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5554
l 国民奶奶张思莱暖心推荐。
l 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在成长的人。
l 以陪伴之力,激活孩子内在自信和天赋。
l 笑着战胜童年焦虑,培育持续一生的内驱力。
用优质陪伴让孩子顺利做好进入幼儿园的准备,面对成长挑战,爱上学习起跑点。
本书记录了作者一路悉心陪伴儿子熊壮壮成长的真实故事,也有她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等常见问题,还从富养精神、艺术启蒙、眼界开拓等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给父母以指导。
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家庭、在父母。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的塑形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成长问题,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和悉心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做孩子的天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正向的态度积极影响和引导孩子,通过在细节中对孩子进行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孩子从小具备内在成长力,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同时,这本书还对父母非常关心的幼儿园时期的亲子教育、兴趣班的配合、幼小衔接等问题,从妈妈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读。
章
幼儿园,准备好了吗
上幼儿园,对于孩子,乃至整个家庭,都是一个重大事件。为什么非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离开24小时温暖的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生活呢?
宝贝,不怕……003
孩子,咱们聊聊幼儿园吧……008
提升孩子在幼儿园的人气……013
面对孩子的情绪,你是哪种父母……017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024
如果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029
别让孩子在“催”中长大……033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038
和孩子谈谈“性”……042
第二章
优质陪伴给孩子
孩子的成长,经常让我们猝不及防,却又是顺理成章。错过就错过,不可能重来一次。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无法预知,下一刻他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制造一些什么样的烦恼。
让亲子时间更有“质量”……051
高质量“陪玩”,好好跟孩子做游戏……056
你的辛苦与孩子无关……061
过有成效的生活……067
轻抚孩子的心……071
“富养”精神……076
玩具·天使……080
带领孩子走进阅读世界……084
电视,还是陪着看吧……088
旅行,让孩子有不一样的格局……094
第三章 成长的挑战
成长原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不然怎么会有“成长的烦恼”?但这个“烦恼”大多是指孩子带给父母的“烦恼”。那么,孩子自身就没有烦恼了吗?当然会有,因为很多时候是需要跟自己、跟环境去较劲的。
秩 序……101
反 抗……106
攻 击……113
分 享……119
说 谎……125
惩 罚……130
爱 哭……138
第三章
爱上学习的起跑点
孩子天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在他们的眼里,学习是无目的的,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是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探索和控制的。
敏感期,让学习事半功倍……147
注意力:打开学习的一扇门……154
记忆力:让孩子聪明地学习……161
兴趣班:勿忘学“艺”的初心……168
数学启蒙:让孩子爱上数学……172
后 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181
推荐序
湘梅的新书《陪伴的力量》终于要出版了,我衷心地祝贺她。
湘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大学时代就浸润在学前教育领域,之后又在北京京师创智教育研发中心任主任,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工作,并多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是一位有着良好专业背景的早教工作者。
认识湘梅缘于接受她的采访,那时她正担任一家母婴杂志的执行主编。在交流中,虽然主要是她在听我分享自己的育孙心得,但从她的提问和与我的交谈中,我看到了她的专业素养和对教育的热爱。
《陪伴的力量》这本书记录了湘梅一路悉心陪伴儿子熊壮壮成长的真实故事,也有她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等常见问题,还从富养精神、艺术启蒙、眼界开拓等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给父母以指导。她的养育理念既很先进,有章可循,又很实用,很接“地气儿”,并在本书中有系统体现,都是我乐于看到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家庭、在父母。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的塑形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将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成长问题,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和悉心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我赞同湘梅提出的“做孩子的天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正向的态度积极影响和引导孩子,通过在细节中对孩子进行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孩子从小具备内在成长力,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同时,这本书还对父母非常关心的幼儿园时期的亲子教育、兴趣班的配合、幼小衔接等问题,从妈妈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解读。
相信这本书对你科学养育孩子一定有所帮助!
序 言
做孩子的天使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天使,是前世注定的缘分。
我们从来都不吝把美好的语言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当我们有一天真的成为母亲,才发现,这个角色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永远被慈爱、温柔、宽厚的光环包围,我们总是忍不住被焦虑、疲惫、忙碌裹挟,却又满怀歉疚。
母亲的角色究竟该如何定义?保姆、老师、朋友,还是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的“家长”?
上帝和小孩的对话
一天,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
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在地球上谁会为我歌唱和微笑?”
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
“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
“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美丽和甜蜜的词语,带着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
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
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甘冒生命的危险。”
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
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然我一直与你同在。”
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小孩有点儿急促温柔地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地叫她‘妈妈’。”
这是我刚刚怀孕的时候,一位朋友发给我的。
看完后我哭了。
生一个孩子原来比我想象中还要有意义。我以为,只有孩子才配被称为“天使”;我以为,像我们这类已经被称作“白骨精”的女人,这辈子是与天使的称呼无缘了——即使年少时,那个时代也没人把我们比作天使。
但我的孩子将会把我看作天使,这将是我一生中获得的荣誉!
初为人母
在熊壮壮出生的头一个月里,我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经常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问自己:“这就是我的孩子?”
我也经常对着他束手无措,既不知道他为什么夜里不好好睡觉,也猜不出他突然间号啕大哭的理由……我一时被他整得烦躁不安,一时又被他逗得周身洋溢着幸福,正如朋友所说:“这世界上终于有了一个专‘制’你的人。”
经过初的一段忙乱之后,精疲力竭的我才想起了一个词——换位思考。我的宝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与我相比,他要学习适应的东西更多更难,所以他才会喜怒无常,才会把自己过得乱七八糟。而我,就是那个牵着他的小手,帮他把一切理顺,让他学会怎样安宁快乐生活的人。
所以我开始心平气和,开始用微笑来面对他的哭闹和不能睡个安稳觉的痛苦。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我的宝贝总有一天会长长地睡一个整觉,会亲口向我诉说他有什么难受和委屈,总有一天,他会长大成人。
孩子就是那个让母亲的心永远充满希望的人。
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在电脑上翻看朋友的家庭相册,无意中居然看到了壮壮10个月时两家一起郊游的照片。我不禁惊呼:“天啊!原来他小时候是这样子!”
记得儿子还是个小BABY时,我抱着他在楼下玩儿,旁边一个四五岁孩子的妈妈就曾满脸羡慕地对我说:“多好玩儿呀,我都忘了我女儿小时候什么样了。”我很奇怪,妈妈怎么会忘了自己孩子的模样呢?
现在,我才知道,真是会忘的。
自从有了儿子,才知道什么叫光阴似箭。
壮壮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爱计算时间成本: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40左右出门,9点到公司,下午4点40接儿子,通常晚上10点之后他才能睡着。
算一算,这一天里,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有几个小时?这一年里,又有哪天不是和儿子一起度过的?
我的生命必然要和他绑定在一起,这是母亲的宿命。
我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了,就要做自己的事去,就会离开妈妈。”
壮壮眼泪汪汪又极其认真地向我“承诺”:“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我要一直一直和你在一起。”
我笑了,鼻子却有些酸。我知道,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自己去飞的。
所有的母亲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飞得高、飞得远,却又总是不舍。那就珍惜当下吧,虽然有劳碌奔波,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一次,儿子特别有本事,居然把我气哭了。然后他自己也被吓到了,他还在剧烈地抽泣着,却抽出一张纸巾递给我,嘴里不住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这下被惊住的是我,原来,他也是心疼我的!那么,我为他付出的那些时间成本,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年又一年,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匆匆流过,快得让我们都来不及好好记下孩子曾经的样子。我只能预见,在某一个新年到来时,猛然间抬头才发现,我的儿子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
母亲的胸怀
记不清是哪一届奥运会了,应该是一场女子短跑决赛。亚军获得者痛苦地抱头蹲在地上,好像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失败的现实。就在那一刻,原本已经开始欢庆胜利的冠军做出了令全世界动容的举动,她跑回去,拉起亚军,带着她一起跑向观众。那位亚军的脸上渐渐也洋溢出笑容。解说员只有一句话:“我们知道,她(冠军)刚刚做了母亲。”
看奥黛丽·赫本的传记片,看到晚年的她在非洲,怀抱着骨瘦如柴、身上爬满苍蝇的婴儿,嘴里喃喃地说:“为什么要让孩子承受这些?”这降落人间的天使,用一颗母亲的心,温暖着在战火和灾难中挣扎的孩子。
天地有多宽,母亲的胸怀就有多宽。
【后记】(有则必填)
后 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我从不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这个论调过分强化了后天的影响,我更愿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苗,有他天生的特质,我们所有的养育、教育,都是为了让他长大成材,而非“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对于父母来说,的成功,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尊重成长
从初生的蒙昧,到能说会走,孩子的生长自有一套规律。做父母的,只需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便可。翻身、认人、说话……很多事不用教,孩子在摸索中自然就能学会,挡都挡不住。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因孩子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惊喜,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同龄的孩子都能自己走了,你的宝宝还不肯放开你的手,你还能淡定吗?
书上写的、专家讲的成长规律,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性,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能千人一面,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体重较轻、好动的孩子,可能动作发展就会快一些;很少出门,总在家里“圈养”的孩子,认知能力可能就要差一些。不同的体质、遗传以及养育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而且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也是有个科学范围的,只要在正常范围内,确定没有疾病等因素的干扰,每个孩子都会按照自身的成长规律长大成人。
3岁能认几千字,“神童班”里学大学课程……有些父母总是很容易就被这些“神话”吸引,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试验品。结果会怎么样?韩国前几年兴起周岁宝宝学英语等热潮,竟然让不少婴儿出现了情绪不安、注意力障碍、认知发育不均衡等症状。专家表示,这些婴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家长的强迫性早期教育的压力。人类是自然的一分子,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什么事物会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结出好的果实。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因为他们的气质不同。气质是由遗传、天赋等生物因素决定的,它是一种先天的素质,也是行为的表现方式。气质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不同领域各种气质的人都可能做出成就,父母需要做的就是——
●了解孩子的气质,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比如,饥饿、疲倦、洗澡、穿衣和感到不舒服时的反应,对声音、陌生人和事物的反应,做事的规律性和坚持性,以及每天的活动量、情绪,等等。这些都是了解孩子气质特性的途径。
●接受孩子的特性。气质无好坏之分,父母要多看孩子好的一面。比如,那些看起来胆小害羞的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一定要先做旁观者,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胆大勇敢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时,却是毫不畏惧的,这对父母来说,有时就会很担心。能够看到孩子气质特性中好的一面,才会接受让我们不太满意的那部分,然后再想办法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养育孩子,需要父母拥有极强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我的儿子从小聪明而敏感。上绘画班时,和儿子同班的小朋友把颜料弄得满身满脸却乐此不疲,可他只要手上沾了一点点颜料就会很不舒服,会主动要求去洗手。看到儿子这样,我正要冲口而出:“这有什么呀!”可又控制住了自己,我必须尊重这个小小完美主义者的情绪,然后再温和表达我的看法。我试着和他沟通:“我觉得有一点点脏没关系,你接着画,还会有颜料沾到手上,等你画完了我们一起去洗,好吗?”接着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是难免的,让我看看你画得怎么样?”可是,当我看到所有的孩子一画完就跑了,只有他把每个小朋友的凳子都放到桌子底下才去洗手时,我又被感动了。任何一种性格都自有他的魅力。
儿子就是这样的孩子,我只能接受,不能勉强他去做他不愿意或做不到的事。永远相信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接受他个性中的一切,没必要尝试改变什么,但你一定要清楚怎样扬长避短。
气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发生改变的特点。但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中,发展倾向和结果,则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影响和自我锻炼。因此,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哭”“胆子太大”这样的标签,更不能非要把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状态培养,而应该抓住气质中稳定性和可塑性的双重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来发展气质类型中的优势部分,降低弱势部分,便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不做“逆天”妈妈
我有个朋友,说她女儿把大米撒了一地,我关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残局,而是她怎么去引导女儿理解“一盘散沙”的概念;而说到我儿子的某些“破坏”行为,她也绝不会问出:“这在你们家是被允许的?”
我们这样的妈妈经常会被认为是“惯”孩子的。很多事都顺着孩子,按照孩子的意愿来。我对这种看法的反驳意见之一是:难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对了?
大人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都是对的。而孩子,天生就是会犯错的,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中,借由大人的纠正和引领而成长。所以,当他黏妈妈的时候要断然离开,告诉他抱着妈妈哭不是好孩子;当他不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时候,警告他说谎是很恶劣的行为……
有问题吗?应该没有,这些都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教育怎么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听不进去,要么屡教不改,脾气还越来越大,学会跟父母顶撞。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做不到。但是,他们会按照自身成长的规律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要找到这条规律,顺其自然,就好比种下一棵小树苗,大自然有阳光雨露供它成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略为修剪,别忘了浇水施肥,它便会茁壮成长。
聪明的妈妈会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朋友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难收拾,因为她知道,孩子在成长的初阶段能够自由地探索,对于他的未来有多么重要,他将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代价可能就是妈妈需要每天多洗几件衣服,多做点儿家务。
谁不想做个轻松快乐的妈妈?我们看书学习、在网上跟专家和家长互相交流,但这些知识更需要内化吸收,才能全部汇总为一个词——尊重。必须有这一前提,才会明白,顺应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轻松的教养方式。
我坚持这样的理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