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2667丛书名: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查知识点众多,覆盖面广,具有一定难度,考试通过率低。鉴于此种情况,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织众多辅导讲师,根据新大纲和历年真题考试情况,总结考试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把握考试重难点,科学预测考试趋势,编写了这套切合考试实情、考点集萃、方便记忆的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速记》一、依据真题 提炼考点
本套图书内容均是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讲师团队多年授课经验积累。图书内容总结了2016~2018年真题考点,并以双色标出,使考生能更直观地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 总览全局
每章起始部分附有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使考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点链接,在做题过程中能更灵活地调用所学知识,既简单又有效。
三、双色印刷 清晰明了
本套图书以双色版式印刷,考点清晰明了;32开本,小巧灵活,方便考生携带,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记忆。
本套图书内容均是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讲师团队多年授课经验积累。图书内容总结了2016~2018年真题考点,并以双色标出,使考生能更直观地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 总览全局
每章起始部分附有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使考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点链接,在做题过程中能更灵活地调用所学知识,既简单又有效。
三、双色印刷 清晰明了
本套图书以双色版式印刷,考点清晰明了;32开本,小巧灵活,方便考生携带,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记忆。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2)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5)
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15)
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18)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19)
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22)
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32)
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41)
第一节固体制剂(42)
第二节液体制剂(52)
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60)
第一节灭菌制剂(61)
第二节其他制剂(68)
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74)
第一节快速释放制剂(75)
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78)
第三节靶向制剂(82)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90)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91)
第二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92)
第三节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94)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96)
第七章药效学(101)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102)
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103)
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106)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12)
第五节药物相互作用(114)
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121)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122)
第二节药源性疾病(128)
第三节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中的作用(131)
第四节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32)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37)
第一节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38)
第二节房室模型(139)
第三节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145)
第四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145)
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148)
第一节药品标准与药典(149)
第二节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154)
第十一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167)
第一节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168)
第二节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177)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80)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86)
第五节循环系统疾病用药(190)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202)
第七节抗菌药物(207)
第八节抗病毒药(218)
第九节抗肿瘤药(21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9)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2)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5)
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15)
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18)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19)
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22)
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32)
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41)
第一节固体制剂(42)
第二节液体制剂(52)
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60)
第一节灭菌制剂(61)
第二节其他制剂(68)
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74)
第一节快速释放制剂(75)
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78)
第三节靶向制剂(82)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90)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91)
第二节药物的胃肠道吸收(92)
第三节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94)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96)
第七章药效学(101)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102)
第二节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103)
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106)
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12)
第五节药物相互作用(114)
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121)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122)
第二节药源性疾病(128)
第三节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中的作用(131)
第四节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32)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37)
第一节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38)
第二节房室模型(139)
第三节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145)
第四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145)
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148)
第一节药品标准与药典(149)
第二节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154)
第十一章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167)
第一节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168)
第二节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177)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80)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86)
第五节循环系统疾病用药(190)
第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202)
第七节抗菌药物(207)
第八节抗病毒药(218)
第九节抗肿瘤药(21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9)
免费在线读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制剂的分类
表1-5剂型的分类
(续表)
(二)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
1.能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16年考点):硫酸镁口服可以泻下,但5%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以起到镇静、解痉作用。
2.能消除(或减小)药物的不良反应:氨茶碱在治疗哮喘病的时候,往往伴有心跳加速的毒副作用,但制成栓剂后可消除这种不良反应。
3.能产生靶向作用。
4.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5.能影响疗效。
6.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三)药用辅料的功能(16年考点)
1.赋型。
2.提高药物疗效。
3.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4.调节药物作用。
5.提高药物稳定性(18年考点)。
6.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7.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一)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
表1-6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二)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1.水解
药物的主要降解途径,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1)酯类(16年考点):酯类药物在水溶液中很容易水解,可被H 、OH-或广义酸碱催化加速。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可卡因、盐酸丁卡因、氢溴酸后马托品、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
(2)酰胺(18年考点):水解后产物为酸与胺。例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巴比妥类、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
2.氧化
表1-7药物的氧化降解
3.其他反应
异构化、聚合、脱羧。
考点速记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聚氧易脱水)。
(三)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方法
1.影响因素
表1-8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续表)
2.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
(1)调节pH。
(2)改变溶剂。
(3)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
(4)控制温度。
(5)控制水分及湿度。
(6)驱逐氧气。
(7)遮光。
(8)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表1-9稳定化的其他办法
(续表)
(四)药物稳定性试验
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
2.加速试验。
3.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五)药品有效期
针对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通常定义为有效期。恒温时,t0.9=。
(一)配伍使用和配伍变化
1.配伍和配伍变化的概念及目的
配伍变化一般指在药品生产或临床使用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或联合使用出现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
表1-10配伍及配伍变化
(续表)
2.配伍变化的类型
(1)物理配伍变化
物理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物理状态、物理稳定性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表1-11物理配伍变化
(2)药理配伍变化
表1-12药理配伍变化
(3)化学配伍变化
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产生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等现象。
表1-13化学配伍变化
(一)制剂的分类
表1-5剂型的分类
(续表)
(二)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
1.能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16年考点):硫酸镁口服可以泻下,但5%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以起到镇静、解痉作用。
2.能消除(或减小)药物的不良反应:氨茶碱在治疗哮喘病的时候,往往伴有心跳加速的毒副作用,但制成栓剂后可消除这种不良反应。
3.能产生靶向作用。
4.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5.能影响疗效。
6.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三)药用辅料的功能(16年考点)
1.赋型。
2.提高药物疗效。
3.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4.调节药物作用。
5.提高药物稳定性(18年考点)。
6.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7.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一)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
表1-6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二)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1.水解
药物的主要降解途径,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1)酯类(16年考点):酯类药物在水溶液中很容易水解,可被H 、OH-或广义酸碱催化加速。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可卡因、盐酸丁卡因、氢溴酸后马托品、硫酸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等。
(2)酰胺(18年考点):水解后产物为酸与胺。例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巴比妥类、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
2.氧化
表1-7药物的氧化降解
3.其他反应
异构化、聚合、脱羧。
考点速记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聚氧易脱水)。
(三)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方法
1.影响因素
表1-8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续表)
2.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
(1)调节pH。
(2)改变溶剂。
(3)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
(4)控制温度。
(5)控制水分及湿度。
(6)驱逐氧气。
(7)遮光。
(8)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表1-9稳定化的其他办法
(续表)
(四)药物稳定性试验
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
2.加速试验。
3.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五)药品有效期
针对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通常定义为有效期。恒温时,t0.9=。
(一)配伍使用和配伍变化
1.配伍和配伍变化的概念及目的
配伍变化一般指在药品生产或临床使用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或联合使用出现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
表1-10配伍及配伍变化
(续表)
2.配伍变化的类型
(1)物理配伍变化
物理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物理状态、物理稳定性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表1-11物理配伍变化
(2)药理配伍变化
表1-12药理配伍变化
(3)化学配伍变化
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产生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等现象。
表1-13化学配伍变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