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43727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本书收录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中国文化史六讲》《史籍与史学》等。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也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
讲 | 004
第二讲 | 007
第三讲 | 011
第四讲 | 020
(一)农 家 | 022
(二)道 家 | 023
(三)墨 家 | 029
(四)儒家、阴阳家 | 033
(五)法 家 | 043
第五讲 | 047
第六讲 | 055
第七讲 | 069
第八讲 | 078
第九讲 | 097
第十讲 | 101
中国文化史六讲
讲 婚姻族制 | 112
第二讲 户籍阶级 | 124
第三讲 财产制度 | 133
第四讲 农工商业 | 142
第五讲 衣食居处 | 153
第六讲 交通通信 | 163
史籍与史学
一、史学定义 | 173
二、史籍溯源 | 176
三、史学缘起 | 179
四、史部大略 | 184
五、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 193
六、史料范围 | 200
七、论搜辑 | 204
八、论考证 | 207
九、议论史事之法 | 212
十、史学演进趋势 | 217
《大师讲堂》系列丛书
总序
/ 吴伯雄
梁启超说:“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的确,学术的盛衰,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象与文化氛围。民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忧外患,较之晚清,更为剧烈,中华民族几乎已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而就是在这样日月无光的民国时代,却涌现出了一批批大师,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旧学基础,也具备超前的新学眼光。加之前代学术的遗产,西方思想的启发,古义今情,交相辉映,西学中学,融合创新。因此,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王国维、鲁迅、胡适、冯友兰、余嘉锡、陈垣、钱穆、刘师培、马一孚、熊十力、顾颉刚、赵元任、汤用彤、刘文典、罗根泽……单是这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后来的学人心折骨惊,高山仰止。而他们在史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创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学术局面。
岁月如轮,大师已矣,我们已无法起大师于九原之下,领教大师们的学术文章。但是,“世无其人,归而求之吾书”(程子语)。
大师虽已远去,他们留下的皇皇巨著,却可以供后人时时研读。时时从中悬想其风采,吸取其力量,不断自勉,不断奋进。诚如古人所说:“圣贤备黄卷中,舍此安求?”有鉴于此,我们从卷帙浩繁的民国大师著作当中,精心编选出版了这一套“大师讲堂系列丛书”,分辑印行,以飨读者。原书初版多为繁体字竖排,重新排版字体转换过程当中,难免会有鲁鱼豕亥之讹,还望读者不吝赐正。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 年出生。2003 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系,师从陈节教授。2006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9 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从王水照先生。2009 年7 月获博士学位。同年9 月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学而无所成名”。出版《论语则善》(九州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选》(凤凰出版社)。
讲
中国的政治思想史,是颇为难讲的,因为:
(一)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制度,是有事实可考的,历代都有记载。记载自然有缺漏,但是一件事实,缺落其一部分,或者中间脱去一节,是很容看得出来的,自然有
人去研究,用考据手段去补足他。政治思想则不然,他是存于人的心里的。有许多政治思想,怕始终没有发表过;即或发表过的,亦不免于佚亡(凡高深的学说,往往与其时的社会不相宜,此等学说不容易发表,即使发表了,亦因其不受大众的注意,或且为其所摧残而易至于灭亡);此等便都无可稽考。
(二)中国是一个政治发达的国家;而且几千年来,研究学术的人,特别重视政治;关于政治的议论,自然有许多,但都不是什么根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一件事情,我们倘然看作问题而加以研究,必先对于这件事情发生了疑问;而疑问是生于比较的。我们都知道:希腊的政治思想,发达得很早。在亚里斯多德时,已经有很明晰的学说了。这就是由于希腊的地小而分裂,以区区之地,分成许多国,各国所行的政体,既然不同,而又时有变迁。留心政治问题的人,自然觉得政治制度的良否,和政治的良否大有关系,而要加以研究了。中国则不然。中国是个大陆之国,地势是平坦而利于统一的。所以其支离破碎,不如希腊之甚。古代的原民族——即今日所谓汉族——分封之国虽多,所行的政体,大概是一样。其余诸民族自然有两样的,但因其文明程度较低,中原人不大看得起他,因而不屑加以比较研究。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1,可以代表这种思想、这种趋势。直到后世,还是如此。没有比较,哪里会发生疑问?对于政治,如何会有根本上的研究呢?因此,中国关于政治的史料虽多,大都系对于实际政务的意见——如法律当如何改订、货币当如何厘定之类——此等学说,若一一列举,则将不胜其烦,而其人对于政治思想依旧没有明了。研究中国的政治思想,非将一个思想家的学说,加以综合,因其实际的议论而看出其政治上的根本主张来不可。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情?
凡思想总是离不开环境的,所以要讲政治思想,必先明白其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实,而政治制度和事实的变迁,就自然可以影响到政治思想而划分其时期。我们根据于这种眼光,把中国的政治思想分为四个时期:
期 自上古至战国 这是中国的社会组织发生一个很大的变迁的时期,自政治上言之,则为由部落至封建(指实行分封制的政体),由封建至统一。
第二期 自秦至唐 秦汉是中国初由封建而入于统一的时期。封建之世(指实行分封制的时代)不适宜的制度,在此时期中,逐渐凋谢;统一之世所需要的制度,在此时期中,逐渐发生;逐渐发生的制度,自然又有不适宜的,不免酿成病态,政治家所研究的,就集中于此等问题。
第三期 自宋至清中叶 第二期中所发生的病象,到此渐觉深刻了,大家的注意,自然更切,而其研究也渐深,往往能触及根本问题。而这时期之中,民族问题也特别严重。实际上,民族问题在秦汉时代已经发生,当“五胡乱华”之时,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往往较事实要落后些,当彼其时还不曾感觉他十分严重,到宋朝以后,却不容我们不感觉了。要御侮先要自己整饬,因此,因为对外问题的严重,也引起了内部改革的问题。
第四期 自清中叶至现代 这是中国和欧洲人接触而一切思想都大起变化的时期。政治思想当然不是例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