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262081
这是一本关于一条河和一段峡的书。山外观山,峡外观峡,一曲大河奔流之声成了立体多音部的交响曲,长久的时间感,开阔的空间感,海量的信息,为欣赏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之美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源。
本书全面展示了位于川西高原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接壤处的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美。公园北以乐西公路为限,南以大渡河为界,形如一顶皇冠。大渡河峡谷长26公里,*谷深达2646米,*窄处谷宽仅70米,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程度世所罕见。长达10亿年的地史演化,从古老的岩石上,到坚硬的峨眉山玄武岩盖顶,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使这里发育出峡谷深切、支沟纵横、桌山兀立的地形地貌,它们与气候、生物共同组成了奥妙无穷而又神奇瑰丽的自然地质景观。
奇峡惊天下,一曲大河声
这是一本关于一条河和一段峡的书。本书全面展示了位于川西高原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接壤处的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美。公园北以乐西公路为限,南以大渡河为界,形如一顶皇冠,面积90余平方公里。公园内峡谷的长度仅有26公里,其峡谷及两岸高山是大渡河流域的精彩华章。在长达10亿年的地史演化,从古老的岩石上,到坚硬的峨眉山玄武岩盖顶,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使这里发育出峡谷深切、支沟纵横、桌山兀立的地形地貌,它们与气候、生物共同组成了奥妙无穷而又神奇瑰丽的自然地质景观。大渡河峡谷如今已名列我国十大*美峡谷之一。这里不仅环境美、景观美,也可以探寻百年前“园林之父”威尔逊在书中留下的“生态美”。作为横断山脉与成都平原的*道危关险隘,这里同样具有民族学和人文学上的内涵。“一米路桥一米魂”的乐西公路在这里修建,古蜀文明与部族文明、中原文化与南昭(大理)文化、汉文化与藏彝文化融汇的密码,也存在于这里的崇山峻岭、深沟险壑之中,隐藏在那些高悬于峡谷绝壁之上的“天梯人家”和“悬崖村”里,给人以不尽的好奇和无穷的诱惑。目光聚焦于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界内时,从谷底观,从谷中观,从谷顶观,可全方位欣赏大峡谷的壮美景观。而作者的视野跃升为从整条河观一段峡、从整个流域观一片山;从整个中国、整个地球的角度审视、比较这个地质公园特殊的美学价值。从山外观山,从峡外观峡,一曲大河奔流之声成了立体的多音部的交响曲,具有久长的时间感,开阔的空间感,信息海量,为欣赏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之美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源。
一条河,一段峡
一条非渡不可的河
一段非看不可的峡
地理概略
深峡纵横,水石相激
【华西雨屏带】中的干热河谷
【公园纵览】
绝世峡谷
峡中看峡
河道曲回,峡路弯弯
26公里时空穿梭
【知识链接】什么是隘谷、嶂谷、峡谷?
穿越峡谷的铁路
大河横断的险隘
PK世界名峡
如何欣赏你的美
峡外看峡
断崖虚恨——“天梯”上的古路村
峡里云岫——彩墨顺河
峡谷上的台地——皇木厂
360°观景平台——轿顶山
褴褛开疆,血肉长路——乐西公路
巍巍大瓦山
威尔逊的惊叹
中国的桌状山群
大瓦山下的五大天池
……
跨越十亿年的地球故事
古道清风
湖光山色
21世纪初横空出世的大渡河大峡谷,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就进入西方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视线。1878年美国探险家贝伯尔就曾登顶大渡河大峡谷北岸的大瓦山。在他的指引下,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也在1903年登上大瓦山。
2001年该峡谷在地质学家骆耀南和范晓先生的主持下,开始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研究成果迅速引起广泛关注。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开展的“选美中国”活动中,大渡河峡谷成为中国*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大渡河峡谷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接壤部位,其范围跨及三个地级市(州)的三个县。峡谷长26公里,*谷深达2646米,*窄处谷宽仅70米,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程度世所罕见。除此而外,屹立于大渡河畔的大瓦山,是由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为顶盖的桌状山,与瓦屋山、峨眉山遥相呼应,是中国*著名的桌状山群。
大渡河峡谷地区是四川盆地进入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道屏障。石达开的义军和中央红军都曾经陈兵大渡河畔,面对涛涛江水,不能不面临“渡则活,不渡则亡”的艰难选择。而抗战爆发后,面对日军步步紧逼,系关民族生死存亡的乐西公路,也不得不在绝壁天悬,腾波迅急的大渡河上凿开一条血路。20世纪5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又不得不选择前苏联专家认为根本行不通的西线,去穿越大渡河大峡谷这道“地狱之门”。因此,这是一条考验勇气的河,一段非渡不可的峡。
而在中华“民族走廊”大背景下的大渡河,古蜀文明与部族文明、中原文化与南昭(大理)文化、汉文化与藏彝文化融汇的密码,也存在于这里的崇山峻岭、深沟险壑之中,给人以不尽的好奇和无穷的诱惑。
这是一本关于一条河和一段峡的书,故事从一条河开始,它的蜿蜒与委屈,以及围绕这条河的“苦渡”的传奇。然后进入26公里奇峡,大渡河行走了上千公里之后,在这逼仄深幽的岩石缝隙左奔右突,然后以惊人的力量切穿大瓦山投入四川盆地的怀抱。作者并不局限于峡中看峡,而是在跳出峡谷之外,以另外的视角不断审视这条峡谷,可谓匠心独运。从一段峡,到一条河,然后再从一条河到一片山。山水缠绕处,深峡褶皱间,人类的生息与繁衍,文明的产生与传播,民族的冲突与融合,正如刘兴诗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的那样:“当我们追溯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时,*终我们都会追溯到一座山,或者一条河,地理往往成为文明起源的初始点……与其说什么样的族群创造什么样的文明,还不如说什么的环境孕育什么样的文明。”
20万字、200多幅照片,能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些貌似亘古不变的大河,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心动魄?刘兴诗更是坦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有关大渡河的图文故事书,作者一直在试图通过文字和图片讲述一条河流留在地球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地质、构造、峡谷、山脉、河流,也有生物和气候,还有与人类相关的交通、村落、古道、文化遗存。它们皆因大渡河而衍生,又因大渡河的存在而与众不同。”
本书主要编创者均来自于四川省地矿局,李忠东、周江陵、邹蓉,由于对旅游地学的热爱和专注,这使得他们对地质现象的思考具有了理论的高度和人文的深度,同时也对地理有一种特殊的敏锐和寻根问底的执念。而大渡河畔出生的作家邹蓉,生于斯长于斯,对大渡河与大峡谷更有着独特的情怀和感悟。这是他们继2015年创作《四川省地质公园科普读物世界地质公园卷(上、下)》之后的再次合作。
按说这么好的风景,创作一本科普读物应该不难。但是,作者坦言,当他们面对峡谷的逼仄,故事怎么讲,书怎么写,图片怎么拍,起初一脸茫然。所幸几位主创人员皆有多年野外地质工作和山区生活体验,但凡岭高峡深处终究不过山重水复,见识大美之境须得跳出三界之外,在多次实地考察,足涉罕至,晓行夜宿,越涧攀崖。之后,他们终于将大峡谷的“险、峻、幽、秘”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本书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但至少他们尝试了!
正如刘嘉麒院士在总序中说的那样:“每处奇山异水都是地球发展演化的结果,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界蕴涵着丰富的的哲理,也充满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情画意;它是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乃至广大民众,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启迪创作的大好课堂”。
刘兴诗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将这群人称之后“大自然的记录者”,他说:“在所有(大自然)记录者中,有一类人更值得尊重,这就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待每一处山水,他们跋山涉水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美,更因为大自然蕴藏着科学的内涵和真理……所以,我们应当感谢那些‘记录者’和‘整理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