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14986
编辑推荐
程少軒先生近年主要致力於先秦秦漢出土數術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在數術研究方面頗有心得。本書在簡文釋讀方面多有創見,推動了放馬灘簡乙種《日書》的研究,書中所繪製的反映《鐘律式占》主要元素搭配關係的假想式盤圖及其他圖表也頗有參考價值。此外,本書的研究擺脫了簡帛數術文獻整理的舊有範式,將放馬灘簡乙種《日書》中與式占相關的簡文視爲一個整體,在簡帛數術文獻整理方法上有較大的創新。
内容简介
本書以天水放馬灘秦簡乙種《日書》爲研究對象,作者對其中與式占相關的竹簡進行了重新的綴合、編聯和分篇,系統地分析了各篇的邏輯關係,*終復原出一篇自成系統、可獨立成篇的占卜文獻——《鐘律式占》,並進一步推測《鐘律式占》應與《漢書·藝文志》所載陰陽五行家文獻《黄鍾》等四種與鐘律有關的古書存在聯繫。
目 录
【目録】
章 緒論
節 放馬灘簡概况
第二節 竹簡著録情况
第三節 相關研究概述
一、 放馬灘簡《日書》研究
二、 關於“式”的研究
第四節 研究的目標和方法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方法
三、 參考資料
第二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分篇研究
對古佚書結構的推測
凡例
節 圖表及説明
1.1 干支表
1.2 式圖
1.3 時稱表
1.4 十二律表
1.5 納音五行
1.6 星度
1.7 式圖說明
小結
第二節 卦辭和占辭
2.1 黄鐘(三十六禽占)
2.2 十二律占
2.3 十二律吉凶
2.4 參(三合卦占)
小結
第三節 占卜之方法
3.1 以鐘律數占卜
3.2 以日辰時數占卜
3.3 以餘數占卜
3.4 中數與中律
小結
附:可能歸入《鐘律式占》的竹簡
第三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與放馬灘簡其他内容的關係
節 存在原理的類似
第二節 存在系統的矛盾
第三節 對竹簡編聯情况的推測
第四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的性質
節 古佚書爲式占文獻
第二節 古佚書與“三式”的關係
第三節 古佚書與《漢書·藝文志》
第五章 總結
節 主要觀點回顧
第二節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章 緒論
節 放馬灘簡概况
第二節 竹簡著録情况
第三節 相關研究概述
一、 放馬灘簡《日書》研究
二、 關於“式”的研究
第四節 研究的目標和方法
一、 研究目標
二、 研究方法
三、 參考資料
第二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分篇研究
對古佚書結構的推測
凡例
節 圖表及説明
1.1 干支表
1.2 式圖
1.3 時稱表
1.4 十二律表
1.5 納音五行
1.6 星度
1.7 式圖說明
小結
第二節 卦辭和占辭
2.1 黄鐘(三十六禽占)
2.2 十二律占
2.3 十二律吉凶
2.4 參(三合卦占)
小結
第三節 占卜之方法
3.1 以鐘律數占卜
3.2 以日辰時數占卜
3.3 以餘數占卜
3.4 中數與中律
小結
附:可能歸入《鐘律式占》的竹簡
第三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與放馬灘簡其他内容的關係
節 存在原理的類似
第二節 存在系統的矛盾
第三節 對竹簡編聯情况的推測
第四章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的性質
節 古佚書爲式占文獻
第二節 古佚書與“三式”的關係
第三節 古佚書與《漢書·藝文志》
第五章 總結
節 主要觀點回顧
第二節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 言
【後記】:
……
能有機會撰寫這樣一篇論文,還要感謝上天的眷顧——學生階段,我一直處於優渥的學術環境中,還遇到了許多熱心助我的師友。
……
2006年到復旦讀研究生時,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剛成立不久,遠不如今天這般人多熱鬧。但人少有人少的好處,陳劍老師常帶我們幾個研究生出去喝酒,而且往往是通宵暢飲,一邊喝酒,一邊談人生談理想兼談古文字。很多課堂上、書本中學不到的治學態度、學術規範、研究竅門,都是陳老師在酒精催化後傳功給我的。
……
選擇課題是一時衝動,做起來才發覺自己對秦漢簡牘和數術文獻的積累相當薄弱。好在老師們常給我開小灶。特别是常駐光華樓辦公室的劉釗老師和施謝捷老師教了我很多處理秦漢數術簡帛的知識。劉老師教給我數術入門的途徑,告訴我應該看哪些材料、讀哪些學者的著作,特别囑咐我要仔細讀劉樂賢先生的文章。施老師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通宵工作,而我作爲網管也幾乎每天都熬夜,所以經常深更半夜去他那裏請教問題。我在中心網站發表的關於三十六禽動物名釋讀的文章,就是他放下手頭摹印的工作,一邊抽煙一邊核對字形,一個字一個字指導着我完成的。施老師把自己收藏的資料和整理的釋文給我看,將放馬灘簡前期研究情況介紹給我,還告訴我在圖版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依據字形輪廓釋字的訣竅。
……
2010年10月,我將先期完成的論文主體部分提交給導師審閱。裘老師在參加古文字研究會第18届年會的旅途中,爲我逐字逐句講解了論文。從在機場候機開始,一直講到飛機上,下了飛機還要繼續講。師母心疼裘老師的眼睛,强制叫停。裘老師便把滿是批閱意見的文稿交給我參考。我按照這份批閱意見,將值得保留的章節修訂成一篇6萬字的長文——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史語所集刊》。2011年9月論文答辯前夕,裘老師又審讀了論文全文。時隔一年,裘老師的目力又衰退了。儘管打印稿用更大的字、更大的行距打印,他讀起來仍很吃力,所以只看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由師母念給他聽的。裘老師告訴我,他聽的時候,覺得文中對時稱的處理似乎不太對,完整的時稱不應該是二十四個。他讓我想想有沒有可能是二十八個時稱。我回去驗證,《鐘律式占》果然應該是二十八時稱體系,循此綫索,我還發現時稱與星宿在占卜時用法基本一致,解决了卜法復原的關鍵問題。
……
除了可以時時向各位老師請益,中心的研究生群體也有很好的學習氛圍。我們一起看書,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通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除了古文字還是古文字,是我們的黃金歲月,永遠值得懷念。
……
還有很多師友,或指正錯誤,或惠寄資料,給予我大量幫助。恕我未能一一道來,如果將往事細細列舉,恐怕這則短短的前言無法煞尾。
“一路慶幸貴人幫助”——回顧撰寫論文的經歷,儘管心態與學生時代殊異,但感激之情始終不變。
……
浸淫數術研究數年,對事物的發展有了更多體悟,也使我有了更加樂觀開放的態度。數術文獻的産生,本就源自古人對不可捉摸之命運的探索。以當今的科學眼光看待數術,會覺得其中的思維方式愚不可及。但深入瞭解後會發現,這種被今人目爲封建迷信的東西,其實並非愚昧無知的思想渣滓。古代數術,特别是先秦秦漢的早期數術,是古人站在那時候的知識前沿,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乘法是他們那個時代先進的數學。就像今人不斷强調“算力”是文明程度和生産力水平的標誌一樣,古人也真心希望這種强大的數學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指導萬物。古人相信自然與人文之“道”,蕴含在蓍龜、天文、數字這些有限生命者看起來無比恆常的事物之中。十二鐘律的數是81,九九乘法表的數也是81,這種數學的巧合,在古人看來,是多麼美妙的事情,或許蕴涵著無盡的力量吧。他們用時代前沿的知識,認真地撰寫著作,奮勇地探究未知世界,努力地生活。而我能有機會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思想上碰出火花,與他們會心一笑——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能有機會撰寫這樣一篇論文,還要感謝上天的眷顧——學生階段,我一直處於優渥的學術環境中,還遇到了許多熱心助我的師友。
……
2006年到復旦讀研究生時,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剛成立不久,遠不如今天這般人多熱鬧。但人少有人少的好處,陳劍老師常帶我們幾個研究生出去喝酒,而且往往是通宵暢飲,一邊喝酒,一邊談人生談理想兼談古文字。很多課堂上、書本中學不到的治學態度、學術規範、研究竅門,都是陳老師在酒精催化後傳功給我的。
……
選擇課題是一時衝動,做起來才發覺自己對秦漢簡牘和數術文獻的積累相當薄弱。好在老師們常給我開小灶。特别是常駐光華樓辦公室的劉釗老師和施謝捷老師教了我很多處理秦漢數術簡帛的知識。劉老師教給我數術入門的途徑,告訴我應該看哪些材料、讀哪些學者的著作,特别囑咐我要仔細讀劉樂賢先生的文章。施老師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通宵工作,而我作爲網管也幾乎每天都熬夜,所以經常深更半夜去他那裏請教問題。我在中心網站發表的關於三十六禽動物名釋讀的文章,就是他放下手頭摹印的工作,一邊抽煙一邊核對字形,一個字一個字指導着我完成的。施老師把自己收藏的資料和整理的釋文給我看,將放馬灘簡前期研究情況介紹給我,還告訴我在圖版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依據字形輪廓釋字的訣竅。
……
2010年10月,我將先期完成的論文主體部分提交給導師審閱。裘老師在參加古文字研究會第18届年會的旅途中,爲我逐字逐句講解了論文。從在機場候機開始,一直講到飛機上,下了飛機還要繼續講。師母心疼裘老師的眼睛,强制叫停。裘老師便把滿是批閱意見的文稿交給我參考。我按照這份批閱意見,將值得保留的章節修訂成一篇6萬字的長文——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史語所集刊》。2011年9月論文答辯前夕,裘老師又審讀了論文全文。時隔一年,裘老師的目力又衰退了。儘管打印稿用更大的字、更大的行距打印,他讀起來仍很吃力,所以只看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由師母念給他聽的。裘老師告訴我,他聽的時候,覺得文中對時稱的處理似乎不太對,完整的時稱不應該是二十四個。他讓我想想有沒有可能是二十八個時稱。我回去驗證,《鐘律式占》果然應該是二十八時稱體系,循此綫索,我還發現時稱與星宿在占卜時用法基本一致,解决了卜法復原的關鍵問題。
……
除了可以時時向各位老師請益,中心的研究生群體也有很好的學習氛圍。我們一起看書,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通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除了古文字還是古文字,是我們的黃金歲月,永遠值得懷念。
……
還有很多師友,或指正錯誤,或惠寄資料,給予我大量幫助。恕我未能一一道來,如果將往事細細列舉,恐怕這則短短的前言無法煞尾。
“一路慶幸貴人幫助”——回顧撰寫論文的經歷,儘管心態與學生時代殊異,但感激之情始終不變。
……
浸淫數術研究數年,對事物的發展有了更多體悟,也使我有了更加樂觀開放的態度。數術文獻的産生,本就源自古人對不可捉摸之命運的探索。以當今的科學眼光看待數術,會覺得其中的思維方式愚不可及。但深入瞭解後會發現,這種被今人目爲封建迷信的東西,其實並非愚昧無知的思想渣滓。古代數術,特别是先秦秦漢的早期數術,是古人站在那時候的知識前沿,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乘法是他們那個時代先進的數學。就像今人不斷强調“算力”是文明程度和生産力水平的標誌一樣,古人也真心希望這種强大的數學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指導萬物。古人相信自然與人文之“道”,蕴含在蓍龜、天文、數字這些有限生命者看起來無比恆常的事物之中。十二鐘律的數是81,九九乘法表的數也是81,這種數學的巧合,在古人看來,是多麼美妙的事情,或許蕴涵著無盡的力量吧。他們用時代前沿的知識,認真地撰寫著作,奮勇地探究未知世界,努力地生活。而我能有機會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思想上碰出火花,與他們會心一笑——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