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3735594
前
言
章 童年记忆
父母婚礼上的趣闻
儿时的梦想
“忙儿姐姐”和“哑巴大哥”
我的姥爷
奶奶的故事
村里的名人轶事
父亲的暴脾气
大伯之死
战争留下的疮痍
分家风波
第二章 求学之路
初进学校门
为读书,寄人篱下
辍学之痛
多事之秋
三个朋友
珍珠泉之行
转学之后
关键时刻要拼搏
母爱无边
初进大学校门
严酷的淘汰制
大学里禁止谈恋爱
次实习
第二次实习
第三章 为生存争斗
文化大革命
艰苦的部队生活
女儿的出生挽救了我的生命
部队农场的苦与乐
“五七干校”的磨难
第四章 教书育人
初次体验教师生活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时代
带领学生实习
两位同窗好友的故事
难忘的1976年
从事翻译工作
接受艰巨任务
在中国陪同法国旅游团
桃李满天下,难忘师生情
第五章 非洲之行
次出国的感受
10个法郎的故事
初到贝宁
贝宁的风土人情
一只小鸟的故事
埃雅德玛的故事
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断指再接的故事
归心似箭
第六章 法国见闻
巴黎三大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与导师的公开争论
圣诞节之夜
论文答辩
在法国外交部
好事多磨
在法国讲学
法国印象
第七章 爱情、亲情、友情
我的爱情故事
我和我的父亲
我和我的母亲,情深似海
我和我的外孙女蝈蝈
我和我的弟弟
纯真的发小情
同学之间的情谊
我和我的法国朋友后记
前 言
2005年,我回到了阔别40余年的母校——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陪伴我的是当年我的初中同桌,现在已是德高望重的杜化国老师。校领导兼教师李新华女士接见了我们,并陪同我们参观了母校的老教学区和新教学区。
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当年曾是青葱的中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改革开放中的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观完毕后,我们共进午餐。午餐后,李老师对我说:“您先休息一下,下午开个座谈会,请您给学生们谈谈您的学习经历,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也许是吃了人家的东西嘴软,我不好意思拒绝,同时也暗想:不就是十来个人的座谈会嘛,我能应付。于是我答应下来。
下午3点钟,李、杜二人把我领到座谈会现场,到现场一看,不是十来个人的座谈会,而是坐了几百人的大厅。他们搞突然袭击,我“被骗上当”了。李新华老师宣布“座谈会”开始,点名让我个发言。我在会上谈了我在母校的学习经历,如何刻苦学习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我在法国巴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巴黎第三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是自由发言,主要是学生们向我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一一做了回答。李老师宣布散会,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学生突然跑到我身边,对我说:“黄爷爷,请您在我的书上写上您的名字。”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既然孩子喊了我一声爷爷,我怎好拒绝呢!于是在他的书上写了我的名字。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学生们一拥而上,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围在中间要我签名。我高喊:“我又不是名人,签什么字啊!”我高喊李老师、杜老师,让他们二人为我解围,他们却“幸灾乐祸”地躲在一边笑。学生们把我围在中间,再加上天气炎热,把我急得汗流浃背。
学生们渐渐散去,我的心也渐渐趋于平静。我在想:我虽然老了,但似乎还有一点用处。很显然,学生们对我的故事很感兴趣。为什么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出来呢?于是我突然萌发了写回忆录的念头。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名人才写回忆录。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么能写回忆录呢?于是我把要写的东西取名为“随想录”,意为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可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过去经历的事情,如同电影中的镜头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过。经过深思之后,我决定从苦难的童年开始,以学校为重点叙述我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当然更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家教好,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好;学校教育好,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1987年我在法国留学,一天,我坐地铁,一个青年人没有给一个老太太让座,老太太临下车前生气地对他说:“学校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青年人羞愧地急忙站起来,他知道自己做错了。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国,青年人不给老年人让座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这说明我们学校的教育还需要大力加强。我认为,中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要确立人生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在中学时,喜欢读的一本书是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它鼓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在法国和美国,读书已形成一种习惯;在我国,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不习惯读书,喜欢玩手机。我建议现在的青年人应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精神上给人以滋养。1989年,共青团中央为了给青年人树立“人生的路标”,选出了10本的书,本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邓颖超在丛书《树立起人生的路标》的序言中说:“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红岩》等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在四五十年代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对今后的青少年也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我喜欢梅花。1969年我的女儿出生时,我曾给她取名“红梅”。在当时,《红梅赞》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革命歌曲,歌词是: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这首歌词是已故著名词作家阎肃先生写的,歌颂革命英烈江姐。我的小红梅从小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霜。她出生后几个月,就随她的母亲离开北京,去了河南的五七干校,住进一间由仓库改建的房间。夏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冬天,外面冰天雪地,屋内飘着雪花。我送走她们母女俩之后,也离开北京,回到天津军粮城山岺子部队农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从此,我同她们母女天各一方。后来,由于我父亲的冤案,我在部队农场接受批判达一个月之久,专政人员几乎天天开会批斗我,屋内墙上写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大字。我俨然成了阶级敌人。我心里痛苦极了,真想一死了之。但转念一想,我的女儿还没有喊我一声爸爸,我就这样死去,岂不是太遗憾了。想到女儿,我苟活了下来,所以说是我的女儿救了我一命。女儿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部队改造结束后,我去干校同妻子和女儿团聚。令我伤心的是,女儿不但不认我,还向门外推我。妈妈对她说:“红梅,这是爸爸,叫爸爸呀!”一岁多的女儿吓得惊慌失措,赶紧躲进妈妈的怀抱。这一幕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女儿长到四五岁,同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终于尝到了当爸爸的快乐滋味。一天,我同女儿一块去商店买东西,女儿缠着我要糖吃,我说买一块水果糖吧,她不要。我又说那就买一块牛奶糖,她又不要。我问她要什么糖,她指了指,要巧克力糖。一块巧克力糖当时要4~5元,而当时我的工资每月才46元,经常入不敷出,到月底就没钱了。我对女儿说:“巧克力不好吃,不如牛奶糖。”可女儿生性倔强,就要巧克力,不给她买,她就哭。当时把我这个大学老师弄得十分尴尬,我一生气,在她的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哭得更厉害了。女儿巧克力没吃上,还挨了打。事后一想,我觉得太亏欠女儿了。1986年,我去法国留学,专门买了几盒精装的瑞士巧克力糖,托人带回北京,想弥补一下当年对女儿的亏欠。谁知女儿长大了,不喜欢吃巧克力糖了,你说气人不气人。生活就是这样,回忆录就应该写一写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的人生。
我喜欢陆游的诗词,也喜欢的诗词。陆游写过一首词,名为《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也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现摘录如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本书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读过上述两首咏梅词后产生的灵感,也是我人生经历的写照。衷心希望我的故事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过去几十年中国各方面的进步,也希望可以为年轻人带来思考。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2017年1月15日
高三上学期结束之后,校长又找到我说:“现在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生活很艰难,为了保证主课的进行,学校决定砍掉俄语课。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你想教书,学校送你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如果不想当小学老师,高三下学期就继续学习,准备考大学。”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当小学老师;二是考大学。当小学老师不是我的理想,可是考大学谈何容易。当时考大学本来就不好考,更何况我又耽误了半年的时间,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在这两种选择面前,我选择了后者,走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一个极大的未知数。当时年轻气盛,颇有点破釜沉舟,自断后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高三下学期我又回到班上继续学习。今天找这个老师补语文,明天找那个老师补数学,后天又找另一个老师补物理、化学等。其他同学在玩,在休息,我却东奔西跑忙于补课,就这样我用半年的时间学完了全年的功课。毕业考试通过了,接着分科复习准备高考。时间对我来说简直太宝贵了,必须分秒必争。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其中有张柏堂,把被子搬到教室里,累了就躺一会儿,然后起来用冷水冲冲头,继续复习,就这样我们不分昼夜地学习着、拼搏着。高考是在安阳市一中的大礼堂进行的,我们是安阳县第七中学的届高中毕业生。对于高考,我们师生都没有什么经验,在填高考志愿时,我们都有点盲目。我填的志愿是一北京外国语学院(时名),二北京大学,三郑州大学。当时搞不清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区别,我把有名的北京大学排在第二志愿,岂不是笑话。我当时的想法有点幼稚。我想报考外语专业,北京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外语专业不一定突出,而北京外国语学院是专门的外语学院,外语一定突出,于是把它排在志愿。其实当时真没有想到能考上大学,因为高三时我耽误了半年的时间。临高考前学校还要我们参加劳动,而且我们学校是在毕业考试后才分科的,所以给我们留下的高考复习时间少得可怜。安阳市的高中生早早地就分科了,他们的功课早就复习完了,整天逛公园,放松自己。而我们整天埋头学习,很多知识都没有时间复习,临进考场前我才把书本放下。记得考试时我并没有感到紧张,会的先答,不会的后答,先易后难,答完后不急于交卷,认真地再检查一遍,考试时间到了才把卷子交上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