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19762
韶山这个地方,因大舜南巡至此而得名。她曾经是一片桃源胜境,却又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她在明朝初年接纳了一支小小的毛姓人,他们就是*的祖先……龙剑宇编著的这本《*从这里走来》主要研究的就是韶山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深入解析了韶山精神,并用纪实笔法全景式呈现了*早年生长的环境。
《*从这里走来》是作者龙剑宇花费20年时间对湖南特别是韶山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进行仔细研究,对韶山精神进行深入解析之后,用纪实的笔法将*早年生长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 “家”的环境)全景式地呈现于人们面前,尤其生动地展示了*的家乡、家族、家庭和父母对他成长之推动的每一细节,终给读者一个深刻印象:大地之母孕育了*,*也在努力地回馈这位“母亲”;*出在韶山,既有地域的偶然,更是历史的必然! 《*从这里走来》翻开了一部多姿多彩的湘中历史画卷,披览了这块土地的地理与人文,再现了*如何走出韶山……
引子 韶山这个地方 第1章 湘军,湘军 第2章 银田寺的钟声 第3章 从湘潭城里来了个王大学士 第4章 冲里有座面山楼,冲外有个石湖塘 第5章 要保住韶山冲的田 第6章 毛家祠堂开祭了 第7章 上屋场的秋天 第8章 光绪皇帝圣旨到 第9章 一个新生命降世 第10章 出外当兵的这个人 第11章 毛顺生回家、兴家 第12章 抓周抓到了宝剑 第13章 石三伢子回韶山冲 第14章 南岸私塾读书郎 第15章 这个孩子迷失在山林 第16章 少年总是不安分 第17章 韶峰顶的歌,清溪寺的诗 第18章 家有藏书郭有田 第19章 结识智者李二 第20章 布谷鸟叫了 第21章 风闻慈禧太后归西 第22章 韶山冲耍龙灯 第23章 离开这个地方
毛顺生挎着竹篮出门,才到南岸,正碰上一个人问路。此人姓张,字伟卿,名敬先,叉名大雄,乃是七都六甲荷叶塘人。“借问毛有庆大人住在哪里?” “哦,不远。” 毛顺生看这人,虽是本地人打扮,口音也略近,却自有一种不凡之气,年纪也比毛有庆大好多。毛顺生晓得他找庆公定有要紧的事,便在前引路,径直往枣子滩去。
毛有庆闻声出来,见毛顺生领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至,正诧异时,张伟卿大喊:“庆公,不认得我了?”毛有庆昕得声音,即刻认出,哈哈大笑:“是卿公!久违,久违。” 毛有庆忙将客人迎入堂屋。
“什么风把你吹到韶山冲来的哦,你不是在浙江吗?” 毛顺生与族长打过招呼,坐下来,听两位老者讲话。
张伟卿说:“我是在浙江,一直在军中。咸丰初年,我们一起离开家乡。我到赵杰班营下,起初当百夫长。” 张伟卿便把他与毛有庆别后几十年的经历简略讲了讲: “我随军到江西、浙江、福建,同治四年(1865 年),调到福建当总兵。其时,我正好回乡省亲,未到任。同治六年(1867 年),我受左帅之命,带楚军前路克陕西郫州、绥德、云岩,驻羊角城……” “成涤泉也在陕西啊!” “他是第二年来的我们从回民手里夺过绥德州,他管现得江山,当知州。” “听说你当了提督?” “你不也是钦加提督?我受封提督是在同治八年(1869年),朝廷恩重,诰封三代。” “那你么子时候回韶山的?” “回来10多年啦!” 张伟卿感叹道。
“光绪七年(1881年),老父去世,我急急奔回,办过后事,安灵守孝至今今日来贵府,是身负重任啊!” 毛顺生听着,不禁心生钦佩感叹两位湘军旧将凑到一块说起外面的那么多事!他不太晓得“提督”这官有多大,只听人说,他是领一省重兵的! 张伟卿早晓得毛有庆的情况,先投石问路:“想庆公会给我面子呗!” 毛有庆说道:“卿公,你比我大5岁我该称你张兄。张兄,有话请讲。” “我今年六十有四,讲细不细,讲大不大。我打算重上沙场!” “重上沙场?这又何苦?” “我在屋里实在待不下去日本人正对朝鲜虎视眈眈,讲不好哪天就会向我大清开炮我已接到圣旨,调我返回原军。大丈夫报国,老当益壮!” 毛有庆望着面前这位老者,敬佩他比自己年岁大,却还有此雄心,而自己早就不想离开家乡了。
张伟卿说:“庆公,你当年叱咤风云,让英国人、俄国人胆寒。而今,你依然健朗如初依愚见,还可一搏!” 的确,59岁的毛有庆,身体仍相当好,行路健步如飞。对这一点,毛顺生晓得。毛顺生听着两位将军的对话,心里在发痒,他也真想去当兵,要是也能像庆公一样……毛顺生觉得自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只是毛有庆一听到要他出山的话,似乎又来了病:“张兄,我不行了骨头都散了。” P264-26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