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614945
*主席多次引用“以百姓心为心”,其源头就是老子思想。而了解和学习老子思想首推《老子》一书。自《老子》(也称为《道德经》)问世2500多年以来,有关《老子》的注解、研究成果著作论文成千上万,这些论述对传播老子的思想,使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两大支柱,启迪道家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居功至伟。《老子》解注本也很多,许多内容众说纷纭。北京大学叶自成教授潜心研究多年,将《老子》八十一章进行了全面解译。本书不仅澄清了许多误读,也深入浅出地将老子思想解读得相当清楚明白。这本书对所有想要了解、学习老子思想的读者朋友们都是一本难得的译解读本。
《老子》(也成为《道德经》)版本众多,影响蕞大的是以王弼本为基础的现今流行本;另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丙三个版本;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楚简甲乙丙三个版本。《老子》解注本也很多,许多内容各家解读各抒己见。本书作者将《老子》的今帛简三个版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比较,并以王弼本为基础,以帛、简本对王弼本中明显的有引用和逻辑差错的内容进行了修正,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了全面译解;同时,对各家解注中明显逻辑不通、不合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内容的解读,进行了新的解译;对老子思想中的中国价值观进行了全面解读。本书采用行对行对应翻译的形式,左边为原文部分,右边为解译部分,方便读者阅读。附录还收有《老子》八十一章诵读本(注音),方便读者诵读。本书适合传统文化和哲学学习、研究者阅读,也可作为中学及大学传统文化和哲学课的参考用书。
序老子:其人、其书、其心、其体/ 1
译解《老子》今帛简本综合版/ 1凡例 / 3
第一章 / 5
第二章 / 9
第三章 / 12
第四章 / 15
第五章 / 17
第六章 / 19
第七章 / 21
第八章 / 23
第九章 / 25
第十章 / 27
第十一章 / 29
第十二章 / 31
第十三章 / 33
第十四章 / 36
第十五章 / 39
第十六章 / 42
第十七章 / 44
第十八章 / 46
第十九章 / 48
第二十章 / 50
第二十一章 / 53
第二十二章 / 56
第二十三章 / 58
第二十四章 / 60
第二十五章 / 62
第二十六章 / 65
第二十七章 / 67
第二十八章 / 70
第二十九章 / 73
第三十章 / 75
第三十一章 / 77
第三十二章 / 80
第三十三章 / 82
第三十四章 / 84
第三十五章 / 86
第三十六章 / 88
第三十七章 / 90
第三十八章 / 92
第三十九章 / 95
第四十章 / 99
第四十一章 / 101
第四十二章 / 104
第四十三章 / 107
第四十四章 / 109
第四十五章 / 111
第四十六章 / 113
第四十七章 / 115
第四十八章 / 117
第四十九章 / 119
第五十章 / 122
第五十一章 / 125
第五十二章 / 128
第五十三章 / 131
第五十四章 / 133
第五十五章 / 136
第五十六章 / 139
第五十七章 / 141
第五十八章 / 144
第五十九章 / 146
第六十章 / 148
第六十一章 / 150
第六十二章 / 152
第六十三章 / 155
第六十四章 / 158
第六十五章 / 161
第六十六章 / 164
第六十七章 / 166
第六十八章 / 169
第六十九章 / 171
第七十章 / 174
第七十一章 / 176
第七十二章 / 178
第七十三章 / 180
第七十四章 / 183
第七十五章 / 185
第七十六章 / 187
第七十七章 / 189
第七十八章 / 191
第七十九章 / 193
第八十章 / 195
第八十一章 / 198
附录一《老子》诵读本 / 201
附录二老子思想精华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源 / 283
后记 / 294
序老子:其人、其书、其心、其体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老子》一书中,《老子》有三种基本的版本,即今流行本、汉帛本、楚简本。一般以今流行本为主,其他几种可以相互补充。《老子》是政治哲学著作,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只是政治哲学的基础和条件;《老子》的政治哲学是天道、政道、德道、治道、术道、器道六维一体。
一、老子其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老子(约前571—前471)老子的生辰无考,但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因孔子生于前551年,而老子长孔子约20岁,故老子生于前571年;又据道教传统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君诞辰;参见李水海:《老子新考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1页;葛玄说老子生日是上皇元年正月十二日丙午太岁丁卯,参见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15页。,又称老聃、李耳,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而长于孔子,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在世时为陈国,而陈国约在前479年被楚国灭后归于楚国,1265年改为鹿邑,现今为河南省鹿邑县)。
老子的老师,据老子的学生文子在《文子·上德》中的说法,是一个叫常从(枞)的人,又称为商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作为史官的老子,当是贵族出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尤其在周礼的知识方面是一大权威,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后来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据后人著述的描述,大概老子从周国辞职后曾在老家陈国待过一段时间,并在当地讲过学,后来又到秦国考察,最后病死秦国。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有称为老子墓的地方。
《庄子·寓言》记载:“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又据《庄子·养生主》说,“老聃死,秦失吊之”,“失”为“史”之误,秦失或为秦国史官。由此推之,老聃可能死于秦国。还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可能是办私学的第一人,老子从周辞职后到老家陈国时讲过学,孔子也向他请教过,也可以说是他的弟子。老子的第一代弟子有文子、关尹子、亢仓子、南荣趎、杨朱、柏矩、蜎子等人。而后来的范蠡是文子的弟子张松辉:《老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5、 174、 188页。书中引《庄子·养生主》云:“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又《水经注》:“水出南山就谷,北经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陕西兴平市)。陕西周至县的老子墓说法另见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著:《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在战国时期,兴起了“黄老学派”。“黄老学派”当时在战国时期由邹衍、申子、慎到等人为代表,《黄帝四经》即为该派的代表作。
司马迁对老子称赞有嘉,认为老子的学说比之于各家,独“老子深远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迁的父亲、汉初的道家司马谈曾纵论各家学说之长短,其中说到黄老道家时指出:“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认为黄老道家的特点是,主张无为即无不为,他们的道术以虚无为根本,以因循为手段,没有一成不变之势,没有固定不变之形,所以能探究万物之情。不抢在事物之先,也不落在事物之后,所以能成为万物的主宰。用法不用法,随时而定;限度不限度,随物而合。所以说圣人无机巧之心,牢牢守着顺时变化的原则。虚无是道的伦常,因循是君的总纲。这就符合大道。
吕思勉先生对老子思想评价极高,认为“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汉志》抑之儒家之下,非也,今分论诸家,以道家为首”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页。。
二、 《老子》其书:三个版本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
(一) 老子思想的流行
《老子》书中的思想很早就开始流行。最早引用老子思想的,应当是老子的弟子文子。在现今流传的《文子》中有大量老子的思想,虽然该书的内容肯定不完全是文子本人亲自写的,但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是文子写的。文子活动的年代大约在前550至前480年间,与孔子生活的年代相当。
在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中,也可以见到《老子》的一些内容。如“报怨以德”(第六十三章)的思想出现在《论语·宪问》中,无为的思想(“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中,这一时间大约在前520至前479年间。
《战国策·魏策一》曾记载,前372—前334年在位的魏惠王,曾引用《老子》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八十一章),与今本的内容基本相同;说明当时《老子》的书已经比较流行了。老子的第三代弟子列子,也在《列子》一书中大量引用老子的思想内容。卒于前286年的庄子也曾大量引用《老子》的思想。卒于前233年的韩非子是最早注解《老子》的思想家。
据一些学者们研究《说苑·敬慎篇》的结果,最早出现引用老子思想的,是在前497年左右,晋国大臣叔向曾与韩平子讨论刚与柔,韩平子问叔向:“刚与柔孰坚?”,叔向(最早活动年代是前577年左右,前497年时应该正好有80岁左右)回答说,“臣年八十矣,齿已堕而舌尚存。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吾是以知柔之坚于刚也。”因此,《老子》成书的下限应当是前497年”王葆玹:《黄老与老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0页;王先生认为,《老子》成书的上限应当是前530年,鲁国初税亩之后,出现了食税之多的情况。。
(二) 《老子》的三个版本
《老子》何时成书、哪个版本更能反映《老子》的原来面目,这个问题争议较大。
1. 今流行本
全书八十一章,共五千余字。
现今流行本应是以西汉初的《老子》河上公章句本和王弼注解本为基础整理而成的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著:《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虽然其中反映了一些后世人的观点,但书中的主要思想是独特的,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人的思想体系。
2. 1973年马王堆帛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丙三个版本,抄写时间大约在前206—前195年(甲本)和前194—前180年(乙本)。帛本的文本与流行的今本比较,内容非常完整,也有五千多字。除去帛本中的语气词等无意义的虚词外,帛本的字数与今本相当,可见司马迁所言《道德经》五千言的表述是准确的。帛本与今本可以互为印证借鉴,为人们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可靠而宝贵的文本。
3.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本
学界主流认为,现今传世的流行本《老子》的部分内容见于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版本,有三组七十一枚十五篇一千多字,抄写时间大约在前400—前300年间,即战国初期,或可能成书于春秋晚期。
今本、帛本和简本这三个版本的《老子》,的确有不少不同的内容。比如,今本分上下篇,《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书名叫《道德经》;而帛本以《德经》为上篇,《道经》为下篇,书名叫《德道经》;简本则内容残缺较多,难以判定其全貌。
从《老子》一书的内容看,《道经》和《德经》并不是完全分开来谈“道”和“德”的,两部都是既谈“道”,又言“德”。《道经》第一、四 、五、 十四、 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七章这十二章主要谈“道”较多,其他二十五章主要谈“德”;《德经》主要谈“德”,但也有第四十、四十二、 四十五、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九、 六十二、 六十七章这八章主要论“道”。所以《道德经》或《德道经》的名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这部著作还是叫《老子》更妥帖。虽然不叫“经”,但实际上《老子》是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
(三) 《老子》三个版本的一些重大差异
这三个版本都是《老子》一书的宝贵财富,各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今本对传承和传播老子思想起了巨大作用。对照帛本和简本,其内容大部分是相同的。
帛本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本,比流行的王弼本早400多年,对于校正今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舛误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今本第一章的“常道”显然是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字“恒”而改为“常”;又如,帛本中“恒道”比“常道”、“恒无欲”比“常无欲”更准确;帛本中的“弗争”比今本的“不争”更准确;应该对照帛本内容,厘正今本中明显的衍文和错误。(有省略)三、 《老子》其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一书虽然复杂且晦涩难懂,但它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其实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百姓心为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老子的思想以追求万事万物的起源为始,在此基础上形成自然哲学,再从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以《老子》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家,是中国各家学派中理论形态最完备、最有逻辑性的,影响了儒家、法家、医家、兵家、阴阳家以及后来的道教。《老子》是在中国历史上作用和影响重大的一本书,是第一部论述治国之道的著作。
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老子》一书的内容。相当多的人把它理解为一本哲学书,讨论本体论、存在、宇宙起源等终极问题;一部分人则把它当作修身之学,讨论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还有一些人则把它作为科学著作,并把它与现代科学现象和概念一一对照。
这些不同的解读都有些道理。但是,本书更倾向于把《老子》一书视为中国第一本政治哲学书。虽然《老子》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但核心和精华是治国理政的政治哲学,因为书中大量地讨论了许多与政治高度相关的问题,书中的主要概念大多与政、治、政治、领导者、民众、为官之德等相关。
《老子》书中涉及的政治概念,如战争、取天下、治国、批评朝政、道治与德治、用兵、大小国关系、理想国家、无为而治等内容,也非常明显突出。
仔细辨读《老子》全书,在81章中,只有其中的10章主要讲形而上之道,与政治没有直接关联,其余71章都与政治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与政治有重大关联的达33章之多,远远超过对抽象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论述。而老子对天道和养生之道的论述,其目的又只是为政治之道即无为而治进行铺垫。天道自然的宇宙观,向下落实为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修身养生之道,向上升华为无为而治的政治观。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才是《老子》一书的最大、最集中、最突出的内容。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老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治国之道的政治哲学著作。
老子的政治哲学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产物,与西方的所谓以城邦事务管理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有重大区别。它不仅讲政道,即政治价值、政治伦理,也讲治道、治术、治器。仅仅有治国的大道理,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还要有具体的治理的体系、策略和技术工具。因此,老子的形而上的恒道、天道,与形而下的政道、治道、术道、器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治理的体系。这也是西方的政治哲学所没有的奇观。
《老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人们学习、借鉴、发展和实践,更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