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53985
1、本书是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老师全新修订升级版力作,一本书讲透困扰广大父母的60个家庭教育问题,是献给新时代广大父母的一部“智爱孩子说明书”。
2、本书就“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这一教育主题,深刻剖析,详细阐发,全面总结,既有现状、原因,又有案例、实践,更有理念、方法,从而帮父母学会理性爱孩子、教育孩子,极具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
3、本书涉及6大教育主题60个教育问题,将帮助父母读懂孩子,学会爱孩子,让孩子远离来自父母的“爱之名”之伤害。
4、本书更多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教育,力求呈现核心、根本的家教智慧,给广大父母以清晰明确的教育指引。
5、本书2012年初版,因种种原因,出版时内容删减较多,但仍旧获得读者广泛认可。本次修订升级,在初版内容全部找回的基础上,再就相关内容作了较大更新与补充,修订增补大约45%的新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全新家庭教育力作,更值得阅读。
6、读者群体:0-18岁孩子父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者等。
今天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爱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的 “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而浑然不觉。
当父母的“爱”把孩子“害”了时,一定是父母“爱”错了,请务必想办法努力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本书即从“爱孩子的观念”、“爱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学习”、“强加给孩子的爱”、便利的生活、青春的烦恼6大方面60个教育问题,围绕怎样去爱孩子分析与阐述,为广大父母提供尽可能多的、值得借鉴的、核心根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祈愿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家国之栋梁。
要说天下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是瞎话;要说天下父母都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那也是瞎话。很多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爱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的“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而浑然不觉。
孩子很累,因为他们背负了父母太多的希冀,以至于无法喘息;父母更累,倾其所有给孩子创造各种优越的物质条件,包办代替,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是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以后能出人头地。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孩子的思想、行为又是那样地不令父母满意,让父母感到无助与无奈。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哪里?为人父母者确实该反思一下。
儒家经典《中庸》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提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两句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如果有什么不顺利的事情,一定要反省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不要向外面去找原因,不要找别人的毛病。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父母的“爱”把孩子“害”了时,一定是自己“爱”错了。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避免让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呢?其实,很简单。父母只要想反省自己,只要真正想改变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要是为了孩子真正能有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以及终极的快乐人生,就一定能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也一定能把孩子送达人生彼岸。
来回答几个问题吧,问题的主语都是“我”:
是否相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断?
是否要在家庭中讲民主、讲平等?
是否想“再苦不能苦孩子”?
是否对孩子期望过高?
是否为孩子包办太多?
是否奉“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培养经验为圭臬?
是否无原则地赏识孩子——“你真棒”?
是否用“溺爱”给孩子挖了一个个陷阱?
是否经常用“物质奖励”去“激励”孩子做事?
是否对孩子的事情干涉太多?
是否过度地偏袒孩子?
是否甘心情愿地做孩子的“奴仆”?
是否把奥数、珠心算、才艺等当成孩子成长“胜算的砝码”?
是否盲目地追逐所谓的“教育趋势”?
是不是看到有关神童的报道也怦然心动,非常希望自己也造就“一代神童”?
是否等待孩子“叛逆”,认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不叛逆”就不正常?
是否就“性教育”这件事对孩子三缄其口?
是否鼓励孩子成为“非主流”的一员?
……
1.起跑线——别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伪命题迷惑
看到“起跑线”这三个字,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体育比赛。在短跑比赛中,当几个实力相当的选手站在起跑线时,就看谁能够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迈出关键的步。而这个短跑项目中的概念,已被很多父母用在了教育子女上。如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众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想一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说的?我想,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说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说的。而是那些蛊惑父母去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的“教育机构”说的,是他们的“宣传语”。为什么?因为真正懂教育的人,不会说这样违背教育常识的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有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教育现状,关注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的6集电视纪录片,名叫《教育能改变吗?》,集的主题就是“起跑线上”,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恶毒,蛊惑人心的口号。”2011年年初,*基础教育司的一位副司长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就现有的教育现状和家长的心态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这就给我们那些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圭臬的父母们提一个醒:不要盲目相信这样的口号,不要被这样的口号所迷惑。因为一旦盲目详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是小事,榨干孩子的潜能是大事。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痛恨学习,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父母的重视。结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很多父母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父母绷紧了神经,生怕因自己“下手”太晚、考虑不周而拖了孩子的后腿。
在书店里,年轻的孕妇正在挑选胎教的书籍,还对身边的丈夫说:“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而一家有名的幼儿园,每到招生时间,报名处就排起了长龙,收费较高的特长班更是家长的。家长以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多学一些知识。
周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1年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把儿子的双休日安排得满满的,不是奥数,就是英语,不是钢琴,就是绘画。周先生顾不上关注孩子的疲惫和无助,只知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看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所谓“知识和技能的海洋里遨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各种知识强硬地“灌输”进他的头脑之中;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在孩子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为孩子报才艺班,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画画、跳舞、唱歌,让他尽可能地“多才多艺”; 为了孩子不惜花大价钱,请家教、择校、选班,甚至干脆将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所谓的“更先进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些父母真可谓不惜血本、不遗余力、煞费苦心……
可对于孩子真正的未来,这些父母从不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把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翻身”联系起来,完全不去顾及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于是便有了孩子种种的反抗甚至是家庭悲剧的产生。
刘女士有个5岁的儿子,从孩子不到4岁时,她就给孩子报了绘画班。原本,孩子在她精心培养下人见人爱。但是,孩子近脾气特别暴躁,不但好几次在马路上跟她扭起来,还有一次尽然当着同事的面顶撞她。这还不算,当她有一天给孩子买回来很多绘画方面的书籍时,儿子却像疯了一样把书全部撕毁。刘女士气急败坏地打骂孩子,在毫无作用的情况下,又耐心说教,可是,儿子坚持不再学画画。无奈之时,她只能暂时让孩子停止绘画的学习。
孩子突然出现抗拒父母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近几年,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不适当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焦虑等心理障碍性疾病。个别孩子还因此走上不归路……相信这一切不是父母的初衷,父母只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结果,孩子竟然输得一塌糊涂。
何况,让孩子在父母认为的起跑点开始起跑,对孩子的益处到底有多大?所以,为人父母者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过:“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是谁制定的?起跑赢了,就赢得了一生吗?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中,在关于“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的问题上,分别有43%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从胎教开始;25%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应该设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这堪称此次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大”发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