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88280
本书主要是通过对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技术介绍,将相关的技术成果运用到罪犯心理矫治活动中,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托,也便于监狱人民警察对相关心理矫治技术的学习,为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服务。
本书通过量表的编制与修订、测验的实施与解读、被测对象的防御与测谎等揭示了这些环节中的复杂规律。突破了传统的心理测量结果解读方式的局限,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认识被测者,从人的整体性来解读行为模式、症状(群)特征及适应水平,并将这些探索与监狱工作实际结合,契合了监管改造工作的难点。
Contents
上篇 心理测验基础理论
章 心理测验概述
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二、我国心理测验的发展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心理测验理论
节 信度
一、信度的定义
二、信度的指标
三、信度的评估方法
四、影响信度的因素
五、信度与测验结果的解读
第二节 效度
一、效度的定义
二、效度的评估方法
三、影响效度的因素
第三节 项目分析
一、项目的难度
二、项目的区分度
三、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第四节 常模
一、常模团体与常模
二、常见的常模类型
第五节 量表的编制
一、测验的目标分析
二、测验题目的编写
三、测验的编排
四、测验的标准化
中篇 心理测验操作理论
第三章 心理测验的实施
节 主试的资格
一、心理测验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心理测验的操作技能
三、职业道德
第二节 量表的选择与应用
一、根据活动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
二、根据量表的品质选用心理测验
三、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心理测验
第三节 测验的实施与记分
一、施测前的准备
二、施测的标准化
三、原始分的获得
四、原始分的转换
第四节 结果的解释
一、根据常模初步解读分数内涵
二、综合分析与建议
第四章 人格测验
节 人格自陈测验
一、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
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三、气质测验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五、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
第二节 人格投射测验
一、投射测验概述
二、罗夏墨迹测验
三、主题统觉测验
第五章 智力测验
节 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理论
二、智力测验的发展
三、智力测验的分类
第二节 韦氏智力测验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第三节 瑞文智力测验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第六章 心理与行为问题症状评定量表
节 90项症状清单(SCL-90)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四、问卷
第二节 焦虑自评量表(SAS)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四、问卷
第三节 抑郁自评量表(SDS)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四、问卷.
第四节 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四、问卷
第七章 职业适应性测验
节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第二节 梅耶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问卷(MBTI)
一、量表介绍
二、施测与记分
三、结果与应用
四、问卷(MBTI)
下篇 心理测验在刑罚执行中的应用
第八章 不同服刑时期心理测验
节 服刑初期常用心理测验
一、建立罪犯心理档案
二、服刑人员安置
第二节 服刑中期常用心理测验
一、心理症状与健康水平评估
二、心理危机风险评估
第三节 服刑后期常用心理测验
一、再犯风险评估
二、职业指导
第九章 心理测验综合应用
节 不同量表的合理搭配使用
一、项目驱动下不同量表的联合使用
二、同一性质、相同功能量表的协同使用
第二节 量表的简化使用
一、分量表(因子)的简化使用
二、典型项目的有效使用
第十章 结果解读与报告
节 解释分数的注意事项
一、要结合罪犯的背景信息
二、误差的合理解读
三、假阳性的确认与处理
第二节 应用结果的注意事项
一、遵从保密原则
二、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在结果应用时的不良影响
三、结合不同的信息来源相互印证,进行综合评估
四、不能将测验结果等同于心理诊断
五、在建议对策时,注重现实操作性
第三节 综合测评报告的撰写
一、基本信息与背景资料
二、对测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三、对被测者的印象及初步诊断意向
四、总结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
附录二 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心理测验是通过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来推断内在心理特征。内在特征与外在行为之间有着某种复杂的链接,这种复杂首先表现在人格结构和组成的复杂,人格结构具有不同特质,人格特质的相互作用使行为表现更复杂。同时,人格水平制约人格特征的表达,人格水平有高有低,同样的人格特质在不同人格水平背景下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效应。加上动力系统的结构、层次、强度也会极大地影响外在行为表现。凡此种种,增加了由外在有限行为推断内隐心理结构进而预测未来行为表现的困难性。量表的编制与修订、测验的实施与解读、被测对象的防御与测谎等环节中的复杂规律非一朝一夕能透彻把握,使得心理测验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
能否突破传统的心理测量结果解读方式的局限,通过多信息认识被测者,从人的整体性来解读行为模式、症状(群)特征及适应水平?在多年的心理测验理论教学与心理测验实践中,编者一直思考着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结构之间的运作机制,人格特征与人格水平如何支配个体行为,不同行为背后的动力及意义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尝试在教学实践和监管指导中,对个体进行综合心理测量,从“人”的整体性、发展性和动力性视角解读测验结果。将这些探索与监狱工作实际结合,契合了监管改造工作的难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从2002年心理咨询专业设立就开设了《心理测验理论与技术》专业技能课程。苦于没有特别适合高职学生的专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自备教学资料,自编讲义,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教学体系。数年前,当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决定将《心理测验理论与技术》申报省部级精品课程并予以重点建设时,就开始着手准备心理测验教材的编写。随着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的进程,人性教育和罪犯心理矫治技术得到了足够重视,越来越多的基层民警和管教干部参与到心理咨询学习中来。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承担的各种技术培训、专题研讨、项目合作等越来越多,与行业交流越来越广泛。2012年对监狱分管政委及监区长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开班教学,2014年与武汉女子监狱共同研发《女犯自杀风险评估量表》,2015年为湖北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开发《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评系统》,2016年为全省县市司法局长开办心理测量培训讲座等。正是在这些为行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整合形成了书稿。
成书之时,感慨万千,除了体验欣喜之外,更满怀感激。1996年师从何为民教授得到罪犯心理矫治的启蒙,1997年聆听龚耀先老先生的面授,2007年参加中国心理学会专项培训,2008年~2010年参加中德精神分析培训班的学习。感谢前辈的提携,领导的关爱、同事的支持,同仁的帮助。
囿于编者对人性的理解有限,对监管改造工作的实践不足,加之成书匆忙,书中难免会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 者
2017年6月于武汉
社会型:喜欢与人为对象的工作,不太喜欢以机械和物品为对象的工作。善于言谈,乐于与人相处,给人提供帮助,具有人道主义倾向,责任心也较强。习惯于与人商讨或调整人际关系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数理能力差,不愿独自静心思考。适合从事咨询、培训、辅导、说劝类工作,如教育、福利事业、医疗等各种直接为人服务或商品营销方面的职业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