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53744丛书名: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一本实用的礼仪教材,讲解规范,图解生动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社交活动的礼仪特征,详细介绍了礼仪的基础知识、个人仪态修养、公众场合礼仪、专项礼仪、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及国外部分国家礼仪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理工类院校作为通识教育教材,能够给理工类大学生提供一种规范的、可操作的礼仪参考,进一步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次修订按照目前教学的情况和三年修订教材的计划,特对本书中的案例及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修订,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目 录
第1章 礼仪概论 1
1.1 礼仪的起源及意义 1
1.2 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11
1.3 国内外礼仪案例 16
本章小结 20
思考题 21
第2章 个人仪态修养 24
2.1 面部修饰礼仪与技巧 24
2.2 服饰礼仪 30
2.3 行为举止礼仪 39
2.4 表情与目光 52
2.5 谈吐礼仪 60
本章小结 67
思考题 67
第3章 公众场合礼仪 69
3.1 初次见面礼仪 69
3.2 校园礼仪 80
3.3 日常出行礼仪 87
本章小结 95
思考题 95
第4章 专项礼仪 98
4.1 求职面试礼仪 98
4.2 办公室礼仪 110
4.3 宴请礼仪 115
4.4 赠物礼仪 125
本章小结 130
思考题 131
第5章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及国外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135
5.1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礼仪与禁忌 135
5.2 国外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147
本章小结 170
思考题 170
后记 173
参考文献 174
1.1 礼仪的起源及意义 1
1.2 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11
1.3 国内外礼仪案例 16
本章小结 20
思考题 21
第2章 个人仪态修养 24
2.1 面部修饰礼仪与技巧 24
2.2 服饰礼仪 30
2.3 行为举止礼仪 39
2.4 表情与目光 52
2.5 谈吐礼仪 60
本章小结 67
思考题 67
第3章 公众场合礼仪 69
3.1 初次见面礼仪 69
3.2 校园礼仪 80
3.3 日常出行礼仪 87
本章小结 95
思考题 95
第4章 专项礼仪 98
4.1 求职面试礼仪 98
4.2 办公室礼仪 110
4.3 宴请礼仪 115
4.4 赠物礼仪 125
本章小结 130
思考题 131
第5章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及国外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135
5.1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礼仪与禁忌 135
5.2 国外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147
本章小结 170
思考题 170
后记 173
参考文献 174
前 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更加活跃、更加不可或缺。有的人把礼仪理解为会穿衣打扮,会行礼鞠躬,这是片面的。因为没有内在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做基础,外在的礼仪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因此,对礼仪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和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上,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与气质的外现,它体现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是一种既有内在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如果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和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力,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礼仪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从社会层面看,礼仪所体现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个人角度看,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程度。因此,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就可以察知这个国家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就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美国《幸福》杂志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位政界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3.7%以上的人认为人际关系畅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沈阳人才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障碍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获得成功,这些人共同的障碍是难以开口赞美别人。
当然,我们在重视礼仪内在美德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否定礼仪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欣赏。”
礼仪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学习礼仪有利于培养人们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热情友好、庄重大方、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应当说,热情、谦恭、有礼的态度是表现对他人尊重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社会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而且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外表的魅力——美丽的容貌、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翩翩的风度等,往往有形无形地左右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礼仪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过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不注重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举止就会缺少恰到好处的“度”,显得不得体,良好的内涵可能就不会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相反,如果只注重自己的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而不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也会显得虚伪浮华。只有既注重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教养、有风度而受欢迎的人。
本书是笔者在借鉴众多学者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为企事业单位做咨询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的实践经验的结晶。鉴于我国目前礼仪方面理论论述的书籍很多,笔者把本书的重点放在实训的环节上,希望能够在细微处给大家提供一种相对规范、可操作的礼仪参考,为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如果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和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力,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礼仪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从社会层面看,礼仪所体现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个人角度看,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程度。因此,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就可以察知这个国家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就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美国《幸福》杂志对美国500位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300位政界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3.7%以上的人认为人际关系畅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沈阳人才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硬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障碍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获得成功,这些人共同的障碍是难以开口赞美别人。
当然,我们在重视礼仪内在美德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否定礼仪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欣赏。”
礼仪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学习礼仪有利于培养人们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热情友好、庄重大方、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应当说,热情、谦恭、有礼的态度是表现对他人尊重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社会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而且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外表的魅力——美丽的容貌、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翩翩的风度等,往往有形无形地左右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礼仪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过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不注重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举止就会缺少恰到好处的“度”,显得不得体,良好的内涵可能就不会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相反,如果只注重自己的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而不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也会显得虚伪浮华。只有既注重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教养、有风度而受欢迎的人。
本书是笔者在借鉴众多学者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为企事业单位做咨询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的实践经验的结晶。鉴于我国目前礼仪方面理论论述的书籍很多,笔者把本书的重点放在实训的环节上,希望能够在细微处给大家提供一种相对规范、可操作的礼仪参考,为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编 者
2014年12月于沈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