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98339丛书名: 清华创新经典丛书
目录
第1章科技与发展的责任之问
1.1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之问
1.2责任式创新的范式兴起
1.3问题聚焦与全书框架
1.4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篇
第2章责任式创新的内涵解析与相关议题
2.1引言
2.2责任式创新的概念源起与假设前提
2.3责任式创新的内涵与辨析
2.4责任式创新的相关研究议题
2.5责任式创新的相关实践议题
2.6总结与讨论
第3章责任式创新的共性理论基础与应用分析方法
3.1引言
3.2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3.3责任式创新的分析框架、共性理论、应用方法
3.4总结与讨论
实践篇
第4章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创新——责任式创新的“中正框架”解读
4.1引言
4.2传统创新范式的局限与责任式创新“中正框架”的提出
4.3责任式创新的中国实践——“中正框架”的解析
4.4结论与讨论
第5章如何开展责任式创新——新兴技术的创新治理:
纳米科技的实例
5.1引言与问题提出
5.2理论综述
5.3研究方法与研究层次
5.4责任式创新的跨国实践——基于纳米科技的议题
5.5纳米技术责任式创新跨国实践总结与对比
5.6结论与展望
第6章如何开展责任式创新——新兴技术的创新治理:
人工智能的实例
6.1引言与问题提出
6.2责任式创新范式的兴起与治理分析框架的提出
6.3责任式创新视角下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分析总结
6.4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7章创新为了什么——科技发展的社会满意度作用机理:
责任式创新人本动因的解析
7.1引言
7.2理论与假设提出
7.3方法论
7.4数据结果
7.5结论与讨论
第8章责任式创新的政策启示与未来展望
8.1责任式创新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问的解答
8.2责任式创新的政策启示
8.3科技进步与发展永续的展望
前言
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创造了重大机遇。“复兴号”动车组的启动运营、“墨子号”卫星的开发与应用、C919国产大飞机的顺利首飞、世界台光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国产航母的成功下水等,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的闪光点。
然而,我们回溯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进程的历史经验,事实上,部分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可能为社会带来潜在的负外部性影响,譬如核能应用的安全风险、转基因研究与应用的伦理争议、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的社会劳动力替代恐慌、大数据普及的隐私泄露等。这引发了我在开展科技创新相关议题研究与实践时的反思: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科学家等核心主体在探索科技创新之时,其研发成果终应该达成什么样的标准、符合什么样的准则?科技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是否一定是积极的,人类希望科技创新创造什么样的未来场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怎样的创新是我们向强国之路奋进时所需要的?如何引导科技创新活动向国家、民族、文明所期望的发展道路演进?种种反思终指向了一个核心议题:
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之问:
当我们关注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繁荣之时,是否忽视了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潜在负外部性,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对社会人文关怀与道德伦理价值的关注?基于此,我尝试系统地阅读西方和中国关于创新管理、科技政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于2014年提出“责任式创新”的研究范式。尽管当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博士研究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存在许多不足,但使自己倍感自豪的是,我是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科技政策等领域中“责任式创新”范式的早提出者,也是科技创新社会责任核心观点的早倡议者。随后几年,我尝试通过自己对科技创新社会责任议题的认知与理解,以实验探索(论文写作)的方式,从责任式创新概念、相关主体、共性理论基础与应用方法、制度情境、治理框架与模式、社会满意度等角度,尽可能详实地展开科技创新社会责任议题的讨论,并通过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撑持续推进相关研究。
本书即是对科技创新社会责任议题探讨的阶段性总结,其试图深入地回答如下问题:
责任式创新是什么?责任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是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如何开展责任式创新?创新终为了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尝试通过文献总结、理论探讨、政策分析、案例研究、实证检验等多种方法,支撑全书的内容讨论。
不同于传统创新范式所关注的创新对于科技、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正向意义,如Schumpeter为代表的学者所强调的企业家精神等要素在经济增长微观层面的促进作用,以及Solow为代表的学者从宏观层面讨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范式,责任式创新的根本假设前提是不同的,这些假设基础涉及:
单一科学家、创新者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其所创造或改进的技术与模式并非都是有价值的;
科技创新可能产生负向的外部影响;
科技创新负外部性的制度管控存在不完善;
科技、创新与社会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诸如此类。假设前提之外,责任式创新范式对于创新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准则也是不同的,其在传统科技创新范式所关注的技术先进性与可行性、经济效益与增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对道德伦理可接受与社会期望的满足。
基于这些新的假设前提以及新的创新评估准则,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开展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诸如“responsible development”“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esponsible innovation”等概念,形成了责任式创新初的概念讨论。然而,发达国家创新活动所追求的技术、经济、价值观等目标,创新活动所嵌入的产业发展阶段与制度情境,以及创新活动社会建构的过程等与发展中国家有显著不同。因此,在系统梳理西方责任式创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聚焦于责任式创新的制度情境差异,尝试将责任式创新这一范式同中国的发展情境做衔接,并终延伸、补充西方责任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我认为,西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已有实践,事实上会给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带来很多借鉴。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具有“后发优势”,我们需要坚决履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倘使能在创新活动的早期,企业、产业、国家等相关行为主体建构创新体系的设计阶段,关注科技创新的责任议题,这将从长远的角度,为国家科技进步与永续发展提供深刻的意义。同时,践行责任式创新,理性看待国家、产业、企业的基础能力与国际定位,脚踏实地地优化完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商业化等创新活动的相关过程,培育人才梯队,寻求高质量、绿色、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为大国到强国的转型、为科技进步与发展永续提供借鉴与选择。
作为一名中国科技创新相关议题的青年研究者,我很感激能够在青春好的十年,开展科技创新主题的学习与研究实践,见证我们这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快速追赶、能力积累、竞争优势提升、国家强盛与民族繁荣。在我的身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努力工作,都在力求卓越,这正是时代积极变革与持续发展的好写照。倘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进程中,能做些许工作推进研究与实践,输出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观点,去让读者和实践者有所启发,亦不负青年研究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这一生便为之满足了。结合本书的核心思想,我试图让他人了解,当大踏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之时,科学家与研究者、企业与产业创新活动者、政府政策制定者、民众等,都应当有一份警醒、怀揣一份理性,去思考特定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否真正意义上符合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伦理准则,是否真正意义上引导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让更多的人民获得满意,而不仅仅是取悦了践行创新活动研究与发展的小领域权威。换言之,当我们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之时,科学家、创新者、政策制定者不能忘记一份对社会、对更广泛民众的人文关怀,科技创新应当肩负责任。而关于创新的责任议题,恰恰是过去这些年创新研究与产业实践的快速发展中较少被提及的。
基于以上,本书研究的意义已呼之欲出了。其一方面在于“责任式创新”面向科技创新范式层面的理论价值,和面向新兴技术治理、技术管控、制度与政策建构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于本书所聚焦的“责任式创新”主题讨论背后,我希望呼唤一份理性思考、一份担当意识、一种反浮夸态度,传递科技创新背后的一份人文关怀、一份道德准则、一种底线思维模式。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各界的帮助,谨在此表达感谢。我首先要向我的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劲教授表达一份感谢。跟随陈老师团队5年,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成长,受益良多,十分感激。其次,我要感谢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导师、开放式创新创始人Henry Chesbrough先生。感激您在许许多多的细节中施与我的温暖与支持。同时,特别感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David Teece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的Ikujiro Nonaka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ichard Scott教授,英国苏赛克斯大学SPRU研究中心主任Johan Schot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Rentocchini教授、Huber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张涛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郭斌教授等。再者,感谢我曾经共事过的团队及所有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学生会,浙江大学RCID研究团队、09管工班,创新团队杭州与北京团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发展战略研究院师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老师同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与相关朋友等。机构层面向我曾经学习工作过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台湾义守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表示感谢。也特别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对我研究的资助(项目号分别为71704090、2017M610097)基金项目详细如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责任式创新的共性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7170409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项目“责任式创新:
一个‘溯源理论实践’的整合框架研究”(2017M610097)。。也向责任式创新研究的国际与国内同行友人及相关研究机构表示敬意与感激。另外,为使这本著作不断完善,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晓蔚老师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建议与帮助,特此向高晓蔚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后,感谢我的亲人们。为重要的,作为一份礼物,我想把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梅安康、母亲郭雅萍、姐姐梅一,感谢你们30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温暖的陪伴。希望你们想到我时,感受到的是阳光、温暖、平和与爱,这便是我的快乐了。
做一个正直的人,珍惜时光,是我对自己与家人的责任;
保持一份研究的好奇心、写作的中正心,传递一份人文关怀,是我作为一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对社会的责任!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致此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梅亮
2018年初春于北京清华园
本章部分论述内容来源于本人的文章: 梅亮,陈劲,李福嘉.责任式创新: “内涵理论方法”的整合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3): 521530.
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加强科研伦理建设,强化科研伦理教育,提高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规范意识,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重视和承担保护生态、保障安全等社会责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8月8日
1.1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之问科学与技术伴随人类的成长与演进,使其从野蛮走向文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之巅2: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人类文明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Pandza,K.,& Ellwood,P.(2013).Strategic and ethical foundations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Research Policy,42(5),11121125.梅亮,陈劲,李福嘉.负责任创新: 内涵辨析与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2): 4953.(如图1.1所示)。
图1.1人类科学与进步的发展简史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之巅2: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深度剖析[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整理.
基于技术创新的变革与社会价值的辐射,18世纪至今全球在重大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由水利与电能时代 (1771—1828年),蒸汽与铁路时代(1829—1874年),钢铁、电力与重工业时代(1875—1907年),石油、汽车与规模化时代(1908—1970年),以及信息与通信时代(1971年—)的五次发展浪潮Perez C.(2009).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technoeconomic paradigm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34(1),185202.,如图1.2所示。
图1.2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时代演进
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嵌入性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同社会需求及政策设计的交互性不断增强,其驱动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Jonas,H.(1984).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 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如: 基因科学与技术工程的伦理危机GroveWhite,R.,Macnaghten,P.,& Wynne,B.(2000).Wising up: The public and new technologies.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Lancaster University,Lancaster.、核能应用的社会风险Groueff,S.,& Lapp,R.E.(1967).Manhattan project: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Boston: Little,Brown.、通信技术的隐私风险Eden,G.,Jirotka,M.,& Stahl,B.(2013).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ritical reflection into the potential social consequences of ICT.In Research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RCIS),2013 IEE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p.112).IEEE.、病毒研究的安全隐患Kaiser,D.,& Moreno,J.(2012).Dualuse research: Selfcensorship is not enough.Nature,492(7429),345347.、金融及其衍生产品的制度风险与欺诈行为Fratzscher,M.,& Imbs,J.(2009).Risk sharing,finance,and institu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rtfolio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4(3),428447.、工业化发展的环境负外部性Fischer,C.,Parry,I.W.,& Pizer,W.A.(2003).Instrument choic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endogenou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45(3),523545.、新兴技术的治理手段缺失Hajer,M.(2003).Policy without polity?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institutional void.Policy sciences,36(2),175195.等。在此背景下,科学与社会的关系Merton,R.K.(1973).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科学与技术的社会控制Collingridge,D.(1980).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London: Pinter.与社会建构Schot,J.,& Rip,A.(1997).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nstructive technology assessm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54(23),251268.、科技创新的前瞻治理Guston,D.H.(2014).Understanding “anticipatory governance”.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44(2),218242.、科技创新的道德伦理Spier,R.E.(2003).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ics.Routledge.等议题纷纷兴起,研究与政策开始重新审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社会影响与治理模式Valdivia,W.D.,& Guston,D.H.(2015).Responsible Innovation: A Primer for Policymakers.Washington,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重构科学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交互关系Sturgis,P.,& Allum,N.(2004).Science in society: reevaluating the deficit model of public attitudes.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13(1),5574.,科技创新的责任议题由此受到关注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体芳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由此,人类开始思考现今社会科技创新发展所引发的一个核心问题: 当我们关注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繁荣之时,我们似乎忽视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潜在负外部性,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对社会人文关怀与道德伦理价值的关注。以新兴技术为例,一方面,创新在推动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带来了全球经济与产业的快速发展。据麦肯锡研究院研究显示,物联网、云技术、先进机器人、无人汽车、下一代基因工程等12项技术创新至2025年将对全球经济产生14万亿~33万亿美元规模的直接效应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研究报告[R].2016.; 另一方面,许多新兴的研究与创新——纳米技术、转基因、电动交通、干细胞研究、在线社会网络、生物技术、机器人、核能、军事与安全技术——被认为是争议性的技术创新,并引发了对于这些技术创新在环境、伦理、社会等方面的担忧Eurobarometer,S.(2005).Social values,Science and Technology.Eurobarometer Special Report,225.。传统创新范式在关注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效应的同时,对于创新行为与创新活动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以及创新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社会道德伦理与社会期望满足方面的冲突等问题,亟待进行研究,并引入新的创新管理范式。这引发了研究与实践面向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在技术、经济、伦理、社会四个方面的思考。1. 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的技术思考。当科技创新过分关注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技术的社会属性进而产生“现代化偏见”Li,F.,Owen,R.,& Simakova,E.(2015).Framing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synthetic biology: the need for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pproach.Journal 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2(1),104108.,抑或从技术管控的角度,我们如何回应“科林格里奇困境”?也即——人类无法在一项技术生命周期的早期有效地预料该技术的社会后果,而当负向影响的结果出现时,技术因嵌入经济和社会结构本身而难以被有效地控制Collingridge,D.(1980).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London: Pinter.。
霍金等千名专家敦促禁止“杀人机器人”
1000多名知名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近日签署公开信,警告可能出现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并敦促联合国发布针对“攻击性自动化武器”的禁令。据英国《卫报》报道,公开信的签署者包括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以及谷歌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米斯·哈撒比斯等。这封信已在网上公开发表,并于日前提交至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公开信称: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 尽管不合法,自动化武器的使用将会在几年内而不是几十年内成为现实。这将带来极大的风险,自动化武器已经被称为继火药和核武器之后的武器的第三次革命。”这封信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战场对军事人员而言更为安全,但是能够自主操作的攻击性武器会降低战争发生的门槛,从而给人类生命带来更大的损失。公开信指出,如果某个军事力量开始研发能选择攻击目标并在没有人类直接操控情况下自动运行的武器系统,会像当年的原子弹一样引发军备竞赛。而与核武器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武器并不需要具体的、难以制造的材料,因此很难对其生产进行监控。这封信称,“人类今天所面对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场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还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教授托比·沃尔什对这一呼吁表示支持: “我们需要在当下作出决定,这个决定将主宰我们的未来,并事关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杀人机器人”是当今的热议话题。霍金和马斯克此前都曾警告说,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威胁,而且完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人类的终结。今年4月,联合国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包括“杀人机器人”在内的未来武器的发展,这次会议曾考虑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自动化武器颁布禁令,但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来源: 刘园园.科技日报,20150804.
2. 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的经济思考。科技创新在快速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引发“技术创新的双重性”Jonas,H.(1984).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 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也即技术创新在产生正向经济效应的同时,引发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生态污染、贫富差距加大等负向影响。
联合国: 天气致2030年全球损失超2万亿美元
近年来,天气肆虐全球。中国经历了20年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印度持续干旱和洪涝令121个农业产区处于“高危”警戒状态; 阿根廷洪灾使该国大豆产量急剧下降; 巴西的干旱可能导致供应创五年新低; 此外包括美国的龙卷风和洪灾、墨西哥的异常降雪等。一系列天气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正引起多家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对此警告称,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全球经济损失高达2万亿美元以上。根据7月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30年,全球变暖将对多个工种造成直接影响,农业和建筑领域影响,持续升高的气温将迫使一些行业缩短工作时长或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各国GDP。美国《石英》杂志曾报道称,持续高温将在2030年使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和加纳的GDP缩水6.4%和6.5%,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各损失6%,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各5.9%,越南和柬埔寨各5.7%,墨西哥、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分别为4.4%、3%、2.8%和2.4%,中国和印度两大亚洲经济体将分别面临0.8%和3.2%的损失,而美国作为上榜的发达国家,GDP损失也将达到02%。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国详述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中明确指出,东南亚地区炎热天气已使得每年工时减少15%~20%,而这一数字还将随着气候的恶化在2050年翻一番。对此,有专家表示,在应对天气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损失相对会小得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硬件条件过硬,且拥有充足的资源去适应气候变化。而报告也建议,发展中国家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增加冷气设备等方式来减少生产力损失。来源: 人民网,20160810,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810/c100228626643.html.
3. 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的伦理思考。科技创新活动中,科学研究者与创新者本身的利益价值取向与科技创新活动结果输出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创新行动选择无法同时满足多维度的价值评估准则,比如技术创新同时兼顾技术创新的效率与安全保障、安全性与隐私保护等Van de Poel I.,2009,“Values in engineering design”,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novation,Legitimacy,Ethics and Democracy.。同时,科技创新者本身的道德规范也会引导创新影响的积极与消极结果。
黑客伦理: 斯诺登承认泄密行为的风险
据英国《卫报》7日报道,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日前接受采访时,对他是否阅读过所有泄密文件的问题未进行正面回答,同时承认他的泄密行为会带来一定风险。报道称,英国喜剧演员、美国HBO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约翰·奥利弗上周专程到俄罗斯两天,对斯诺登进行专访。有媒体爆料,出于安全考虑,斯诺登在采访当天把奥利弗晾了1.5小时才抵达录制现场。该专访已于5日播出。采访时,奥利弗问斯诺登是否确实阅读过交给记者的美国国安局(NSA)秘密文件,斯诺登先是说: “我对所有文件进行了评估。”在奥利弗的再次追问下,他又回答: “我明白交出去的是什么内容。”《卫报》称,斯诺登“顾左右而言他”,回避问题。接着,奥利弗提到《纽约时报》曾对一份文件处理不当,导致可能暴露美国对“基地”组织的秘密行动。他由此对斯诺登提出质疑,问他是否承认自己的做法会带来风险。斯诺登回答“这是个问题”,随后附和奥利弗,称“这根本是搞砸了”。奥利弗说: “你交出一些档案,你也知道里面的信息会带来伤害。”斯诺登说: “只要你是自由的,就不能完全免于风险。一个人只有进了监狱才能避开风险。”俄罗斯纽带新闻网6日报道称,斯诺登在采访中表示,NSA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监视,将“枪口”瞄准每一个美国人。不过斯诺登强调,美国人不应该因为政府的监控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停止存储隐私内容,“不该为这些错误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源: 黄培昭,柳玉鹏.人民网环球时报,2015040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08/c100226811700.html,此处对题目做了修改。
4. 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的社会思考。孔德、马克思和涂尔干等人将现代性视为一种机遇(英)提姆·梅伊,(英)詹森·鲍威尔.社会理论的定位[M].第2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认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人类理性会增进人们对于社会的理解,完善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进而促进正义、道德进步、人的幸福和社会满意Layder,D.(2005).Understanding social theory.Sage.; 而孟德斯鸠、韦伯和齐美尔则关注现代性双重后果,强调不能忽视现代性的潜在威胁,如现代性产生的劳动分工,一方面提升效率,实现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失业等问题,并威胁社会稳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