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96946
本书的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灾难医学救援专家,具有丰富的灾难救援技术和指挥管理经验。全书围绕“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论述和深入研讨,既有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又有城市中各类常见灾难事件的救援原则,特别适合从事城市灾难预防、应急管理和医疗护理人员阅读参考。
第 1章概述 1
第 1节 城市灾难的种类、历史和现状 1
第 2节 城市灾难救援的基本原则 11
第 3节 城市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 15
第 2章 城市灾难风险与风险控制 18
第 1节 城市应对灾难的脆弱性 18
第 2节城市应对灾难的风险应对方法 25
第 3节 城市安全的风险评估 29
第 3章 城市灾难的监测与预警 32
第 1节 气象变化数据的监测和预警 32
第 2节大型活动灾难的预防、监测和预警 38
第 4章 城市灾难预防与准备 41
第 1节 政府服务层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41
第 2节 灾难急救技术的科学普及 47
第 3节 国际经验与教训 57
第 5章 城市灾难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64
第 1节 城市灾难现场调查 64
第 2节 城市灾难损失评估和需求分析 71
第 3节 灾后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与控制 81
第 6章 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91
第 1节 灾难救援的伦理问题 91
第 2节 灾难救援法律问题和豁免原则 94
第 3节 灾难救援法律问题的国际经验 98
第 7章 自然灾害 101
第 1节 风灾(台风、飓风、龙卷风) 101
第 2节 水灾 104
第 3节 地震 109
第 4节 海啸 113
第 5节 泥石流 116
第 6节 雾霾 121
第 8章 事故灾难 125
第 1节 火灾 125
第 2节 道路交通事故 128
第 3节 踩踏事件 135
第 4节 危险化学品爆炸 137
第 9章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141
第 1节 重大传染病疫情 141
第 2节 新发传染病 142
第 3节 重大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 157
第 4节 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160
第 10章 社会安全事件 168
第 1节 恐怖袭击 168
第 2节 核辐射事故 169
第 3节 生物性事件 174
第 4节 意外伤害 178
第 11章 城市灾难的心理救援 182
第 1节 群体性应激反应 182
第 2节 灾难心理救援的需求和程序 184
第 3节 灾后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治疗 190
附录:心肺复苏发展及 2015指南介绍 204
参考文献 20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在不断推进,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活动的中心。发生在城市的天灾人祸:雾霾、洪水、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交通事故、踩踏、化学品爆炸、恐怖袭击、核泄漏、疫情等防不胜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直接威胁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以研究灾难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挽救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损失”的灾难医学,备受全社会关注。
2011年年末,中华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浦东成立。七年来,分会团结全国同道,推动我国灾难救援事业向前发展。特别是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救援实践总结,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强到精,令人瞩目。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防灾、救灾、减灾”的指示和要求,有感于中国灾难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笔者组织全国数十名灾难医学专家和同道撰写了本书。
这是一本针对城市各种自然及人为原因引发的灾难,着重阐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理论;始于灾前准备,重于灾中救援技术应用,延于灾后防病防疫、心理疏导。体现以医学为主,进行灾难全过程干预的理论参考书。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覆盖面颇广,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均很大。特向全国从事灾难管理应急与临床医学救援工作的同道们推荐。
然而,百思难免一漏,书中尚有不足与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斧正。希望本书的问世,能对我国城市的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特别是灾难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1章
1
CHAPTER
第 1节 城市灾难的种类、历史和现状
城市的定义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在农业经济时代,重要的城市均为具有政治统治作用的都城、州府等,是人口集聚之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原始的“城市”是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
(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因为可以通过水路这一经济的货运方式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因此很多城市是沿海岸线或沿河流而建的。 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均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城市给生活带来了便捷,文化、教育和医疗水平较高,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城区人口规模达到 500万以上的城市属于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具有人口密度高,建筑密集,交通拥堵,经济要素高度积聚,政治、文化及国际交往活动频繁等特征,这就导致了在一些大型聚会等类似活动时容易出现后果严重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而且发生灾难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城市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城市功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事件。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及广大民众对公共设施的依赖,使城市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更为突出。
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是城市化,因为城市提供诸多生活、工作便利和各种机会。伴随着各地城市化和城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离开土地的人们如潮水般地涌向城市。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承载着各种重负,城市中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旧体制矛盾的交织以及敌对势力的活动,各类建筑密集带来的环境、能源、卫生和治安突发性事件影响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越加显著。同时,突发流行疾病,饮用水源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大范围的停水、停电,交通、通信中断等城市中易发生的灾祸数量也有增多趋势。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安全风险问题也日渐成为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特大城市的安全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不仅存在传统型安全风险,也存在非传统领域的新型安全风险。在新形势下,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安全风险防范经验,加强城市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加强城市安全网络化管理,大力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力度,健全安全应急预警机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一、城市灾难的种类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或人为灾难隐患。近几年世
界城市灾难时有发生,城市灾难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国际减灾专家一致认为,研究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解决城市抵御各种灾难的能力。
我国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其中隐藏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以上海为例说明之。据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对上海构成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风暴潮、赤潮、龙卷风、浓雾、高温、雷击、地质和地震灾害,主要人为灾害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和“生命线工程”事故。上海现有机动车超过百万辆,道路总长超过 6500km,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上海发生率最高、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事故种类,且呈上升趋势;火灾也常见,且危害较大;上海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品在 7570种以上,年用量超过 1亿 t(吨),较易引发化学事故;上海现有煤气、自来水地下管道和供电通信线路局部老化,加上违章施工和人为破坏等问题,煤气泄漏燃爆、大口径水管爆裂、供电通信线路中断等事故时有发生。上海近年来也出现了如甲肝大规模暴发、外滩踩踏恶性事件、教师公寓火灾、地铁追尾等意外事故和公共汽车纵火等恐怖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将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主要分为 4类:①自然灾害: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地震、海啸、水灾、风灾、雪灾等;②人为事故灾难: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火灾、踩踏事件、爆炸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事故、环境污染、核化事故等;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威胁人群健康的传染病暴发尤其是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大范围食物和水中毒事件等;④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指大规模恐怖袭击、劫持人质、金融安全、群体性事件等。由于发生在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安全事件甚至灾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原因,本章就几种重要灾难的历史和现状分别进行陈述和分析。
二、城市灾难的历史和现状
(一)自然灾害
1.地震和海啸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河流和桥梁纵横,有些建筑物没有达到抗震标准,有的年久失修,人口密集,地震瞬间带来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巨大。这种情况常见于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由于房屋需求较大,而且建设标准往往达不到抗震要求,居民缺乏防灾减灾意识,当灾难来临时往往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强力波浪,可对海岸线城市造成巨大冲击。世界上容易发生海啸的地区:①沿海地区属于板块交界处的地区;②大陆海岸线狭窄、弯曲的地区;③少岛、礁湖地区。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 700~800km/h,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 1m,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缩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 -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 -所罗门群岛、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据历史记载,我国在过去 2000年以来只发生过 10次地震海啸,平均 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 200m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除了郯城 -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外,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所以,即使我国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缺乏引发海啸的大地震。
(1)历史记忆: 1976年 7月 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 7.8级大地震,导致死亡 24.2万余人,重伤 16.4万余人。 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所有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 58%,其中中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 42%,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 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 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 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等都引发大火,关东地震中死亡的 14万人当中,约 10万人因火灾死亡。 1755年 11月 1日上午 9点 40分,葡萄牙里斯本的几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第一次弥撒,全城对地震灾害毫无戒备,这时地下突然发出闷雷似的巨大恐怖的声音,旋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历时约 30秒钟,顷刻间城市的大部分就被破坏了; 10点钟再次强烈震动,建筑物继续大量倒塌,持续了约两分钟;没隔多久,中午第三次强烈震动,使里斯本及葡萄牙西南部的所有村镇彻底成为废墟。地震时由于炉灶翻倒起火,当时又刮起了大风,风助火势,焚烧了 6昼夜。里斯本的 2万多所房屋中有 3/4在地震中全部毁坏,全城 20万~25万居民中死亡数万人。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浪高近 30米,进退 10余次洗劫里斯本沿岸地区,震害、火灾之后接踵而至的水患,使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堪其苦。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地震引发的火灾和海啸却让这里几乎成为人间地狱。伊朗巴姆市在 2003年 12月 26日也遭遇了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那天,伊朗古城巴姆遭里氏 6.6级地震袭击,几乎所有建筑被毁, 31 000多人死亡。巴姆是丝绸之路的路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砖结构城市。世界银行为巴姆在原址重建提供了大量贷款,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大量支持,但由于重建计划成本昂贵,重建资金缺乏,导致重建计划进展缓慢。直到现在,巴姆市区内还有许多灾后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在使用。
2004年 12月 26日发生于印度洋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最后确定为震级达到 9.3级,这是自 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引发海啸高达十余米。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几乎横扫了印度洋沿岸数千千米内的城镇、村庄, 23万人死难,使它成为历史上最致命的五大地震之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可能是近 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是这次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海啸夺走了该省近 17万人的生命。国际社会向亚齐省提供了 80亿美元重建资金,尽管现在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印度尼西亚似乎结束了与分离主义者的暴力战斗,当地的贫困水平也低于海啸之前。乌勒勒海滩目前已被整修一新,并且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海浪隔离带。国际社会与跨国组织的合作,可能成为此次海地地震重建的成功模板。
(2)现状:由于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地震本身造成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地震严重程度和城镇建筑物的脆弱性。日本和美国加州等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防震措施到位,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直接损失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城市功能复杂,灾难常常“连锁式 ”发生,可谓祸不单行。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 04秒,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强地震,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
镇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 8.0级,严重破坏地区超过 100 000km2,地震烈度达到 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08年 9月 18日 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 69 227人死亡、 374 643人受伤、 17 923人失踪。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几个城镇如北川县城、映秀镇等损毁严重。地震瞬间龙门山地区交通、通信等设施损毁严重。地震后持续不断的降雨导致大量山体滑坡,形成几个较大的堰塞湖,时刻威胁下游安全。
2011年 3月 11日 14时 46分,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生里氏 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38.1°,东经 142.6°,震源深度约 20km,引发了约 23m高的海啸。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截至 2011年 3月 20日,日本政府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上升到 8133人,官方统计显示,有 12 272人因地震和海啸等灾害而失踪,使得日本因地震和海啸遇难及失踪人数达到了 20 405人,超过 38万人离家避难。与此同时,日本的核电站遭受地震破坏,相继发生了氢气爆炸,让日本进一步笼罩在核辐射的阴影下。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 1号机组于 2011年 3月 11日 15时 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日本当局建议核电站附近居民应迅速撤离。日本原子能与工业安全局维持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的 4级定级,此前法国原子能安全机构将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调升至 6级。可见目前地震及海啸往往造成城市功能的连锁破坏,对城市的打击要超过灾难本身。
2.水灾由于交通和生活用水方便,城市往往被建在沿海或河流交汇处。在我国,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厦门、香港和澳门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均在海岸;重庆、兰州、银川、武汉、南京和宁波等大中型城市均依大江、大河和江河交汇处而建立。当降水量超过预期,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能承受,就会发生城市内涝。在中国乃至历史上,水灾仍然是毁灭城镇的主要灾难。水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摧毁房屋和农田,间接后果是造成大范围消化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1)历史记忆: 1931年,珠江、长江、淮河、松辽流域连续降雨,“南起百粤北至关外大小河川尽告涨溢”,形成全国性大洪水。据统计,湘、鄂、赣、浙、皖、苏、鲁、豫 8省合计受灾人口 5127万,占当时人口的 1/4,受灾农田面积 973万 m2,占当时耕地面积 28%,死亡约 40.0万人。 1938年黄河大决堤:为了阻挡日军进攻,国民政府 6月于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水淹豫东、苏北、皖北地区 44个县市,黄泛区面积达 5.4万 m2,1250万人受灾,死亡 89万人,损失 10.9亿银元。 1954年长江大水:受灾人口 1888万人,死亡 3万余人。淮河也发生过特大洪水,安徽、江苏两省死亡 1930人。 1975年驻马店大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两座中型水库和 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受灾人数 1100万,因洪水发生各种疾病人数高达 113.3万。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初步统计:受灾面积 3.18亿亩( 1亩=666.67),成灾面积 1.96亿亩,受灾人口 2.23亿人,死亡 3004人,倒塌房屋 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 1666亿元。在经济欠发达的时期,水灾可以摧毁所有生活资源,灾民大多选择背井离乡、投亲靠友或乞讨为生。
(2)现状: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力度,大型水灾已经非常罕见。但是我国城市内涝情况时常发生,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远不及地面建筑发展的速度,这与“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不无关系。 2011年 6月 23日,多年不遇的暴雨除了给北京市基础设施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城市中心中央商务区的白领们更是统一将微博签名改为了
“欢迎来北京看海”。2012年的“ 7·21”暴雨,北京市死亡 78人,受灾人口 160.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16.4亿元。湖北武汉在将地下排水工程整修一新后, 2016年夏天的持续强降水后出现了严重的内涝,启动了“看海模式”,考验了地下排水工程的质量和能力。因此,水灾在城市灾难中最常见,但不完全是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至少起 50%以上的作用。 2005年 8月 25日,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 8月 29日,再次以 233km/h风速在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登陆超过 12小时后,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当时,风灾的整个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势较低,而且防洪堤不够坚固,新奥尔良受灾严重: 2000多人遇难,多个防洪堤大范围决堤,整个城市 80%的面积遭到洪水淹没。受灾过后,尽管不少居民重回家乡,但当地人口依然只有原来的 1/3。为此,美国政府拨出 30亿美元修建大坝,以使其能在同类 5级飓风中安然无恙,许多不合标准以及位于低矮地势的房屋被放弃。
(二)人为事故灾难
1.火灾历史上城市最大的灾难就是火灾和水灾,正所谓“水火不留情”。在工业化之前,木材是城市建筑和家居的主要原料,木质结构的楼宇、桥梁容易在秋天天干物燥季节发生火灾,简单的生活用火可能导致巨大灾难。除了城市建筑易燃之外,目前还存在化学品、地下能源等易燃易爆品燃烧发生生产责任事故。但是,火灾往往从另一个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如消灭老鼠导致由老鼠传播的疾病大大减少。森林火灾可以清理枯枝落叶、死亡树木,同时土壤升温加速有机物分解,释放营养元素和矿物质,提高土壤肥力;淘汰高龄不死树种,减少病菌虫害的传播,为新树种的生长提供机会,促进树种更替;过火区域,可能会迁入新的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1)历史记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火灾发生在杭州。公元 1201年,杭州大火,延烧 58 097家城内外垣 10余里,死者不可计。有记录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火灾是 1945年发生在广州剧院的火灾,死亡人数 1670人。 1666年 9月 2日凌晨 2点,伦敦布丁巷一位面包师傅法里诺忘了关上烤面包的炉子,使得火势一发不可收拾,主要由木质建筑组成的英国首都伦敦在 3天的大火中几乎被烧成灰烬, 10万人无家可归,有 600多年历史的圣保罗大教堂被烧毁。这场大火还间接帮助英国结束了一系列困扰伦敦的传染病,大火烧死了数量庞大的老鼠,彻底切断了自 1665年以来伦敦的鼠疫问题。重建后的伦敦市以石头房子代替了原有木屋,卫生状况也得到改善,使得瘟疫不再爆发。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在 1831—1871年间兴建了许多简易木屋,以供外地迁入的定居者入住。 1871年夏季,天气干燥, 10月 8日这天,该市西区发生了火灾,大火随风穿过木质建筑,飘过市内河流,使该市的南、北两面都着了火。芝加哥被大火所毁,木质建筑受损惨重,还烧毁了许多住家与商店,并且造成 300人死亡, 50万人无家可归。这场大火让芝加哥首先尝试建造钢铁结构的建筑,进而促进了现代建筑学的发展。 1893年,芝加哥成功举办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
(2)现状:美国近年先后发生包括“贝灵汉油气管道大火”“新墨西哥州天然气管道爆炸”“阿拉斯加石油管道泄漏”等 3次影响较大的油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招致公众对管道安全管理的强烈批评和对政府安全规章缺陷的质疑。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钢筋水泥在建筑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火患显著减少。最近城市火灾往往发生在某些“棚户区”。这些“棚户区”特点是人员居住密度大,居民大多社会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居住
区往往拥挤、杂物堆积较多、违章搭建多、常常堵塞交通、过道狭窄难以通行,更主要的是木质建筑、纸质物品等易燃品较多,再加上管理不善,容易造成火患,而且特别难以施救。 2010年 11月 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教师公寓因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大楼外层“保暖”材料起火,楼内不少居民惊慌失措、撤离不及时、逃生方法失当,导致 58人遇难, 70余人受伤。 2015年 1月 2日 13时 14分,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头道街的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的三层仓库起火,过火面积 1.1万 m2。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位于“回”字形的商住两用居民楼中,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 20世纪 80年代,地下一层是仓库,存放着笤帚、塑料制品等日杂用品, 1~3层是商铺,约有 1560户商铺, 4~11层是居民楼。火灾扑救过程中,起火建筑多次坍塌,坍塌面积 3000m2,造成 5名消防员遇难、 14人受伤。加强居民火灾危险预防教育、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杜绝违章搭建、保持良好消防通道是降低火灾和火灾造成群体死伤的关键。现代社会火灾常发生在欠发达的城市角落,往往与居民火灾逃生意识较差有关,也与施救者如何正确施救避免二次伤害有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