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33252丛书名: 高效种植致富直通车
采用二维码链接操作视频形式的农业类实用技术图书,与平菇类珍稀菌生产密切结合
《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总结归纳了耳类珍稀食用菌的种类和高效栽培技术,较为全面地对耳类珍稀食用菌的基础知识、菌种制作、高效栽培、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控进行了介绍。《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书设有“提示”“注意”“小窍门”等小栏目,并配有耳类珍稀食用菌的高效栽培实例和生产过程中近20个操作技术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内容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以帮助有关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菇农等更好地掌握耳类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
《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一书书适合从事食用菌菌种制作和高效栽培的企业、合作社、菇农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序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耳类食用菌的种类
一、食用菌的分类
二、耳类食用菌的地位
三、耳类食用菌检索表
第二节耳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
一、耳类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耳类食用菌对营养的需求
三、耳类食用菌对环境的需求
第二章耳类食用菌的菌种制作
第一节菌种概述
一、菌种的概念
二、菌种分级
三、菌种类型
第二节菌种制作的设施、设备
一、配料加工、分装设备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设备
四、培养设备
五、培养料的分装容器
六、封口材料
七、生产环境调控设备
八、菌种保藏设备
九、液体菌种生产设备
第三节固体菌种的制作
一、母种生产
二、原种、栽培种生产
第四节液体菌种的制作
一、液体菌种的特点
二、液体菌种的生产
三、放罐接种
四、贮藏
五、液体菌种应用前景
第五节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一、母种制作、使用中的异常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原种、栽培种在制作、使用中的异常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黑木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态习性
三、黑木耳生活史
四、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季节选择
二、栽培场地选择
三、原材料准备及质量标准
四、黑木耳高产配方
五、拌料
六、菌袋制作
七、灭菌
八、冷却、接种
九、菌袋培养
十、出耳管理
第三节黑木耳栽培技术展望
一、加强栽培种质的多样性
二、改善黑木耳品质,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三、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遗传学基础,提高黑木耳科研水平
四、提高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五、黑木耳产品精深加工需进一步加强
第四章毛木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学特性
二、生态习性
三、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毛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季节选择
二、栽培设施
三、栽培原料及配方
四、菌袋制作
五、出耳管理
六、晾晒、分级
第三节毛木耳栽培技术展望
一、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菌种管理
二、规范毛木耳栽培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三、加强毛木耳深加工的研发
四、栽培副产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第五章银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态习性
三、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银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银耳菌种的制作
二、银耳高效栽培技术
三、银耳栽培新法
第六章榆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态习性
三、生长发育条件
四、子实体发育过程
第二节榆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栽培场所的选择
二、栽培原料的选择
三、菌种选择
四、榆耳的栽培与管理
五、榆耳干制
第七章金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
二、生态习性
三、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金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菌种制作
二、培养料配制
三、装瓶(袋)、灭菌
四、接种
五、发菌管理
六、出耳管理
七、转色管理
八、采收与加工
九、金耳烂耳原因及防治
十、干制、分级
第八章血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
二、生态习性
三、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血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血耳菌种制作
二、段木栽培法
三、塑料袋栽培法
第九章紫木耳高效栽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二、生长发育条件
第二节紫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一、栽培季节安排
二、栽培原料的选择和培养料配方
三、菌袋制作
四、灭菌
五、接种
六、发菌管理
七、催耳
八、栽培方式
第十章大光木耳高效栽培
一、形态特征
二、生长发育条件
三、大光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第十一章病虫害诊断与防控
第一节常见病害及防控
一、常见病害
二、常见病害的防控
第二节常见虫害及防控
一、螨类
二、菇蚊
三、瘿蚊
四、线虫
第三节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生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二、生态防治
三、物理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化学农药防治
六、耳类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耳类珍稀菌高效栽培实例
附录
附录A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528—2010)
附录B食用菌生产常用原料及环境控制对照表
附录C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耳类食用菌是世界上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香菇及糙皮侧耳的第四大栽培食用菌,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4年黑木耳产量达579 08万吨,毛木耳152 62万吨,银耳43 12万吨。耳类食用菌作为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作为药用,具有强精、补肾、润肺、止咳、活血、壮身、补脑等功效。耳类食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其干制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有很好的销路,并享有较高的声誉。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耳类食用菌的研究和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和提高,其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和规范性日显突出,技术日臻完善,逐步朝着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广大食用菌从业者迫切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耳类食用菌的新品种,以及栽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栽培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编者深入生产一线,调查耳类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和疑点,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多年来在指导耳类食用菌生产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并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教材、著作和文献,力使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同时引用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照片、图片和示意图,来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和适用性。本书介绍了8种常见耳类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高效栽培技术,为节省篇幅,耳类食用菌基础知识、菌种制作和病虫害防控等章节采用了综合论述的方法。
本书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济南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山东天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台三鑫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期从事食用菌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具有丰富耳类食用菌栽培实践经验人员合作编写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一~四章由牛贞福编写,第五~八章由晁岳江编写,第九~十章由孙长兰编写,第十一章由国淑梅编写,第十二章由王猛编写,闵楚、王向阳、于安军参与了文字校对工作,最后由牛贞福统稿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改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不可完全照搬。在实际生产中,所用药物学名、通用名与实际商品名称存在差异,药物浓度也有所不同,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