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1516
目录
引言
家世与童年
(一)没落家世
(二)孤独童年
青少年时代
(一)从茨木到一高
(二)大学生活和创作
新感觉派时期
(一)踏上专业作家之路
(二)新感觉派运动
(三)《感情装饰》
(四)《十六岁的日记》
(五)《伊豆的舞女》
整顿与探索
(一)整顿前后
(二)《温泉旅馆》和《浅草红团》
(三)模仿意识流小说
(四)走自己的路
战争前后
(一)战火之下
(二)战后生活
(三)《雪国》(上)
(四)《雪国》(下)
五十年代
(一)成熟时期
(二)《千只鹤》
(三)《山音》
(四)《名人》
(五)《东京人》
晚年经历
(一)收获·矛盾·荣誉·自戕
(二)《古都》
(三)《睡美人》
(四)《一只胳膊》
引言
1972年4月16日下午2点45分左右,川端康成从镰仓自己家里出来,对家里人说“去散散步”。然而,直到晚上他都没有回来。他的家人觉得奇怪,晚上9点45分左右让他的助手岛守敏惠到他的工作室去寻找。
川端康成的工作室设在逗子市小坪的“玛丽娜”公寓大厦四楼的一套房子里,是自当年1月中旬起使用的。他平时一周约来这里三次,每次都由助手陪同,但这一天却是单独来的,时间约在下午3点多钟。
岛守敏惠走进屋里,立即发现出事了——川端康成已经自杀身亡,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自杀时间被推定为下午6点左右,自杀方法是煤气中毒。洗脸室里铺着被褥,从煤气炉上引过煤气管子。川端康成躺在被子里,口中含着管子,枕边放着刚开封的威士忌酒瓶和酒杯,没有发现遗书之类的东西。
这个噩耗一经传出,立即震惊了日本全国,也震惊了国外文艺界!
(一)从茨木到一高
在祖父还活着的时候,即1912年3月,川端康成结束了小学六年的学业,并以第yi名的优异成绩升入大阪府立茨木中学。这所学校采取按成绩编班的制度,于是,川端康成理所当然地被编入甲班。据他自己说,在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中,他zui喜欢的是国语和汉文,zui不得意的是体育。
关于这所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川端康成在《故园》里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这个学校让学生穿和服上学;到学校后,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操场,一律赤脚,只有三九天准许穿丫巴鞋;远距离赛跑时,即使跑到学校外边也得赤脚,因而曾被人讥笑为“鸡学校”。中学生穿这种服装,当时在大阪附近找不出第二个例子。据说这是校长维护日本古风的表现。校内土木工程全部由学生担任,称之为“作业”。体操和训练极其严格,特别喜欢组织远距离赛跑,称之为“集体竞赛”。
川端康成在小学时代已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到中学后则逐渐把兴趣集中到以文学为中心的书上来了。阅读与文学有关的杂志,如《新潮》《新小说》《文章世界》《中央公论》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为了有书可看,当时他常常利用书店半年集中付款的办法,把小镇书店里新到的出色的文学读物一册不漏地先买下来,欠下的书款则靠祖孙二人省吃俭用慢慢攒钱偿还。
祖父在世时,川端康成一直是走读;到祖父去世后,他先在舅父黑田秀太郎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就搬到学校宿舍去了。由小家庭的生活突然变成大集体的生活,他一时觉得不习惯,同时又感到很新鲜。刚开始时,他故意把自己的床铺单独摆在窗边,以便晚上透过玻璃眺望夜空。但这个做法引起了舍监的误会,以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冷落,还为此批评了室长。为了不给室长添麻烦,川端康成只好放弃了这种做法。
当学校放假时,川端康成无家可归,只好到亲戚家里去。他日后在《参加葬礼的名人》里写道:我从少年时代起,就没有自己的房屋和家庭,学校放假回家探亲时,便寄食于亲戚家。我轮流到许多亲戚家去,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待我zui亲近的两家度过。这两家在淀川南北两岸,即河内国的城镇和摄津国的农村。我乘渡船往来于两家之间。无论哪家,迎接我的人都不说“你来啦”,而是说“你回来啦”——其中所说的“两家”,一家是淀川南岸姨父秋冈家,另一家是淀川北岸舅父黑田家。
亲戚们为了照顾川端康成的生活和学习,决定由秋冈义一等三人组成“亲戚会”,这三人又选定黑田秀太郎为保护人,川端松太郎为保护监督人。大约是在川端康成上中学的时候,他家的房屋和土地全部出卖了。据川端康成自己事后回忆,他本人没有参与其事,一切听凭亲戚做主。他除了用这笔钱偿还了祖父生前留下的债务(包括他自己欠书店的书费)以外,还靠它维持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