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52730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目 录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在线试读
《欧化东渐史(120年纪念版)》:
罗明坚既卒,中国传教事业,仍进行不已。1589年,在肇庆被逐。乃往韶州别立教堂。耶稣会人仍用其高深之算学、天文、机器学,以得中国士大夫之信仰。利玛窦等初入中国,皆衣佛教僧人之服。一则使人不注意,二则使人知其为传道师也。不久即知僧人在中国社会中地位不高,士人为全社会中要之分子。因此更改原来僧服,而用中国士人之服。利玛窦欲至北京,谋取朝廷之允可,俾传教事业有法律上之认可。初次努力,仅得至南京。不久被人反对,南归至江西省城南昌暂居。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经二十年继续不停之努力,耶稣会在澳门以外地方,仅有会士七人,教堂三所而已。会友死亡者甚多,而对中国所予之印象极微。在他人必已失望,但利玛窦仍忍耐从事,绝不灰心。谋欲达北京。曾从某部尚书至北京。入城后,不久即被遣南归至南京。得地方官允许久居,从事结交士大夫,颇得信徒。有徐光启者,心襟尤宽,为明末学术界改革之先锋。徐氏曾入相。从利氏游,改奉天主教。自是为教中柱石,忠于所宗。以其高位,文学谋略,对于宗教尽力辅助。光启有女,教中人称之为康狄达(Candida),亦崇奉耶稣。早年孀居,献身传教,其功尤伟。氏使闾巷说书人学习基督福音,再演之于下级社会,使众周知。今代中国耶稣会教育之中心,在上海徐家汇徐氏故宅,盖即纪念徐氏也。利玛窦坚忍不拔,经多年困苦,遂于1601年,达其所希望之目的地北京。得政府允许,可久居其地。利玛窦在北京所施用之方略,一如在他城所行而获大效者,以其所知之欧洲科学交接士大夫。利氏并利用余暇,极力攻读中国四书五经。宣彼教时,极力引用中国经典,以博中国土人信仰。因之中国达官显宦,多与之游。为之请于朝廷,给禄赐第。利玛窦及其徒在北京之优越地位,对于全中国有良好影响。自是各处皆开放门户,欢迎天主教教士。多年所希望之结果,竞如愿收获矣。韶州教会亦进步甚速。附近城邑,增设教堂多所,收录教徒日多。用庄严典礼,公开施洗,民众亦不反对矣。教徒未入教之先,依教师言,忏悔前恶,或自制忏悔辞。在北京竟有达官显宦、翰林学士,以及天潢贵胄,皆来受洗。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时,北京共有新教徒二百余人。耶稣会人来中国者日多。在澳门设立学校,专为训练本地传教师之用。1606年谣言纷起,谓葡萄牙人勾结耶稣会士谋叛。澳门贮藏军火甚多。事成推教士郭居静(Cataneo)为帝。澳门附近人心惶惶。地方官戒备。教士稍受虐待。北京亦觉不安。但不久即平。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由徐光启之介绍,在上海立新会。此年利玛窦卒于北京,赐葬阜成门外二里沟栅栏地方。丧礼及坟墓,皆依遗命,效法中国人风俗。利氏实为外交家。其在中国传教成功甚大,留印象于中国人甚深。《杭州志》记其人“拳须碧眼,声如洪钟”云。深知欲基督教在中国普遍流行,必须其国文化制度改从西方,或教会必须改革向来教法习惯,以适合中国人生活情形。当彼时,欲求中国改革文化制度,以适合教会,为不可能之事。故彼取后法,改变教法,以应中国环境。此事引起以后礼节上大争论,使耶稣会多年工作,受大打击。而传教事业,亦完全失败,证明利氏所取之策略为是也。利氏临终,耶稣会中友人就床榻前,问“君将死,留吾辈于何地”。利答以“吾留君于一门前。此门开后,有大功勋。但开时不无困难及危险”。此数语证明利氏所处之地位及精神也。利玛窦输入西学之功,亦可推为首。
……
罗明坚既卒,中国传教事业,仍进行不已。1589年,在肇庆被逐。乃往韶州别立教堂。耶稣会人仍用其高深之算学、天文、机器学,以得中国士大夫之信仰。利玛窦等初入中国,皆衣佛教僧人之服。一则使人不注意,二则使人知其为传道师也。不久即知僧人在中国社会中地位不高,士人为全社会中要之分子。因此更改原来僧服,而用中国士人之服。利玛窦欲至北京,谋取朝廷之允可,俾传教事业有法律上之认可。初次努力,仅得至南京。不久被人反对,南归至江西省城南昌暂居。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经二十年继续不停之努力,耶稣会在澳门以外地方,仅有会士七人,教堂三所而已。会友死亡者甚多,而对中国所予之印象极微。在他人必已失望,但利玛窦仍忍耐从事,绝不灰心。谋欲达北京。曾从某部尚书至北京。入城后,不久即被遣南归至南京。得地方官允许久居,从事结交士大夫,颇得信徒。有徐光启者,心襟尤宽,为明末学术界改革之先锋。徐氏曾入相。从利氏游,改奉天主教。自是为教中柱石,忠于所宗。以其高位,文学谋略,对于宗教尽力辅助。光启有女,教中人称之为康狄达(Candida),亦崇奉耶稣。早年孀居,献身传教,其功尤伟。氏使闾巷说书人学习基督福音,再演之于下级社会,使众周知。今代中国耶稣会教育之中心,在上海徐家汇徐氏故宅,盖即纪念徐氏也。利玛窦坚忍不拔,经多年困苦,遂于1601年,达其所希望之目的地北京。得政府允许,可久居其地。利玛窦在北京所施用之方略,一如在他城所行而获大效者,以其所知之欧洲科学交接士大夫。利氏并利用余暇,极力攻读中国四书五经。宣彼教时,极力引用中国经典,以博中国土人信仰。因之中国达官显宦,多与之游。为之请于朝廷,给禄赐第。利玛窦及其徒在北京之优越地位,对于全中国有良好影响。自是各处皆开放门户,欢迎天主教教士。多年所希望之结果,竞如愿收获矣。韶州教会亦进步甚速。附近城邑,增设教堂多所,收录教徒日多。用庄严典礼,公开施洗,民众亦不反对矣。教徒未入教之先,依教师言,忏悔前恶,或自制忏悔辞。在北京竟有达官显宦、翰林学士,以及天潢贵胄,皆来受洗。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时,北京共有新教徒二百余人。耶稣会人来中国者日多。在澳门设立学校,专为训练本地传教师之用。1606年谣言纷起,谓葡萄牙人勾结耶稣会士谋叛。澳门贮藏军火甚多。事成推教士郭居静(Cataneo)为帝。澳门附近人心惶惶。地方官戒备。教士稍受虐待。北京亦觉不安。但不久即平。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由徐光启之介绍,在上海立新会。此年利玛窦卒于北京,赐葬阜成门外二里沟栅栏地方。丧礼及坟墓,皆依遗命,效法中国人风俗。利氏实为外交家。其在中国传教成功甚大,留印象于中国人甚深。《杭州志》记其人“拳须碧眼,声如洪钟”云。深知欲基督教在中国普遍流行,必须其国文化制度改从西方,或教会必须改革向来教法习惯,以适合中国人生活情形。当彼时,欲求中国改革文化制度,以适合教会,为不可能之事。故彼取后法,改变教法,以应中国环境。此事引起以后礼节上大争论,使耶稣会多年工作,受大打击。而传教事业,亦完全失败,证明利氏所取之策略为是也。利氏临终,耶稣会中友人就床榻前,问“君将死,留吾辈于何地”。利答以“吾留君于一门前。此门开后,有大功勋。但开时不无困难及危险”。此数语证明利氏所处之地位及精神也。利玛窦输入西学之功,亦可推为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