/王黔辉
叶辛老师在下司/龙艳
遗失在流光里的古镇/杨贵和
去下司度假/何林超
波光粼粼清水江/彭德华
骋怀之旅/吴亚栏
青瓦翘檐下的古镇/木子
一个村庄与一个民族/杨村
龙舟情缘/文静
体坛神话/罗时国
古朴隆重的祭龙仪式/何琼
红配绿就是酷/郑江义
记忆中的水碾坊/李相芳
古镇下司的古与今/李文明
走进芭茅冲/田景辉
缥缈的古镇记忆/金祯炳
深闺中的老山水/任才荣
火爆的农家乐/王英
一季草莓叶下红/吴遵智
猎狗披一身浮萍从远古奔来/韦文扬
清水江之韵/杜扬
让我们荡起双桨/何林超
升平盛世话小街/任才荣
水镇如诗/丈家彪
下司古码头遐想/鹏久先
下司古镇掌故/李葆中
遥想古镇下司/蒙永逸
苗舟竞渡飞龙上天/王黔辉
叶辛老师在下司/龙艳
在线试读
《水韵下司》:
这座小镇,孕育着殷实的民风与我款款相约。
她不慌不忙,不惊不乍,我想就是她了——文静内秀的古镇下司。
淡雅斑驳的古街民居,含羞带雨的刺梨野花,代代相延的苗家炊烟,经久不改的布依乡音……下司是这般悠然,偏居黔东南莽莽大山的腹地,与世无争,富足祥和,无忧无虑,安闲自如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能把日子过得属于自己,必定有一番情趣了。走进下司,品读下司,感受深的一个字便是“清”。以清为经纬可牵出一连串的感叹:清爽、清秀、清淳、清丽,连吹过这里的风也是清风,不含任何杂质。
很多人一踏进下司就觉得吃惊,惊叹的是进入下司的路好走。下司镶嵌在贵州的省会贵阳、黔东南州首府凯里、黔南州首府都匀三大都市之间,西距贵阳100余公里,东隔凯里20余公里,南离都匀40余公里,三条高速公路如三道金光交缠着下司,交通便利,人们往来自如。细细想来,像下司这样的既靠近喧闹都市又隐在群山丛中独成一体的古镇,才是文人墨客寻觅的安逸之地。在滚滚红尘中灼烤得身心疲惫后,一抬脚,就可躲进原生态的绿色家园,静一静心,滤一滤情,尔后,如果在山寨郊野呆得寂寞了,又可返回熙熙攘攘的热闹都市。不必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悲叹“春如旧,一人空度,泪痕红渑蛟绡透”,也不必“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太惬意了,一下就可免去人生失意远走他乡后撕心裂肺的叹惋。
不言而喻,下司是个理想的养心之地,路不近也不远,恰到好处,完全符合“大隐隐于市”的避世理念,山光水色娇美清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脚踏进麻江,我便联想起苏东坡的这两句诗,下司太有可比之处了。
滋养这座小城的江叫清水江,它从远古的岁月中流来,从现代文明的歌谣里流来,从两岸和谐聚居的苗族、布依族、仫佬族、畲族、瑶族及汉族同胞的梦中流来。
我的家在都匀,与下司毗邻相居。2009年7月来下司采风三天,牵情而出的神秘与魅力在我心中总也挥不去。此刻,又想起那位用自家小木舟驮我荡舟清水江的下司老人来了。望着浩渺的烟波,他那饱经沧桑的眼睛露出无限眷念,他告诉我,下司河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繁华、畅通的河道,远可上湖南、湖北,甚至上海。商船穿梭往来于江上,商贾云集于码头。
我的心己随着下司那叶小舟渡进历史的港湾。
早在秦统一中国后就有外省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而且人烟升腾,山寨兴旺。文化古迹万寿宫、禹王宫、天后宫、观音阁交错于古镇通幽处,与民居互相映衬。我站在木舟之上,向两岸望去,只见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连绵曲折、小镇幽深静雅。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头巷尾,就连古街人家也在自家窗下特设凸出木柜一个,拿出自家商品进行交易。
富足使不少杰出的人才从麻江的清秀山水间横空出世,神州震惊。夏同稣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我国自有科举制度以来状元留洋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现在他的状元第依然在麻江贤昌乡狮子山脚,门楼前那块蓝底烫金的“状元第”金匾像在叩问青天。我抬头读罢门前两侧书刻的“随时爱景光,努力崇明德”楹联,低头咀嚼夏同铄的传奇经历。他30岁的生命进入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北京应戊戌会试,中贡士榜,、随应殿试,策对举贤,得主考官赞赏,经光绪帝御批为一甲一进士,皇榜昭示,大魁天下。
清风拂面清江流,一小舟继续顺江飘去。绿荫深处隐约可见的苗寨让人陡升几分羡慕与妒忌,准确地说是被几个在清水江中且歌且游的妇女吸引去了。当我和下司老人的小舟行出古镇五里,弯入河叉时,水面突然传来一阵女音山歌,那声音真是原生态天籁之音,柔柔靡靡的吟唱似从渺远的远古飘来。抬眼望时,几个少妇潜在水中,落落大方地向我们礼节招手,我听不懂苗语,却依稀感觉她们热情好客的情怀,这情怀像是在演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我当然愿意留下来。摇船的老人告诉我,苗族是下司占比例多的民族,他们的节日很多,有苗年、跳鼓节、芦笙节、爬坡节、吃新节等。早年,苗人居住偏僻,只有通过节日以舞会友,以歌传情。节日里他们的盛装服饰与好客的情怀一样,神采飞扬。
清风吹在江上,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原来驾舟老人也是一位苗人,他一番话勾起了我对苗人美味佳肴的垂涎。他说,若有兴致,可带我品尝苗家酸汤鱼和草烧狗肉。其实下司酸汤鱼我是吃过的,去年“三八”妇女节,我途经下司,次与苗家酸汤鱼邂逅。鱼是清水江中的角角鱼、麻滚子、鲢鱼、花斑鱼等等。酸汤由米汤、西红柿、糟辣椒腌制而成,又红又酸,又香又辣。哪怕盛夏三伏,也可在沸腾的酸汤中享用,热而不燥,油而不腻,尝一次便会终生难忘。
当太阳在清水江上洒下点点金光的时候,我听见岸边传来悠扬的芦笙声。驾舟老人说,全国龙舟邀请赛和独竹漂邀请赛明天将在下司举行,好客的当地群众已经为远方的客人准备了晚餐,入夜,铜鼓风情园里会有一场篝火晚会。
于是,我想早早吃了晚饭,以便去领略苗寨、铜鼓、芦笙、篝火和苗寨姑娘山歌的魅力。
晚宴安排在福源山庄,麻江县领导盛情宴请了来自全省的作家、学者。这夜,苗寨我虽没有去成,但在朦胧醉意中,我心中仿佛已点燃起一堆篝火,耳际不断响起铜鼓的咚咚之声,还有不绝于耳的苗家姑娘的美妙山歌。我想:下司,我还会再来……
……
这座小镇,孕育着殷实的民风与我款款相约。
她不慌不忙,不惊不乍,我想就是她了——文静内秀的古镇下司。
淡雅斑驳的古街民居,含羞带雨的刺梨野花,代代相延的苗家炊烟,经久不改的布依乡音……下司是这般悠然,偏居黔东南莽莽大山的腹地,与世无争,富足祥和,无忧无虑,安闲自如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能把日子过得属于自己,必定有一番情趣了。走进下司,品读下司,感受深的一个字便是“清”。以清为经纬可牵出一连串的感叹:清爽、清秀、清淳、清丽,连吹过这里的风也是清风,不含任何杂质。
很多人一踏进下司就觉得吃惊,惊叹的是进入下司的路好走。下司镶嵌在贵州的省会贵阳、黔东南州首府凯里、黔南州首府都匀三大都市之间,西距贵阳100余公里,东隔凯里20余公里,南离都匀40余公里,三条高速公路如三道金光交缠着下司,交通便利,人们往来自如。细细想来,像下司这样的既靠近喧闹都市又隐在群山丛中独成一体的古镇,才是文人墨客寻觅的安逸之地。在滚滚红尘中灼烤得身心疲惫后,一抬脚,就可躲进原生态的绿色家园,静一静心,滤一滤情,尔后,如果在山寨郊野呆得寂寞了,又可返回熙熙攘攘的热闹都市。不必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悲叹“春如旧,一人空度,泪痕红渑蛟绡透”,也不必“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太惬意了,一下就可免去人生失意远走他乡后撕心裂肺的叹惋。
不言而喻,下司是个理想的养心之地,路不近也不远,恰到好处,完全符合“大隐隐于市”的避世理念,山光水色娇美清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脚踏进麻江,我便联想起苏东坡的这两句诗,下司太有可比之处了。
滋养这座小城的江叫清水江,它从远古的岁月中流来,从现代文明的歌谣里流来,从两岸和谐聚居的苗族、布依族、仫佬族、畲族、瑶族及汉族同胞的梦中流来。
我的家在都匀,与下司毗邻相居。2009年7月来下司采风三天,牵情而出的神秘与魅力在我心中总也挥不去。此刻,又想起那位用自家小木舟驮我荡舟清水江的下司老人来了。望着浩渺的烟波,他那饱经沧桑的眼睛露出无限眷念,他告诉我,下司河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繁华、畅通的河道,远可上湖南、湖北,甚至上海。商船穿梭往来于江上,商贾云集于码头。
我的心己随着下司那叶小舟渡进历史的港湾。
早在秦统一中国后就有外省人逃避战乱来到这里,而且人烟升腾,山寨兴旺。文化古迹万寿宫、禹王宫、天后宫、观音阁交错于古镇通幽处,与民居互相映衬。我站在木舟之上,向两岸望去,只见吊脚楼鳞次栉比、码头连绵曲折、小镇幽深静雅。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头巷尾,就连古街人家也在自家窗下特设凸出木柜一个,拿出自家商品进行交易。
富足使不少杰出的人才从麻江的清秀山水间横空出世,神州震惊。夏同稣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我国自有科举制度以来状元留洋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现在他的状元第依然在麻江贤昌乡狮子山脚,门楼前那块蓝底烫金的“状元第”金匾像在叩问青天。我抬头读罢门前两侧书刻的“随时爱景光,努力崇明德”楹联,低头咀嚼夏同铄的传奇经历。他30岁的生命进入一个不寻常的年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北京应戊戌会试,中贡士榜,、随应殿试,策对举贤,得主考官赞赏,经光绪帝御批为一甲一进士,皇榜昭示,大魁天下。
清风拂面清江流,一小舟继续顺江飘去。绿荫深处隐约可见的苗寨让人陡升几分羡慕与妒忌,准确地说是被几个在清水江中且歌且游的妇女吸引去了。当我和下司老人的小舟行出古镇五里,弯入河叉时,水面突然传来一阵女音山歌,那声音真是原生态天籁之音,柔柔靡靡的吟唱似从渺远的远古飘来。抬眼望时,几个少妇潜在水中,落落大方地向我们礼节招手,我听不懂苗语,却依稀感觉她们热情好客的情怀,这情怀像是在演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我当然愿意留下来。摇船的老人告诉我,苗族是下司占比例多的民族,他们的节日很多,有苗年、跳鼓节、芦笙节、爬坡节、吃新节等。早年,苗人居住偏僻,只有通过节日以舞会友,以歌传情。节日里他们的盛装服饰与好客的情怀一样,神采飞扬。
清风吹在江上,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原来驾舟老人也是一位苗人,他一番话勾起了我对苗人美味佳肴的垂涎。他说,若有兴致,可带我品尝苗家酸汤鱼和草烧狗肉。其实下司酸汤鱼我是吃过的,去年“三八”妇女节,我途经下司,次与苗家酸汤鱼邂逅。鱼是清水江中的角角鱼、麻滚子、鲢鱼、花斑鱼等等。酸汤由米汤、西红柿、糟辣椒腌制而成,又红又酸,又香又辣。哪怕盛夏三伏,也可在沸腾的酸汤中享用,热而不燥,油而不腻,尝一次便会终生难忘。
当太阳在清水江上洒下点点金光的时候,我听见岸边传来悠扬的芦笙声。驾舟老人说,全国龙舟邀请赛和独竹漂邀请赛明天将在下司举行,好客的当地群众已经为远方的客人准备了晚餐,入夜,铜鼓风情园里会有一场篝火晚会。
于是,我想早早吃了晚饭,以便去领略苗寨、铜鼓、芦笙、篝火和苗寨姑娘山歌的魅力。
晚宴安排在福源山庄,麻江县领导盛情宴请了来自全省的作家、学者。这夜,苗寨我虽没有去成,但在朦胧醉意中,我心中仿佛已点燃起一堆篝火,耳际不断响起铜鼓的咚咚之声,还有不绝于耳的苗家姑娘的美妙山歌。我想:下司,我还会再来……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