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574294
编辑推荐
策划人语
题记: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我们自豪,因为我们就是创造这精神产品的人。
选择了飞翔,总能看到蓝天;选择了远航,总能感受大海。人生不仅要作出选择,也要坚持住自己的选择。学会计、当编辑是我的意外选择。人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可是这一选择我坚持了27年,苦在其中,乐在其中,也算是有声有色。每当我把一本本好书呈献给人们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富贵”的人:富,不是你身上的钱财,而是你心里的满足;贵,不是你地位的显赫,而是你被人需要的程度。
书海探寻,情怀永恒
我要说,做编辑我幸运,因为我不仅是*个读者,可以对作品“品头论足”,也可以对作品“生杀予夺”;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平台,在多年与名家的交往和名著的“对话”中,深深地为他们的人格和才学而感动,被作品的精彩所吸引,这不仅使我“下笔如有神”,更使我的思想和灵魂也受到一次次洗礼和震撼,得到一次次升华。对于我的作者我的书,如数家珍,作者中不乏才学和为人同样过人的多位泰斗和“颜值高责任大”的众多才子佳人;策划的作品不仅立足专业还兼顾人文,也是情怀所在,专业加人文路才会更宽。
多年的体会是,作为一个编辑,起码要“三心二意”,即“责任心、细心、耐心”和“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要多策划一些有份量的拳头产品,用一个选题推动一个系统工程,用一个系统工程培养一个出版社品牌。给新入职编辑讲座时我做过一个比喻:编辑两项基本功,审稿——甚至要比博导审批学生论文还要全面、细致;选题策划——要像电影导演一样做“星探”,善于发现优秀作者和挖掘好的原创作品。记不得27年来我策划和编辑了多少书,组织和策划了一大批教材、业务培训用书、通俗读物、理论专著等,有的获得过国家、省部级各类奖项,有的以其填补空白、社会热点、风格新颖、开拓尝试等特点受到读者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我开始自主策划选题,多年来每年都有新丛书问世。比如,21世纪初内部控制研究在国内刚兴起时,策划了《现代内部控制丛书》,其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手册》是我鼓励作者将自己饱含心血的经过长期钻研和实践并证明卓有成效的成果奉献付梓,使得更多的人能受益于此,这无疑是对我国内部控制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的一种贡献,内部控制选题至今还是热点。2013年的《来去无尘——一位财政部长的生前事》所展现的吴波精神,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相得益彰,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中央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连续报道,掀起了全社会学习吴波高尚情操的热潮。2014年至今的前沿选题《财务云丛书》等也越来越受到业界认可。想是问题,做是答案
众所周知,目前的图书出版业在行业竞争和纸质图书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出版人无不感到莫大的危机感。在这种背景下,策划一套专业图书是颇感困惑的一件事,风险更大。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停滞不前,还要积极应对,继续发挥纸质图书的固有特质,挖掘出版内容和形式都精彩的原创作品,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更高需求。2017年,我们接受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征程,又策划《中青年经济与管理学者文库》《税务名家丛书》《中国税务律师系列丛书》《现代管理实务丛书》《高等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精细化培养系列教材》等,继续为扶持学术研究和总结*成果,在高端研究与专业知识普及和应用之间搭建一座座有益的桥梁。
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同,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所差别。当前我国不仅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期,同时也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变革期,矛盾叠加,风险交汇,市场环境和组织模式不断演变发展、推陈出新,经济、管理、财税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也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击水三千浪几何?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被时代赋予了更艰巨的责任,也面临着更高、更多元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而且要有更严谨的学术思维。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中青年经济与管理学者文库》的作者,都是我国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中坚力量,也是未来的大家。他们中有些人潜心从事理论研究,有些人则深耕在实务一线,但无论现实身份如何,视野全都没有被拘泥在“象牙塔”内。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市场经济的不同要素进行细致审视,然后汇聚于“财经版”这面旗帜之下,相互碰撞,彼此激荡,力求在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留下*鲜的“中国印记”。
这些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就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将引领市场经济的各个组成环节向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而且将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在未来经济世界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支点与动力。祝愿这些中青年学者能攀上更高的学术之山,走向更远的研究之路,也期待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的市场参与者都能从这套文库中得到切实的启发与指引,在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的关键时期,发挥正能量和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如果您认可,如果您有意愿,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加盟我们的作者队伍!在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的旗舰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这老字号,一定励精图治,谱写新的篇章,我们用“龙的精神,玉的品质”来助力您实现梦想!
策划人:樊清玉
邮箱:qingyuf@sinacom
2017年春
邮箱:qingyuf@sinacom
2017年春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方法,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内涵、构成要素、核算基础、核算特点、核算科目、计算对象、计算期、归集和分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信息披露、监督控制等。
目 录
目录
第5章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68)
第6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构成要素(73)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国内外文献回顾(11)
13研究内容和目标(15)
14研究思路和方法(18)
15研究创新和局限(21)
第2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内涵(25)
21成本(25)
22教育成本与高等教育成本(30)
23高校学生培养成本(34)
24高校生均培养成本(39)
第3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41)
31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41)
3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核算基础(52)
第4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特点(64)
41培养周期长(64)42计算对象类型多样(65)
43核算涉及面广(66)44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66)
45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各异(67)
第5章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68)
51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概念界定不明确(69)
52高校的特殊性导致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难度大(69)
53高校缺乏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意识(70)
54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缺乏理论基础支撑(71)
55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制度缺失(71)
第6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构成要素(73)
61现有关于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构成要素的研究(73)
62关于有争议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构成项目(80)
63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构成要素的确定(90)
第7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对象(93)
71以学生作为计算对象(94)
72以教育服务量作为计算对象(96)
73以学生所获知识作为计算对象(97)
74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98)
第8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期(102)
81现有研究关于计算期的争论(102)
8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计算期的确定(105)
第9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科目(107)
91核算科目的相关研究及其局限性(107)
9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科目的设置(116)
第10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归集和分配(120)
101高校学生培养成本项目的划分(120)
10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121)
103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原则(124)
104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归集(125)
105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分配(126)
第11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143)
111计算方法的确定(143)
11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过程(148)
第12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152)
121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的意义和作用(152)
12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的对象和类型(155)
123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158)
124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及披露表单设计(159)
第13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174)
131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的意义和作用(175)
13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原则(178)
133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程序(183)
134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内容(185)
135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方法(188)
第14章结论与建议(194)
141结论(194)
142建议(197)
主要参考文献(202)
后记(208)
前 言
前言
高校要不要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高校能不能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这两个问题,理论界、实务界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都已进行了多年的议论和探讨,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时至今日,高校在日常的会计实务中仍然没有进行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有关各方对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存在疑虑,或者说虽有必要性、但可行性尚不成熟。究竟高校有没有必要核算学生培养成本?高校能不能核算学生培养成本?为了彰显本书的重要性,我愿意先谈一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然后再对本书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高校有没有必要核算学生培养成本?
(一)高校核算学生培养成本是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力资源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重要、活跃的再生性经济资源。高等教育是培育高素质、高价值人力资源的一种特殊产业,高等学校是这一特殊产业中的特殊企业,高校毕业生是这一特殊企业生产出来的特殊产品。高等教育产业观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而高等学校企业观和高校毕业生产品观的认同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产业——企业——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产业要以企业作为支撑,企业要以产品(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作为支撑。没有企业的产业不能成为产业;没有产品的企业,也不能成为企业。产业、企业、产品三者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高等教育既然已被广泛认同为一种特殊产业,高等学校就理应被广泛认同为一种特殊企业,高校毕业生也理应被广泛认同为一种特殊产品。如果否定高等学校企业观和高校毕业生产品观,就等于人为地割裂了高等教育产业与高等学校及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天然联系,从而人为地把高等学校和高校毕业生孤立于高等教育产业之外,使高等教育产业成为一种残缺不全的产业,这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投入产出观是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应该计量其投入产出的比例。成本效益观是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应该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核算。生产成本是产品的主要特征之一,高校毕业生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应该有其生产(培养)成本。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是高等教育产业计量其投入产出比例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产业而不计量投入产出比例,是企业而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是产品而不计算生产成本,这不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从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高校很有必要核算学生培养成本。
(二)高校核算学生培养成本是高校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看,高校财务活动包括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后勤服务、校办企业经营和其他事务管理等五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独享的资源,也有共享的资源,如果不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就不利于合理地划清学生培养成本与科学研究成本、后勤服务成本、校办企业经营成本和其他事务管理成本之间的界线,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的对象、目标、责任等含混不清,使高校财务很难做到资源共享、分类管理、合理分担。因此,从加强财务管理角度出发,高校有必要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 其次,从节约办学成本方面看,高校的办学成本主要是学生培养成本,节约办学成本应首先从降低学生培养成本方面抓起。而要降低学生培养成本,就必须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根据高校目前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培养链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即:学校——学院(系)——专业——学历——年级。其中,学校是学生培养的管理环节,它相当于企业里的管理总部。学院(系)是学生培养的实施环节,也是整个培养链中的主要环节,它相当于企业里的生产车间,是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中重要的核算环节和责任部门。专业和学历分别是学生培养的类别和档次,它们相当于企业里的产品种类及规格型号(档次)。年级是学生培养的起始时间,它相当于企业里的产品批次。从成本核算的要求出发,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应划分为学校成本(完全成本)和学院(系)成本(制造成本)两个层次,前者为分摊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费用后的学生培养成本(亦称外部成本,即对外公布的成本),后者为未分摊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费用的学生培养成本(亦称内部成本,即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同时,把学院(系)确定为成本归集对象,把专业、学历、年级确定为成本计算对象,把学制确定为成本计算期,并采用分类分批法和逐年结转分步法相结合的原理按年级来计算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各种学历、各个年级学生的培养成本目标体系以及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费用目标体系,并对这些成本费用目标体系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才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培养成本,为高校节约办学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不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是高校节约办学成本的必然要求。 再次,从提高办学效益方面看,高校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者主要表现为收支的结余(相当于企业的利润)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相当于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技术、设备水平提高);后者主要表现为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高校因节约办学成本而抑制了政府教育事业费和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的恶性增长。无论是从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还是从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来看,高校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都是十分必要的。经济效益方面,通过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学生培养成本,高校可以在收入来源不变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结余资金来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社会效益方面,通过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努力降低学生培养成本,高校可以用有限的收入来源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学生,同时可以有效地抑制政府教育投入和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的恶性增长,为社会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如果不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高校就很难更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培养成本,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客观要求。
(三)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客观要求 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究竟由谁来分担?从理论上说,根据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应该由学生及其家庭、政府、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分担。其中,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它代表受益一方——“社会”承担一部分学生培养成本;学生及其家庭和用人单位都是高校学生培养的直接受益者,理论上都应各自承担一部分学生培养成本。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使用人单位承担部分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理论假说迄今为止还不能成为现实。这样,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分担责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学生及其家庭和政府的身上,建立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也只能暂时在学生及其家庭和政府双方之间进行。 如何在学生及其家庭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产品生产成本(完全成本、出厂成本)是产品销售定价的基础这个原理,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学生培养成本的基础上,先由政府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政府拨付的比例,然后再用学生培养成本(100%)扣除政府拨付的比例来倒算出学生及其家庭应该交付的比例。在这里,政府是学生培养成本的优先分担者和主要分担者,这是因为政府是国家的政府,是国家范围内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天生具有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优先并主要分担学生培养成本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是,从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出发,完全由政府来负担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不公平合理的,学生及其家庭(乃至用人单位)也理应分担相应的比例。 从上述建立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看出,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正确核算学生培养成本。由此可以推及,如果高校不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将不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因此,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能不能核算学生培养成本?
一个企业能不能对它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应具备几方面条件:一是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会管理权;二是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三是有明确的成本计算期;四是有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五是有独立的财会机构和专职的财会人员;六是有健全的财会制度。高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要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完全具备上述几方面条件。
(一)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和财会管理权,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相对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和财会管理权也将逐渐扩大,直至完全独立。这就为高校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高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学生。由于高校培养学生是分专业、分学历、按年级批量培养(相当于一般企业里的产品分种类按批次批量生产),因此,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对象不是个别学生,而是一批(或一届)学生,具体地说是每一专业、每一学历、每一年级(届)的学生。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有利于计算出同一所高校中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培养成本,从而有利于政府教育经费的分类拨付和学生及其家庭教育投资的分类定价。
(三)高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有明确的成本计算期——学制。高校毕业生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生产(培养)周期比较长,一般都在三年以上,而且跨年度,周期的起止时间也不是公历年度,而是教育产业中惯用的“学年”。因此,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期不是一个月或一年,而是整个培养周期——学制。但为了便于核算过程中的成本监控与分析,应计算学年成本(阶段性成本),并采取逐年(学年)结转的办法来计算学制成本(终结成本)。
(四)高校作为一种特殊企业,有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分类分批法与逐年结转分步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高校学生培养是分专业、分学历、分年级批量培养,而且同一专业、同一学历、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培养周期(学制)内的成本开支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因此,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适合采用分类分批法和逐年结转分步法相结合的方法。
(五)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有独立的财会机构和专职的财会人员。高校的财会机构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高校的财会人员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类专职管理人员,这个部门的这类人员完全有能力承担起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责任。
(六)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有健全的财会制度和为了适应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修订和完善财会制度的能力,完全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内部的自身条件来看,高校完全有能力核算学生培养成本。三、本书的结构 本书共有十四章,内容依次为绪论、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内涵、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特点、我国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构成要素、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对象、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期、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科目、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归集和分配、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披露、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控制、结论与建议。 因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对文献的梳理可能存在遗漏、差错的地方,对各章内容的安排可能存在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情况,对观点的表达也可能存在观点错误、文理不通等情况,这些都真诚地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韦德洪
2017年5月13日
2017年5月13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