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70807
?今天面对美国的打压,重温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3G标准、VCD/DVD的往事
?一部激荡人心的工业和企业史
?一部重塑对技术创新认知的著作
作者以有关创新的国际主流理论为框架并以中国的实践为经验证据,有力论证了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工业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作者提出,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上的战略远见和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决心具有决定性作用。
书中的报告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业界、广大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国已经取得共识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案例。
本书于2006年初版,距今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但本书书名所体现的主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反映中国的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方向——走向自主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主题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所以本书的再版可以使民族的记忆历久弥新,并时时提醒我们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
第一篇 走向自主创新: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
导言
第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陷入合资模式的轨迹
1.1 前30年: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开发
1.2 后20年:为什么合资之路不可逆转?
1.3 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市场裂变
第二章 “以市场换技术”的陷阱:为什么合资不导致技术扩散和能力成长?
2.1 产品开发是汽车工业技术结构的首要环节
2.2 昂贵的产品开发能力是后进者所面临的主要瓶颈
2.3 产品开发是获得知识产权的核心环节
2.4 不发展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的代价是什么?
第三章 中国汽车工业进行自主产品开发的案例
3.1 哈飞之路
3.2 吉利造车
3.3 “黑马”奇瑞
第四章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关键变量:自主产品开发
4.1 模仿和技术学习的关系
4.2 使引进的技术产生扩散效应的关键变量
4.3 自主开发对于工业竞争力的意义
4.4 本土技术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的成长
第五章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化:从战略失误到编造神话
5.1 汽车产业政策为什么失败?
5.2 编造神话的动机是推卸责任
5.3 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勇气、信心和进取精神
第六章 结论: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
6.1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仍然要强调自主开发?
6.2 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自主开发只能靠“两条腿走路”
6.3 果断地转变国家政策的原则和重点,动员所有的政策手段支持自主开发
6.4 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成长起来的
第二篇 技术依赖和自主开发的不同命运:从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的自主创新看技术变革下的两条道路
导言
第一章 面对技术变化的无奈:威孚从引进技术走向自残的合资道路
1.1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一次重大技术变化
1.2 技术变化对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挑战
1.3 威孚:从引进技术走向合资
第二章 面对技术变化的奋起:无油所在孤立无助中走向自主开发
2.1 无油所:生于计划体制,长于改革开放
2.2 涉足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2.3 把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开发到底的英雄气概
2.4 向产业化冲刺
第三章 讨论:两条道路的战略含义是什么?
3.1 没有自主开发的技术引进只能导致技术依赖
3.2 依赖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3.3 跨国公司的步步紧逼与中国的产业危机
3.4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组织体系
3.5 结语:不自主就灭亡
第三篇 在历史的沉重中起飞:我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导言 大飞机项目的战略决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第一章 一个有关中国发展的大道理:能力是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和国家竞争优势之源
1.1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质
1.2 技术能力的性质
1.3 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第二章 从大道理看中国在发展大飞机工业上的历史教训
2.1 第一个教训:运10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2.2 第二个教训:分歧的根本点是依赖外国设计还是自主设计
2.3 第三个教训:失败的根源是组织和体制
第三章 不是结论的结论:发展大飞机战略决策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3.1 国家要首先明确大飞机项目的战略目标
3.2 充分认识到技术能力的宝贵性,在培育大飞机的技术能力上要意志坚定,长期不懈
3.3 坚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夺取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3.4 大飞机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突破现有体制的局限性
结语
第四篇 走出中国的主导技术轨道:关于中国自主电信标准的报告
导言
第一章 论为什么必须让TD?SCDMA单独组网
1.1 在应用中改进是技术进步的基本规律
1.2 技术竞争关系到国家利益
1.3 是否将TD?SCDMA付诸应用是一个政治性的原则问题
第二章 SCDMA的技术火种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2.1 星火之源:信威公司、S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
2?2 “大灵通”的崛起之路:技术的火种在市场点燃
2.3 在市场点燃的技术之火一定会越烧越旺
2.4 走出中国主导技术轨道(标准)的战略意义
第三章 结论:以政治决断让中国的技术标准获得应用机会
3.1 中国的市场必须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服务
3.2 中国的标准战略要从支持TD-SCDMA和S
难能可贵的是,每一项研究都是在路风教授和他的团队所进行的不辞劳苦的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热情讴歌了本土企业家的创新天赋和转轨时期中国企业的能力成长,为中国企业家点燃了自主创新的热望之火,也为中国公共政策界已经取得共识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鲜活的理论蓝本和实证案例。
本书是作者的耐心、热心和真心的体现。在那些独具特色的个案分析中,作者倾注了新鲜的理论血液,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中国企业家、公共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以及那些洞悉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人士所渴求的,也必将为后世的经济史学者留下不可忽略的历史断面。
——秦海(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
路风教授的多篇报告都曾在国内研究界与广大普通读者间引起巨大反响,并对一些重要的公共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我清楚地记得阅读每一篇报告时,那种一气呵成、不能撒手的愉悦感觉。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企业组织才是国民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在市场竞争中锻造出来的。书中展现了一种让时人感到耳目一新,但终将被更多研究者接受的研究范式。本书所体现的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充满激情而又不失理性的表述方式,使每一篇报告都成为真正具有学术性的精品,所讲述的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故事也将成为世界的故事。
——高士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这是企业主管、政府官员、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改革发展及祖国命运的人,为了解和从事自主创新所必须阅读的一部著作。
——顾淑林(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成长道路的人来说,路风教授所著的《走向自主创新》一书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路风教授同他的合作者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深刻地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概念,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可以而且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对路风教授的研究深感钦佩,祝愿路风教授取得更大成就。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不断以经验证据证明,没有自主开发的努力,技术引进永远不会带来自主开发的能力。由于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和成长是自主开发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引进技术”的结果,所以“引进技术”只有在服务于自主开发的条件下,才能促进自主开发能力的发展。如果中国企业不进行以产品和工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就根本谈不上创新;如果在引进技术过程中没有自主开发的努力,就会因为缺乏技术能力而走向技术依赖,这就是形成“引进?D落后?D再引进?D再落后”怪圈的根本原因。
?技术能力的民族性说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而以“全球化”否定民族利益差异恰恰是一些人用来反对自主创新的理由。他们声称,因为全球化导致了技术“扩散”,所以可以不必自主创新;因为全球化导致了产品流动,所以可以不要自主品牌;因为全球化导致了生产活动的扩散,所以就用不着再区分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等等。但是,即使产业链变成越来越是跨越国界的,具有民族性质和国别差异的组织能力仍然是决定收入和利润分配的关键因素,即掌握核心能力者控制着收入和利润环节的高端,所以从跨越国界的产业链(或价值链)上得到的收入在分配上存在着国别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需要学习外国的技术知识,需要对外国技术采取开放和开明的态度。但是,开放只是学习的条件,而不是学习本身;中国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必须依靠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而依赖外方只能丧失技术学习的主导权。如果把落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标志定义为它们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为缩小收入水平的差距),那么历史的事实是,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中,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除了少数几个石油国家和城市国家,没有任何国家是依靠外资或依赖外国技术而实现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即使全球化导致有关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信息能够跨越国界广泛传播,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的组织能力仍然是高度不流动的。如果不坚持自主创新,中国的企业就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丧失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可能,中国的经济也就会因为丧失能力的载体而被外国资本所控制,最后丧失国家的政治独立性。因此,自主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而且是组织性的和国家主体性的。
?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上的战略远见和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决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差距既可以成为甘当附庸的理由,也可以成为奋起追赶的动力,所以技术差距没有成为阻挡日本和韩国进行高强度技术学习的障碍,但却不幸地成为一些中国人放弃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努力的托词。因此,决定不同选择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意志、信心和勇气。
?这个报告(汽车工业报告)是受科技部委托调查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状况的成果,完成于2004年2月。它在内部印发后迅速流传,随即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在报告印发后的一年间,中国政府对于汽车工业的政策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全面转向支持自主创新,大大改善了自主开发企业的竞争环境。2005年,自主品牌的轿车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25%(业内有专家估计2006年将超过30%),并实现了出口量超过进口量的逆转。
?“比较优势论”和“技术借用论”的观点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即把体现在产品上的技术同能够开发、设计和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能 力混为一谈。在这种混淆下,似乎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生产出新产品,或中国可以购买、使用外国的新产品,就等于中国具有了开发、 设计和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能力。这些人的理论假设实际上是把技术 看成是可以以物质形式独立存在的“人工制品”(产品)或可以通过媒体充分传播的知识。这是错误的,因为能够以某种形式传播的知识不同于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虽然职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吉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自主开发企业的出现是使这些精英能够发挥潜力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加盟的汽车工业精英们是在吉利才真正经历自主开发的(所以钣金工才是先驱!),所以吉利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例如一位外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说,他个人来到吉利一年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收获:第一,做了许多中国人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第二,发现开发汽车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难。自主开发经验和开发人员的信心是互为因果的,所以他说:“要是(按照我们目前)这样搞,吉利还弄不出产品来,我把头剁下来给别人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