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7909
回望这个时代,房价、教育竞赛、中年危机、职场瓶颈……构成了我们处处设限的人生;他人的期待、成功的定义、世俗的标准……左右着我们追寻自我的脚步。
本书正是书写在焦虑时代,个人如何跳出世俗标准的夹击,跳出都市猎场的围囿,在每一个人生岔路口,做出忠于内心的人生选择。
3个与凛冽时代对谈的篇章,10道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选择题,43个对阵焦虑、尝遍爱恨、完美豹变的故事,也许并不能改变时代与内心的温差,但希望书中的每一次表达,都可以掸掉一点你人生的灰,帮你找寻到通往精神自由的路。
在盲从过他人的路、兜转过时代的路、徘徊过世俗的路之后,希望内心中跃动的小小火苗,依旧会开启你小小的步伐,终究走上自己的路。
第1辑 原来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人生终比的,是能守护住多少本心;终被人记一辈子的,是独一无二的灵魂;终能超越自己的,是那些无用却宝贵的东西。
“被欺骗”的前半生
不要命好,要命硬
名利场和桃花源
理想过三巡
在线时代
知识时代
把人当“人”
末日过境
只缘身在朋友圈
跳出友谊的小船
爱是一道是非题
快乐难
出芳华记
中年契机
何为爆款同龄人
唯有时光不可负
第2辑 恕我 私藏了一座都市博物馆
到后,你很可能和我一样,把这一段相处建造成了一座博物馆。 你记录了每一轮信仰的更换,宛若朝代的更迭。 你把所有的残酷、眼泪、破败、狰狞和痴傻,都做成标本摆上去。
优雅逃离北上广
留十年给北上广
如何与大城市相处
北京,北京
折叠不了的杭州
都市猎人传
娱乐恩仇录
茶水间秘史
深夜食堂
一入派对见江湖
第3辑 幸好 人是一头小兽,终获美丽皮毛
这些转折和之后潜移默化的变化构成了我们生命里真正“活过”的明证。 人并不是活一辈子的,其实就是活那么几次变化。
小命运
时差星球
我们生而“破碎”
身是蜉蝣,心有猛虎
恕我不做复制人
人生豹变
时间的儿女
小小小小的火苗
命运决定性格
琥珀人间
自由人设
活在纯粹里
边境
生活说,别黑我
局外人
展开第二人生
来年,你好
你可以把忆湄的文字当成山间清泉,或是余音袅袅的曲,形美味醇的茶。柳苏说董桥,“看起来,他是个温文尔雅,有点矜持,不怎么大声言笑的人,写起文章来却自有奔放,自成野趣”。忆湄也是温文尔雅的人,不过她的文字之趣,不在野,而在雅,在于那股人文的力量和人道的尊严。
秦朔
她天生是写字的人,她的句式自成一派,又蕴含了很多道理,华丽又安静,就像一整面高墙都开满花朵。你以为要枯萎的时候,瞬间更新,别开生面。是她让我觉得,因为喜欢朴素,所以喜欢华丽,那种干净的华丽。
水姐 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
推荐序1:你一定要读忆湄(秦朔)
1989年4月号的《读书》杂志刊登了香港作家柳苏的一篇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那时我在读大学三年级,次知道了董桥这个名字。 董桥是香港的报人、期刊人,当过好几份知名报刊的总编辑。 但在香港之外,他之所以知名,是因为他写的文章,用柳苏的话说,是靠一篇篇“卓然独立,有文采,有思想,有情怀的好散文”。
什么是好散文? 董桥自己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有学,才有深度;有情,才不会枯燥;“重要的还是内容,要有Information,有Message给人,而且是相当清楚的讯息”,单单美丽的语言是没有用的。
董桥在伦敦住过7年,颇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他所引的话出自怀特海(1861—1947)。 怀特海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罗素的老师,他们合写过一本《数学原理》,经久不衰。 怀特海于1924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当哲学教授,后在那里去世。
怀特海和罗素一样,在教育理论方面都卓有成就。 怀特海在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对西方教育影响深远。他说,教育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和点燃学生内心深处对某一领域的强烈兴趣,兴趣是推动生命走向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的动力。 而这需要在拥有智慧的教师的指引下,共同阅读经典,思考分析,获得深刻的理解,共同探索未知,欣赏价值之美。 “大学传授知识,但是它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传授”,“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陈旧的知识会像鱼一样腐烂”。
怀特海有一句名言:“不是无知, 而是对无知的无知, 才是知的死亡。”(“Not ignorance, but the ignorance of ignorance, is the death of knowledge.”)看到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什么叫“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
忆湄也是一个写字的人,她在工作之余写字。 她是江南女子,北京大学毕业,主业是金融。 用她的话说,“在红尘万丈的摩天大楼间穿行,却依然逃不出写作的桃花源, 于凛冽的时代温柔地生活仍是理想”。 她是“秦朔朋友圈”创立三年来受读者欢迎的作者,真正的“酒好客自来”。
你可以把忆湄的文字当成山间清泉,或是余音袅袅的曲,形美味醇的茶。 柳苏说董桥,“看起来,他是个温文尔雅,有点矜持,不怎么大声言笑的人,写起文章来却自有奔放,自成野趣”。 忆湄也是温文尔雅的人,不过她的文字之趣,不在野,而在雅,在于那股人文的力量和人道的尊严。
忆湄之所以受欢迎,在我看来,是因为她的文字为我们这个人心栖遑的时代,提供了某种自在和自为的可能。 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什么。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气息。
很多人怀念诗的时代,讨厌散文的时代。 看忆湄,你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有神,有魂,还有灵动的文字,悠悠的心绪,忆湄有点像“北大版的三毛”或“三毛的陆家嘴版”。 不过,忆湄终究是忆湄。
推荐序2:安静贵
(水姐,“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
1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于2015年10月16日上线,忆湄的文章在2015年10月24日就上了公众号。 对于我来说,“秦朔朋友圈”来了,忆湄也就来了。
网络时代,已经很少有写字的感觉了,而忆湄天生是写字的人。 她的句式自成一派,又蕴含了很多道理,华丽又安静,就像一整面高墙都开满花朵,在你以为要枯萎的时候,瞬间更新,别开生面。 是她让我觉得,因为喜欢朴素,所以喜欢华丽, 那种干净的华丽。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做生活的见证者。 不敢诠释人生,只想让故事多留余地。”
我也写字,我也当编辑。 这使我更理解一个作者。 我们就这样保持着淡淡的友谊,以及越来越深的默契。 我们的沟通只要几句话,她就能写出我们商量好或者几乎不用商量就能按某种感觉出现的文章。 每周日的头条位置,我几乎都会空着等她。 以至于她的本书的推出,我比她还积极。
她本人给我的感觉也像她的文字一样,安静,但眼睛里放着光。我们有很多相似点。 她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我是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我们同岁,我们都不太写专业的文章,我们写我们自己喜欢写的,对这个世道人心的人文观察。 幸运的是,秦朔老师也支持这样人文的调性。
木心在《琼美卡随想录》中写道:“人文主义,它的深度,无不抵于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便是悲剧精神。 毋庸讳言,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极、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2
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后,我去看了一些日本片子。 其中一部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暮色》。
这部影片是1957年的老电影,黑白片。 它主要讲了银行家杉山周吉自妻子离他而去后,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的故事。 已出嫁的孝子跟丈夫闹离婚,逃到父亲家中避难,而未出嫁的明子即将成为未婚妈妈,却还是每天在夜店等待负心汉出现。 另外,私奔多年的母亲突然回家,为的是介入两个女儿的生活。 明子终于借钱打掉了腹中骨肉,却承受不了残酷的现实,后被火车撞死。
故事没有跌宕,没有起伏,平铺直叙,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有情绪,但更多的是克制。 没有很多社会身份的渲染,只有一颗颗真实的人心在时间里跳动。 在家庭这个单位里,平平淡淡地活着、死去。 明子后的遗言,是喊出来的:“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想重新生活,活得好一点。”接下来的是个静止而干净的镜头: 病房门外,两双鞋子摆着,那只是平常的一天,生死如梦,例如庄周梦蝶,仿佛清空后获得了终的安宁。 后来便是孝子穿着丧服去找她们的母亲通知明子的死讯。
小津安二郎说:“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里猴子干的事。 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语言,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小津安二郎在《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中写道:“山下已是春光烂漫,樱花缭乱,散漫的我却在此处为《秋刀鱼之味》烦恼。 樱如虚无僧,令人忧郁;酒如胡黄连,入肠是苦。”
把美感用安静收纳起来,是在写作艺术上“戴着镣铐跳舞” 的安静版本,因为要收纳得服帖,所以需要将很好的材质巧妙地搭配起来。那些安安静静拍出家庭细枝末节的人们,在洞见生活的真,在别样的惆怅里,映照出一种“临水照花”的自赏性。 他们真正追求将生活升华,而我们是完全脱离生活,去穿越,去幻化,去造神,去神人相爱,异族相争,心情大悲大喜,追求极致的快感,瞬间又落入尘埃。 焦虑、拼搏、欲望是必需的,这时候的安静,不是冷静或者狂欢,太稀缺了。
聂鲁达在《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里写道:“在双唇与声音之间的某些事物逝去。 鸟的双翼的某些事物,痛苦与遗忘的某些事物。 如同网无法握住水一样。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人们之间的安静和思想是相通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