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867326
★简书CEO林立,ONE一个人气作家陈大力,畅销书作家杨熹文、剑圣喵大师联袂推荐;
★畅销书作家杨熹文倾情作序;
★简书签约作者衷曲无闻*力作;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思想聚焦、十点读书转载;
★写给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你
★简书重磅推出,简书——国内火爆的文艺青年聚集地、文艺励志原创社区。100万忠实粉丝,每天数万粉丝互相交流沟通,推文平均10万阅读量
★精美彩插,买书有惊喜,更有礼品相赠
大部分人心怀梦想,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处于绝境,他们不会面临饥饿、流浪或更多痛苦。很多人看了几本励志书就开始热血沸腾,第二天却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出发之前说破天,行进中有的只是蹉跎和抱怨,然后以平庸草草收场。衷曲无闻的文字和很多人不同,他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不碰那些没头脑的热血文章,本书中他刻画的人物、事件,虽来自平凡的生命,却极致细腻,给予你努力下去的信念与方法。
One 你得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这个世界
你得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这个世界
人生苦短,我只想换一种活法
在人情与世俗中苟且,我们还能做什么?
你不要找,你要等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你都不懂舍弃,还谈什么获得?
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
Two 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懂得自律,才有可能放纵人生
只有足够努力,才配拥有好运气
穷怕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还焦虑?
成功往往更青睐偏执狂
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读书,是门槛的高贵举动
Three 从前不会回头,往后不会将就
从前不会回头,往后不会将就
当时年纪小,喜欢装文艺,现在病好了,只喜欢钱
你要去相信,你走的每一条路都铺着光
简单纯粹的人,也许更有力量
你那么优秀,为什么还单身?
除了“多喝水”,和女生聊天还可以说点什么?
你讨厌过自己吗?
孤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没有谁要注定孤单过一生
Four 爱情会败给时间吗
爱上你,我突然渴望长命百岁
爱情会败给时间吗?
感情遇上七年之痒,该怎么挠?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只要你等,会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
只怕爱得太早,不能与你终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已经忍很久了,请收起你的公主病
当我们秀恩爱的时候,究竟在秀什么?
Five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后来,我喜欢的人都像你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我不想你,也不爱你
明明寂寞得不行,为什么不愿将就
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爱到尽头,留我一个人走
别醉,有些爱不宜贪杯
别睡得太晚,别爱得太满
Six 平凡才是的答案
平凡才是的答案
作为平凡人,你有什么资本谈人生
我们都是被欺负的大多数
面对现实,怎样才能走到后?
人生如此艰难,有些鸡汤该倒掉了
生活打你一巴掌,然后会给你一颗糖
坚持不去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们都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
序言:正如你期待的那样
我和衷曲早在彼此出版本书之前就熟知对方。
那时我每周在网上发一篇文章,他亦如此,我为他清清亮亮的文字着迷,不敢相信那些细致温暖的描写,竟来自一个数学老师的记录。
我们的私信里,不时出现来自对方的“加油”,也毫不掩饰文学爱好者十几年的梦想——总有一天要出一本书,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只有当情绪落在白纸黑字间,印制成一个带有标价的册子,这才是旁人眼中落地的姿态。
出书,在那时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接受到出版社的邀请,一直以来的坚持没有辜负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2年后我们都有了让自己“落地”的书,2个苦逼青年有了一段励志人生,终于令忧愁的家人放下心来。
然而那之后的日子看似风光,其实也并不好过,写作是一条孤独的路,它永远令你孤独,它也非常辛苦,衷曲在教学和写作之间周旋,身负学生的信任和读者的期待,他没有令任何一个人失望,他为自己寻得一处清净的角落,无论是深夜2点,还是凌晨5点,他继续靠文字传递着从前的信念。
我和衷曲一直保持着联系,他是我脑袋浑浊的时候常去聊天的人,他活得那么干净,简直不像一个俗世里的人。我在遥远的南半球,也同快速发展的世界缺失着联系,我们不懂世界的规则,像是倔强生长的树,我们都一样孤独,孤独中又有很多幸运。
我常去衷曲的公众号转,那里有依然光明的文字,总是令我自愧不如,他的文字和很多人不同,他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不碰那些没头脑的热血文章,他刻画的人物,事件,虽来自平凡的生命,却极致细腻。你也许已过了他描写的二十岁,但你低下头触摸他的文字,就能回到当年的校服裙摆中。
这是衷曲的第二本书,和本不同却又相似,你能够感觉到他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而不变的依旧是笔下的字——和2014年一样,我次读他的文字,就认出,那里有信念的痕迹。
读作家虹影的《走出印度》,那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你的笔落进万丈地狱也会开出三十六朵莲花。”
多像是在说衷曲,教书育人,读书写字,用干净的灵魂,写浩瀚的人生。
我问他,“衷曲,告诉我什么是出书的意义?”
他说——
“如果我从未见过阳光,就不会在阴雨连绵的天气,想看破云而出的光芒;如果我从未见过大海,就不会在苦闷的时刻,想去听潮起水落。
我把自己和这个世界交手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好的,坏的,温柔的,坚硬的,黑暗的,灿烂的……别人有幸看见,或许能得到一点安慰。
认真写点东西,不辜负那些独自走过的岁月。不被捆绑,不被束缚,不理会随波逐流者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像萤火虫一样,可以在黑暗里自己照亮自己,不必等候火炬。”
这句在春天说出来的话,让我确定他还会写很多很多年。
正如,正如你期待的那样。
杨熹文
2017年4月3日
在简书这个大家庭里,衷曲无闻是比较典型的文学青年,也是比较勤奋的作者,他的文章前期偏抒情,后期慢慢有了人生的积淀和思考,看着他一路成长,我为他感到高兴。
——简书CEO 林立
衷曲无闻的文字总有种淡淡铺开的疏离感,但是剥开这疏离感一窥看,里面全是热腾腾的温情。很喜欢,像双层夹心的糖果,百嚼不厌。
——热门作者 陈大力
我们相遇在文字的路上,有人日渐老去,不堪生活的重负。而他愈发像个屠龙的少年,血气方刚。人们常说,妙洁少年,身姿郁美。在我看来,他便是。
——畅销书作家 剑圣喵大师
孤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01
1989年,科学家发现一条世界上孤独的鲸鱼,她叫Alice。
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她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没有人理睬。原因是她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
鲸鱼只能靠声波交流,所以,没有同类可以听到甚至察觉到Alice的存在。
她不能交友、交流、交心和交配,只能像幽灵一样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一堆同类围在一起咿咿呀呀地聊天,一只鲸鱼说了一个冷笑话,她用52赫兹的声音笑得前仰后合,但是大家压根儿察觉不到她。
她碰到喜欢的鲸鱼小伙,时时刻刻都想徜徉在他身边,乐此不疲地把小鱼群驱赶到他周围。
她看着他开心难过,看着他和另一条鲸鱼生儿育女,看着他生病游不动了,消失在大海里。她说了千万遍“我喜欢你”,却从没被听到过。
科学家搜寻了三年才找到她,她独自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从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后到达大西洋,等待着茫茫大海的某个角落里传来另一声52赫兹的问候:“嘿,你在干吗?”
02
数学上有一个概念:一个数的因子如果只有1和它自己,那么这个数就被称为质数。
从定义就可以看出,质数是个很孤单的数,比它们更孤单的应该也只有1了。
质数显得孤单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在自然数中的分布非常稀疏,彼此的间隔也看起来越来越大:10以内,有4个;100以内,有25个;1000以内,只有168个……
但是数学家还是愿意相信质数并不孤独,因为有孪生质数存在,即相差为2的质数对,比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
于是数学家提出了孪生质数猜想:存在无穷多对质数,它们的差为2。
时至今日,数学家们仍然无法判断这个美丽而又简单的命题的真假。质数是否孤独?这仍然是个谜。
03
数学界,有个专门研究质数的学者叫张益唐,1978年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一边继续做数学,一边还要养活自己。
前六七年他干过很多杂活儿,甚至包括临时会计、餐馆帮手、送外卖。干了一天的体力活儿的数学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到宁静的书桌前,拿起铅笔和草稿纸,回到本该属于他的数学世界。
他的手可能因为白天繁重的工作而略显颤抖,他的腰因为长时间的站立而疼痛不已,但是他的眼睛是如此的深邃,抛开尘世的喧嚣和物质的拖累,他可以站在人类智慧的上,与先贤们对话,探寻未来的道路。
在庞大的人群中,宁愿不找一个同行的人。那一刻的张益唐,想必是孤独的,但也是幸福的。
张益唐的工作就是证明有无穷多对质数,它们之间的差不超过7000万。他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证明孪生质数猜想的希望,在此之前,这个猜想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数学家本质就是一群孤独的生物,他们都活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用自己对数学的看法,书写自己的篇章。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咿咿呀呀的,人们都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当他吃到自己想吃的糖果、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时,那种开心,只有自己能感受。
04
想必,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吧?
早上急忙出门,东西被自己弄掉到地上,晚上到家,它们还安静地躺着。
收藏在钱包里的电影票根,厚厚的一打,没有一张是重复的。看到一篇笑话复制了下来,却不知道该点开谁的对话框。
戴着耳机永远是声,根本不会留意是否有人会呼唤你的名字。火锅店卡座爆满,宁愿离开也不好意思坐双人桌。
凌晨3点看球,喜欢的球队夺冠,想诉说喜悦,点开微信,才发现聊天记录只有漂流瓶。深更半夜,左手抱着被子,右手刷着朋友圈。
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努力证明与别人的不同,什么时候起,我们为了融入一个群体佯装作和别人一样。
是否有一刻,我们会厌恶,为了融入而假装出来的自己;我们期待,能有个圈子交流自己的心声。
我们一个人度过,与自己对着话,多想能多一个人在身边,多一个人就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害怕自己说错的一句话,让别人心忧不快,然后小心翼翼;会想跟别人说上几句话,却又犹豫地咽回嘴里。
在社交网络里,我们都期待过别人随手的一个称赞,消息栏亮起的红点;也怀疑过称赞的人,其实未走进我的内心。
人和人之间永远不可能真正地透彻地交流,语言总是有歧义有瑕疵。你的任何真正的想法,永远被禁锢在你的脑海里,无法挣脱。
05
微信群,好多人。
夜晚你难过着,发了一句:“有人在吗?”
没有任何回应。
你发了一个10块钱的红包,分成20份,7秒被抢光。
你激动,发了一句:“你们都在呐?”
没有任何回应。
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出生时虽然有父母陪伴,但是咿咿呀呀、号啕大哭却无人能懂。死亡时虽然亲人在侧,但是喃喃自语、脑中所想却无人知了。
原本我只想着,孤独是人海如盲,一柄乌伞走夜雨,纵轻旅亦恐孤寒。如今忽觉,该是荒原落雪,暖盏无朋,听了一宿的残阕,虽千山吾独往矣。
但是,这又有什么呢?人生就像喝水,咕嘟,咕嘟,咕嘟,一杯子,一辈子,就完了。
06
文章的后,转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段子,愿你自己也能和自己玩得快乐,因为孤独是你人生的必修课。
17岁,我深的孤独是,我不挽留,而他们也没有回来。
18岁,还有四天高考,坐在桌子前从一个凌晨到另一个凌晨,感觉起身倒一杯水的时间都是奢侈。即便是这样还是什么都不会,一塌糊涂。
19岁,想找个人陪时,发现通讯录里,没有可以随叫随到的人。
20岁,你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21岁,孤独是背了大半本单词,却只记得一个abandon。
22岁,我自己去图书馆,不用和谁约定好时间一起走,不用给谁占座。自己到了午饭晚饭时间就去吃,吃饭自己一张桌。坐两站公交车去影院看场电影,没有人打扰你总和你说情节,哭笑也都是自己。
23岁,我三天里只吃了两顿饭,没有人一个人发觉。
24岁,我的手机相册全是风景。
25岁,每个旅途我都想到一句话,如果你在就好了。
……
爱情可以消弭,承诺却不可不守,
这是我们这一辈逐渐丧失的
能力。因为多了一个人,你可以勇敢追求一切,
即使一败涂地,回过头,他 / 她仍在不远处等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