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65014
由于《精算通讯》只是内部交流刊物,作者方只能以约5年(10期)作为期限,将其中有传承价值的文章重新进行编辑,分栏目并汇集成图书正式出版。由于这些文章都经过内部交流和认真编辑,系统性强,比普通精算著作有更高的出版、参考和收藏价值,适用于业内外精算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使用。2009-2015的文萃分《职业发展》与《理论与实务》两册出版。
本书汇编自国内惟一一本精算学的专业期刊《精算通讯》2009年至2015年的各期内容。因篇幅原因,拆分为两部分,分“职业发展”和“理论与实务”两册出版。此部分的内容共分三篇,分别为“职业发展”篇、“精算教育”篇和“精算交流”篇。
根据精算学(Actuarial
Science)的有关历史记载,精算学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与精算学对应的职业团体(Profession)与资格认证较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精算师和注册会计师是孪生兄弟,他们对大众的承诺和义务也是相同的:保证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财务安全。作为专业人士的精算师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虽然总人数并没有像注册会计师那样突飞猛进,但是其职业地位和职业形象在所有职业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
从1996年10月开始,笔者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从事精算教育与研究工作,同时参与我国保险业建立精算师职业制度的多项活动,包括参与设立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体系以及参与国际精算界的交流活动,已整整二十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一直在追寻一个看似非常简单问题:是谁、在什么时候把英文“Actuary”翻译为中文术语“精算师”?
如今,“精算师”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虽然没有准确统计,但仍可以相信,在世界各地举办精算教育的大学中,华人精算学生已经成为主流。可以相信,未来的精算师职业很可能是由华人精算师所主导的一个行当。而笔者更相信,“精算师”这个术语的中文翻译,对其在华人中的影响力和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文术语“精算师”,确实比英文“Actuary”更好,也更便于推广。事实上,在国外,尤其是在actuary圈子内,很多人都不喜欢用这个词汇来表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理由:,这是一个生僻词,普通人都不认识,因此会影响actuary这个行当的知名度或职业声誉;第二,英文中以tuary结尾的词汇不多,比较常见的两个词,一个是mortuary(太平间),另一个是obituary(讣告),虽然当初actuary的工作内容与统计死亡率直接关联,但总会让人觉得这个词不够吉利或是感觉有点晦气;第三,很多精算师都是公司的高管或核心管理成员,并不仅仅是从事统计死亡率及制定费率表这种“力气活”,比如当初英国苏格兰的actuary们,早在1833年就成立了“Association
of Managers of Life Offices of Scotland”,实际上就是将自己标签为寿险公司的“管理者”。
总之,英文“Actuary”这个术语,在业内长期不受待见。
但是,自从有了中文的“精算师”这个翻译后,不仅在华人中的影响力得以快速提升,在西方人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比如,1999年,北美精算学会(SoA)为庆祝其(重组命名)50周年,专门出版了一本书,The
First 50 Years: Society of Actuaries
1949—1999,邀请SoA多位会长表述其对Actuary职业的本质含义和展望,其中1996-97年度会长David
Holland先生说,关于Actuary的内涵,他喜欢中国人的解读:“Accurate Calculating
Master”,亦即将“精算师”再直接翻译为英文的含义。由此可见,中文术语“精算师”这一中文译名在国际精算界的影响力。
……
术语“Actuary”于1775年出现于英国,用于命名人寿保险公司中一种特殊而关键的职务,这种职务逐渐形成一种专门职业。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英商“永福人寿(Standard
Life Assurance Co.)”和“永年人寿(China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于1898年在沪上设立(分)公司,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英国的Actuary。之后的1912年,我国民族资本设立的人寿保险公司从上海发端,开始有中国人从事Actuary工作,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被称为“精算师”。1936年6月,上海保险同业公会设立“寿险精算委员会”,是我国个精算师职业团体。本文以此脉络梳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原我国精算师职业的真实历史和应有国际地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