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50535
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外交史、殖民史与内政史的重要文献
美国出版商协会1992年重点推荐的历史读物
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认定的“非虚构协作典范”
功能性插图美不胜收。书中配有数十幅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功能性插图。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享受插图艺术之美。
《美国*夫人回忆录》由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夫人海伦•赫伦著。塔夫脱总统夫人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回忆录的重要性。美国是如何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的?美国对菲律宾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哪些作用?塔夫脱总统如何突破种族、政治、宗教的藩篱推动和平主义的?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印象分别是什么?不同的印象如何影响美国的远东战略的?本书将会一一作答。
第1章 “王后城”和我的家人 ……………………………………… 001
第2章 辛辛那提和华盛顿 …………………………………………… 033
第3章 前往菲律宾 …………………………………………………… 059
第4章 在日本 ………………………………………………………… 099
第5章 初识马尼拉 …………………………………………………… 127
第6章 陌生的环境和习俗 …………………………………………… 159
第7章 “帝国岁月” ………………………………………………… 183
第8章 具有历史意义的旅行 ………………………………………… 197
第9章 荒野中的家与国 ……………………………………………… 227
第10章 塔夫脱总督 …………………………………………………… 251
第11章 罗马之行 ……………………………………………………… 281
第12章 菲律宾的后岁月 …………………………………………… 303
第13章 战争部长 ……………………………………………………… 327
第14章 繁忙的岁月 …………………………………………………… 367
第15章 环游世界行色匆匆 …………………………………………… 381
第16章 美国总统 ……………………………………………………… 401
第17章 白宫 …………………………………………………………… 429
第18章 白宫的礼节 …………………………………………………… 447
第19章 尾声 …………………………………………………………… 465
专有名词中英对照 ……………………………………………………… 483
美国出版商协会1992年重点推荐的历史读物
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认定的“非虚构协作典范”
成长之路与兴趣爱好
19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辛辛那提。在儿时的记忆中,辛辛那提充满污垢、喧闹,一切看起来都毫无吸引力。然而,它亦有某种特点,足以配得上西部“王后城”的美誉和骄傲。
那就是它的繁荣。辛辛那提的繁荣连芝加哥都无法超越,克利夫兰更无法与之匹敌。辛辛那提之所以成为纽约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重要的城市,有很多原因。
首先,得益于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王后城地处贯通东西的核心要道,从东部的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可以抵达西部门户坎伯兰;越过阿利根尼山脉可至匹茨堡,从匹茨堡过俄亥俄河可至圣路易斯;往南可至新奥尔良,辛辛那提吸引了新奥尔良以北广大地区的大量贸易。然而,无论你说什么,即便是爱王后城的公民,恐怕也不会认为这个城市真的美丽。城市里的建筑物一点也不可爱,街道设计糟糕,卫生状况极差。整个城市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煤烟中。乌黑的煤烟给城市的一切都打下了烙印,即便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也不例外。
尽管很丑,但辛辛那提依然是个令人自豪、与众不同的地方。19世纪上半叶,由于快速发展的前景,东部和南部地区很多家境良好又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喜欢移居于此,其中多数来自新泽西、新英格兰、弗吉尼亚和肯塔基。当时炫耀个人身份、地位和资本并不能体现家庭财富和文化水平,家里的体面整洁及家庭的乐善好施才是人们重视的精神品质。郊区的乡村景色秀丽迷人,东沃尔纳特山、北边和东边的奥本山高地、克利夫顿等,都是闻名遐迩的地方。
此外,还有大量德国上流人士定居在辛辛那提市,其中多数人接受过大学教育,1848年德国革命后移居于此。其中的佼佼者有弗雷德里克·哈索尔克,奥古斯特·威利将军和约翰·伯恩哈德·斯塔洛法官等,卡尔·舒兹近搬到圣·路易斯去了。
德国人对社区的贡献和改变尤其显著,譬如教堂礼拜日越来越自由,公立学校开始学习德语。他们还提高了整个社区对上流音乐的品位。的确,在我少女时期,辛辛那提的音乐堪称全美一流,仅次于纽约和波士顿。当时音乐学校的校长西奥多·托马斯组织了一个交响乐团并担任指挥,直到1890年他搬到芝加哥后才卸任。
彼时的辛辛那提,其教养、财富和公共精神在文化和品位上远超密西西比峡谷中的任何一座城市。当时,人们对各种学术派别和智思活动抱有极大兴趣,回想1848年成立辛辛那提文学俱乐部的那些人,除了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先生的父亲和我父亲,还有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斯坦利·马修斯、曼宁·F.福斯、斯塔福德先生。斯塔福德先生后来担任国会图书馆馆长。这家文学俱乐部一直是我很珍视的公共组织,其文学趣味和思想追寻构成了我少女时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父亲约翰·威廉姆森·赫伦和本杰明·哈里森是校友,同毕业于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后来,父亲得到机会,担任学校董事长达五十年之久,一直为学校的利益奋斗。
我丈夫的父亲、大法官阿方索·塔夫脱是耶鲁大学1833届学生,长期担任耶鲁董事会成员。他的五个儿子都毕业于耶鲁大学。另外还有我母亲的哥哥,法官伊萨克·克林顿·柯林斯和我的一个哥哥也毕业于耶鲁大学,我另外一个哥哥毕业于哈佛大学。可见,我和我丈夫的成长环境里,大学传统非常浓郁。
书写童年非常不易,很多记忆一涌而上。尽管童年记忆亲切而又美好,然而一旦进行筛选,却会发现它们又太过普通,几乎不值得一写。我的记忆并没有那么“早”,我的意思是,我并没有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某种极有价值又有特色的记忆。坐在门廊的台阶上看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反倒成为久远而又模糊的记忆,也是我初的记忆。但街上来往的行人其实是士兵,当时我还太小,并不知道我所见证的正是美国内战结束时的和平庆典。
我父亲四十岁左右时,我们一家搬到了俄亥俄州。父亲靠做律师养活我们,后来先后任州议员和总统本杰明·哈里森政府时期的联邦代理律师。但因为要养活一大家,所以父亲两次拒绝接受主审法官的任命。全家一共有十一个孩子,八个女孩,三个男孩,我排行老四。可惜,我记事之前,夭折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
派克大街位于辛辛那提市东边,我家就在那里。附近成片的灰砖房算是当时很时尚的居所。派克大街一直延伸到陡峭的斜坡上。后来这条路铺上了鹅卵石,四轮马车从河边上岸赶路时会发出沉重的踢踏声。永不停歇的得得声和叮当声简直毁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们家的房屋与周边房屋很相像,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在这里度过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快乐的时光。但派克大街对面有两栋房屋与周边房屋风格迥异,看起来壮观得多。正对面有一栋高大华丽的红砖房,方方正正,看起来很威严,那是拉兹·安德森先生的家。拉兹·安德森家有十个男孩,都比我大许多,早在我成年前,他们大多已经去别处了。由于拉兹·安德森家的男孩查尔斯·安德森与我姐姐詹妮·赫伦的婚姻,我一直记得这个幸福的家庭。尤其在我少女时期的后几年,两家关系明显亲密起来。
紧挨着拉兹·安德森先生家北边有个邻居,据说姓辛顿。他家的房屋结构与其他人家完全不同,采用殖民时期低矮的建筑样式,四周绿草如茵,园子里的灌木长得很好。显然,辛顿家的房子也是目前辛辛那提美,甚至是全美国美的住宅建筑。你一看见它,就会想起白宫。事实上两栋房子也的确出于同一位设计师—爱尔兰人詹姆斯·霍本之手。辛顿家的房子轮廓与白宫一样经典,因为只有一层和地下室,看起来比白宫低矮许多。但历经岁月沧桑,这栋房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这栋房子约在1800年左右由马丁·鲍姆先生建成。19世纪初,房子次转手卖给了尼古拉·朗沃思先生,后来,尼古拉·朗沃思家几代人一直生活于此。在我记事前,俄亥俄州成功的商人之一—大卫·辛顿先生买下了这栋房子。在我看来,这栋房子一直属于辛顿家。我十二岁的时候,大卫·辛顿先生的女儿安妮·辛顿嫁给了我丈夫的哥哥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他们一直住在这座老房子里。1901年,大卫·辛顿先生去世后,这儿就被看作是“塔夫脱的家”。
我丈夫的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房屋很快转手给了他人。因此,辛顿家的房子的确是塔夫脱家族在辛辛那提的住处,我一生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之相关。我丈夫在那里接到了总统任命书,并在门前发表接受任命的演讲。1908年12月6日,收到总统任命书的当晚,也是在这里,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召集了一帮好朋友共同庆祝选举获胜。每次回辛辛那提我们必定会在那里歇脚,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夫妇也必定会给予我们慷慨的招待和礼遇。
我在诺斯女士的学校度过了少女时代平静的一段日子,这所学校是辛辛那提广为人知的“托儿所”。赫伦家的姑娘们和塔夫脱家的女孩范尼·塔夫脱都在这里接受过教育。诺斯女士是缅因人,接受过全面的新英格兰教育,完全用新英格兰的方式传授知识,坚持文学和语言教育。完成常规学业任务后,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学习音乐。我每天都会在家里的钢琴上奋力弹奏音节练习。有时我真的很奇怪,周边邻居居然没有抗议。那些年,音乐是我的生活中有趣的一件事,也给我的梦想和人生目标插上了翅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