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94219
该项目受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对非洲关系的国际战略研究”经费资助,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和非洲制造业合作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条件。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非洲有可能率先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并成为拉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拥有大量优质产业和富余产能需要到海外发展。把中国资金、技术、市场、企业、人才和成功发展经验等相对发展优势同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必将为中非和世界人民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
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大量制造业将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地区。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制造业门类众多,充分利用非洲制造业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产业梯度差距,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既是非洲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也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鉴于此,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探究非洲制造业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和非洲制造业发展问题:首先,分析非洲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其次,讨论中国制造业对外转移的可能性和非洲承接制造业转移中的现实基础;再者,探究国际产业转移对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进而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状况、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后,总结非洲承接产业转移、中非产能合作促进非洲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由于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中国一些企业正在把目光转向非洲,许多中国公司有意向去非洲进行长期投资。同时中国正在进行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并向外输送优质产能。非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落脚点。非洲国家纷纷期待同中国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中非产能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目 录
前 言1
导 论1
章 非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制造业发展战略24
节 非洲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经济地位24
第二节 非洲的产业结构及制造业发展状况34
第三节 非洲制造业发展战略及其反思43
第二章 非洲FDI流入及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特征事实53
节 非洲FDI流入的特征事实53
第二节 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特征事实68
第三章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中国对非洲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77
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77
第二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82
第三节 中国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区域选择 85
第四节 非洲承接国际(中国)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100
第四章 国际产业转移对非洲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115
节 理论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116
第二节 国际产业转移对非洲制造业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118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124
第四节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对非洲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效应134
第五章 FDI对非洲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140
节 问题的提出140
第二节 理论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141
第三节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143
第四节 关于实证结果的再讨论152
第五节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154
第六章 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国家产业集聚状况分析158
节 非洲产业集聚效应有待探讨158
第二节 非洲国家产业集聚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埃塞俄比亚为例160
第三节 非洲 “经济特区 ”的发展及其产业集聚效应170
第四节 中非经贸合作区及其产业集聚效应174
第七章 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182
节 理论机制182
第二节 非洲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185
第三节 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 197
第八章 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促进制造业发展204
节 非洲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且将受益204
第二节 面向未来的中非制造业产能合作208
参考文献218
后 记232
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来看,产业跨国转移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正在沿着全球价值链的方向演变,价值链分工逐步将各国生产环节纳入到全球制造业的一体化生产中?从日本?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崛起,到“亚洲四小龙 ”的腾飞,再到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只有主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制造业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获得政治独立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迫切地实施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制造业发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其间,非洲国家先后遵循过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来发展制造业,以此助推本国工业化?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非洲大陆多数国家并未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上取得很大的成绩?非洲国家工业落后?制造业发展不足的现象依然严峻,大部分非洲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较低?非洲对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的探索之路,有许多共性的经验和教训?一些非洲国家和机构也在不断反思,积极推出一些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便走出发展困境,打造自身的制造业体系?近年来,非洲国家在反思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后,开始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其加快制造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制造业门类众多,技术和产业梯度水平各异,充分利用非洲制造业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产业梯度差距,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既是非洲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也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因地制宜实施正确的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是推动非洲各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国与非洲产能合作方面互有需要?互有优势,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非洲陆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其中青年人口比例较高?非洲国家普遍渴望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制造业,急需外来投资和技术转让?非洲国家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看到了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新希望,热切期待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向东看 ”已成趋势?南非?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期待同中国对接 “一带一路 ”倡议,共同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海信南非工业园?北汽集团南非工厂?亚的斯亚贝巴 —吉布提标轨铁路及沿路产业带?蒙巴萨 —内罗毕标轨铁路及沿路产业带?蒙巴萨经济特区等中非产能合作和产业对接重大项目正稳步推进,并已取得早期收获,合作成果已日渐显现?
本书对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导论之后,章到第三章为本书的基础部分?章分析了非洲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制造业发展战略,主要从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产业结构及制造业发展状况?非洲制造业发展战略及反思三个方面展开?第二章主要对非洲FDI流入及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特征事实做了归纳梳理,探讨了非洲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第三章主要讨论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及中国对非洲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着重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产业对外转移的主要因素和区位选择以及非洲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前三章的内容层层递进?前后衔接,为后文实证研究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到第七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四章就国际产业转移对非洲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的流入对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说明以FDI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对非洲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第五章研究了FDI对非洲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外资企业促进非洲东道国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其自身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外资企业对非洲东道国本地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第六章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国家产业集聚状况,该章以对埃塞俄比亚的分析为例,探究了其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状况,并对产业集聚效应做了因素分析;同时根据非洲设立 “经济特区 ”的实践,用案例分析了“经济特区 ”的产业集聚效应?第七章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系,具体探究非洲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实证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与非洲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果关系?第八章是本书的总结部分,通过基础部分和主体部分的分析,本书认为非洲已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国际产业转移能促进非洲制造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从非洲东道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中非应继续推进产能合作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需加上非洲这三个方面促进其制造业的发展?
本书认为,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大量优质产业和富余产能需要向海外转移?把中国资金?技术?市场?企业?人才和成功发展经验等相对发展优势同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必将为世界人民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中国和非洲制造业的合作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条件?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非洲有可能率先从 “一带一路 ”建设中受益,并成为拉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