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13079
目录
胡桃夹子与鼠大王
001/圣诞前夜
005/圣诞礼物
009/特别监护
015/怪事不断
024/生死大战
030/玛丽病倒在床
035/铁核桃童话
042/铁核桃童话(续)
047/铁核桃童话(结尾)
055/叔叔与侄儿
059/最后胜利
068/玩偶王国
073/王国京城
082/结局
外乡孩子
089/布拉克海姆村的布拉克老爷
091/贵客临门
096/访问继续进行
101/新玩具
103/新玩具的林中遭遇
108/外乡孩子
112/外乡孩子如何带着兄妹俩玩耍
116/布拉克老爷和布拉克太太谈论外乡孩子
外乡孩子后来做了什么
121/外乡孩子的故乡
125/仙国女王宫里的坏大臣
130/家庭教师登门,兄妹俩战战兢兢
135/兄妹俩如何跟墨汁先生在树林里散步?这时候出了什么事情?
139/封·布拉克老爷赶走了家庭教师
145/赶走墨汁先生以后树林里新发生的事情
148/结局
代译序
《胡桃夹子和鼠大王》与霍夫曼
杨武能
胡桃夹子这个名字很美,实际所指不过就是坚果钳,一种常见的小工具罢了。在德国,它常常被做成可爱的小人偶,化身为了有欣赏价值和装饰效果的工艺品。因为又要完成用牙咬碎坚果的艰巨任务,所以模样通常都是孔武有力、神色威严的男性,例如骑士、兵勇、将军、国王等。这样的玩偶坚果钳,自然很受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喜爱,所以几乎家家都有,在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圣诞市集上,卖坚果钳的小摊便这儿一家、那儿一家。
咱们中国没有这种有趣的玩意儿,但胡桃夹子这个名字同样家喻户晓,因为不只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经常上演,还有美、英、俄、德等国拍摄的多部同名影片,在电影院和网络上供人欣赏。因此《胡桃夹子》在我国人人皆知,也深得孩子们喜爱。
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胡桃夹子》原本是德国作家霍夫曼1816年完成的一篇童话小说,本来题名叫《核桃夹子与鼠大王》。它相继被法国名作家大仲马和俄国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选中,改编成了
芭蕾舞剧,就因为这篇小说实在好看!相比之下,芭蕾舞《胡桃夹子》和同名的所有电影,我想说只能算个故事梗概罢了,霍夫曼原著内容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色彩斑斓得多!
圣诞节的晚上,刚满七岁的小姑娘玛丽得到了教父送给她的礼物——一个骑士模样的胡桃夹子,令她爱不释手。当天夜里她便梦见胡桃夹子骑士指挥她的玩具锡兵,跟由长有七个脑袋的鼠大王率领的老鼠大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其间在胡桃夹子身陷重围、千钧一发之际,小姑娘扔去一只鞋子,打跑了群鼠,胡桃夹子才转危为安,赢得了胜利。随后他变成一位王子,领着小玛丽进入了仙女之国,途经冰糖草地、橙子溪、柠檬江、杏奶海、姜饼村、糖果城、玫瑰湖、蜜饯堡,最后到达杏仁糖宫,两人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芭蕾舞《胡桃夹子》的内容,我以为不妨简称其为“圣诞夜的梦”。霍夫曼的小说呢却没有这么简单,它不但多了一篇教父罗色美耶讲的铁核桃童话,还让现实与梦幻不断交替、穿插、重叠,人物也变来变去,例如胡桃夹子一会儿是王子,一会儿又成了玛丽教父的侄儿小罗色美耶——纽伦堡的一位钟表制作师。我已经说了,霍夫曼的原著内涵要丰富得多,情节要跌宕得多,想象要奇特得多!阅读、品味霍夫曼童话小说的快乐,就留给青少年读者们吧,接下来我只讲讲霍夫曼这位作家,讲讲他的童话小说风格为什么如此独特、如此精彩。
霍夫曼是18世纪初出现在德国的一位天才。他是作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视为歌德之后、海涅之前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他1776年
出生在柯尼斯堡(后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今属俄罗斯)的一个律师家庭,自幼爱好音乐和文学,尤其喜欢读骑士小说和神怪小说。大学学的是法律,毕业后在法院当陪审官,后因同情受凌辱的市民作漫画讽刺普鲁士军官,被贬职到了波森(今属波兰,即波兹南)。1806年法军入侵,几经周折调到了华沙的霍夫曼失去公职,不得已回到柏林以写作为生,第一批中、短篇小说问世后即受到欢迎。晚年罹患脊椎结核,双腿瘫痪,但仍坚持写作,直至1822年6月25日逝世。
霍夫曼的文学创作集中在逝世前的十二三年里,共写有三部长篇和数十部中、短篇。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德国浪漫派特有文学样式的童话小说或者说艺术童话;一类为所谓“历史小说”。可是不论哪一类,霍夫曼的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的、鲜明突出的特点,归纳起来即为一个“奇”字加上一个“异”字:小说情节充满奇思异想,写的都是奇人异事,气氛情调也都奇异诡谲。不过霍夫曼并非为了奇异而写奇异,无论是他的历史小说还是童话小说,全都有着现实和幻想的双重背景,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也同样具有两重性,不但因此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不乏对黑暗社会现实的针砭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因此颇为推崇霍夫曼的创作,尤其喜爱他的童话小说《金罐》和《侏儒查赫斯》。霍夫曼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除去受当时的浪漫主义潮流影响,也跟上面讲的他的身世、遭遇和政治态度有关。
这本文集还收录了霍夫曼的另一篇童话小说《外乡孩子》。它以幽默夸张的笔法,赞扬乡下孩子的纯朴、自然,讽刺来自“文明社会”的少爷小姐的矫揉造作。
圣诞前夜
十二月二十四日,医药局长施达鲍姆家的俩孩子一整天都不允许走进过厅,更别想到紧邻着的陈列室里去了。弗里茨和玛丽蜷曲着身子,蹲在窄小后屋的一个角落上;屋里已是暮色浓重,他俩跟往常一样又没带灯进来,心里很有些害怕。弗里茨悄声告诉刚满七岁的妹妹:在那些关着的房间里,从一清早他就听见不时传出叽叽喳喳、哗啦哗啦的声音,再就是噼噼啪啪的敲击声响。还有呐,不多一会儿以前,他看见一个身穿黑衣的小个子男人,腋下夹着只大盒子,蹑手蹑脚地溜过走廊去了;只是呢弗里茨知道,此人并非别的什么人,正是教父罗色美耶。玛丽一听乐得直拍小手,欢呼道:“哇,罗色美耶教父又会给咱们做什么好玩儿的东西啦!”
高等法院参事罗色美耶长相可真不咋的,又矮小又干瘪,脸上满是皱褶,没了右眼珠子,只得在眼眶处贴上一大块黑膏药,而且他头顶无毛,所以戴着一副白色假发,漂亮倒挺漂亮,只不过是玻璃纤维制成的,做工嘛倒也相当精湛。要说做工精湛,教父本人整个儿便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他甚至精通钟表,并且能亲手制作。所以,每当施达鲍姆家那些精美的时钟有哪只出了毛病,有哪只不再唱歌,罗色美耶教父准会很快赶来,摘下头顶的玻璃丝假发,脱掉身上的黄褂子,系上一条蓝色围裙,拿着尖尖的工具在钟表里这儿戳戳,那儿戳戳,戳得小玛丽直心疼,可谁知却压根儿没伤着那只破钟表,反倒使得它起死回生,马上又开始快乐地行走、敲打和唱起歌来,真令大伙儿喜出望外。教父每次来家,总会在衣袋里为孩子们带上点好玩儿的东西:这次是个会转动眼珠和行礼的小人儿,下次是个会蹦出一只小鸟儿来的盒子,再下次又是点儿别的什么。而每当圣诞节,他总要花大力气完成一件绝顶精美的作品,也正因此,礼物送来以后,就会被父母亲异常小心地保管起来。
“嗨,真不知罗色美耶教父这回给咱们做的会是什么好东西。”这时候玛丽高声道。弗里茨却认为这次多半不会是别的什么,可能是座城堡,城堡里边有各式各样的士兵在雄赳赳地来回操练,随后必定又会开来另一队攻城的士兵,城堡内的士兵于是不乐意了,勇敢地向外开炮,弄出来一片噼里啪啦、轰隆轰隆的响声。
“不,不,”玛丽打断弗里茨,“罗色美耶教父给我讲的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园子里有一大片湖水,一群非常可爱的天鹅在湖上游来游去,它们脖子上系着金色的领结,唱着极为悦耳动人的歌曲。随后有一个小姑娘从花园来到湖边,她把天鹅逗引到自己身旁,抛撒杏仁糖喂它们。”
“天鹅才不吃杏仁糖哩!”弗里茨有些粗鲁地插话进来,“再说罗色美耶教父也不会造整整一座花园啊。他做的玩具对咱们原本就没啥意义,每次一送来很快都给收走了,因此我更喜欢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咱们可以细心保管起来,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接着兄妹俩便猜来猜去,想知道这次的圣诞礼物会是些什么。玛丽说她那个大布娃娃特鲁琴小姐完全不像样子,因为她笨得不能再笨,老是摔到地上,不摔个鼻青脸肿绝不罢休,更别提那衣服有多脏啦。怎么骂她都一点儿没有用。再说妈妈不是也挺喜欢特鲁琴的小太阳伞,一见它就笑眯眯的吗?弗里茨意见相反,肯定地说他的厩舍里就缺一匹枣红马,就像他的军队里也缺少骑兵,这一点爸爸可是太清楚不过喽。
总之,孩子们知道父母亲已经给他俩买了各式各样的漂亮礼物,正在将它们摆放到陈列室里,可他们也清楚,这时候,亲爱的耶稣正将他慈爱、虔诚的目光投进室内,照射在那些礼物上面,让它们每一件都像让施予圣恩的手触摸过一样,能让人感受到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兄妹俩没完没了地继续低声猜测着,他们的姐姐路易丝却提醒他们别忘了上面提到的那个情况,并且补充说不只是耶稣基督本身,他还总是通过亲爱的父母之手,把真正能叫孩子们高兴、喜欢的礼物送给他们,因为他比孩子们自己更清楚该送些什么,所以他们不应该自个儿希望得到这得到那,而要静静地、虔诚地等待,等着给他们送来礼物。小玛丽听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弗里茨却自顾自地嘀咕:“我要有一匹枣红马和一名骠骑兵该多好。”
天完全黑了。弗里茨和玛丽紧紧偎依在一起,不敢说一句话,他俩觉得周围仿佛有一双双翅膀在轻轻拂动,而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一阵阵无比美妙的音乐。一束亮光划过墙壁,孩子们突然明白过来,是圣婴正躺在灿烂的云朵上飞向远处——飞去别的幸福的孩子们那儿。就在这一瞬间,响起了丁零丁零的铃铛声,房门便一下子打开来,一片白亮的光从大厅里涌进黑暗的后屋,孩子们禁不住大声欢呼:“哇!哇!”人却呆呆地停在了门边。然而爸爸妈妈已经跨进门里,牵着兄妹俩的手说:“快来,快来,亲爱的孩子们,快来瞧瞧耶稣基督给你们送什么礼物来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