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62651
内容简介
《财政与税收(第4版)》全面准确地阐述了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分为财政篇和税收篇。财政篇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债原理与制度、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等。税收篇包括税收原理、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制度、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与行为税、国际税收等。
《财政与税收(第4版)》的特色在于重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财税实践技能,探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财税知识体系,用较大
篇幅重点介绍未来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税收知识,体现出极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色。《财政与税收(第4版)》内容新颖,截至2016年10月财税实践中的很多新法规、新案例、新数据等都在《财政与税收(第4版)》中得到体现。
《财政与税收(第4版)》对应的电子课件、课后习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网站下载。
《财政与税收(第4版)》的特色在于重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财税实践技能,探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财税知识体系,用较大
篇幅重点介绍未来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税收知识,体现出极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色。《财政与税收(第4版)》内容新颖,截至2016年10月财税实践中的很多新法规、新案例、新数据等都在《财政与税收(第4版)》中得到体现。
《财政与税收(第4版)》对应的电子课件、课后习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网站下载。
目 录
篇 财政篇
章 财政概论
节 财政及其特征
一、从财政现象谈起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三、财政的一般概念
四、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效率与公平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三、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四、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五、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分工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职能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
节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
和分类
二、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
支出规模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一、消费性支出
二、投资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制度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二、财政补贴
三、税收支出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财政收入
节 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二、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国债原理与制度
节 国债概述
一、国债的含义与特征
二、国债的种类
三、国债的功能
四、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国债发行与偿还
一、国债的发行
二、国债的偿还
……
第五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章 财政概论
节 财政及其特征
一、从财政现象谈起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三、财政的一般概念
四、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一、效率与公平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三、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四、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五、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分工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职能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
节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
和分类
二、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
支出规模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一、消费性支出
二、投资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制度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二、财政补贴
三、税收支出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三章 财政收入
节 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二、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三、财政收入的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本章小结
习题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国债原理与制度
节 国债概述
一、国债的含义与特征
二、国债的种类
三、国债的功能
四、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国债发行与偿还
一、国债的发行
二、国债的偿还
……
第五章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二篇 税收篇
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制度
第九章 流转税
第十章 所得税
第十一章 财产税
第十二章 资源税与行为税
第十三章 国际税收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财政与税收(第4版)》:
一、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使用现有资源的方式,经常用效率表示资源配置的状态。效率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提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又称作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在经济学中,关于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严谨的解释,也是通常所使用的解释,即“帕累托效率”准则。简而言之,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的配置状况不是的,也是缺乏效率的。
当然,“帕累托效率”准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难以实现。一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自动处于帕累托状态,即此时市场运行是有效的。但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在帕累托状态之中。实现帕累托必须同时具备3个帕累托条件,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条件、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条件。而这些条件仅靠市场自发达到是不可能的,需要进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配置使得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就得到提高,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再进行帕累托改进时,就是一种帕累托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改进就需要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由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二)公平
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只被少数人所拥有,而绝大部分人仍然贫困,显然这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不值得称赞,因此必须引入判定社会福利状况和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理想状态的另一标准,就是公平。
公平一般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公平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含义。一是经济公平,即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竞争、就业等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格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都按同一规则参与经济活动,各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相应的收入份额,即机会均等。经济公平追求的是竞争规则和过程的公平,它能有效激发社会成员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二是社会公平,即国家通过对社会财富和国民收入的调节与再分配,以达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平与公正的要求。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财政补贴对缺乏竞争力的弱者提供帮助,同时通过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对个人收入和财产进行调节,避免两极分化,实现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公平,也就是结果公平。社会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强调的是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人们能接受的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就是促进公平。
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们经常引入洛伦兹曲线这一工具和基尼系数这一指标。洛伦兹曲线直观反映社会的收入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根据洛伦兹曲线找出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个数值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国际上,经济学家们经常使用基尼系数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高,表明分配差距越大。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0.36,我国目前计算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2007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
……
一、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使用现有资源的方式,经常用效率表示资源配置的状态。效率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提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又称作帕累托效率或者帕累托。在经济学中,关于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严谨的解释,也是通常所使用的解释,即“帕累托效率”准则。简而言之,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的配置状况不是的,也是缺乏效率的。
当然,“帕累托效率”准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难以实现。一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自动处于帕累托状态,即此时市场运行是有效的。但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在帕累托状态之中。实现帕累托必须同时具备3个帕累托条件,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条件、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条件。而这些条件仅靠市场自发达到是不可能的,需要进行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配置使得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就得到提高,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再进行帕累托改进时,就是一种帕累托的资源配置。帕累托改进就需要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由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二)公平
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只被少数人所拥有,而绝大部分人仍然贫困,显然这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不值得称赞,因此必须引入判定社会福利状况和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理想状态的另一标准,就是公平。
公平一般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公平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公平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含义。一是经济公平,即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竞争、就业等一切经济活动的资格都一视同仁,所有社会成员都按同一规则参与经济活动,各人按照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获取相应的收入份额,即机会均等。经济公平追求的是竞争规则和过程的公平,它能有效激发社会成员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二是社会公平,即国家通过对社会财富和国民收入的调节与再分配,以达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平与公正的要求。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财政补贴对缺乏竞争力的弱者提供帮助,同时通过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对个人收入和财产进行调节,避免两极分化,实现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公平,也就是结果公平。社会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强调的是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人们能接受的范围内,缩小贫富差距就是促进公平。
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们经常引入洛伦兹曲线这一工具和基尼系数这一指标。洛伦兹曲线直观反映社会的收入是如何在不同阶层的家庭中分配的,根据洛伦兹曲线找出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个数值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国际上,经济学家们经常使用基尼系数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高,表明分配差距越大。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0.36,我国目前计算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2007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