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文学评论与鉴赏“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

“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深思

作者:刘国胜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ISBN: 978754861452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3.99

类别: 文学评论与鉴赏 SKU:5d840ea15f98491045404cf4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45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深思

※作者从细读文本出发,构建了一个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有特色的鲁迅儿童观体系

※鲁迅先生主张“幼者本位”“以爱为纲”“只有爱依然存在”,他的儿童观是精深的、前瞻的,直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鲁迅先生向全社会发出的急切而绵长的、关于重视儿童的解放和发展的呐喊,对当代儿童教育研究影响依旧深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鲁迅儿童观的成果专著。作者坚持文本细读,以儿童观为重点,反复研读《鲁迅全集》,力图梳理出一个脉络比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有特色的鲁迅儿童观体系。

本书分为七章,前四章,从鲁迅原著中提炼出四个大观点进行深入阐述,分别是“救救孩子”,“真的要救救孩子”;“幼者本位”和“以爱为纲”;“保存、延续、发展生命”和“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后三章,则以具体实例与鲁迅的儿童观对照论述,分别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许广平夫妇与海婴);以爱为纲:与鲁迅儿童观相通的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创造美好的人生第三季:践行鲁迅儿童观的“隔代带”(我们夫妇与外孙女)。

作者认为鲁迅自己虽然没有关于儿童观的学术专著的,但鲁迅的儿童观不仅存在,而且是精深的、比较完整的,是前瞻的、超越时空的。研究提炼鲁迅儿童观对当代儿童教育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

作者简介

刘国胜,现任鲁迅文化基金会特邀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签约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

2003年至2014年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之前曾任上海铁合金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上钢五厂党委书记,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金山区委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

著有《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独有“爱”是真的——鲁迅“立人”思想解读》《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立人”思想今读》《以人为本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论》等。主编《宝钢领导力》《宝钢党支部建设》等。2017年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

目  录

引言  我何以研究鲁迅儿童观?/1

 

 

章“救救孩子”,“真的要救救孩子”/1

 

一、 鲁迅“立人”思想的起点和“沉寂”后的呐喊/2

 

二、 《狂人日记》包含着鲁迅儿童观的重要内容/5

 

1. 寄予希望的“救救孩子……”的提出/5

 

2. 儿童观基本思想的萌发/9

 

三、 《“立此存照”(七)》,生命火花熄灭前更为急切的呐喊/10

 

四、 难忘的童年和“不幸”“不争”的中国儿童/14

 

1. 童年的美好记忆与沉重不幸/14

 

2. 触目惊心的城市儿童众生相/17

 

3. 少女和童工:两个受侮辱受压迫的特殊儿童群体/23

 

4. “不争”的儿童/24

 

5. 中外儿童比较/26

五、 “救救孩子”的命题过时了吗?/27

 

1. “速朽”的愿望与韧性精神/27

 

2. 儿童事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系统”/29

 

 

第二章“幼者本位”和“以爱为纲”/32

一、 “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33

 

1. “老的让开道,催促着,奖励着”,让少的走好生命之路/33

 

2. “父权为本”“长者为本”应改为“幼者为本”/36

 

3. 对孩子放任不管“是一个更大的错误”/39

二、 以“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为纲/41

 

1. “独有‘爱’是真的”/42

 

2. 让“对于一切幼者的爱”永恒/45

 

3. 对“以爱为纲”的形象化描述/46

 

三、 “幼者为本”和“以爱为纲”的当下价值/51

 

1.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为何写《举全村之力》?/51

 

2. 怎么处理“无我”与“有我”的关系?/54

 

3. 怎么认识对孩子的爱?/57

 

 

第三章“保存、延续、发展生命”和“一是理解、

二是指导、三是解放”/60

一、 “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61

 

1. “要紧的自然是生命”/61

 

2. “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63

 

3. 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区分了文明与野蛮/66

 

二、 “理解孩子与成人截然不同的世界”/67

 

1. 理解“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68

 

2. 理解“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和重视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77

 

3. “理解儿童”仍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79

三、 “承担起指导孩子超越了自己的责任”/83

 

1.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83

 

2. “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86

 

3. “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和“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

甚而至于打扑”,都是错误的/87

 

4. 我们今天怎么承担起指导孩子的责任?/89

四、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解放孩子”/90

 

1. 解析四种对于解放孩子的担心/91

 

2. 解放孩子之难和“非战斗的平和的方法”之可贵/95

 

3. “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97

 

 

第四章“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100

一、 “觉醒的人,愈觉有改造社会的任务”/101

 

1. “孩子后来的坏,那是环境教坏的”/101

 

2. 从人性的基本特征看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决定性作用/105

 

3. 还是要强调“先改造了自己”/107

二、 保护童真和想象力,教儿童掌握“极普通,极紧要的常识”/108

 

1. 失真,“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108

 

2. 不给儿童出“决计没法办的难题”/111

 

3. 儿童教育“要先打好基础”/113

 

4. 研究儿童教育,“其功德,当不在禹”/117

 

5. 如何解决当下儿童教育面对的若干热点问题?/119

三、 “少年读物诚然是一个大问题”/126

 

1. “改进需要专家,一切几乎都得从新来一下”/126

 

2. “童话含有美的感情与纯朴的心”/131

 

3. 喜中有忧的当代少年读物/136

 

 

第五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38

一、 “其实是爱他的”/139

 

1. 出生和取名/139

 

2. 带孩子真的好辛苦/140

 

3. 生育观的变化和“孺子牛”态度/143

二、 “既已生下,就要抚育”/146

三、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150

 

1. 玩耍和游戏/150

 

2. 听故事,观影剧和展览,识字/152

 

3. 幼稚园和小学生活/154

四、 “颇为淘气”和“性质还总算好的”/156

 

 

第六章以爱为纲:与鲁迅儿童观相通的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160

一、 爱每一个孩子和“捍卫童年”/162

 

1.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亲爱、珍贵的宝贝”/162

 

2. 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爱才是真爱/163

 

3. 呵护孩子的童心,千方百计关心、保护孩子/166

二、 培养懂感情、有爱心的孩子/168

 

1. 小学生中的“看客”引起校长的震惊和寒心/168

 

2. 把情感品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169

 

3. 爱的多方位展开/171

三、 “通向孩子心灵”/174

 

1. 理解孩子要有耐心、信心和同情心、同理性/174

 

2.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和让孩子学演戏/176

 

3. 倾听是对孩子起码的尊重/178

四、 把真善美作为指导孩子的基本遵循/180

 

1. 放在首位的是引导孩子求真/180

 

2. 焕发每一个孩子内心真善美的光辉/181

 

3. “将做人的道理藏在故事里”/183

 

4. 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184

五、 “只要心中有信念,终就能成功”/186

 

1. “拥有一个真实的自己才是宝贵的”/186

 

2. 反对盲目攀比/188

 

3. 进入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境界/190

 

 

第七章创造美好的人生第三季:践行鲁迅儿童观的“隔代带”/194

一、 “隔代带”的缘由错综复杂/195

二、 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197

三、 带孩子健康地慢慢长大真非易事/199

四、 顺应孩子的天性,恰当进行引导/202

五、 与孩子们共同成长/207

 

后记/210

 

主要参考书目/213

前  言

引言

我何以研究鲁迅儿童观?

 

 

我长期在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工作,在时下多数人眼里,似乎与鲁迅先生隔得颇远。记得十多年前,我请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钱理群讲鲁迅,之后自己又讲鲁迅“立人”思想并写相关的书时,有人就以诧异的口气问:“读鲁迅不是过去的事吗?现在没听说上面号召读鲁迅呀。”如今,我又写《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不理解者可能更多。在书的开首,就该作一个说明了。

 

2008年以来,因为我所服务的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2016年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在的“宝钢”则是指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之需要,我聚焦鲁迅“立人”思想,反复研读了《鲁迅全集》18卷。2009年8月至2013年底,在宝钢作了十几场题为“鲁迅‘立人’思想与宝钢人发展”的报告。2012年后,主要是2014年我卸任宝钢职务后,承蒙友人邀请,时在社会上讲“鲁迅‘立人’思想与当代中国人发展”,先后去过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鲁迅文化论坛、鲁迅学校校际交流会、搜狐网、上海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一些地方、一些国有企业(主要是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我写下了《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独有“爱”是真的——鲁迅“立人”思想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和《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立人”思想今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三本书。在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关心下,这三本书均被列入鲁迅文化基金会丛书。

 

在研读鲁迅作品中,鲁迅儿童观逐步引起我的关注。读先生作品不久,就接触到他的“幼者本位”思想。先生在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立人”思想,指出,国家兴衰“根柢在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本书引用的鲁迅语录,未加注释者,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先生谈“立人”,较早就与儿童观密切相连。在以后长期的创作中不时涉及儿童,终其一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一年,先生在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月刊上的篇小说《狂人日记》,后一句话是“救救孩子……”。先生逝世前不久(1936年9月27日)写,逝世第二天(1936年10月20日)发表在《中流》半月刊上的《“立此存照”(七)》,后一段话是:“真的要‘救救孩子’。这‘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从文学创作之初提出“救救孩子”,到离世前再次呐喊“真的要‘救救孩子’”,不能说是偶然的吧。

 

先生1912年就用文言文创作了儿童视角的小说《怀旧》。之后三十多年间,写下了几十篇有关儿童的作品,我以年份为序排列如下(只把我认为主要谈儿童观的作品收录其中):

 

1918年的《随感录二十五》;

 

1919年的《1月16日致许寿裳》《随感录四十九》《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自言自语(五)(六)(七)》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921年的《故乡》《〈池边〉译者附记》《〈春夜的梦〉译者附记》和《〈鱼的悲哀〉译者附记》;

 

1922年的《〈爱罗先珂童话集〉序》《儿歌的“反动”》《兔和猫》和《社戏》;

 

1924年的《求乞者》;

 

1925年的《雪》《风筝》《忽然想到(五)》和《立论》;

 

1926年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和《琐记》;

 

1927年的《〈小约翰〉引言》;

 

1929年的《〈小彼得〉译本序》;

 

1931年的《4月15日致李秉中》和《〈勇敢的约翰〉校后记》;

 

1933年的《7月11日致母亲》《推》《我的种痘》《上海的少女》《上海的儿童》《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新秋杂识》《看变戏法》和《冲》;

 

1934年的《6月13日、7月30日、10月30日致母亲》《“小童挡驾”》《〈看图识字〉》《玩具》《难行和不信》和《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1935年的《3月19日致萧军》和《〈表〉译者的话》;

 

1936年的《3月11日致杨晋豪》《4月2日致颜黎民》《〈远方〉按语》《难答的问题》《登错的文章》《我的个师父》和《“立此存照”(七)》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散见于先生其他作品中关于儿童观的内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狂人日记》中与“小孩子”相关的描述,堪称鲁迅儿童观核心内容的深刻阐述(见本书章第二节的分析)。先生用各种文体写有关儿童观的作品,有小说,有杂文,有故事,有散文和散文诗,还有书信和日记(先生的书信有许多内容既讲事又议事,日记中有一些记事中发表议论的内容)。

 

先生的译作,一部分是儿童文学和儿童研究作品。从他的日记和《译文序跋集》中,可以看到如下译作篇目:

 

1903年,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13年,日本心理学家上野阳一的《儿童之好奇心》;

 

1914年,日本作家高岛平三郎的《儿童观念界之研究》;

 

1922年,俄国诗人、童话作家爱罗先珂的《爱罗先珂童话集》和童话剧《桃色的云》;

 

1923年,爱罗先珂的童话《红的花》;

 

1927年,荷兰作家望·霭覃的象征写实长篇童话诗《小约翰》;

 

1935年,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班台莱耶夫的以流浪儿童教育为题材的小说《表》和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俄罗斯童话》。

 

先生作品中有如此多关于儿童观的内容,但他本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儿童观(至少在1929年前)。1929年3月23日他在给同乡好友、教育家、学者许寿裳的信中说:“关于儿童观,我竟一无所知。在北京见嘱以来,亦曾随时留心,而竟无所得。”对此怎么理解呢?应该说,用教育家或社会学家“规范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先生确实没有形成他的儿童观,就像用思想家“规范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先生并没有形成他的“立人”思想一样。作为文学家的思想家,先生写过堪称传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说《故乡》和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却基本上没有写过关于儿童观的学术专著(也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是一个例外)。然而,仔细阅读先生关于儿童的作品以及散见于其他作品中关于儿童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先生的儿童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精深的、比较完整的,是前瞻的、超越时空的。当然,先生毕竟没有把儿童观作为他的研究和创作重点,所以有的重要内容没有涉及,许多重要内容未及充分展开。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儿童观对今天的我们所具有的难以替代的价值。

 

为什么说“难以替代”?因为鲁迅儿童观是革新的儿童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进入现代后必须与时俱进。儿童观尤其如此,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必须剔除糟粕。革新之路满是荆棘。五四运动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先驱者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敢于披荆斩棘。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把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同时称为“革命家”,是对鲁迅的经典评价。按照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革命”主要是指思想革命(在鲁迅作品中“革命”和“革新”往往是通用的)。思想革命的特点,是对旧思想的弊端进行猛烈批判,在反思中产生适应时代进步的新思想,成为真正强大的社会变革动力。鲁迅在1925年发表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分析了“破坏”与“建设”的关系,指出:“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先生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破坏”,一种是“盗寇式的破坏”,一种是“奴才式的破坏”,一种是“革新的破坏”。前两种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先生说:“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盗寇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这里的关键在于“内心有理想的光”,而这是思想革命才能带来的。正如作家王蒙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一种创造性的转化。我认为,正是狂飙突进的五四运动,创造了这种转化的契机,挽救了中华文化”。王蒙著:《中华玄机》,天地出版社2017年版,第24页。

 

儿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关注度的问题之一,无数人对此颇感困惑却难以摆脱。从家庭抚育孩子看,《育儿指南》一类的实用书籍琳琅满目,吸引着大量已婚青年男女和各色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如何把孩子养大的各种问题;而如何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的古今中外教育学经典——其中体现了历史进步的儿童观,虽也出版了不少,却鲜有问津者。从社会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看,以背诵标准答案为主要特点的“应试教育”饱受批评却难以改变,引导“怎么做人”的素质教育推广步履艰难。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时有问世,却存在着影响力不够的问题。重“知识”轻“思想”的倾向相当突出,轻“思想”就是轻“儿童观”。这种“轻”是错误的:“儿童观”似乎不能解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实际问题,却是培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儿童观?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众所周知,近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期间,儿童问题就备受关注。五四先驱者大都对几千年来的中国儿童观进行了反思,发表了新的看法——这就是儿童观的革新。鲁迅是其中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越读鲁迅作品,越能深切感受到,先生的儿童观闪烁着至今不灭的革新的理想之光,是当下帮助在儿童问题上不同程度陷入迷茫的人们,照亮前路的一把炬火。我们需要鲁迅的儿童观!然而形成反差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鲁迅儿童观。

 

当我们试图了解鲁迅儿童观时,马上会发现一个问题:先生固然有一些专门谈儿童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大都不是按照一种设计好的逻辑关系写的;而且,他的儿童观的许多见解又是分散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的。这就给绝大多数读者了解他的儿童观带来困难。

 

多年前我就产生了一个冲动:自己能不能花点功夫,梳理归结鲁迅儿童观,介绍于世人,并谈谈今天读鲁迅儿童观的心得呢?我想下来觉得似乎是可能的。首先,自以为对鲁迅作品的文本比较熟悉,并在写和讲鲁迅“立人”思想过程中,已经接触到鲁迅儿童观。从2013年开始,写过一些相关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已出版的三本书中多多少少也有些相关内容。其次,2012年11月和2016年4月,我的两个外孙女先后出生,给自己增添了学习和研究儿童观的动力,陆陆续续读了一些教育学、尤其是儿童观方面的学术专著和儿童文学作品。再次,我63岁办理了退休手续后,虽然退而不休,受聘于两家中央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外部董事,又受聘于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任签约教授,但与过去相比,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时间毕竟增加了不少。

 

对于鲁迅研究,我进入甚晚,也许是无知者无畏。我不时提醒自己:“胆大”不能“妄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在2017年2月15日《中华读书周报》发表文章批评道:“80年代的现实主义批评模式,一种是观念论述、论断式的,另一种是感悟、印象式的,直到今天还是主流,还没有经历过文本细读的深入训练。”我写鲁迅儿童观,务必老老实实地从细读文本做起。于是,近几年我以儿童观为重点,反复通读《鲁迅全集》,并作摘录。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梳理出一个脉络比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有特色的鲁迅儿童观体系。对先生儿童观的诠释,力求忠实于原著。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自然有待读者评判。

 

梳理鲁迅儿童观,是为了联系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儿童状况,就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从先哲、先贤那里得到启示,发一点有价值的声音。对我而言,这比梳理更难。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缺少这方面的实践。虽然近些年来,比较关注有关儿童方面的报道,还算用心地参与了带两个外孙女,但这种程度的实践局限性毕竟太大。所以本书关于“启示”的写作,即使再认真、再用功,也只能属“随感录”性质。如果读者还能从中得到一丁点儿什么来,我就惊喜不已了。

抢先评论了 ““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唐诗、宋词、元曲、古文

EUR €256.99
加入购物车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EUR €25.99
阅读更多
缺货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套装)

EUR €134.97
加入购物车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EUR €22.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