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04582
编辑推荐
吕碧城是中国近代妇女革命史、文学史、教育史和思想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她那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折射出一个时代社会变革和一代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叔炎创作的《吕碧城传(许你一生碧色倾城)》记叙了民国时期一代才女吕碧城的传奇人生,从而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内容简介
大家都明白,民国是个充满战争,极度混乱的年代。然而在那样的时代,女权,妇女解放并没有随着国家动荡而荒废殆尽,相反还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女性得到解放。在这众多女性人物中间,有一个人物很是惹人羡慕。
她虽为红粉,却有巾帼之誉。她痛恨黑暗、同情弱小,又倡导佛学,力主护生。她曾是袁世凯的总统秘书,是“近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也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还是中国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位女编辑,中国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她姿容优雅,身边一直不缺少优秀的追求者,可始终觉得无可称心之人,终独身终老。
她虽为红粉,却有巾帼之誉。她痛恨黑暗、同情弱小,又倡导佛学,力主护生。她曾是袁世凯的总统秘书,是“近三百年来后一位女词人”,也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还是中国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位女编辑,中国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她姿容优雅,身边一直不缺少优秀的追求者,可始终觉得无可称心之人,终独身终老。
目 录
章 有荷初长成
1.1 诗书世家
1.2 初绽之荷
1.3 呓语童年
1.4 亲爱的树洞
第二章 风波恶
2.1 家庭巨变
2.2 没遇见,所以不再见
2.3 霜雪幽兰
2.4 蜕变
2.5 英敛之
第三章 我的前那拉时代
3.1 初露锋芒
3.2 交游
3.3 错的人
3.4 颜如玉,又如何
第四章 女权的
4.1 碧色可倾城
4.2 女校长
4.3 来世再重逢
4.4 背影
4.5 不遇天人目不成
第五章 凤栖
5.1 磨镜成尘
5.2 伟大与渺小
5.3 总统秘书
5.4 冠冕上的点缀
5.5 高处不胜悲
第六章 围城,霓裳
6.1 多面人生
6.2 蝶舞
6.3 佛与道的抉择
6.4 人间七月天
6.5 电梯困境
第七章 落花云水
7.1 留学哥大
7.2 护生
7.3 用眼睛素描一切
7.4 我到人间只此回
吕碧城年谱
1.1 诗书世家
1.2 初绽之荷
1.3 呓语童年
1.4 亲爱的树洞
第二章 风波恶
2.1 家庭巨变
2.2 没遇见,所以不再见
2.3 霜雪幽兰
2.4 蜕变
2.5 英敛之
第三章 我的前那拉时代
3.1 初露锋芒
3.2 交游
3.3 错的人
3.4 颜如玉,又如何
第四章 女权的
4.1 碧色可倾城
4.2 女校长
4.3 来世再重逢
4.4 背影
4.5 不遇天人目不成
第五章 凤栖
5.1 磨镜成尘
5.2 伟大与渺小
5.3 总统秘书
5.4 冠冕上的点缀
5.5 高处不胜悲
第六章 围城,霓裳
6.1 多面人生
6.2 蝶舞
6.3 佛与道的抉择
6.4 人间七月天
6.5 电梯困境
第七章 落花云水
7.1 留学哥大
7.2 护生
7.3 用眼睛素描一切
7.4 我到人间只此回
吕碧城年谱
前 言
她们是民国的百媚千红,而她是其中张扬的一种。她幼年坎坷,少年得志,她是《大公报》位女编辑,她是女权运动的先驱,独自离家出走追求自由,她才华横溢,文字生辉,被誉为三百年来女词人。她二十三岁就当上了北洋女子学堂的校长,开始了人生辉煌的旅程。她是政坛明星,是总统袁世凯的秘书,经常出入中南海。她的光环足以倾国,足以倾城,她有很多追求者,可她却孤独到老,她看上的男子不多。曾说,
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已经结婚,诸宗元又太老,但是她从来没后悔过这样的选择。她游走在大上海,短短两年就集聚起可观的财富,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而她暮年,却成为了佛教徒。她就是吕碧城。有个女性朋友曾对我开玩笑:“天行健,女子以自强不息。”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忆犹新。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吕碧城。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寡妇,守寡近二十年,于是得了一块贞节牌坊,有一天,她与姐妹们坐在院子里,姐妹们都好奇地问她这几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说,晚上她熬不住的时候,她就会抛出一把钱币,然后在漆黑中摸索着去捡,等她一一捡回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快虚脱了,于是心如止水,万念俱熄。这就是旧时代女子的生活惨象。这种惨象,不由得吕碧城不站出来反对,她离家出走,荣登《大公报》女编辑的宝座,振臂一呼,女权兴起。我想,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触使我去写吕碧城。她是一个生命的强者,她背后没有另一半的支持,她用她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她的成功告诉男权社会的女人们,女子也是天,不是任何男子的附属物。
世界如此险恶,你的内心究竟要多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好的方法,就是复制强者,以强者为精神领袖。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没有人可以被复制,也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环境,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带来不同的命运,相似的成功只是个人性格上的成功罢了。生长在逆境里的人,与长于深宫活在妇人之手的人,性格肯定迥异。吕碧城幼年丧父,不幸的家庭风波使得她明白了什么叫做特立独行,她写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诗:“泪到多时原易淡。”我读到它的时候,心里有小小的震撼,当一个人承受的苦难多了,苦难就不再是苦难,
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哭哭啼啼,原来这就是刚毅,顽强,坚持的意义,无比强大的免疫力。而现实中,不是人人都会遇见这些苦难,
也不是人人都能练就强大的个性。这就是宿命。苦难、机遇,都是宿命中的礼物。所以,每个人想做强者无可厚非,但没条件做的时候,不如先做自己。吕碧城的才华足以支撑她成为一个强者。她遇上了一个不好不坏的时代,她的才华才得以施展,成为一代女词人。我觉得,在创作上,她把闺怨题材扩展到关心国家命运是件了不起的事,她的词风既有雄奇瑰丽、豪迈多姿的豪放,又有深情绵邈、凄婉迷惘的婉约。她旅居海外时,又经常将自来水钢笔、冰激凌这些新事物引入诗词,意境新颖,突破了古人。吴宓的《空轩词话》
评价她:“其所作,可上比李易安,而又别辟蹊径。”文艺到比肩李清照,让人无法不爱。但我又恨她的完美主义。由于她的身份地位,她对婚姻的憧憬,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婚姻对她来说也许太过神圣,以至于她从来不肯委屈自己,对方如果不是十全十美,也是十全九美。这样的要求,她至死不渝。也许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也许是她接触宗教以后,看透了婚姻的虚无,后,她选择了独身,做了一代剩女。我无法理解,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矛盾的人,对待天下,她无私;对待爱情,她又无比自私,她爱的始终是她自己。而她孤独走下去的勇气,又让人钦佩。审视吕碧城,就像在万花筒里观看五彩斑斓的世界,不同的色彩代表她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心情。夜深了,键盘绽放开的文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老旧。时光就是这样微妙的泛黄。
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已经结婚,诸宗元又太老,但是她从来没后悔过这样的选择。她游走在大上海,短短两年就集聚起可观的财富,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而她暮年,却成为了佛教徒。她就是吕碧城。有个女性朋友曾对我开玩笑:“天行健,女子以自强不息。”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忆犹新。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吕碧城。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寡妇,守寡近二十年,于是得了一块贞节牌坊,有一天,她与姐妹们坐在院子里,姐妹们都好奇地问她这几十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说,晚上她熬不住的时候,她就会抛出一把钱币,然后在漆黑中摸索着去捡,等她一一捡回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快虚脱了,于是心如止水,万念俱熄。这就是旧时代女子的生活惨象。这种惨象,不由得吕碧城不站出来反对,她离家出走,荣登《大公报》女编辑的宝座,振臂一呼,女权兴起。我想,就是这样一种精神触使我去写吕碧城。她是一个生命的强者,她背后没有另一半的支持,她用她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她的成功告诉男权社会的女人们,女子也是天,不是任何男子的附属物。
世界如此险恶,你的内心究竟要多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好的方法,就是复制强者,以强者为精神领袖。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没有人可以被复制,也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环境,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带来不同的命运,相似的成功只是个人性格上的成功罢了。生长在逆境里的人,与长于深宫活在妇人之手的人,性格肯定迥异。吕碧城幼年丧父,不幸的家庭风波使得她明白了什么叫做特立独行,她写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诗:“泪到多时原易淡。”我读到它的时候,心里有小小的震撼,当一个人承受的苦难多了,苦难就不再是苦难,
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哭哭啼啼,原来这就是刚毅,顽强,坚持的意义,无比强大的免疫力。而现实中,不是人人都会遇见这些苦难,
也不是人人都能练就强大的个性。这就是宿命。苦难、机遇,都是宿命中的礼物。所以,每个人想做强者无可厚非,但没条件做的时候,不如先做自己。吕碧城的才华足以支撑她成为一个强者。她遇上了一个不好不坏的时代,她的才华才得以施展,成为一代女词人。我觉得,在创作上,她把闺怨题材扩展到关心国家命运是件了不起的事,她的词风既有雄奇瑰丽、豪迈多姿的豪放,又有深情绵邈、凄婉迷惘的婉约。她旅居海外时,又经常将自来水钢笔、冰激凌这些新事物引入诗词,意境新颖,突破了古人。吴宓的《空轩词话》
评价她:“其所作,可上比李易安,而又别辟蹊径。”文艺到比肩李清照,让人无法不爱。但我又恨她的完美主义。由于她的身份地位,她对婚姻的憧憬,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婚姻对她来说也许太过神圣,以至于她从来不肯委屈自己,对方如果不是十全十美,也是十全九美。这样的要求,她至死不渝。也许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也许是她接触宗教以后,看透了婚姻的虚无,后,她选择了独身,做了一代剩女。我无法理解,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矛盾的人,对待天下,她无私;对待爱情,她又无比自私,她爱的始终是她自己。而她孤独走下去的勇气,又让人钦佩。审视吕碧城,就像在万花筒里观看五彩斑斓的世界,不同的色彩代表她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心情。夜深了,键盘绽放开的文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老旧。时光就是这样微妙的泛黄。
在线试读
章初绽
1.1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依旧如歌,有时高唱皓日长风,有时低吟春花秋月,多少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化作了激昂与婉转的音符,至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民国的时代,正如一首歌,有太多让我们迷醉的画面:身着旗袍的少女,在阁楼上打扮她的早春三月;知名大学里的老师与学生,在激烈地探讨国家民族的命运;老茶馆里的慵懒客人,闲侃天南海北,风月情事……,这一切,有如从一张老唱盘里流淌而出,弥漫着浓郁缱绻的味道。
在民国这台留声机里,应该有一个音符,有那么一个女子,打破尘封的记忆,向我们缓缓走来,她用磊磊的襟怀,绝世的才情,独自点染出一段姹紫千红的人间流年。
她就是吕碧城,公元1883年的阴历六月降临人世。这个幼小的精灵,在炎炎夏日来到凡间,她宛如一枝刚露尖尖角的小荷,恰遇这风和日丽,簟纹如水的日子,有些明净,有些素洁。亦如一阵消夏的凉风,给家人带来无限清爽之感。吕碧城的父亲,是当时的山西学政吕凤岐,字瑞田,别号石柱山农,安徽旌德人。
旌德位于黄山北麓,皖南地区,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印象中,皖南应是第二个江南,这里斜风细雨,白墙黛瓦,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徽式建筑,一处处的巍然屹立的贞节牌坊,其间,有多少学者才子凭着一枝饱满的笔,写尽了离愁别怨,桃红菊黄;又有多少贞洁烈女,等尽了人世沧桑,只为守住心中的那颗朱砂。如今,只要手触精美的石雕,瞻仰秀丽的字画,依然会感觉到一种淡雅,一种无奈。
有时候,我们对待风景真是辜负了,辜负是什么?就是关注该关注的,遗漏不该遗漏的。对于旌德这道风景,我们只知道它被“两山一湖”环绕,诗意地存活于清山秀水之间,却遗漏了潜藏在它背后的文化意蕴。
旌德,顾名思义,即旌表有德之人。明清两代,旌德的孝子贞妇层出不穷,他们恪守封建道德,受到统治者的旌表嘉奖,尤其是贞妇,牺牲了生命中宝贵的青春年华,为死去的丈夫守寡,甚至殉葬。她们给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光,莫大的美誉,而她们自己,亦被这冰冷的枷锁羁绊一生,无怨无悔,留下了一声声无尽的叹息。
总觉得,地名中有个“德”字的地方,定要有山水来匹配,才会惊艳。有人说草木无情,其实不然,我们爱山的仁慈,仁慈地承载一切,让人可以登高望远,放宽胸怀;我们也爱水的高洁,无私地洗涤别人,污染自己。汉儒董仲舒的《山川颂》讲道:“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在儒者眼里,一山一水,一枝一叶,都有德性,它们就像年高德劭的长者,擅长于循循善诱,教化世人,同时又以和善的目光,看着日月的盈昃,人事的变迁。
也许,这便是读书人心中真正的旌德吧。所以,降生在此的人,仿佛就是一只来自前世的狐,要在今生苦心修炼,才能成就善果,了却宏愿。而修炼的过程,则是向无言的山水,讨教有德的人生。是的,如何去做孝子贤孙、贞女节妇,才是他们的使命。
吕氏家族正是在这德山德水,诗书礼乐中很规矩地完成了必修课,这个家族,是近代吕姓家。仅在清朝,吕氏中进士者达11人之多,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更是家族的翘楚,33岁中举,40岁中进士,选庶吉士,《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以自己的才华获取功名,光宗耀祖,便是大孝。吕凤岐做到了,他在众人眼里,无负于旌德这一方水土。
但是,吕碧城没有在旌德出生,而是出生在山西太原,只因吕凤岐时任山西学政。吕凤岐在山西任上,与后来的维新人士杨深秀交往颇深,濡染了新的思想,又与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筹办书院,励精图治,山西的空气为之一新。命运之神把吕碧城的出生地选择在太原,而不是旌德,是否预示了她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一个旧时代的叛逆?
吕碧城究竟有着怎样的使命?我们要追寻她走过的路,涉过的河,重新撷取退隐在历史背后的红尘往事。一颗星的痕迹,在雾霭的消散中,渐渐清晰,成为神秘而又温暖的指引。
1.1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依旧如歌,有时高唱皓日长风,有时低吟春花秋月,多少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化作了激昂与婉转的音符,至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民国的时代,正如一首歌,有太多让我们迷醉的画面:身着旗袍的少女,在阁楼上打扮她的早春三月;知名大学里的老师与学生,在激烈地探讨国家民族的命运;老茶馆里的慵懒客人,闲侃天南海北,风月情事……,这一切,有如从一张老唱盘里流淌而出,弥漫着浓郁缱绻的味道。
在民国这台留声机里,应该有一个音符,有那么一个女子,打破尘封的记忆,向我们缓缓走来,她用磊磊的襟怀,绝世的才情,独自点染出一段姹紫千红的人间流年。
她就是吕碧城,公元1883年的阴历六月降临人世。这个幼小的精灵,在炎炎夏日来到凡间,她宛如一枝刚露尖尖角的小荷,恰遇这风和日丽,簟纹如水的日子,有些明净,有些素洁。亦如一阵消夏的凉风,给家人带来无限清爽之感。吕碧城的父亲,是当时的山西学政吕凤岐,字瑞田,别号石柱山农,安徽旌德人。
旌德位于黄山北麓,皖南地区,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印象中,皖南应是第二个江南,这里斜风细雨,白墙黛瓦,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徽式建筑,一处处的巍然屹立的贞节牌坊,其间,有多少学者才子凭着一枝饱满的笔,写尽了离愁别怨,桃红菊黄;又有多少贞洁烈女,等尽了人世沧桑,只为守住心中的那颗朱砂。如今,只要手触精美的石雕,瞻仰秀丽的字画,依然会感觉到一种淡雅,一种无奈。
有时候,我们对待风景真是辜负了,辜负是什么?就是关注该关注的,遗漏不该遗漏的。对于旌德这道风景,我们只知道它被“两山一湖”环绕,诗意地存活于清山秀水之间,却遗漏了潜藏在它背后的文化意蕴。
旌德,顾名思义,即旌表有德之人。明清两代,旌德的孝子贞妇层出不穷,他们恪守封建道德,受到统治者的旌表嘉奖,尤其是贞妇,牺牲了生命中宝贵的青春年华,为死去的丈夫守寡,甚至殉葬。她们给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光,莫大的美誉,而她们自己,亦被这冰冷的枷锁羁绊一生,无怨无悔,留下了一声声无尽的叹息。
总觉得,地名中有个“德”字的地方,定要有山水来匹配,才会惊艳。有人说草木无情,其实不然,我们爱山的仁慈,仁慈地承载一切,让人可以登高望远,放宽胸怀;我们也爱水的高洁,无私地洗涤别人,污染自己。汉儒董仲舒的《山川颂》讲道:“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在儒者眼里,一山一水,一枝一叶,都有德性,它们就像年高德劭的长者,擅长于循循善诱,教化世人,同时又以和善的目光,看着日月的盈昃,人事的变迁。
也许,这便是读书人心中真正的旌德吧。所以,降生在此的人,仿佛就是一只来自前世的狐,要在今生苦心修炼,才能成就善果,了却宏愿。而修炼的过程,则是向无言的山水,讨教有德的人生。是的,如何去做孝子贤孙、贞女节妇,才是他们的使命。
吕氏家族正是在这德山德水,诗书礼乐中很规矩地完成了必修课,这个家族,是近代吕姓家。仅在清朝,吕氏中进士者达11人之多,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更是家族的翘楚,33岁中举,40岁中进士,选庶吉士,《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以自己的才华获取功名,光宗耀祖,便是大孝。吕凤岐做到了,他在众人眼里,无负于旌德这一方水土。
但是,吕碧城没有在旌德出生,而是出生在山西太原,只因吕凤岐时任山西学政。吕凤岐在山西任上,与后来的维新人士杨深秀交往颇深,濡染了新的思想,又与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筹办书院,励精图治,山西的空气为之一新。命运之神把吕碧城的出生地选择在太原,而不是旌德,是否预示了她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一个旧时代的叛逆?
吕碧城究竟有着怎样的使命?我们要追寻她走过的路,涉过的河,重新撷取退隐在历史背后的红尘往事。一颗星的痕迹,在雾霭的消散中,渐渐清晰,成为神秘而又温暖的指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