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612017
女人在开口说话的一瞬间,她涵养、风度与魅力就往往展现了出来。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往往言语得体,谈吐优雅。谈天说地可以旁征博引;赞美他人能够让人温如三春;给人安慰能够让人心存感激。所有女性都希望被人称赞为“会说话”的女人,这样不仅能获得尊重,更能赢得友谊。
也许你没有先天赐于的好声音,却可以通过掌握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等一些技巧,让说话变得娓娓动听、洋洋盈耳。也许你没有口若悬河的能力,却可以通过锤炼语言艺术,让谈吐自如、妙语连珠。
优雅女人说话往往很到位
人与人之间沟通重要的就是懂得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和怎么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因为这些看起来是雕虫小技的嘴上功夫,却很有可能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大事,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
汉高祖认为萧何功劳,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多。但群臣心中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但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多,应当他排。”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揣测出刘邦的心思,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合刘邦的心思,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话一经出口,就要负责。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就没有真知灼见,那么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他人,却不能蒙蔽他人一世。
说话只说三分话,点到为止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自己赏。”有些人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时刻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这是机智的做法。
说话前需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是不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致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仅仅关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唠叨吗?
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涉及对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你没有搞清对方的立场就高谈阔论,这样更容易招灾惹祸。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另作长谈,这才是通达世故的人。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艺术,话说好了万事好,话说坏了毁前程。所以,在说话前必须考虑清楚,想好了再说,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有口无脑、缺心少肺之人。
有时你的三分话,正体现了你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人,普通病人的病状,或许可以对人提起;如果是患花柳病的人,你就只字不能对别人提及。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
经办银行业务的人,其业务的大概情形,或许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与存款额,你是不可对别人提起的。这是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有时因为你不能遵守只说三分话的戒条,酿成大祸,往往使你的精神痛苦,甚至于蒙受更大的损失呢。
如果你从事的是机密工作,或者特殊的行业,对人只说三分话,还要局限在重要话题之外。重要话题是一字都说不得的,你说的三分话,应该是风花雪月,应该是柴米油盐,应该是上天入地,应该是稗官野史。总而言之,应该是无关紧要的材料。无关紧要的材料,虽是说得头头是道,皆大欢喜,其实是言之无物,不会引来什么苦恼。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告诉别人你话中有话,这就是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艺术,这不失为一种大的智慧,既指出对方的错误,又保全了对方的面子,打动了对方的心。
说话时如何给别人戴高帽
戴高帽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高帽的花样不断翻新,其种类、款式及妙用日益“进化”,已成为颇为时尚的一道“人文景观”。
我们暂且不说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都乐于奉送和领受高帽,有时就连鸟兽也未能免俗。那一则耳熟能详的西方寓言中,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肉,垂涎欲滴,怎奈飞腾无术,于是利用戴高帽法加以智取:再三赞扬乌鸦的嗓音美妙悦耳。叫声聒噪的乌鸦偏偏缺乏自知之明,一戴高帽便飘飘然,当它准备一展歌喉时,嘴里的肉便成了狐狸的美味佳肴,真是只愚蠢的乌鸦!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从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馈赠你高帽。狐狸对乌鸦的叫声是否悦耳本无兴趣,眼里盯着的只是那块肥肉而已。一顶高帽换来一顿美餐,何乐而不为!当然,人类高度发达的智商绝非鸟兽类可比,因而制作和奉送的高帽更为精巧,而且“知识含量”也增加不少。
世人总是喜欢被别人奉承,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的奉承之语说得太离谱,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因此,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学会巧妙地送高帽,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高帽就是美丽的谎言,既取悦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就不能把傻孩子说成天才那样离谱;其次,高帽也要美丽高雅,不能俗不可耐,糟蹋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过白过滥,毫无特点,不动脑子。
求人办事,如果对所求者不是那么熟悉,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察其言,观其行,掌握了真实情况再决定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正所谓“穿衣戴帽以合身为准则”,过犹不及啊。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一般都不会给别人签名留念。有一次,他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照片,然后,我将把它放在我的房间里。这样的话,我不仅天天可以看见您,而且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柯南道尔收到信的当天,就很爽快地为那人寄去了一张他自己亲笔签名的照片。可见高帽的妙用!
其实,戴高帽一定要戴得合适,有句话说,“看什么鱼,放什么饵;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人戴高帽是万万不可乱戴的。其途径不是从他的事业、才学、品德方面下手,而是从他的相貌下手。因为一个人不论长相如何,都可以给他戴高帽:瘦子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看到胖子,你可以对他说,心宽体胖一生衣食不缺;对鼻子大的,你可以说悬胆鼻,主富贵;鼻子扁的,你可以说他好脾气性情温和;眼睛大的,你就说他明亮有神,闪耀智慧;脸有麻子的,你可以说他麻子三分贵;秃头的,你可以说是智者的象征……
有个人叫艾鲁塞尔,他从事推销行业已经有很多年了。他想:如果多费点心思,也许能跟那位生意做得很大、信用也极佳的铅管匠技师伯洛克林成为业务伙伴。不过,这个铅管匠技师是个粗枝大叶、蛮横、粗犷的人。因此,艾鲁塞尔刚开始见到他时就受到了打击。
这个铅管匠技师常常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嘴里叼根雪茄,每次一看见艾鲁塞尔就这样说:“你走吧!我今天什么也不要,别在这儿浪费我的时间!”
艾鲁塞尔公司的领导想在长岛皇后村买一栋房子,开设分公司。而那房子正巧在那位铅管匠技师家附近,那么,他对房子周围环境的概况一定很熟悉。所以,艾鲁塞尔就尝试着运用另外一种新的办法——请人帮忙的心理学技术。他决定找个时间去见一下那位技师,并且准备这么说:“先生,我今天不是来跟你谈生意的,是想请您帮个小忙。如果您方便的话,只需要花一分钟时间就足够了!”准备好以后,艾鲁塞尔就去见那个技师。
那技师嘴叼雪茄,看上去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毫不在乎地说:“嗯!好吧。你肚子里有什么主意,快说出来!”
艾鲁塞尔说:“我们打算在这皇后村开一家分店,您对这儿的情形,相信比谁都清楚,所以特地来向您请教。您认为这个计划怎么样?”
技师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个技师对是那位大公司的推销员都是咆哮怒斥,但是今天却一反常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这位大公司的推销员来请教他,征求他的意见,使他有一种高贵感。他拉过一张椅子,指了指说:“你坐下。”
这次,对待艾鲁塞尔的来访,技师花了一个钟头,详细地把皇后村铅业方面的情形告诉了艾鲁塞尔。他不但赞成艾鲁塞尔在皇后村开设分店,并且替他规划出购置地产的程序,及购物、开业方面的事情。同时又提供一家具有规模的铅业公司的营业方案让他参考。
学会给别人戴高帽,但这个高帽一定要真诚。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是一个谦虚的人,谁也不会喜欢那些狂妄的人。但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被人欣赏,被人重视,甚至于会不顾一切地去达到这个目的,但没有人会喜欢接受虚伪的奉承。所以,要用巧妙、真诚的语言去送这顶关乎你大事的高帽。
轻易给自己戴高帽可不成
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难,如果没有好的技巧是无法完成的。作为女性,应该记住更重要的一点:高帽子不能自己戴。
一位销售女主管这个月的业绩很好,她手下的业务员谈成的生意总额超出同级部门两倍还要多。按照公司业绩提成的管理制度,主管会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奖金。老板很是高兴有这样一位得力的助手,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决定在公司的例会上把她推为典型,以此激励其他员工,于是特意安排这位主管做演讲。
这位主管在她的讲话中把自己的业绩归功于自己调配人员是如何的技巧、处理大订单是如何的果断和聪明,以及如何辛苦加班。她说的这些确实很对,可以说没有丝毫的夸张,她一直也都是这么做的。整场报告她就坦然地接受员工对她的祝贺和上司对她的表扬。从始至终,她没有对老板的信任表示感谢,更没有提及同级部门的合作和下属的努力。
下属和同事们开玩笑要她请客庆祝一番的时候,她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得奖金,你们用得着这么起劲吗?下次我会拿更多,到时再考虑考虑……”
可是到了下个月,这位主管不仅没有拿到奖金,还因为没有完成销售任务被扣掉了当月奖金。可悲的是,她没有注意到下属越来越懒散,老板也开始故意为难她了。
一个工作勤勤恳恳的人终却不一定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是不是很不公平?你有足够的理由为这位有工作能力的主管打抱不平。但是,这并不证明“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好人”也有让别人不乐于接受的瑕疵,这些小毛病往往会成为阻挡人气的障碍。
其中,独享荣誉是一个容易让别人心怀不满、心生恨意的不良习惯。试想一下,一大群人或平起平坐,或不分上下,你自己把一顶漂亮得惹人眼红的帽子戴上了,相形之下,别人就矮了,就显得黯淡了。渐渐地,你的存在对别人会构成一种威胁,虽然你并没有做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有谁会喜欢受到别人的胁迫呢?有谁愿意和一个让自己没有安全感的人相处呢?自然而然,独自享有荣誉、心安理得地把高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人终会变成孤家寡人,还谈什么招人喜欢、大受欢迎呢?
“居功”的确可以凝聚别人羡慕的目光,可以让自己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想把功劳一个人独占,企图让光环仅仅环绕自己,那不是自私就是愚蠢。“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更见不得别人抢自己的好”,可以说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也是人之常情。独享荣誉就是抢别人的好,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还会引起从上至下的公愤。
如果你谨记这个忠告,相信你会受益匪浅,因为这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适用,而且屡试不爽。比如你的学习有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要忘记感谢老师的培养、同学的帮助、父母的鼓励,甚至是嘲笑过你的人,毕竟他们也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工作有了业绩,升职了,加薪了,不妨和同事们庆祝一番,对老板说声“谢谢”,对下属的配合与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回到家中不要心安理得地享受舒适的床铺、可口的饭菜,拥抱一下辛勤操持家务的爱人和父母,让对方明白你的感激。
如果你真正这样做了,相信你会有惊奇地发现。你身边的人将扶持着你走向更高的地方,他们期待着、仰望着你的高度,而不是嫉妒和冷眼旁观。你主动把高帽子馈赠给了别人,别人反而会毕恭毕敬地为你戴上;你感谢别人帮助你获得了荣誉,别人也会感谢你,感谢你注意到了他的付出。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当你独自顶着高帽子孤芳自赏的时候,似乎身边的人都想要夺取。当你把高帽子摘下来和大家一起欣赏时,别人反而会异口同声地称赞和欣赏光环笼罩中的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