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172670
在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斯威齐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驱和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学术影响力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斯威齐是*位系统的、有影响力的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介绍到北美的经济学家,因此对斯威齐的经济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特征与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保罗·斯威齐是20世纪美国*学术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驱者和代表性人物。本书对保罗·斯威齐的主要经济思想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涉及他的生平及主要著作、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斯威齐模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垄断资本理论、资本主义停滞与金融化思想、“革命后社会”理论以及其他重要经济思想。在梳理、概括和研究上述内容的同时,本书力图将其纳入较为统一的理论和逻辑框架之中,避免机械式的材料罗列与理论陈述,并给出相应的评价与判断,以求能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介绍、研究保罗·斯威齐的经济思想,填补国内外学界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为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01
1.2 斯威齐经济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005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05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007
1.3 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012
1.3.1 研究目标 012
1.3.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012
1.4 本书的主要创新 015
第2章 斯威齐的生平、主要成果与学术贡献 016
2.1 斯威齐的生平简介及主要成果 016
2.2 斯威齐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学术贡献 022
2.2.1 经济思想的萌芽时期(1934—1942) 022
2.2.2 经济思想的成长与成熟时期(1942—1966) 025
2.2.3 经济思想的拓展与深化时期(1966—1997) 028
第3章 斯威齐在主流经济学领域的经济思想 032
3.1 对垄断问题的研究 032
3.1.1 资本主义联合 033
3.1.2 垄断的定义及推论 035
3.1.3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垄断与竞争 036
3.2 斯威齐模型 038
3.2.1 主要内容 038
3.2.2 扩展应用 041
3.3 动态均衡中的预期问题 043
3.3.1 对预期因素的处理 043
3.3.2 经济学的范围 045
第4章 《资本主义发展论》中的经济思想 047
4.1 《资本主义发展论》的主要逻辑框架 047
4.2 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介绍和研究 049
4.2.1 马克思的方法论 049
4.2.2 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 051
4.2.3 社会再生产与劳动力后备军 053
4.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054
4.3.1 利润率下降的经济危机理论 055
4.3.2 剩余价值实现的经济危机理论 060
4.3.3 学术影响力及评价 069
4.4 早期帝国主义理论 072
4.4.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072
4.4.2 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制度 074
4.4.3 帝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076
4.5 经济思想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价值转形问题等 078
第5章 《垄断资本》与垄断资本理论 082
5.1 《垄断资本》的主要逻辑框架 083
5.2 经济剩余及其增长规律 084
5.2.1 经济剩余的概念和类型 085
5.2.2 巨型公司 086
5.2.3 经济剩余增长规律 089
5.3 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剩余吸收 092
5.3.1 资本家的消费与投资 092
5.3.2 销售努力 096
5.3.3 政府民用支出 098
5.3.4 政府军事支出 101
5.4 垄断资本主义的长期停滞 104
5.4.1 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去:繁荣原因探究 105
5.4.2 垄断资本主义的现在:社会制度现状 107
5.4.3 垄断资本主义的未来:长期停滞与灭亡 110
5.5 学术影响力及评价 112
第6章 后“垄断资本”时代的新思考 116
6.1 巨型公司的集团化与跨国化 117
6.2 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与通货膨胀 120
6.2.1 美元贬值与国际货币体系危机 121
6.2.2 通货膨胀问题 123
6.3 经济停滞问题 125
6.3.1 积累过剩理论 126
6.3.2 反停滞的刺激性力量 130
6.3.3 失业与生产率放缓问题 132
6.4 资本积累的金融化问题 135
6.4.1 赤字、债务扩张与第三世界债务 135
6.4.2 金融资本的胜利 140
6.5 资本主义全球化问题 143
第7章 社会主义研究与“革命后社会”理论 147
7.1 论革命力量的转移 148
7.1.1 苏联优越性与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148
7.1.2 革命力量的转移:从中心到外围 150
7.2 向社会主义过渡 153
7.2.1 两条道路——前进,还是倒退 155
7.2.2 苏联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157
7.2.3 多布—斯威齐之争: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159
7.2.4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研究 161
7.3 “革命后社会”理论 165
7.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与“革命后社会”理论 166
7.3.2 苏联的社会性质、统治阶级与阶级斗争 168
7.3.3 苏联的经济停滞 172
7.3.4 斯威齐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回应 174
第8章 总结与评述 176
8.1 理论总结 176
8.2 思考与评述 179
8.2.1 停滞与反停滞 179
8.2.2 金融资本与金融化 181
参考文献 187
2.1 斯威齐的生平简介及主要成果
本书研究斯威齐的经济思想,首先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文献是他本人的著作及论文等第一手文献。其中,斯威齐的第一篇正式的学术论文《庇古教授的失业理论》发表于1934年,而他的最后一篇论文《再谈(或少谈)全球化》则发表于1997年。在这六十余年内斯威齐笔耕不辍,创造、发表和出版了各类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包含独著、合著与编著等),论文超过四百篇(包含独作与合作),成果斐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成果中,与总量相比,只有寥寥几篇被翻译成汉语,包括《资本主义发展论》《垄断资本》等斯威齐的代表性专著,以及斯威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表在《每月评论》上的数篇论文等。因此,对于国内相关的学术领域来说,还有许多斯威齐的有特色的以及重要的经济思想潜藏在他数量众多的英文文献之中,值得我们重视与挖掘。对于本书来说,这些斯威齐的第一手文献,特别是大部分的英文文献,都是笔者研究其经济思想的宝贵资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上述所有文献都进行梳理和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笔者将有侧重地、有选择性地列举斯威齐的主要成果,包括代表作专著和重要论文两大类,并作为之后各个章节具体分析斯威齐经济思想的研究对象。被选择的斯威齐的主要成果,将以时间顺序的方式、在介绍其生平简介的过程中一一呈现,而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研究和梳理,则在下一节斯威齐的经济思想发展脉络中讲述。
斯威齐1910年4月10日出生于纽约,自小家境优越,父亲是纽约第一国民银行的副总裁,母亲是巴尔的摩古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斯威齐有两个哥哥,1901年出生的埃弗雷特和1907年出生的艾伦。兄弟三人都就读于埃克赛特高中,然后升入哈佛大学。这一时期的斯威齐主要是追随艾伦的脚步,他们都是埃克赛特校报的编辑,以及哈佛学报的主席。斯威齐父亲的去世导致他延期一年才本科毕业,在此期间,斯威齐开始学习经济学的研究生课程。正是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使得斯威齐的兴趣从新闻领域转向了经济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1932—1933年期间,斯威齐来到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进修学习,之后返回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段时间里,斯威齐结识了约瑟夫·熊彼特、奥斯卡·兰格和华西里·列昂惕夫等一大批著名经济学家,并为熊彼特开设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生课程做了两年的助教。
斯威齐193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题目为“The Limitationof the Vend”,并于次年出版,题为《1550—1850年英国煤炭工业的垄断与竞争》(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n the English Coal Trade, 1550—1850,1938)。这篇论文获得了当时的戴维·A 威尔斯奖,是他“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的最早来源。博士毕业之后,斯威齐担任了哈佛大学的讲师一职,他所教的课程除了经济学原理以及一门关于公司的课程外,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一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之中。就其学术成果而言,这几年间,斯威齐首先在当时的主流经济学领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特别是提出了“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发表了《预期和经济学的范围》(Expectations and the Scopeof Economics, 1938)、《寡头垄断条件下的需求》(Demand under conditions ofoligopoly, 1939)、《美国经济中的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s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1939)等论文,但最有影响力的当属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 1942)一书。这本专著是斯威齐在教授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以该课程的讲义为基础而逐渐成形的,并且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学术专著之一。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美国的参战,斯威齐于1942年秋天离开哈佛大学并加入了美国军队,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之中。在军队的大部分时间里,斯威齐主要是在战略服务处下属位于伦敦的调查分析部工作,担任该部门发行的一份实事通讯《欧洲政治报告》的主编一职,并在1946年凭此获得铜星奖章,这也催生了他战后创办自己的杂志的想法。战争结束后,斯威齐获得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复员奖。由于当时美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斯威齐无法在哈佛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由此赋闲在家,度过了一段时间的隐居研究生活。在这期间的一部分论文后来以《作为历史的现在》(The Present as History, 1953)为题结集出版,并且其中的很多论文是斯威齐对其他经济学家专著的总结与评价。 b 之后在1949年,斯威齐创办了独立的社会主义杂志《每月评论》并任主编,直至2004年去世。1952年,在麦卡锡主义的影响下,他成立了每月评论出版社,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激进政治经济学家以及社会主义者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和理论阵地。
在1953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的高峰期期间,新罕布什尔州的总检察长被授予了广泛的权力来调查“颠覆活动”。1954年,斯威齐先后两次被总检察长传唤到法庭进行调查。斯威齐对诉讼程序采取原则性的反对,拒绝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进步党的成员身份和活动、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发表的客座演讲的内容,以及是否信仰共产主义。他认为这些问题侵犯宪法修正案第一条所保护的公民权利。结果,斯威齐被宣布蔑视法庭,送进了县监狱,直到新罕布什尔州莫瑞麦克县高级法院撤销其罪名。斯威齐的案子从州法院、联邦法院一直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1957年6月17日,最高法院做出有利于斯威齐的判决,认为不能因为“与颠覆活动很少关联的”政治行为而侵犯宪法赋予他的自由权。首席大法官对这个案子的判决书成为维护学术自由的最重要的司法陈述。1960年,斯威齐访问革命成功不久后的古巴,并根据他的访问经历,与利奥·胡贝尔曼(《每月评论》的另一位主编)合作撰写了数篇论文,这些论文首先发表在《每月评论》上,后来以《古巴:革命的剖析》(Cuba: Anatomyof a Revolution, 1960)的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是较早对社会主义古巴展开研究的学术著作,并且在1969年还出版了第二本论文集,即《社会主义在古巴》(Socialism in Cuba, 1969),同样与利奥·胡贝尔曼合著。每月评论出版社于1957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和斯威齐、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Monop-oly Capital: An Essay 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1966),特别是后者,早在巴兰出版《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之前就开始酝酿,是斯威齐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学术专著之二,也奠定了斯威齐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地位。1971年,斯威齐在剑桥大学做了题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讲座,这成为关于《垄断资本》早期的最深刻的讨论。之后在1974—1976年,斯威齐还担任了美国经济学会的执行董事。在这一时期以及之后的时间里,斯威齐的生活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除了继续担任《每月评论》的主编工作,他本人一直在垄断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主要涉及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动向,以及以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问题。因此,1966年之后,斯威齐的学术成果也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展开的,并且大部分属于结集出版的论文集的形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成果(按照出版时间排序)。
《美国资本主义的动向》(The Dynamics of US Capitalism, 1970),与哈里·马格多夫(在胡贝尔曼去世后接任了他的主编职位)合著。20世纪60年代之后,根据垄断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斯威齐和马格多夫针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了持续十几年的研究,涉及经济停滞、金融不稳定性和经济全球化等问题,并完成了一系列论文。这些论文中的大部分总共被编纂成五本论文集,这是其中的第一本。《论向社会主义过渡》(On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1971),与查理斯·贝特兰合著,这本论文集的前半部分实际上是由斯威齐和贝特兰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辩论式的论文所组成的,后半部分则是斯威齐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一些历史现实分析和理论探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