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5019154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
◎全面收录京西地区民谣故事
本书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的一本,杨金凤女士编著。
京西民谣是京西地区长期以来民间口头文学的结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并包含了诸多社会学的内容,是研究京西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京西民谣在北京民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与民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京西民谣传承历史悠久,一些明、清以来的民谣至今依旧在京西一带广泛流传,其中的一些童谣,仍脍炙人口。
本书收录的京西民谣,就包括了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房山区和丰台区五个区的民谣,这五个区在历史文化传承上,特别是民间文化传承上既有独特个性,又互相交融。流传在京西的民谣,既有北京历史上内城所流传的许多民谣,也有带着明显京西地域特色的民谣,这和地理位置有关,也和社会人员结构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京西民谣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有了文字后,被逐渐记录下来并延承至今,很多民谣依旧保留着原生态的风格。通过京西民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京西的历史、自然、社会和人文,它像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几千年来,口头文学是传承我国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说,人民才是优秀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承者,一代代的群体传承,使得京西民谣千百年来繁荣不衰,广泛传播,且留下了社会历史鲜明的民谣。
《京西民谣》2014 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对于记载、传承和保护京西地域民谣、繁荣具有浓郁京西特点的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京西民谣》一书正是留住历史、记录乡愁的极好方式。
《京西民谣》一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部分是京西民谣概述;第二部分是劳动民谣,突出了京西民众过去的生产劳动情景;第三部分是时政民谣,特点鲜明的有近百年历史的石景山制铁所,即现在的首钢公司和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业民谣,有门头沟和房山的矿业民谣;第四部分是京西作为平西抗日游击区及各社会阶层民众创作的抗日民谣,其中包括一部分抗日民歌;第五部分是生活民谣;第六部分是地域特点鲜明、带有草根语言的风物民谣;第七部分是童谣;第八部分是仪式、爱情等民谣。此外还有京西民谣的传承保护。
序 赵 书
序 刘锡诚
前言
第 一 章
京西民谣概述
第 二 章
京西劳动民谣
第 三 章
京西时政民谣 45
第 四 章
京西抗日民谣 65
第 五 章
京西生活民谣 117
第 六 章
京西风物民谣 139
第 七 章
京西童谣 199
第 八 章
仪式歌、情歌及其他 227
后记 239
《古谣谚》言:“谣与歌相对。则有徒歌合乐之分。”《毛诗》也有“曲合者为歌,徒者为谣”之说。讲的是民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的基本定义。民谣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口头文学,世代口耳相传。民谣的内容非常丰富,上至皇族国事,下至顽童情趣,可谓包罗万象,包涵了广博深厚的社会生活知识。民谣以精练的语言、快捷的传播形式、广为流传的传播特性、社会各阶层都易于接受的文学形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是精短而优美的诗,是犀利闪光的剑,是童稚无邪的笑,是喜庆吉祥的祝福,是鼓舞人
心的快捷的民间文学形式,是大众心灵爱憎情感的真切表达,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愉悦身心的载体和沟通人际关系的纽带。其表达方式朗朗上口,以民众朴实真切的语言记录下了民风民俗,特别是一些抗日歌谣,反映了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鼓舞了人们的信念,赞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民谣是民众参与广泛的民间文学创作形式之一,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
笔者采集整理了京城之西地域内流传至今的部分民谣,包括了劳动民谣、时政民谣、生活民谣等十几个类别,主要以在石景山地区流传的民谣为基础,涵盖了部分门头沟区、海淀区、房山区、丰台区等京西地区的脍炙人口的民谣。石景山区有特色鲜明的工业民谣,1919年先后建起的龙烟铁矿厂和发电厂,成为京西工业民谣产生的土壤;石景山地区的农业民谣也带有京西独特的文化印迹,因为石景山有永定河穿区而过,区域内有三分之一的山地面积,使其所产生的农业民谣不同于纯平原地区的农业民谣。由于石景山区是京城通往张家口、内蒙古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通道,又形成了驼铃古道文化,交织着塞外文化、皇城文化、游牧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虽然石景山区地域面积仅有86平方公里,距天安门16公里,但却占有优厚的地理位置。它处于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上,同时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略有起伏,历史上被称为“燕都仙山”。其“东临帝阙,西濒浑河”,形成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多彩文化内容,而民谣是其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组成部分之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