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64009
会攒钱、会挑股票,就能成为有钱人?No,决定你一生财富的,是你的理财观!
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决定了我们能否成为有钱人。精心规划,在获得幸福人生的同时,你也能收获财富。“债务”并不总是负面的,用得好就是获得财务成功的武器;消费也并不与理财背道而驰,会攒钱也要会花钱……在本书中,拥有十多年丰富经验的理财规划师提出了他独到的财富理念。
以增加人生的“满足感总量”为目标,你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财规划和人生规划。
章 成为金钱的主人
理财的终极目标
财富从哪里来
慈善的意义
理财目标:保持财富地位
知“止”
理财环境决定理财方式
成为富人是一种选择
关于成本,有形的和无形的
信息的价值与成本
财富的性别
别忘了孩子的财商教育
债务,并不总是“负”的
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文化的价值
分期付款——现代金融的恩物
没有购买,就没有杀戮
财富逻辑的理想与现实
彩票:游戏只能是游戏
逃不掉的税
骆峰的故事——成为金钱的主人
第二章 新常态下的理财策略
经济新常态,中国人的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财富管理特征
迎接危机
通货膨胀下的理财策略
失业率与个人理财
盯紧利率
再析V=E/I
市场的惯性定律
可怕的是不让危机发生
房租上涨,不全是中介的错
人口变化与房地产市场
房价收入比的真正意义
多元的房地产市场趋势
骆峰的故事——买股票还是买基金?
第三章 投资如种树
理财是终身大事
投资如种树,一动不如一静
平衡的消费
投资自己与竹竿原理
为奥运冠军理财
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
论理财的十大关系
理财与心理
股市定律
理财产品:收益差的卖得更快?
投保之道
花钱是一种艺术
负债消费的原则
月光族:别总是批判
啃老:两代人的悲哀
中大奖后的选择
跑赢CPI
乐退: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被忽视的时间
骆峰的故事——理财不是投机
前言 理财就是理生活
上海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老娘舅》,讲的是专门调解街坊邻居家长里短的故事。我看过几期,发现后调解的结果基本上都是通过财产的安排调节来解决各种家庭矛盾,而大量的这些家庭矛盾的起因无非也就是一个钱字。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据我观察,人生不如意事中十之八九是财务的原因。中国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突然富裕了起来,有钱了。但大家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思想上、观念上还是知识上都没有做好做个有钱人的准备。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对待钱财的不理性行为。无论是在赚钱方面,还是在花钱或者是投资方面都表现出不理性的行为。
为了赚钱可以放弃健康、亲情甚至家庭,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在花钱上表现出两个:一方面非常节俭,舍不得消费,拼命攒钱;另一方面又为了面子或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购买并不需要的奢侈品或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商品。
至于在投资上表现出的不理性行为就更加普遍了:不愿承担风险又总想投机获取暴利。总想寻找一夜暴富的机会,热衷打探各种内幕消息,跟庄,杀进杀出短线炒作。
其实,所有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这是我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
尽管我们现在手上有钱了,而且没有一天可以离开“钱”这个东西,但我们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不曾教我们钱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运动规律,更不要说教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赚钱、花钱、存钱、管钱。
从传承上来看,我们也缺少合理对待财富的基因。因为整个社会曾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个人可支配的财务资源少之又少。因而整个社会出现了几十年财富概念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我们不是缺少对待财富的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方法,而是扭曲了我们对待财富的观念和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给大家传递一些关于财富以及财富管理的正确态度、正确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21世纪初以来, 国内媒体开始关注理财的话题,我也陆续在媒体上发表了数百篇关于理财的文章。这次承蒙出版机构认可,计划做一个过去文章的选集。因此,特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了一些关于理财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同时又有很强实际指导性的文章汇集成本书,而偏技术层面的或时效性很强的文章则不予考虑。
本书选择的主要是我在2001年到2015年这15年中发表在《财经日报》、《理财周刊》、《大众理财顾问》等财经类报刊上的文章。
至于财到底该怎么理?借此机会我也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父亲在家里要加班赶一件工作,但他的孩子一直缠着他要陪他玩。他的孩子喜欢玩拼图游戏,只要有拼图游戏,孩子就会安静地玩上许久,但家里所有的拼图游戏都被孩子玩过了。这时父亲看到一本杂志上印着世界地图,于是就将印有世界地图的杂志页面撕成很小的小块,让孩子去拼。父亲想这样总算可以清净一下了。
但没过多久,孩子就兴奋地告诉父亲:拼好了!
父亲有点不相信,孩子完全不懂世界地图,图画又被撕成那样小的碎块,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了呢?
于是父亲问孩子:你是怎么拼起来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我按照人脸各部分的位置一拼就好了啊。
这时父亲才发现那张世界地图的反面是一个人的脸,而人脸的形状孩子是很熟悉的,所以很快就拼好了。
“人”好了,“这个世界”自然也就好了。
理财也是这个道理。
一般人理解的理财就是:钱该怎么办?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或找些别的什么投资机会?
专业学过理财的人知道:钱是属于人的,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钱该怎么理,而应该说具体某个人的钱该怎么理。不考虑所有者而单纯地说钱该怎么理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答案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告诉我:作为理财师,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不应是钱,而应是钱背后的人。
我在20多年的理财实践中见过各种理财成功的人,也见过各种理财失败的人。凡是理财成功者,其生活也一定是目标明确、遵纪有节、井井有条。而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目标,自由散漫,毫无规律,其财务状况常常也是一团糟的。要帮这些人理好财,首先就是要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好。
所以,理财就是理人,就是理生活。
生活安排好了,财务自然就安排好了。
我们的财务和生活其实就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
谢谢。
徐建明
2016年8月25日
于上海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同的理财市场,往往有着一样的旋律和故事。那么投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投资?什么样的投资更让人心安理得、健康快乐?徐建明会给您有益的答案。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朔
理财的终极目标
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私人财富迅速增长,个人投资理财的意识也全面觉醒。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通过,明确了个人财产受到法律一视同仁的保护。这在法律层面上奠定了个人理财的基础——私有产权作为社会财富大厦的基础和小细胞,神圣不可侵犯。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财产性收入问题。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光荣的,而且国家还要设法让公民增加财产性收入。这从意识形态上给了个人理财——其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实现用钱来赚钱的事情——以应有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理财的概念当然是越来越深入人心。各类理财资讯、理财产品、理财服务、理财培训也日见兴旺。但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个人理财的概念对国人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大部分人对理财的理解还停留在赚钱的层面。
现代科学意义上,广义的理财可以理解为:从财务的角度审视、安排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财实际上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它将影响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决策和安排。比如:早晨一睁开眼睛,我们就要决定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餐,出门去什么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工作还是去娱乐,如果是去工作,做什么工作,等等。
这些似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随意的安排,但其决策的背后其实都受到一个共同因素的支配,这个因素就是我们拥有的财务资源。而个人理财就是如何合理、科学、效用化地安排个人财务资源,从而实现财富所有者一生生命满足感的化。
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概念。
个层面的概念是生命满足感。每个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大致一样,但在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以后,不同的生命个体获得生命满足感的方式就大为不同了。有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获得的满足感,有人在数钱的时候获得的满足感。从个人理财的角度来说,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将满足自己基本需求以外的钱都捐献出来与一个吝啬鬼不断存钱的行为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正确的理财决策。
第二个层面的概念是一生生命满足感的化,这是理财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也就无所谓理财,所有的行为都不过是一种率性的所为,其实高等动物都会这样做。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只有现在,而人既需要考虑现在也需要考虑未来。只有人才有养老,而动物一旦没有捕食能力后就只有死亡。人终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学会了考虑未来——放牧和种植等行为的本质就是为了未来的满足。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投资,其本质与放牧和种植没有区别,都是放弃目前的消费来获得未来的更多的消费。
这似乎只是一个理论化的哲学命题,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在考虑其一生生命满足感化的问题。但其实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所做的各种决策,都是下意识地按照实现其一生生命满足感化的目标来做出的。
为什么孩子应该上学?睡懒觉和玩耍对孩子来说当前的生命满足感肯定比上学要大,但到学校读书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实现其一生生命满足感化的正确行为。
狮子在吃饱了以后就是睡觉。但我们现在既不饥饿也不寒冷,甚至已经积蓄了未来多年的生活费用,为什么还要工作?因为我们要考虑我们未来一辈子甚至下一辈人的生活费用。即使我们有了足够一辈子基本生活花销的费用了,我们也还想过更好的生活。如果你已经有了足够让你过你想过的生活方式的财务资源——这要恭喜你,因为你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你还是选择工作,那只有一个原因,对你来说工作本身的生命满足感超过了做别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不赞成年轻的“月光”一族的生活方式?因为从理财的角度来看,这种安排财务资源的方式只考虑了眼前的满足,不是实现一生生命满足感化的财务资源的安排方式。理财知识告诉我们,一个年轻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比如说四分之一,存下来并做适当的投资,为其未来带来的满足感要远超过即期因为储蓄放弃部分消费而损失的满足感,而从其一生的角度来看,满足感的总量增加了。因此,我们说适当的储蓄投资比“月光”的生活方式是更好的理财方式。
为什么我们鼓励适度消费而不是一味的节省?除非是守财奴,对正常人来说,存钱本身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有消费的过程才是获得满足的过程。如果大量地放弃目前的生命满足感只是为了未来的财务安全,其一生的满足感常常也并不是化的。
所以,我们在做理财决策的时候,不能仅仅只考虑钱,而要将钱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因为所有的钱都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毕竟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活着,理财的终极目标也不是实现财富化,而是实现我们一生生命满足感的化,而这应该成为我们做任何理财决策的终极准则。
财富从哪里来
经常有记者喜欢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国外人理财和中国人理财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也很明显:国外(这里讲的国外其实只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在理财中更从容和理性,对风险的控制和财富的分配等内容赋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国内的人相对更急功近利一些,在理财中主要想的是如何赚钱。
答案很明显,但导致这样差异的原因是值得分析的。按理说,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应该生活得更加从容才对啊。这固然与中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有关,但其中更重要的应该是与个人理财的阶段有关。
理财大致可以分为财富的积累、财富的保障和财富的分配三项内容。其实这也可以看作理财的三个阶段。在理财的个阶段,人们关注的主要是财富的积累。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财富保障、风险管理等内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后当然是财富分配的内容。中国人目前基本都还刚刚处于财富积累阶段,而国外处于财富不同阶段的人都有,因此显得中国人在理财中更多的是追求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增长或积累活动,又包括了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的内容。开源当然就是创造财富,也就是赚钱。赚钱基本的方式当然就是通过劳动得到收入。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大家关心的财产性收入。当然,从分类上来说,还有另外两种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关于经营性收入,如果将个人拥有的企业也作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来看的话,其实也可以将其归为财产性收入。至于转移性收入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来源于政府的税收,收入的再次分配本就是政府收税的一项基本目的;还有一类来自遗产和他人的资助或赠予。在个人理财中,转移性收入的确非常重要,但毕竟在转移性收入产生的过程中,社会财富总量并没有增加,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只是将财富做了重新分配而已。本文讨论财富的创造,所以我们只讨论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实有非常本质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劳动性收入称为主动性收入,因为必须通过劳动者付出劳动才能够有收入;对应的财产性收入就称为被动性收入。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财产,即使什么也不做,这些财产也会自动地给财产拥有者带来收入。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在理财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财务自由,就是当一个人不需要通过劳动性收入,只通过现有的财富或拥有的财产带来的被动性收入就足以保证其可以过上他想过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为财务自由了。所以财务自由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也是个人理财的终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关键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财产,这里指可以带来收入的财产,而不是有很多钱。
俗话说,金山银山也有用光的一天。一旦拥有了财产,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保障一生不受金钱的困扰。
要了解劳动和财产何以带来收入,就要考察人类财富的来源。本质上,人类只有在生产活动中才能创造出财富(当然现代社会中的各类交易活动也是生产活动的一种)。所有能够带来收入的事情本质上都是和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并分享生产活动创造的财富的过程。比如投资股票、购买债券、投资房产等等无不如此。而我们知道生产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资本、资源(当然还有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管理、生产组织的体制、科学技术、企业家精神等等)。我们从生产基本的三要素中就很容易发现财富是从哪里产生的了。资源在中国都是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当然现在国家也将资源有限地转让给个人,比如矿山的开采权以及土地几十年的使用权)。我们要获得收入,分享生产活动创造的财富,当然就只有通过付出劳动或者拥有资本(财产)。这也就是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来源。
绕了一大圈,搞明白收入是如何产生的,对我们实际理财活动有指导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本文仅从一个角度来分析。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资本和资源在生产活动中,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大尺度上应当基本是有一个适当的比例的。就像和面,面粉、水和调味料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哪项要素缺乏了,这个要素的边际价值就会提高。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也不缺,但资本奇缺,于是我们通过让人民币贬值和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等方式引进外资。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甚至产生了资本过剩,反之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于是我们看到,我们不再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了,甚至在有些行业还要进行限制。同时,我们又看到目前一个好的创业者及其创业项目会受到大量资本的追捧。经常一个项目还没有成形(更不要说赚钱了),资本市场就给予极高的估值。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财思路:物以稀为贵。
想办法拥有社会稀缺的资源是获得财富成功的不二法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