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16211
本书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历时三年撰写出的深度报告,中国35个城市的长短优劣一览无余。
本书旨在对我国主要城市企业所处经营环境进行比较研究,在构建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汇集和分析公开数据,对各主要城市经营环境总体状况和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报告展示了我国主要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差异。
章 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总体评估报告
一、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总体评分与排名
二、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分项评分与排名
三、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与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排名
第二章 城市企业经营环境评估分析框架
一、分析框架概述
二、评估体系
三、数据来源
四、评价方法
第三章 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跨区域比较分析
一、四大地区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比较分析
二、三大经济区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比较分析
第四章 各城市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主要城市企业所处经营环境进行比较研究,在构建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汇集和分析公开数据,对各主要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总体状况和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报告展示了我国主要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差异。
企业经营环境是企业创立和经营的外部市场与制度因素的集合,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由两种途径来实现:首先,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有助于促进生产性私人投资;其次,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有利于降低创业的开办成本,可以为各种商业创意提供更多的实现机会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企业家用更好的方法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上看,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世界银行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监管效率与质量并重》(Doing Business 2015:Going Beyond Efficiency)中指出,企业经营环境监管的透明度和便利度转变依旧是全球趋势。在2013~2014年间,全球超过70%的经济体实行了使企业经营环境更透明、更便利的监管改革。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人才、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在全球范围的竞争更趋激烈。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和主导权,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是关键。企业经营环境的优劣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及其集聚效应的大小,也成为一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构成。环境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竞争力的体现。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必须通过“硬转型”和“软转型”来共同创造和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所谓“硬转型”,指的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所谓“软转型”,指的是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创新,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环境。其中,“软转型”是更重要的、更核心的内容。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环境来推进深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回顾企业经营环境学术研究,企业经营环境可分为必要性要素和支持性要素。其中,必要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支持性要素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创新与文化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又可以通过进一步分解得出具体的分项因素,可将这一层级称为分项指数;每一个分项指数又可以通过选取客观公开统计指标来进行解释,可将这些统计指标称为基础指数。因而,通过基础指数、分项指数、方面指数和总指数四个层级构建中国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可以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国主要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总体状况和各层面发展的情况。本研究报告构建的指数评估体系由1个总指数、7个方面指数、19个分项指数和31个基础指数组成。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也是企业家选择营商活动的主要对象,选择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研究具有可操作的实际意义。并且,这些城市相关统计信息的披露相对及时、全面,便于通过公开途径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查找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告、食品质量抽查报告等信息,本报告对各项基础指数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形成了覆盖范围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时间跨度自2012年至2014年的较完全的面板数据。其中,由于拉萨公开数据不足,而台北、香港和澳门地区与大陆地区存在较大的制度差异,报告并没有覆盖这4个城市。
报告中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主要以2012年至2014年这三年间基础指数的原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采用两种方法,从基础指数、分项指数、方面指数和总指数四个层面对各个城市进行评分。种方法是“得分法”(又称“模拟城市法”),主要通过设定一个理想状态的模拟城市作为评分参考,据此对各个城市评分。第二种方法是“无量纲得分法”(又称“标准化得分法”),这一方法则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该数据所代表的指标在样本范围内的相对水平,作为城市的标准化得分。根据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评分,对各城市进行排名,可以看到各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具体情况,也可以看到在样本中某个城市企业经营环境优劣的相对位置。
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公开数据的收集以及评分分析,本报告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城市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体系。并且,希望今后能持续运用这套指数体系对全国范围内各个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状况进行跟踪,在静态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的发展进程。
报告中的指数体系是以公开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量化分析,更具客观性、可比性和权威性。然而,采用公开数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存在部分指标的对外公布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个别城市在特定年份没有公示相关指标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告主要采用相近年份数据或用近几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替代,尽量完善数据。对于没有替代数据的基础指标,在评分时进行权重平移,从而将数据缺失的影响降到。
本报告的部分《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总体评估报告》分别从总体指数、方面指数两个层面分析和比较了35个城市企业经营环境,列出评分和排名。在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全面、直观地看到35个城市企业经营环境相对发展状况。报告的第二部分《城市企业经营环境评估分析框架》则梳理了企业经营环境方面既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而构建了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估体系,并说明了各指标数据的来源和具体评分方法;在这一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研究的整体过程。报告的第三部分《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跨区域比较分析》先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的城市群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按照不同经济区划分,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群进行比较;在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发现不同地理区域与经济区域在企业经营环境方面的发展差异。报告的第四部分《各城市企业经营环境分析》对每个城市的企业经营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突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后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和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报告》(2011、2013年版)是本研究建基的基础。该报告通过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然后通过分析评分得到了在“省”这一区域级别企业经营环境的指数结果。本报告(即“中国城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与“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方面,本报告没有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而是通过权威、公开渠道获得的统计数据来计算分析我国主要城市之间企业经营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我们将研究的范围由“省”一级延伸到“市”一级,使得研究成果对企业选择投资城市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也为各城市政府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注入更积极的动力和提供更具体的参考,还可以具体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因而,相比于“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本报告的研究将评价层面从省级深入到市级,将评价依据由客观统计数据替代主观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与研究体系,以期为“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的构建提供有增益的补充。
本报告是课题组集体智慧与努力的成果,由任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包括:董治国(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洪达(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黄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梦杰(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峣(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鲁兴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肖慧娟(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徐叶(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徐祖怡(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韩世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数量金融硕士研究生)、王茜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徐椰香(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从开展课题研究到成果出版,中间经过了几年的时间跨度。其中,多位课题组成员已经从参与课题研究时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长为在业界和机构独当一面的优秀专业人才。当然,本研究所得出的评估结论,仅呈现既定研究框架下的分析结果,并不代表任何课题组成员所服务机构的观点和意见。至于研究中所存在的疏漏,则由课题组负责人承担。
编 者
2017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