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亲子/家教家教方法爱就是读懂孩子

爱就是读懂孩子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钟思嘉教授30年儿童教育精华。《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累计影响超过个家庭。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原来,懂孩子比孩子更重要!

作者:钟思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ISBN: 978756804490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家教方法 SKU:5d840d8f5f9849104540498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4490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钟思嘉教授30年儿童教育精华,由钟思嘉教授主持创作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畅销200,000册,累计影响超过100,000个家庭。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原来,懂孩子比孩子更重要!

 

★ 读懂孩子行为中隐藏的秘密,掌握亲子沟通中*的技巧!真正的爱,是用心,而非用眼。

 

★ 精美装帧,双色印刷,清新淡雅,内文80克岳阳轻型纸,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

 

内容简介

孩子为什么总爱和你作对?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你真的懂孩子的心吗?

钟思嘉教授通过30年亲子关系心理辅导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大量的案例中归纳出了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所能遇到的*典型的教育问题,如拖拉磨蹭、挑食偏食、不爱学习、拒绝沟通、过分叛逆等,并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了孩子种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系统介绍了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为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可遵循的原则和可操作的模式,让父母真正懂得孩子的心,并使父母有足够的信心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真正的爱,是用心,而非用眼。

作者简介

钟思嘉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台湾资深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专家,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专家,具有30余年心理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

主要出版家庭教育著作有《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畅销200,000册)《父母效能培训手册》《单亲父母成功教子方案》等。

目  录

Chapter 1为什么做父母越来越难了001

 

节 今日父母的困境和难题 / 002

一、社会变迁带来的困境 / 002

二、随着孩子成长的难题 / 003

 

第二节 父母的压力和期望 / 005

一、父母压力的来源 / 005

二、不当期望的影响 / 007

 

第三节 父母的情绪和信念 / 013

一、改变负面情绪 / 013

二、培养积极情绪 / 017

 

Chapter 2读懂孩子成长的动力023

 

节 社会兴趣 / 024

一、归属感的需求 / 024

二、情感依赖的需求 / 025

三、被接纳的需求 / 025

四、获得关注的需求 / 026

 

第二节 家庭星座 / 028

一、默默进行的竞争 / 028

二、出生顺序与家庭地位 / 030

 

第三节 生活形态 / 035

一、遗传的影响 / 036

二、家庭气氛的影响 / 036

三、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 036

四、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 038

 

Chapter 3解码孩子的行为目的041

 

节 儿童偏差行为的目的 / 042

一、获得注意 / 042

二、争取权利 / 043

三、报复 / 044

四、自暴自弃 / 045

 

第二节 儿童行为目的变化与导正 / 047

一、行为目的变化 / 047

二、父母的应对原则 / 052

 

Chapter 4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057

 

节 你是哪一类型的父母? / 058

一、指挥型 / 059

二、说教型 / 059

三、型 / 060

四、审判型 / 060

五、批评型 / 060

六、安抚型 / 061

七、分析型 / 061

 

第二节 你懂得与孩子沟通吗? / 065

一、倾听技巧之一:理解和接纳 / 065

二、倾听技巧之二:停、看、听 / 066

三、倾听技巧之三:留意孩子的非言语行为 / 067

四、倾听技巧之四:关注孩子的说话内容 / 068

五、倾听技巧之五:反映式倾听 / 068

六、倾听技巧之六:采用反映式措辞 / 074

 

第三节 孩子不愿沟通怎么办 / 078

一、观察和合理的猜测 / 078

二、引导孩子分享感受 / 079

三、亲身示范 / 080

 

Chapter 5孩子,让我们好好说话083

 

节 表达孩子能接受的信息 / 084

一、少说“你的信息” / 084

二、多说“我的信息” / 085

三、运用“我的信息”的步骤 / 086

四、避免生气的语气 / 089

 

第二节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 092

一、区分问题所有权 / 092

二、属于孩子的问题 / 095

三、与父母有关的问题 / 098

四、难以判断是属于谁的问题 / 101

 

第三节 开放式的沟通 / 103

一、非评价式的反应 / 103

二、开放式的问句 / 105

三、寻求解决方法 / 107

 

Chapter 6你用对鼓励了吗?109

 

节 鼓励不等于称赞 / 110

一、鼓励与称赞不同 / 110

二、称赞的副作用 / 111

三、称赞可以成为鼓励 / 111

四、鼓励的用语 / 113

 

第二节 鼓励的原则 / 117

一、真诚地接纳 / 117

二、强调积极的一面 / 118

三、重视努力和进步 / 119

四、肯定个别能力 / 120

五、避免令人沮丧的言语 / 120

六、父母从自我鼓励做起 / 122

 

第三节 鼓励的策略 / 124

一、赋予孩子责任 / 124

二、提供孩子贡献的机会 / 125

三、接纳孩子的建议 / 125

四、鼓励孩子做决定 / 126

五、容忍孩子的疏忽 / 126

六、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 / 127

七、将孩子的缺点转为优点 / 128

八、对孩子的判断表示信心 / 128

九、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 / 129

十、教导孩子从经验中学习 / 129

 

Chapter 7惩罚还有效吗?133

 

节 代替惩罚的方法 / 134

一、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 / 134

二、惩罚与行为结果的不同 / 137

 

第二节 行为结果的误用 / 140

 

第三节 有效运用行为结果 / 147

一、健忘的孩子 / 147

二、饲养宠物 / 149

三、帮忙做家事 / 150

 

Chapter 8化解孩子的问题行为155

节 孩子制造的麻烦 / 156

一、早晨的磨蹭 / 156

二、放学后的争执 / 159

三、晚餐时的冲突 / 160

四、睡觉前的拖延 / 162

五、父母基本的应对原则 / 164

 

第二节 孩子玩的把戏 / 166

一、惊人之语 / 167

二、好戏上场 / 168

三、危如累卵 / 169

四、说谎 / 170

五、偷窃 / 171

 

第三节 孩子耍的绝活 / 172

一、推向绝境 / 172

二、打小报告 / 174

三、无理取闹 / 177

四、破唱片效果 / 178

五、拖延战术 / 178

 

Chapter 9家庭会议功能多183

 

节 家庭会议的建立 / 184

一、家庭会议的功能 / 184

二、家庭会议的发展过程 / 186

 

第二节 家庭会议的进行 / 188

一、家庭会议的程序 / 188

二、家庭会议的议事规则 / 189

三、家庭会议的领导技巧 / 190

四、有关家庭会议常见问题的解答 / 192

 

第三节 创造有效的家庭会议 / 195

一、会议召开要定时 / 195

二、主席与记录员要确定 / 196

三、会议时长要控制 / 196

四、意见表达要自由 / 196

五、讨论事项先公布 / 197

六、避免成为吐槽大会 / 197

七、公平分配家务 / 198

八、休闲活动安排 / 198

九、沟通技巧要善用 / 198

 

Chapter 10与孩子一起成长203

节 人际交往 / 204

一、面对他人的眼光 / 204

二、孩子的人际问题 / 205

三、孩子不受欢迎的朋友 / 206

四、孩子交友有困难 / 207

 

第二节 祖孙关系 / 210

一、来自祖父母的爱 / 210

二、祖父母是家族历史的桥梁 / 211

前  言

提到父爱或者母爱,你会想到什么形容词呢?或者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随机问了身边的同事朋友,无私、伟大、深沉、包容、奉献、感恩……这是他们常常给出的答案;同样的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就显得很多元了,除了无私、伟大这些词,也有不少人写下了无语、呵呵、纠结、控制、冷漠、压力……为什么会这样呢?若能等到这些孩子年过半百的时候再问他们一次,比较他们两次的答案,追踪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略窥一二。不过此时我无意探讨这里面的原因,我想那不是简单一句年龄阅历就能解释清楚的吧。

 

爱的方法论

从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我们一方面很主动:在意识到自己多了一重父母角色之后,无论你之前爱不爱学习,你都会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关育儿的知识。不过即便你博览群书,把市面上所有的权威育儿指南,甚至教育学、心理学的书都通读一遍,然后严格按照书上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操作”,仍然无法保证能得到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培养孩子甚至“塑造”孩子继续怀抱热情。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很被动:坚守着自己也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爱的方法论,一心期待孩子长大后能明白我们的苦心,期待他能学会感恩。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只要你以后有出息就行。

•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怎么那么不听话呢!你是我生的,难道我会害你吗?

 

类似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呢,你根据经验给孩子指了一个方向,希望他不要走弯路,可是他似乎并不领情。于是,和孩子打交道要么相对无言,要么各说各话,他的倔强倒是有点像你(或你的另一半)。所以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你和孩子各自坚持着自己表达爱的方式,直到孩子有了孩子,他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怀抱着与你当年类似的心情,寄望孩子长大懂事,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然后在某个刹那或者被某件事情触动,他突然理解了你,而这个时候,你们可能已经浪费了大半生的时间。

有位女士抱怨自己的亲子关系:“我给孩子吃好的买好的,带她出去玩,陪她上兴趣班,每天睡前亲她跟她说妈妈爱你,她居然还是觉得我不爱她,我好冤啊!”如今,年轻的父母亲早已不吝于对孩子说爱了,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当孩子做错事了,你对她发脾气,指责她,讽刺她,骂她……她觉得受伤了,而你说这是爱之深责之切,还叫她不许哭,那么对孩子而言,这种受伤的感觉也是爱吗?也许这位女士会说,发脾气是因为爱子心切,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那我只能说,这样的爱很直觉,很本能,也很自我。指责、批评或许一时有效,但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我们不会爱、不愿懂

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注意力是我们的稀缺资源。孩子发生任何状况,你都不必陷在问题里,你可以随手打开网页,输入你遇到的问题,得到相关不、相关的一堆信息,从分析原因到解决方法,还有众说纷纭的专家建议。如果问题够典型,你还会发现多个可以交流经验的群组。专业人士说的都挺有道理,他们应该比我们更懂科学养育,比起花心思去探究原因,不如直接“拿来”解决方法,做了再说。如果效果不好怎么办?加大剂量呀!还不行?方法那么多,换一个试试呗!

我们想要走捷径,只要有方法,能让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就行了,他怎么想的无所谓。如果他没有展现出少年儿童应有的积极向上、活泼好学、乐观进取,我们会觉得是不是这个孩子有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又打开网页,开始搜寻“如何培养乐观的孩子”“孩子不自信怎么办”“如何让孩子爱学习”……

我们“生产”了孩子,却希望别人给我们提供一套说明书以及检修升级方案。孩子不是产品,亲子专家有他们的一般知识和经验,而对于你面前的孩子——具体的这个人的了解,你一定比任何一位专家懂得都多。当我们为了我们心中的“完美小孩”形象,拿来各种方法改造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和孩子站在一起,放弃了成为了解他的人,这绝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爱因懂得而珍贵

我们带着缺点和不足,带着我们各自的成长经验进入父亲或母亲的角色,父母心中有一个完美小孩,孩子心中有一对完美父母,我们能做的只是尽我们所能。

有了懂得,孩子才会被真正看见。我们允许孩子不够好,不自

在线试读

你是哪一类型的父母?

 

在一些家庭里,可以发现亲子的对话很类似,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例如,父母经常跟孩子说的话是这样的:

 

•看你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外面鬼混,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

•房间老是这么乱,什么时候才整理?

•不要忘了喂小狗!

•学校作业做完了吗?不要老是要我提醒。

•吃完饭,碗筷要自己收,为什么总是要父母来做呢?

 

然后,可以听到孩子的回答:“好啦!我会做”“知道啦!真啰唆!”“没问题,我会处理”等,相信父母对类似这样一问一答“交易式”的对话并不陌生。当然,父母免不了指示或吩咐孩子做一些事,但是采取唠叨、命令或责怪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反感和抗拒,即使他表面顺从,也只是虚应或敷衍了事。如果父母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必须学习有效的沟通态度和方法,让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指示或吩咐,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愿意和孩子好好沟通,只是经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传统的角色,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在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之前,父母得先反思是否是以下七种传统类型(可能不止一种)。如果有的话,无须自责,鼓励自己开始改变,而且提醒自己,改变需要时间,慢慢来不要急。

 

一、指挥型

指挥型的父母习惯用命令的态度,指示孩子该做或不该做什么,语气无非是命令、警告,即使企图安抚孩子也是高高在上地要求。遗憾的是,父母的吼叫不断,孩子的行为未见改善。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如:

 

•要你做就做,没有这么多理由!

•不要乱跑,这多危险啊!

•你给我把这青菜吃了!快吃!

•不要哭了!没什么好哭的!

 

二、说教型

说教型的父母习惯唠唠叨叨说一堆大道理,企图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结果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耐烦和抗拒。有些父母只顾自己说个不停,甚至没有察觉孩子早已不耐烦地堵上耳朵了。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跟你说多少次了,你应该如何如何……

•从小习惯要养好,写字不要趴着、看电视不要太近……

•我劝你少跟他来往,他会带给你坏的影响。

•做人要诚实,美国任总统华盛顿小的时候……

 

三、型

型的父母喜欢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姿态,经常给孩子一些提醒、劝告或建议,甚至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剥夺孩子学习做决定和负责任的机会。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想当年,我在你这个年纪早就会了。

•知道错了吧!不听我的话,后果就是如此。

•我吃的盐可比你吃的米还多,听我的就对了……

•这都不懂,真笨!我来教你。

 

四、审判型

审判型的父母经常摆出判断对错或仲裁是非的模样,不是质问孩子的行为,就是评价孩子的表现,而且,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其结果是扼杀孩子表达的勇气,甚至迫使孩子以否认或说谎来逃避责任。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老实交代吧!你到底做了这事没有?

•我看就是你不对,明天去跟同学道歉。

•这件事你要负七成责任,弟弟只负三成。

•你好早些认错,等我查到了,你就要倒霉了。

 

五、批评型

批评型的父母与说教型、型、审判型的父母的目的类似,都是想证明自己才是对的,孩子是错的。不过,其采取的方式不同,通常会用嘲讽、挑剔或责怪的语气,甚至给孩子贴上标签。其结果是使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害,甚至产生自卑和退缩的行为。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你以为自己翅膀硬了,想飞?

•你的行为不是幼稚,那是相当幼稚!

•怎么只考九十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错!

•你真是笨!谁教你都会生气。

 

六、安抚型

安抚型的父母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或压力时,以为说几句安慰的话或一些鸡汤式的道理,就可以帮助孩子纾解情绪或减少压力。其结果适得其反,孩子情绪被压抑、压力更大。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别哭啦!

•放轻松点,谁上台作报告都会紧张。

•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做人要宽宏大量。

•不吃一堑不长一智,以后就不会再上当了。

 

七、分析型

分析型的父母喜欢探讨孩子行为的原因,而且往往把问题归因在孩子身上,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困扰或问题,反而增加他的心理压力。常听到这类父母的话,例如:

 

•我觉得错在你,因为你的态度不好。

•你之所以感到焦虑,就是太在意自己的表现。

•为什么你要采取这种不好的方法呢?

•我分析你学习不好有几个原因,……

 

不爱吃饭的孩子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经常感到困惑。很多父母甚至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太瘦的孩子不健康。于是,他们采取各种方法来填塞孩子的肚子。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孩子的吃饭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例如说:“为妈妈吃一口饭”“为爸爸吃一口菜”等。由于父母没有处理好孩子的吃饭问题,使得每次吃饭就成了孩子跟父母玩的心理游戏之一,有时甚至演化成亲子间的一场混战。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早在1928年就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孩子吃他们想吃的食物,而让另一群孩子吃大人给他们准备的食物。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那些高兴吃什么的孩子比另一群自己没有选择权利的孩子,反而长得较高、较重,而且较健康。他们有时只吃一两样喜欢的食物,有时对以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吃;有时他们一天只吃少量食物,有时却一天三餐吃得很多。但是,仔细统计他们吃饭的量和质,也许每一餐并不足够或均衡,但一星期下来,他们对食物的摄取居然既足够又均衡。这研究的结论是,因为每个人自出生,体内就有一种获取均衡营养的本能。所以,父母无须担心,让孩子的本能充分发挥作用吧!

吃饭应该是一种快乐,父母不仅有权自己享受快乐,也应让孩子有权决定愿不愿意分享这份快乐。幼小的孩子固然需要父母的协助,但不要给予过多的指导和建议。有些父母习惯不断在旁提醒和催促,甚至帮孩子倒汤、喂饭,这种不必要的服务正好满足孩子获得注意的目的。

 

父母如果想改善孩子吃饭的问题,不妨采取以下几个建议:

(1)吃饭时的气氛必须愉快,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父母挑剔或强迫的痛苦事,同时这也是增进亲子、家人之间沟通的好时机。

(2)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而且由他自己使用碗筷。当然,如果孩子幼小,可以给他一些协助。

(3)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选择的自由,孩子会尝试各种食物。

大人也许吃过上百种不同的食物,但通常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选择食物还很传统,他可能会拒绝尝新的东西。

(4)不要期望孩子每顿吃一样的量,他这顿只吃一两口,下一顿他可能会吃得多些。事实上,我们大人也会因每天的身心状况不同吃多或吃少,或者喜欢的多吃一点,不喜欢的则少吃或不吃,孩子未尝不是如此。

(5)不要用甜点,如冰激凌、饮料等来诱骗孩子吃饭。如果孩子只想吃你准备好的蛋糕或小点心,就让他只吃这东西,因为它们分量不多,孩子很快就会饿了。

(6)吃饭是孩子的事,父母干涉太多,反而无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父母越少操心,对改善孩子不爱吃饭的行为越有帮助。

(7)不要勉强孩子吃饭。孩子不愿吃时,待其他人吃完,将饭菜收起来。同时把家里的零食收起来。等孩子饿了,吵着要吃东西时,以温和坚定的态度告诉他,等下一顿饭吧!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承担不吃饭的后果,并吸取教训。有些固执的孩子可能好几顿饭不吃,甚至好几天不吃,这时,父母不要给他过多注意,要坚定地以行动表示,没有人能忍受长期不吃东西。为了孩子未来的正面发展,请收起没有帮助的同情心。

(8)不要在饭桌上和孩子讨论吃饭的问题,没有人喜欢吃饭时被唠叨或批评。孩子不想吃时,可以请他离桌,父母自己继续愉快地用餐。如果想讨论孩子吃饭的问题,等饭后,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和孩子好好沟通。

采取行动比唠叨有效,父母可参考以上的建议,选择适用的方法实行一段时间(至少两个星期),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抢先评论了 “爱就是读懂孩子”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没关系,妈妈相信你

EUR €25.99
阅读更多
缺货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家庭教育畅销经典,专治各种“我不听”!)

EUR €21.99
加入购物车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经典,解除育儿焦虑的灵丹妙药。著名蒙氏教育专家孙瑞雪告诉你: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

EUR €2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