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书中有8章内容,各内容单独成章节,可以有的放矢;本书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更有层次感,架构感,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是一本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书中对5G无线网关键技术、空口物理层协议,基站覆盖、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设备的发展演进,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都有详细的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无论是参与过5G试验网,还是初次接触5G的人员均可受益,均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收获颇丰。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
1.5G标准协议在2018年6月刚刚冻结,本书在5G国际标准完成时呈现给读者,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从 5G 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协议入手,结合网络规划分析经验、5G 试验网数据和5G 典型业务需求,着重阐述了 5G 基站基本能力、网络规划设计方法、设备演进、工艺要求,并提出了室内覆盖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逻辑严谨、论述深入浅出,特别提炼了 8 章内容概要一览彩图,适合从事 5G 无线网络工程的相关人员参考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主要介绍了5G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化内容,其中空口技术部分主要涉及初始接入设计、控制信道设计、大规模天线设计、信道编码、NR与LTE共存几个主要部分。高层设计及接入网架构方面将涵盖NSA/SA、CU/DU分离、双连接等内容。本书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这些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及标准化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第 一章 5G无线技术与系统
1.1 5G系统概述 / 1
1.2 5G帧结构和物理资源 / 2
1.2.1 帧结构 / 2
1.2.2 资源单元及资源块 / 4
1.3 上行物理信道及信号 / 5
1.3.1 PUCCH信道 / 6
1.3.2 PUSCH信道 / 7
1.3.3 PRACH信道 / 8
1.3.4 上行SRS信号 / 9
1.3.5 上行DMRS信号 / 10
1.3.6 上行PTRS信号 / 11
1.4 下行物理信道及信号 / 12
1.4.1 PDCCH信道 / 14
1.4.2 PDSCH信道 / 15
1.4.3 PBCH信道 / 17
1.4.4 下行DMRS信号 / 19
1.4.5 下行PTRS信号 / 21
1.4.6 下行CSI-RS信号 / 22
1.5 5G系统主要协议 / 24
1.5.1 MAC协议 / 24
1.5.2 RLC协议 / 26
1.5.3 PDCP协议 / 28
1.5.4 RRC协议 / 29
1.6 Massive MIMO天线技术 / 31
1.6.1 Massive MIMO特性 / 31
1.6.2 Massive MIMO的优势和挑战 / 33
1.7 NOMA技术 / 37
1.7.1 概述 / 37
1.7.2 NOMA原理 / 38
1.8 高频通信毫米波技术 / 40
1.8.1 毫米波通信优劣 / 40
1.8.2 毫米波大气损耗衰减率 / 41
1.9 超密集组网技术 / 46
1.10 网络切片技术 / 50
1.10.1 网络切片概述 / 50
1.10.2 网络切片按需定制的实现 / 53
1.11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 54
1.11.1 概述 / 54
1.11.2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优劣 / 55
1.12 MEC技术 / 56
1.12.1 特征 / 56
1.12.2 资源的联合管理 / 64
参考文献 / 65
第二章 5G业务与场景
2.1 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历程 / 67
2.2 5G业务解析 / 69
2.2.1 5G业务分类 / 70
2.2.2 5G典型业务解析 / 73
2.3 5G场景解析 / 76
2.3.1 3GPP场景划分 / 76
2.3.2 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场景划分 / 80
2.3.3 5G场景划分对比分析 / 83
2.4 5G场景业务模型 / 85
2.4.1 业务模型关键指标 / 85
2.4.2 场景业务模型建模 / 86
参考文献 / 94
第三章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
3.1 概述 / 97
3.2 5G频率 / 97
3.2.1 ITU和国内移动通信频率资源划分 / 97
3.2.2 5G频率资源及分配 / 100
3.3 5G网络覆盖影响因素 / 103
3.3.1 覆盖影响因素 / 103
3.3.2 链路预算参数 / 105
3.4 5G链路预算 / 120
3.4.1 链路预算 / 120
3.4.2 链路预算分析 / 122
3.5 5G频段电波传播模型 / 126
3.5.1 常用传播模型 / 126
3.5.2 校正后的传播模型 / 129
3.6 5G基站覆盖能力 / 131
3.7 5G覆盖的上下行平衡和优化 / 132
3.7.1 上下行链路平衡 / 132
3.7.2 覆盖和容量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 133
3.7.3 链路预算的平衡与优化 / 134
参考文献 / 135
第四章 基站容量能力分析
4.1 概述 / 137
4.2 5G基站容量影响因素 / 138
4.2.1 载频带宽 / 138
4.2.2 业务类型和质量要求 / 138
4.2.3 网络覆盖质量 / 139
4.3 从资源到容量 / 140
4.3.1 资源 / 140
4.3.2 CQI / 143
4.3.3 MCS映射 / 145
4.3.4 瀑布曲线 / 148
4.3.5 链路开销 / 149
4.3.6 传输块的大小 / 155
4.3.7 容量计算举例 / 158
4.4 基站容量能力分析 / 158
4.4.1 单小区理论峰值容量 / 159
4.4.2 单小区平均吞吐量 / 160
4.5 场景容量能力分析 / 162
4.5.1 eMBB / 162
4.5.2 mMTC / 163
4.5.3 uRLLC / 163
4.5.4 网络切片容量 / 164
4.6 小区容量的优化 / 164
参考文献 / 167
第五章 5G无线网络规划
5.1 概述 / 169
5.1.1 规划原则 / 169
5.1.2 无线网络规划内容 / 171
5.1.3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172
5.1.4 5G无线网络规划新特性 / 174
5.2 5G网络规划方法 / 175
5.2.1 网络定位和建设策略 / 175
5.2.2 业务需求和网络规划目标的衔接 / 175
5.2.3 网络规划目标 / 176
5.2.4 规划目标的实施 / 179
5.3 5G覆盖规划 / 180
5.3.1 频率规划 / 180
5.3.2 覆盖区域划分 / 181
5.3.3 面、线、点覆盖规划 / 183
5.3.4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覆盖规划 / 185
5.4 5G容量规划 / 188
5.4.1 容量规划概述 / 188
5.4.2 容量评估和资源利用率评价 / 190
5.4.3 容量规划扩容 / 192
5.4.4 基于感知的网络容量规划 / 193
5.5 5G组网技术 / 199
5.5.1 组网技术 / 199
5.5.2 CU DU AAU组网 / 200
5.5.3 宏微结合超密集组网 / 202
5.6 5G基站参数规划 / 203
5.6.1 PCI规划 / 203
5.6.2 TA规划 / 205
5.6.3 邻区规划 / 206
5.6.4 传输带宽需求测算 / 207
5.7 5G基站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协调 / 211
5.7.1 通信系统间的干扰 / 211
5.7.2 干扰分析 / 212
5.7.3 5G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隔离距离 / 216
5.7.4 系统间的干扰抑制 / 219
5.8 无线网络规划仿真 / 220
5.8.1 5G关键技术对仿真的影响 / 220
5.8.2 SS-RSRP覆盖预测的仿真配置 / 221
5.8.3 SS-RSRP覆盖仿真准确性验证
案例 / 223
5.8.4 仿真规划案例 / 225
参考文献 / 229
第六章 5G无线网络设备
6.1 5G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 / 231
6.1.1 5G的业务需求 / 231
6.1.2 5G的运营需求 / 232
6.1.3 5G的指标需求 / 233
6.2 网络架构演进对设备影响 / 234
6.2.1 5G网络架构 / 234
6.2.2 5G无线网设备演进方向 / 250
6.3 性能指标要求对设备的影响 / 267
6.3.1 高频通信设备 / 267
6.3.2 大规模天线 / 275
6.4 目前5G无线网络设备典型产品 / 285
参考文献 / 286
第七章 5G无线网络设计
7.1 总体要求 / 289
7.1.1 总体原则 / 289
7.1.2 设计内容 / 290
7.2 基站选址与勘察 / 291
7.2.1 选址总体原则 / 291
7.2.2 SSUP选址办法 / 293
7.2.3 基站勘察 / 296
7.2.4 基站选址 / 301
7.3 基站系统设计 / 302
7.3.1 基站主设备及机房设计 / 302
7.3.2 基站配套改造设计 / 306
7.4 C-RAN组网接入汇聚机房和前传
承载网设计 / 311
7.4.1 C-RAN组网设计 / 311
7.4.2 接入汇聚机房 / 312
7.4.3 前传承载网 / 314
7.5 共建共享 / 315
7.5.1 共建共享原则 / 315
7.5.2 通信基础资源共建共享 / 316
7.5.3 社会资源共建共享 / 319
参考文献 / 323
第八章 5G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8.1 室内覆盖系统概述 / 325
8.1.1 室内覆盖系统概念 / 325
8.1.2 分布系统的分类 / 326
8.1.3 分布系统的结构 / 328
8.2 5G室内覆盖系统解决方案 / 335
8.2.1 室内信号传播模型 / 335
8.2.2 室内传播模型的校正 / 341
8.2.3 5G室内覆盖系统使用的
频率 / 344
8.2.4 5G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选择原则 / 344
8.2.5 5G室内覆盖系统解决方案分析 / 345
8.3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流程 / 351
8.3.1 总体流程 / 351
8.3.2 设计准备工作 / 352
8.3.3 设计工作 / 358
8.3.4 单站设计流程 / 364
8.3.5 站点现场勘察 / 366
8.3.6 室内模拟测试 / 367
参考文献 /371
缩略语 / 372
附 录
附录(一):5G系统架构 / 376
附录(二):5种5G帧结构 / 383
附录(三):时隙格式 / 384
附录(四):前导格式 / 386
附录(五):PDSCH 的MCS 索引 / 389
附录(六):空间复用码字映射 / 392
附录(七):物理过程 / 394
附录(八):Massive MIMO天线阵列及部署 / 402
附录(九):NOMA应用场景 / 403
附录(十):无线电波衰减率 / 404
附录(十一):超密集网络的干扰控制 / 407
附录(十二):网络切片实现问题和挑战 / 408
附录(十三):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自干扰抑制抵消 / 410
附录(十四):MEC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应用 / 412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
第 1章 5G标准制定概述
1.1 ITU 5G需求的制定3
1.2 中国参与5G需求的研究制定5
1.3 5G标准的制定过程7
1.3.1 ITU关于IMT-2020(5G)标准的制定过程7
1.3.2 3GPP 5G国际标准制定11
2.1 5G系统网络架构16
2.2 无线接口19
2.2.1 物理层19
2.2.2 数据链路层22
2.2.3 RRC层24
2.3 物理层系统设计架构及关键技术26
2.3.1 物理层系统设计架构26
2.3.2 物理层关键技术29
2.4 NR标准体系架构介绍33
参考文献38
3.1 基础参数及帧结构40
3.1.1 基础参数40
3.1.2 帧结构42
3.2 接入设计50
3.2.1 概述50
3.2.2 小区搜索过程50
3.2.3 下行同步信道及信号53
3.2.4 随机接入71
参考文献75
4.1 Polar码78
4.1.1 Polar码的设计原理81
4.1.2 5G NR中的Polar码标准化内容91
4.1.3 典型配置 示例99
4.2 LDPC码107
4.2.1 LDPC码设计原理108
4.2.2 5G NR中的LDPC码标准化内容112
4.2.3 典型配置 示例128
4.3 其他编码132
4.3.1 超小包编码132
4.3.2 其他候选编码136
参考文献137
5.1 概述142
5.2 多天线传输的基本过程148
5.2.1 数据加扰148
5.2.2 数据调制149
5.2.3 层映射149
5.2.4 传输方案152
5.2.5 资源块映射156
5.3 参考信号设计156
5.3.1 解调参考信号(DMRS)156
5.3.2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161
5.3.3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165
5.3.4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172
5.4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设计178
5.4.1 框架设计178
5.4.2 Massive MIMO码本设计181
5.4.3 信道测量机制195
5.4.4 信道信息反馈机制198
5.4.5 信道互易性205
5.5 模拟波束管理207
5.5.1 波束管理过程208
5.5.2 波束测量和上报209
5.5.3 波束指示214
5.5.4 波束恢复过程217
5.6 上行多天线技术223
5.6.1 基于码本的传输方案223
5.6.2 非码本的传输方案231
5.6.3 上行多用户MIMO233
5.7 准共站址(QCL)234
5.7.1 QCL定义234
5.7.2 参考信号间的QCL关系236
5.7.3 QCL指示方式238
5.8 小结242
参考文献243
6.1 控制信道设计248
6.1.1 下行控制信道设计248
6.1.2 上行控制信道设计262
6.2 调度和资源分配291
6.2.1 下行资源分配292
6.2.2 上行资源分配296
6.2.3 VRB到PRB的映射301
6.3 HARQ机制302
6.3.1 HARQ进程和调度303
6.3.2 HARQ-ACK信息上报304
6.3.3 UE上下行数据处理时延305
6.3.4 HARQ-ACK码本308
6.3.5 基于编码块组的传输316
6.4 多业务复用319
6.4.1 多业务复用背景简介319
6.4.2 下行抢占信令设计322
6.4.3 基于编码块组的下行抢占327
参考文献327
7.1 5G NR功率控制330
7.1.1 上行功率控制330
7.1.2 下行功率控制340
7.2 上下行解耦340
7.2.1 上下行解耦基本概念341
7.2.2 SUL小区模型和初始接入机制348
7.2.3 SUL小区数据与控制传输机制351
7.2.4 上行功率控制359
7.2.5 SUL典型频段组合362
参考文献364
8.1 网络架构和术语368
8.2 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371
8.2.1 Option2:独立工作NR架构373
8.2.2 Option3:连接到EPC的非独立工作架构423
8.2.3 Option7:连接到5GC的非独立工作架构445
8.2.4 Option4:基于Option2的双连接架构446
8.2.5 Option5:连接到5GC的eLTE447
8.3 gNB的内部架构和工作原理450
8.3.1 CU-DU分割和F1接口450
8.3.2 CP-UP分割和E1接口453
8.3.3 用户面控制机制454
参考文献45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