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13142
内容简介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定名为《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是具有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多卷本工具书。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时限,上自1840年6月28日第1次鸦片战争爆发,下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入编人物主要经历和重要事迹应在此时限之内。人编人物1949年后健在与否不限,但必须是在1949年前确已成名且有重要事迹可书者。凡属1949年前仅崭露头角,而1949年后始声名大显,或1949年前虽已知名,但与天津关系甚浅,而1949年后始长居天津者,一般不予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中关于天津的区域范围,系以现在天津市的行政区划为准,凡属现天津市所辖区县之人物,符合收录标准者,予以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以天津籍为主,包括祖籍天津但流寓外地者;或寄籍天津,出生成长以及长居、终老于天津者。外省市籍人物,视其与天津历史渊源之深浅,在天津具体活动及其影响之久暂大小为依据,酌量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为近代天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包括近代天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及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有重要活动、重要影响和重要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具体而言,军界为师长以上;政界为省、市厅、局长以上;经济界为历届商会会长,主要同业公会会长,著名工厂、商号、银行、钱庄的创业人或经理;文化界为大学与比较著名的中、小学创办人或校长,著名的教授、学者、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文物收藏鉴赏家,知名报社社长、编辑与记者,著名的演员、民间工艺艺人,主要医院院长、著名中西医师;社会人士为地方名流(乡绅、盐商、买办等),知名的法官、律师、寓津旧军政人员、前清遗老、宗教神职人员与居士、体育家、武林高手,以及三教九流中的代表人物等。全国性知名人物尤应重点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传略以一人一传为原则,因资料缺少等原因也可同类数人合为一传。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以本名为主,其有习惯俗称,向以字、号、别名、艺名流行社会者,用其俗称。人物排列以姓氏汉语拼音字母为序,同音者以声调为序,同声调者以第1、2笔的笔形为序。同姓者以名字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末卷附有《人物姓氏笔画索引》和《人物分类索引》,以便检索。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正文,大体上包括生卒年、性别、字号、民族、籍贯、出身、学历、主要经历及在天津重要活动事迹诸项。生卒年均用公元纪年,括注于词目人物姓名之后。不详者以文字或“?”标注。卒年为空白者,表示其人健在。汉族一概不特为标注。籍贯一律用当时地名,必要者括注今名。叙事一律用公元纪年,必要时可标注清朝年号。对人物生平事迹,一般不作具体评论和评价。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撰写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注明出处,并在传略正文后列出主要参考书目。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时限,上自1840年6月28日第1次鸦片战争爆发,下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入编人物主要经历和重要事迹应在此时限之内。人编人物1949年后健在与否不限,但必须是在1949年前确已成名且有重要事迹可书者。凡属1949年前仅崭露头角,而1949年后始声名大显,或1949年前虽已知名,但与天津关系甚浅,而1949年后始长居天津者,一般不予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中关于天津的区域范围,系以现在天津市的行政区划为准,凡属现天津市所辖区县之人物,符合收录标准者,予以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以天津籍为主,包括祖籍天津但流寓外地者;或寄籍天津,出生成长以及长居、终老于天津者。外省市籍人物,视其与天津历史渊源之深浅,在天津具体活动及其影响之久暂大小为依据,酌量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收录人物为近代天津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包括近代天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及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有重要活动、重要影响和重要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具体而言,军界为师长以上;政界为省、市厅、局长以上;经济界为历届商会会长,主要同业公会会长,著名工厂、商号、银行、钱庄的创业人或经理;文化界为大学与比较著名的中、小学创办人或校长,著名的教授、学者、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文物收藏鉴赏家,知名报社社长、编辑与记者,著名的演员、民间工艺艺人,主要医院院长、著名中西医师;社会人士为地方名流(乡绅、盐商、买办等),知名的法官、律师、寓津旧军政人员、前清遗老、宗教神职人员与居士、体育家、武林高手,以及三教九流中的代表人物等。全国性知名人物尤应重点收录。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传略以一人一传为原则,因资料缺少等原因也可同类数人合为一传。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以本名为主,其有习惯俗称,向以字、号、别名、艺名流行社会者,用其俗称。人物排列以姓氏汉语拼音字母为序,同音者以声调为序,同声调者以第1、2笔的笔形为序。同姓者以名字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末卷附有《人物姓氏笔画索引》和《人物分类索引》,以便检索。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正文,大体上包括生卒年、性别、字号、民族、籍贯、出身、学历、主要经历及在天津重要活动事迹诸项。生卒年均用公元纪年,括注于词目人物姓名之后。不详者以文字或“?”标注。卒年为空白者,表示其人健在。汉族一概不特为标注。籍贯一律用当时地名,必要者括注今名。叙事一律用公元纪年,必要时可标注清朝年号。对人物生平事迹,一般不作具体评论和评价。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人物传略撰写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注明出处,并在传略正文后列出主要参考书目。
目 录
B
白坚武
毕鸣岐
白坚武
毕鸣岐
C
陈调甫
陈亦侯
D
董守义
F
范源濂
方显廷
G
高凌雯
高星桥
宫白羽
H
赫德
华世奎
还珠楼主
霍元甲
J
吉鸿昌
靳云鹏
L
黎元洪
李吉瑞
李叔同
李颂臣
李希明
李准
林墨青
刘凤鸣
刘冠雄
刘奎龄
刘孟扬
刘锡三
刘子久
……
M
N
P
Q
S
T
W
X
Y
Z
在线试读
《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二)》:
白坚武(1886-1937),字馨远,号馨亚,亦称兴亚,室号知白堂,河北交河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交河县泊镇党家庄。幼年时随祖父在陈州任所读书,18岁回乡参加科考,中秀才。
1907年白坚武报考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与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成为同学。白坚武与李大钊志趣相投,关系非常密切,受李大钊的影响,白坚武的思想倾向进步,他们并称为“法政二杰”。在学期间,白坚武还结识了该校创始人之一的孙洪伊,深得其赏识与信任。
1913年,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白坚武先后在直隶公署、《黄钟日报》社担任过秘书、记者等职。1916年投奔在上海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议员孙洪伊,通过孙洪伊引荐,1917年,白坚武追随江西督军李纯左右,先后任江西督署和江苏督署顾问,代表李纯从事调和南北军阀、实现“和平统一”的工作。此时的白坚武与李大钊在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主张南北和平统一等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交往非常密切,书信来往相当频繁。1922年,白坚武改投到直系吴佩孚门下,正式进入吴佩孚的幕府,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署和直鲁豫巡阅使署政务处处长,参与吴佩孚的军机要务,从此成为吴佩孚的主要幕僚,追随吴佩孚达五年之久,深得其信任与赏识。他主持的政务处是重要的权力机构,下设机要、法制、财政、外交、文书五科,时人称政务处为吴佩孚的“小内阁”。
随着直系势力的壮大,各省要员与直系来往频繁,白坚武时常代表吴佩孚在洛阳接见各方代表,不仅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而且对国务院各部、地方各省的主要人选进行干预,成为“八方风雨会中州”的风云人物。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当上大总统,白坚武奔走于北京、保定、洛阳之间,疏通斡旋,拥戴曹锟,为此获一等文虎勋章。1924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北,白坚武暂时回到天津居住。1925年,吴佩孚在湖北自任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率部讨伐奉系张作霖,白坚武赶到武汉,继续追随在吴佩孚左右,再次出任政务处长。1927年,吴佩孚的军队被北伐军击溃,白坚武辗转去日本,后返回天津家中,在天津英租界开始近十年的寓居生活。
白坚武认为吴佩孚之所以失败,在于过分依赖英美两国。为图谋东山再起,白坚武竭力交往日本军政界人士,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援助。在天津英租界的求志里,他暗中联络亲日派人士,鼓吹拥戴吴佩孚重新掌权。为筹措活动经费,白坚武出资在天津河东创办专营干鲜果品的仁和货栈,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窥测时局上,妄图把直系在京津地区的残存势力组织起来,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货栈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不久就关门了。
白坚武虽然对吴佩孚有好感,但经过多年交往,他认为吴佩孚“长于用兵,短于施政”,是一个“无远大方略”的人。他曾经写信给吴佩孚,要求他放弃不住租界、不出洋的誓言,建议他去日本游历,争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东山再起。白坚武的这个建议被吴佩孚断然拒绝。1932年初,吴佩孚由四川经甘肃回到北平,准备以锦州为根据地,高举抗日的旗号,召集旧部抗日卫国。此时,已与日本人勾结的白坚武坚决反对,从此与吴佩孚分道扬镳。
……
白坚武(1886-1937),字馨远,号馨亚,亦称兴亚,室号知白堂,河北交河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交河县泊镇党家庄。幼年时随祖父在陈州任所读书,18岁回乡参加科考,中秀才。
1907年白坚武报考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与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成为同学。白坚武与李大钊志趣相投,关系非常密切,受李大钊的影响,白坚武的思想倾向进步,他们并称为“法政二杰”。在学期间,白坚武还结识了该校创始人之一的孙洪伊,深得其赏识与信任。
1913年,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白坚武先后在直隶公署、《黄钟日报》社担任过秘书、记者等职。1916年投奔在上海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议员孙洪伊,通过孙洪伊引荐,1917年,白坚武追随江西督军李纯左右,先后任江西督署和江苏督署顾问,代表李纯从事调和南北军阀、实现“和平统一”的工作。此时的白坚武与李大钊在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主张南北和平统一等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一致,交往非常密切,书信来往相当频繁。1922年,白坚武改投到直系吴佩孚门下,正式进入吴佩孚的幕府,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署和直鲁豫巡阅使署政务处处长,参与吴佩孚的军机要务,从此成为吴佩孚的主要幕僚,追随吴佩孚达五年之久,深得其信任与赏识。他主持的政务处是重要的权力机构,下设机要、法制、财政、外交、文书五科,时人称政务处为吴佩孚的“小内阁”。
随着直系势力的壮大,各省要员与直系来往频繁,白坚武时常代表吴佩孚在洛阳接见各方代表,不仅对国家大政发表意见,而且对国务院各部、地方各省的主要人选进行干预,成为“八方风雨会中州”的风云人物。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当上大总统,白坚武奔走于北京、保定、洛阳之间,疏通斡旋,拥戴曹锟,为此获一等文虎勋章。1924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北,白坚武暂时回到天津居住。1925年,吴佩孚在湖北自任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率部讨伐奉系张作霖,白坚武赶到武汉,继续追随在吴佩孚左右,再次出任政务处长。1927年,吴佩孚的军队被北伐军击溃,白坚武辗转去日本,后返回天津家中,在天津英租界开始近十年的寓居生活。
白坚武认为吴佩孚之所以失败,在于过分依赖英美两国。为图谋东山再起,白坚武竭力交往日本军政界人士,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援助。在天津英租界的求志里,他暗中联络亲日派人士,鼓吹拥戴吴佩孚重新掌权。为筹措活动经费,白坚武出资在天津河东创办专营干鲜果品的仁和货栈,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窥测时局上,妄图把直系在京津地区的残存势力组织起来,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货栈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不久就关门了。
白坚武虽然对吴佩孚有好感,但经过多年交往,他认为吴佩孚“长于用兵,短于施政”,是一个“无远大方略”的人。他曾经写信给吴佩孚,要求他放弃不住租界、不出洋的誓言,建议他去日本游历,争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东山再起。白坚武的这个建议被吴佩孚断然拒绝。1932年初,吴佩孚由四川经甘肃回到北平,准备以锦州为根据地,高举抗日的旗号,召集旧部抗日卫国。此时,已与日本人勾结的白坚武坚决反对,从此与吴佩孚分道扬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