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艺术戏剧艺术/舞台艺术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作者:戈晓毅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ISBN: 978730510988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6.99

类别: 戏剧,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SKU:5d841a775f9849104540718b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109881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以近代中国歌剧发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纵线,运用歌剧本体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特定歌剧类型的代表性剧目为点,以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其他剧目为面,以点带面,围绕歌剧文学创作及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戏剧性和音乐性这一根本性命题,对1920年中国歌剧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歌剧文学形式进行戏剧性、音乐性及审美特性的分析。《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歌剧文学作品置人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发展的历史中,进行整体的考察,勾勒出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创作成就及历史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整体评价,确定其在近代中国歌剧文学领域中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目  录

导论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及其研究
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概念界定、范围划分及学术理路
一、歌剧文学的意涵及歌剧类型的界定
二、研究范围及学术理路
章中国歌剧的滥觞:儿童歌舞剧文学创作的戏剧意识
节《麻雀与小孩》与戏剧意识觉醒
一、“曲”转“剧”的文学作用较为显豁
二、完整性的叙事意识十分清晰
三、简单化的人物关系意识初步形成
四、人物形象的音乐化塑造意识略有体现
五、美化亲情、颂扬善良的主题意识非常明确
第二节《小小画家》与戏剧性追求
一、歌舞类动作转化为戏剧性动作
二、对比性关系发展为温和型冲突
三、戏剧性追求拓展了音乐表现空间
第三节《小利达之死》与戏剧张力形成
一、对抗性的人物关系
二、大幅度的戏剧动作
三、冲突性的舞台场面
第二章严肃歌剧的开山之作:《王昭君》剧本创作的诗性品格
节剧本作者的认定
第二节歌剧类型的认定
一、莫衷一是的概念陷阱
二、严肃歌剧的类型认定
第三节我国传统戏曲美学及古典音乐文学的诗性品格
一、剧本的诗性组织
二、剧诗的诗性构造
第四节西方歌剧艺术写实美学及表现体制的诗性借鉴
一、写实美学的诗性动作
二、严肃歌剧表现体制的运用
第五节东西方音乐戏剧美学及表现体制在本剧中的诗性融合
一、传统剧诗与西式独白的文体风格融合
二、虚实相生与真实显现的表演场景融合
第三章“话剧加咀”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剧本体制
节剧本创作中的话剧营养
一、保持话剧营造情境、加强冲突的特点
二、发挥话剧注重直观、使用语言的功能
第二节表现形式中的演唱作用
一、四首合唱曲对人物群像塑造的作用
二、一曲“卖报歌”在剧情发展中的穿插作用
第三节“话剧加唱”与剧本体制
一、剧本体制的本土化意识
二、剧本体制的本体化手段
第四章广场歌舞剧及其大型化:延安秧歌剧的剧本特点
节延安秧歌剧精神原型剧本创作显现
一、宗教仪式转化为戏剧交流功能的剧本显现及其特点
二、狂欢精神所体现的喜剧风格及教化宗旨
第二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的剧本特征
一、《兄妹开荒》的“填词”与“选曲”
二、《夫妻识字》的“一曲”与“多用”
第三节大型秧歌剧剧本创作意义及总体特征
一、大型秧歌剧剧本文学意义
二、大型秧歌剧剧本文学特征
三、大型秧歌剧剧本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不足
第四节《周子山》戏剧文学创作现象透视
一、“集体创作”中的“话剧思维”
二、“现实要求”下的“原型改编”
第五章正歌剧的完形:《秋子》文学创作的经验及启示
节作曲家在剧本创作中的中心地位
第二节歌剧体裁的选择与探索
第三节以音乐为主导的剧本观念
第四节剧本结构的音乐特征及组织手段
一、情节段落由器乐曲划分
二、以人物及人物关系配置演唱声部
三、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平衡与一致
第五节《秋子》剧诗的语言技巧
一、以心寄物、立象衍情
二、入俗脱俗、引喻入曲
第六章民族歌剧的里程碑:《白毛女》的剧本文学成就
节素材的考量与题材的选择
第二节情节的编织与主题的贯穿
一、围绕人物命运,编织具有音乐意义的戏剧事件
二、奠定戏剧冲突、贯穿戏剧行动、决定剧本结构的戏剧主题
第三节形象的塑造和场面的设定
一、人物形象的戏剧性阐释
二、人物形象的音乐性话语
三、《白毛女》剧本中的场面设计
第四节《白毛女》剧诗分析
一、“心深口浅”的文学品格
二、“肖其声口”的音乐韵律
三、“以浑成为变化”的戏剧宗旨
结语近代中国歌剧文学的历史总结及总体特征
一、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发展的历史总结
二、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的总体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抢先评论了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儿童戏剧教育系列·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

EUR €26.99
加入购物车

戏剧表演基础

EUR €22.99
加入购物车

电影学院130: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表演训练法

EUR €27.99
阅读更多
缺货

余秋雨学术六卷:世界戏剧史(精装)

EUR €3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