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10782
√ 立足移动App设计,面向AI|VR等掀起的人机交互大变革的全新要求
√ 围绕一个移动产品的体验框架,传递丰富产品经验与实用设计原则
√ 精心组织领域代表人物访谈,多视角解读设计本质及用户体验价值
你是否真的需要一个iPhone App 1
本书并非只为设计师而写 2
现在马上开始 3
1 一切从点击开始 4
一枚iPhone App的奇妙旅程 5
点点点,用户在点什么? 8
适应时间的“碎片化” 10
适配场景的“多元化” 11
找到并了解用户 11
帮助用户上手件事 12
降低使用门槛 13
为新手设计 14
高级手势也离不开“傻瓜”按钮 16
怎么开始才算好 18
关于创业与用户体验 19
2 能触人心弦吗 22
不能给用户过多的选项或控制 24
给用户提供优秀的模板 26
强大的PC? 26
大部分功能无人问津 27
功能越多,可能可用性越差 29
要么删,要么藏,或者干脆别做 31
产品体验咨询公司的诞生及价值 36
3 小小触屏 40
扁平化后触摸现实的设计 43
大屏iPhone的点触交互设计 47
注意留白,别太挤了 48
简洁有效的首页信息设计 53
关于电商与用户体验 57
4 纵览全局的导航设计 60
层级导航,从外向内的信息框架 62
平面导航,让用户触手可及 67
仪表盘导航,可视化的直觉选择 73
内容为王的导航设计 74
导航,抓住用户的心智模型 75
关于内容产品的用户体验 78
5 更新的标准控件 80
iOS用户界面的革新 81
统一控件库的好处 83
精简的标准控件 84
更具操控感的通知栏 84
隐形的按钮 87
延展的导航栏 89
人性化的搜索框 89
沉浸的模态视图 92
表单视图 93
便捷的筛选模式 97
? 丰富的输入方式 99
关于对产品的极致追求 104
6 触动你的视觉 108
怎样确定整体的视觉感受 109
重要的主色 109
如何快速搭建iOS风格的应用 111
利用质感、阴影和网络进一步提升 116
勇敢尝试新设计 120
移动互联网与用户体验 121
7 首次启动印象 122
怎样起一个好名字 123
怎样做一个好图标 125
怎样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官网 129
印象:首次启动 133
关于喜欢的App 136
8 移动端的特殊性 138
手势 139
声音 144
摄像头 148
环境光传感器 150
距离传感器 151
加速度传感器 151
三轴陀螺仪 152
Touch ID指纹识别传感器 153
关于未来用户体验趋势 155
9 用App的语言与用户交流 158
通知 159
动效 167
应用扩展功能 169
用户体验咨询的10年历史发展(一) 178
10 触屏的新玩法 180
可以感知力量的屏幕 181
会动的照片更好玩 185
一机在手,票卡全有 188
不仅仅是手机,还是未来的健康助手 190
手机秒变信用卡的Apple Pay 193
用户体验咨询的10年历史发展(二) 195
11 唤起沉睡的朋友 198
智能App广告条,从网页调起App 199
URL体系,App之间互相调起 200
通用链接,更开放的iOS生态 202
用户体验咨询的10年历史发展(三) 204
作者序一
上一本《触动人心》上市时,是2011年年底,那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还是原始社会,微信和米聊没上线多久,正争得你死我活。淘宝和大众点评推出的App稚气未脱,带着原生控件的味道。
2013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的朋友圈、公众账号开始流行起来,大街小巷出现了二维码。iPhone 5流行,iPhone 5S上市。同年,iOS 7的扁平化设计在一堆设计师吐槽的背景下推出。
2014年,Elya、Amy和我在微信上聊天,觉得《触动人心》中国外的案例皆已陈旧,而国内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应当有一本更新案例的新版触动人心。说做就做,我们另外召集了Nandir、唐娴和金小米三位设计师,继续在电子工业出版社侠少编辑的带领下,说干就干,开始了新书的撰写。
这一写就是两年半。
还好有侠少不停地鞭策我们,才能坎坷地把书写完、校对好。这两年半,移动互联网入侵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时髦起了网约车、线下支付环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了标配。我们作者六人工作、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变化太快了。
现在回想起来,浪费我们太多时间的朋友圈,至今也就三年;已经忘记怎么伸手招的士的我们,距网约车流行至今也就一、两年;我们甚至已经记不得上一次认真写哪怕只有一行字是多久之前。感觉没有手机沉迷的时代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就这样,《触人心弦》带着对帮助过本书的所有人的期许,承接着上一个两年和下一个两年,来了!希望看官们喜欢。
包季真
凡宝电商COO
《触动人心》译者
作者序二
迷推理崇体验,人机交互痴迷爱好者,喜欢研究和剖析所有带逻辑的产品,正在艾体验AIUX创业中。首席体验咨询顾问。
本书的写作见证了我自己的创业过程,每天晚上加班回家后,还要经常写稿到凌晨3点,因为需要搜集更新的App案例,还要不断佐证每个案例,因此熊猫眼快成了标配,也让自己练成了App 无所不知的技能。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看着大家一起辛勤努力的成果,却更加有一份欣慰与感动,或许这就是我们不断选择超越自我后的成就感吧。本书的内容,主要面向准备加入这个行业,以及需要一些触屏设计基础知识的朋友,希望你们慢慢地开始喜欢这个行业,更好地将咱们的世界变成智能的线上生活。如果遇到疑惑,可以选择到“艾体验AIUX”的知乎专栏或者公众号中留言和我讨论,等你来。
李婧(小艾AmyLi)
艾体验CEO & 创始人
?
作者序三
在我2009年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时候,人们还是普遍在用诺基亚、摩托罗拉,我还记得拥有部HTC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G3时的满满幸福感,还记得拥有部iPhone手机时的惊艳与兴奋,我隐隐约约知道,这大概就是未来会颠覆PC的平台,于是我选择了去做移动互联网,基于掌上平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优秀的体验。
时至今日,我们见证了iOS系统的迭代,见证了Android从分化到整合,见证了Windows 8的惊鸿一瞥。我们从零去搭建移动产品设计的逻辑,从零去构筑设计优秀移动应用的方法论。时代的浪潮一波接这一波,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但是唯独不变的,是我们对用户至上的信仰,对良好用户体验的追求。
很高兴能与一群优秀的人一起撰写这本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书,里面倾注了我们的点滴心血,整理方法论收集案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采访,我相信未来的产品体验,会愈加侧重于实用性、功能性,弱化表现层面的感官、体验,但是无形中的体验恰恰是难设计的,你要让用户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但是却仍然感觉到你的产品好用,这更加考验你的设计功底,这就像德国“隐性冠军”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这又像“奥卡姆剃刀定律”,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大隐隐于形。
陈莹(Elya)
前百度云UED负责人
作者序四
读这本书的朋友可能已经使用过很多优秀的App了,对很多体验细节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你想动手去设计一个全新的App时,一个系统化的讲解还是必要的,可以帮你避开很多“坑”,也可以让你的设计更加全面及深入。另外,本书不单是给初级设计者一个入门介绍,其中的很多方法论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进阶的水平,很多见解都是作者从业多年的经验总结。希望本书能帮你创造一个设计优质的App。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App的体验优良不再只是产品的基础,也是产品深入人心的驱动力。
南迪尔
小米VR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前百度MUX设计经理
资深交互设计师
?
作者序五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生活场景中遇到问题会更多地从移动应用中寻找答案,手机成为随身必带的用品之一。而要想在这方寸屏幕的海量应用中脱颖而出,优质的用户体验成为关键因素。本书深入浅出地搭建了一个移动产品的体验框架,并基于作者多年丰富的产品经验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希望能带领读者进入用户体验设计的大门。各章之间穿插了在用户体验领域优秀的设计人物访谈,帮助读者从更多视角解读设计的本质及用户体验的价值。由于时间关系,书中所涉及的观点、数据会有不够完善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后,写书期间我的萌宝诞生了,感谢家人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
金璐
江南大学交互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资深交互设计师,某云盘交互设计负责人
作者序六
2011年,当我尚身处校园,迷茫着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时,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参加了某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大会。这个行业大会的具体内容现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讲台上“用户体验布道师们”的身影——不仅仅羡慕他们当众侃侃而谈的自如,更打动我的是他们的眼神——眼神中有光,有一团渴望革新的热情的小火苗,坚信设计能让世界更美好。
被他们的激情所影响,我努力地吸收着能接触到一切用户体验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了翅膀,毕业后带我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当年的《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便是见证。
在正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团队的一员的这几年,在进行过几场真枪实弹的实战后,对“用户体验”一词的理解,与当年学生时代的纸上谈兵已有所不同。此时,得知有机会写“触动人心2.0”——《触人心弦:设计更优秀的iPhone应用》时,仿佛透过此书遥遥回望当年青涩的自己,因此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写作团队。
虽然小积了几年对行业的思考、理解,却仍感到努力和经验还远远不够。借此机会,整理了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写入书中,衷心希望本书也能对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你们有所助益。
唐娴
资深交互设计师
本书是一本由真正的行业一线专家撰写的专业书。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常常来不及总结,而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相关书籍,多是国外专家在十年前撰写的。本书结合近年来行业的发展和国内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为触控的设计”娓娓道来。
——吴卓浩 INWAY Design创始人 连续创业者 前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前Google中国用户体验总监
AR、VR、人工智能正席卷而来。在未来,终端升级、软硬件结合、多维度交互等对设计师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和机会,将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多元化设计师,我们也愿意为之奋斗和努力。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分享和探索,而此书正是*好的诠释。
——青云 阿里巴巴UED委员会委员长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UED 资深总监
本书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从业者作为枕边书,因为它从简入奢地介绍了移动App设计开发的林林总总,包括设计的初衷、设计的细节、设计的差异、设计的落地等。让这本书作伴,先做个体验设计的知觉者,再慢慢做个大牛!
——史玉洁 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设计总监,百度MUX创始人
《触动人心》中的国外案例皆已陈旧,而国内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应当有这样一本更新案例的新版。
——包季真 凡宝电商COO 《触动人心》译者
准备加入触屏设计行业的朋友,希望你们通过这本书开始真正喜欢上这个行业,更好地将世界变成智能的线上生活。
——李婧(小艾AmyLi) 艾体验CEO & 创始人
很高兴能与一群优秀的人一起撰写这本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书,里面倾注
了我们的点滴心血。
——陈莹(Elya)前百度云UED负责人
当你动手去设计一个全新的App并想避开那些“坑”时,请打开这本书。
——南迪尔 小米VR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前百度MUX设计经理 资深交互设计师
本书深入浅出地搭建了一个移动产品的体验框架,并基于作者多年丰富的产品经验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
——金璐 江南大学交互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资深交互设计师,某云盘交互设计负责人
真枪实弹后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完全不同。将其写到书里,待君检阅。
——唐娴 资深交互设计师
推荐序一
我儿子Sunny不到一岁的时候,次碰到 iPad,很快就能熟练地解锁,打开绘画App,开始涂鸦。他一岁半的时候,话还说不好,就次用iPhone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讲他的故事。在过去二十多年人们使用电脑、互联网、手机的变迁中,这样的事情真是让我觉得又奇妙、又幸福。
一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次有新的科技出现,都只有一部分人能顺利用上,而大部分人却是被科技进步无情地抛弃(还记得曾经人们努力学习记忆什么时候用鼠标单击、什么时候用双击吗?还记得曾经很多人用“一指禅”打字,或者因为拼音不好、学不会打字而无法正常使用电脑吗?)。2007年iPhone发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新时代中的科技从一开始就是让人人可用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未来回望,会发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九零后、九五后),对网络有着无与伦比的感觉,已经开始以他们的方式创新创造、更加快速地改变着这个世界。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触控设备、自然人机交互长大的一代(零零后、零五后),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触人心弦:设计更优秀的iPhone应用》是一本由真正的行业一线专家撰写的专业书。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教训都是从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却又常常来不及总结沉淀。所以用户体验设计从业者的学习,通常是靠师傅带徒弟、在网络社区(比如知乎、站酷、UI中国等)和专业群交流、参加行业大会(比如User Friendly、IXDC的年度大会)和行业分享会(比如UXPA、IXDC、UXRen、UCDChina)。而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相关书籍,多是国外专家在十年前撰写的。本书结合近年来行业的发展和国内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为触控的设计”娓娓道来。设计师、创业者、互联网行业不同职能的相关从业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吸取到有益的东西,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用户将会怎样使用一个产品与服务,从而更好地做出判断决策;同时,这些理解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企业内部协作,如何配合上游下游的同事,提要求、做交付。
后,在本书所讲述的知识和经验的背后,是更值得思考的、这个时代的产品设计世界观,在“为谁设计”“为什么设计”“如何设计”“如何评估设计”这些基础问题上,今天的设计与过去的设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值得细细品味。而这样的思考又会带大家通向未来:伴随着无处不在的网络、自然人机交互长大的新一代人群,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推动的新一波科技浪潮,新一代产品与服务的用户体验设计也即将随之到来。
吴卓浩
INWAY Design创始人,连续创业者
前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前Google中国用户体验总监
推荐序二
初识老包还是在2008年年初,一个干练、阳光的大男孩让我印象深刻。老包是我在淘宝UED招的批交互设计师,当时淘宝几个很重要的项目都有他的参与,老包是一个专业经验丰富的“明星员工”,那个时候他就乐于分享,又富有钻研精神。我跟他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师徒,更是挚友。
互联网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个是2005年以前的苦逼阶段,设计师还被称作美工,工作的范畴局限在美化界面上;第二个是懵逼阶段,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在2006年前后从国外渗透到中国,但设计师仍然无法真正理解和适应体验是怎么一回事,体验设计作为一个模糊的概念传播开来;第三个是牛逼阶段,即中国的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无线互联网领域,巨大的市场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批的设计师逐渐转换角色,不再局限于界面,而是更广义地介入到体验设计当中。我们在互联网设计上积累的经验比起10年前丰富了很多,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不断涌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积淀,也出现了更多要去探索的空间。
无线互联网袭来的势头比我们想的还要猛,在天猫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中,无线端销售占比达到82%,无线时代已经全面超越了PC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移动设备上。再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购物、出行、支付、娱乐……无处不充斥着移动终端,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无线的世界里。
PC时代与无线时代的区别在于,PC为人打开了一扇可以窥探世界的窗户,而无线则是在互联网中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电子器官。不管是在用户认知(千人千面)还是使用场景(随时随地)上 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屏幕变小了,而是整个设计思路以及对待体验的方法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无线互联网的体验设计。
无线时代已经到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以更快的速度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未来,我们将面临终端升级、软硬件结合、多维度交互等问题,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和机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设计的方式也将从原来的二维设计转换为更为立体的多维设计。目前,体验设计师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多元化设计师,我们也愿意为之奋斗和努力。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分享和探索,而此书正是好的诠释。
感谢互联网时代中这些愿意分享的同行们,向你们致敬。
青云
阿里巴巴UED委员会委员长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UED 资深总监
推荐序三
在我从事用户体验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安稳的日子,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日新月异,载体在不断地变革。
开始是 PC时代,那时候我和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们混迹在论坛里,喜欢给自己的Windows电脑设计主题皮肤,各种PC客户端也有很多个性化的皮肤,包括QQ,那时候以为PC就是广阔的世界了。
后来,设计发生了变革,人们开始慢慢放弃过度质感的皮肤设计,甚至放弃安装过多的客户端,开始用一个浏览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Web时代来临了,网页设计开始追求功能主义,简单的配色、大面积的留白、内容为王是设计的主题。
再后来,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打得很多设计师措手不及,原来在超级大的电脑屏幕上,你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现在却变成了只有一点点,说实话很多人不适应,觉得拼拼标准控件就可以了,要设计师有什么用。但是正是因为空间小了,承载的内容却没有变化,这就更加考验设计师的功底,到底怎样才能在小世界中雅地展现内容,这体现的是信息设计能力、架构设计能力;在大拇指的操控下,到底怎样才能使效率达到目的,这又体现出交互设计能力、流程设计能力。
未来的载体是什么?是VR?是AR设备?是车载?是人工智能?说实话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不管什么样的载体,为体验而设计的核心逻辑是不变的。
Elya把书稿推荐给我之后,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发现本书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从业者作为枕边书,因为它从简入奢地介绍了移动 App设计开发的林林总总,包括设计的初衷、设计的细节、设计的差异、设计的落地等。
设计的初衷,就是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移动 App。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喜好?他们在什么环境下用?他们有什么痛点?他们有什么诉求?这些诉求是否适合用一个App的形式来满足呢?
设计的细节,从对控件的设计,到对视觉的设计、流程的设计、文案的设计、手势的设计、传感器的设计、通知的设计、Widget的设计,都有涉及,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工具书。
设计的差异,讲了移动端和PC端的种种区别。记得我们开始设计移动端时,非常注意夜间模式和缓存功能,就是为了适应移动 App的夜间被窝场景和上下班地铁场景。
设计的落地,教你怎样设计一个抓人眼球的应用图标,怎样设计一个优秀的应用官方网站,应用和应用之间怎样协作,互相调起。
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刚需型需求,都有无数人用无数个 App或者其他手段来解决,那么用户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其他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你的体验优于他人,你能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为用户带来实惠。未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庸才化,对于很多基础的功能或者设计,我们可以不用动脑,就复用现有的设计实现,而如果你还处于对现有设计原则、设计方法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会非常被动了。别提创新,也别提跨职能,就单单眼下的基础模块的复用都做不好,用户用起来会发现很多基础错误,那么你有何理由立足于移动产品体验设计领域呢?所以,居安思危,加油,先做个体验设计的知觉者,再慢慢做个大牛!
史玉洁
百度移动用户体验部设计总监,百度MUX创始人
作者序一
上一本《触动人心》上市时,是2011年年底,那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还是原始社会,微信和米聊没上线多久,正争得你死我活。淘宝和大众点评推出的App稚气未脱,带着原生控件的味道。
2013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的朋友圈、公众账号开始流行起来,大街小巷出现了二维码。iPhone 5流行,iPhone 5S上市。同年,iOS 7的扁平化设计在一堆设计师吐槽的背景下推出。
2014年,Elya、Amy和我在微信上聊天,觉得《触动人心》中国外的案例皆已陈旧,而国内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应当有一本更新案例的新版触动人心。说做就做,我们另外召集了Nandir、唐娴和金小米三位设计师,继续在电子工业出版社侠少编辑的带领下,说干就干,开始了新书的撰写。
这一写就是两年半。还好有侠少不停地鞭策我们,才能坎坷地把书写完、校对好。这两年半,移动互联网入侵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时髦起了网约车、线下支付环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了标配。我们作者六人工作、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变化太快了。
现在回想起来,浪费我们太多时间的朋友圈,至今也就三年;已经忘记怎么伸手招的士的我们,距网约车流行至今也就一、两年;我们甚至已经记不得上一次认真写哪怕只有一行字是多久之前。感觉没有手机沉迷的时代已经过了半个世纪。
就这样,《触人心弦》带着对帮助过本书的所有人的期许,承接着上一个两年和下一个两年,来了!希望看官们喜欢。
包季真
凡宝电商COO
《触动人心》译者
作者序二
迷推理崇体验,人机交互痴迷爱好者,喜欢研究和剖析所有带逻辑的产品,正在艾体验AIUX创业中。首席体验咨询顾问。
本书的写作见证了我自己的创业过程,每天晚上加班回家后,还要经常写稿到凌晨3点,因为需要搜集更新的App案例,还要不断佐证每个案例,因此熊猫眼快成了标配,也让自己练成了App 无所不知的技能。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看着大家一起辛勤努力的成果,却更加有一份欣慰与感动,或许这就是我们不断选择超越自我后的成就感吧。本书的内容,主要面向准备加入这个行业,以及需要一些触屏设计基础知识的朋友,希望你们慢慢地开始喜欢这个行业,更好地将咱们的世界变成智能的线上生活。如果遇到疑惑,可以选择到“艾体验AIUX”的知乎专栏或者公众号中留言和我讨论,等你来。
李婧(小艾AmyLi)
艾体验CEO & 创始人
作者序三
在我2009年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时候,人们还是普遍在用诺基亚、摩托罗拉,我还记得拥有部HTC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G3时的满满幸福感,还记得拥有部iPhone手机时的惊艳与兴奋,我隐隐约约知道,这大概就是未来会颠覆PC的平台,于是我选择了去做移动互联网,基于掌上平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优秀的体验。
时至今日,我们见证了iOS系统的迭代,见证了Android从分化到整合,见证了Windows 8的惊鸿一瞥。我们从零去搭建移动产品设计的逻辑,从零去构筑设计优秀移动应用的方法论。时代的浪潮一波接这一波,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但是唯独不变的,是我们对用户至上的信仰,对良好用户体验的追求。
很高兴能与一群优秀的人一起撰写这本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书,里面倾注了我们的点滴心血,整理方法论收集案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采访,我相信未来的产品体验,会愈加侧重于实用性、功能性,弱化表现层面的感官、体验,但是无形中的体验恰恰是难设计的,你要让用户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但是却仍然感觉到你的产品好用,这更加考验你的设计功底,这就像德国“隐性冠军”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这又像“奥卡姆剃刀定律”,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大隐隐于形。
陈莹(Elya)
前百度云UED负责人
作者序四
读这本书的朋友可能已经使用过很多优秀的App了,对很多体验细节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当你想动手去设计一个全新的App时,一个系统化的讲解还是必要的,可以帮你避开很多“坑”,也可以让你的设计更加全面及深入。另外,本书不单是给初级设计者一个入门介绍,其中的很多方法论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进阶的水平,很多见解都是作者从业多年的经验总结。希望本书能帮你创造一个设计优质的App。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App的体验优良不再只是产品的基础,也是产品深入人心的驱动力。
南迪尔
小米VR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前百度MUX设计经理
资深交互设计师
作者序五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生活场景中遇到问题会更多地从移动应用中寻找答案,手机成为随身必带的用品之一。而要想在这方寸屏幕的海量应用中脱颖而出,优质的用户体验成为关键因素。本书深入浅出地搭建了一个移动产品的体验框架,并基于作者多年丰富的产品经验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希望能带领读者进入用户体验设计的大门。各章之间穿插了在用户体验领域优秀的设计人物访谈,帮助读者从更多视角解读设计的本质及用户体验的价值。由于时间关系,书中所涉及的观点、数据会有不够完善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后,写书期间我的萌宝诞生了,感谢家人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
金璐
江南大学交互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资深交互设计师,某云盘交互设计负责人
作者序六
2011年,当我尚身处校园,迷茫着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时,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参加了某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行业大会。这个行业大会的具体内容现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讲台上“用户体验布道师们”的身影——不仅仅羡慕他们当众侃侃而谈的自如,更打动我的是他们的眼神——眼神中有光,有一团渴望革新的热情的小火苗,坚信设计能让世界更美好。
被他们的激情所影响,我努力地吸收着能接触到一切用户体验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了翅膀,毕业后带我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当年的《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便是见证。
在正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团队的一员的这几年,在进行过几场真枪实弹的实战后,对“用户体验”一词的理解,与当年学生时代的纸上谈兵已有所不同。此时,得知有机会写“触动人心2.0”——《触人心弦:设计更优秀的iPhone应用》时,仿佛透过此书遥遥回望当年青涩的自己,因此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写作团队。
虽然小积了几年对行业的思考、理解,却仍感到努力和经验还远远不够。
借此机会,整理了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写入书中,衷心希望本书也能对
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你们有所助益。
唐娴
资深交互设计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