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77893
无论家长们听了多少解释孩子本质的理论、帮助孩子发展的原理,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孩子一直吃手怎么办?孩子到了不该尿裤子的年龄还在尿裤子怎么办?孩子一直拿着安慰物不放怎么办?
在养育者焦虑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儿童发展专业知识的缺失。李跃儿在这本书中以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40年与孩子打交道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解答了家长普遍的疑惑,并给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应对方法。
爱孩子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理解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阅读这本书,能够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真实的行为与心理的变化,让家长更从容地处理和孩子相处的细节。 可以常备本书作为实用的育儿工具,遇到类似问题随时翻看查阅,获得帮助。
推荐序
李跃儿和她的芭学园
新版自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章 宝宝吃手,究竟该不该管——如何应对孩子吃手?
节 孩子吃手在0-2岁
1. 不让吃手,会不会影响宝宝心理?
2. 孩子吃手,父母是否应该干涉?
3. 宝宝停止过吃手,现在又吃起来了,怎么办?
第二节 孩子吃手在2-3岁
4. 欣欣两岁了,为什么依然在吃手?
5. 女儿近老爱吃手,是出于什么原因?
6. 我到底该不该帮孩子戒掉吃手?
第三节 孩子吃手在3-4岁
7. 为什么儿子上幼儿园后开始吃手指了?
8. 如何帮孩子戒掉吃手上瘾?
9. 女儿近开始吃手、啃指甲,为什么?
第四节 孩子吃手在5岁
10. 女儿从几个月吃手吃到现在,怎么办?
第二章 尊重生命本能——如何用好安慰物?
节 安慰物在0-2岁
11. 宝宝睡觉时用浴巾当安慰物,正常吗?
12. 宝宝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这样正常吗?
13. 宝宝一分钟都离不开我,怎么办?
第二节 安慰物在2-3岁
14. 孩子为什么喜欢扯毛衣上的毛?
15. 儿子喜欢摸我的乳房,正常吗?
16. 女儿每天都要带着一块布上幼儿园,怎么办?
第三节 安慰物在3-4岁
17. 孩子多大才能戒掉安慰物?
18. 孩子喜欢抚摸布制品,怎么办?
19. 孩子喜欢把异物放到嘴里咬,怎么办?
第四节 安慰物在4-5岁 /
20. 女儿迷恋安慰物,该不该刻意戒掉?
21. 孩子捏了4年毛毛,怎么办?
第三章 正确把握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对世界的信任?
节 安全感的问题在0-2岁
22. 宝宝病愈后明显爱哭,安全感严重不足,怎么办?
23. 宝宝没有安全感,是否和保姆有关系?
24. 孩子很顺从,是缺乏安全感吗?
25. 孩子病愈后为什么特别黏妈妈?
第二节 安全感的问题在2-3岁
26. 女儿非常害怕小朋友,怎么办?
27. 孩子老是做梦,是否跟安全感有关?
第三节 安全感的问题在3-4岁
28. 孩子怕玩具被抢,是安全感不够吗?
29. 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还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30. 女儿一直不适应环境的变化,是缺乏安全感吗?
第四节 安全感的问题在4-6岁
31. 男孩子处处小心,是不是安全感不足?
32. 孩子越来越任性,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33. 怎样重塑孩子的安全感?
第四章 让分离不再痛苦——如何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
节 分离焦虑在0-1岁
34. 孩子睡觉时也会有分离焦虑吗?
35. 女儿出现分离焦虑,是假期整天陪着她导致的吗?
36. 宝宝为什么总离不开爸爸?
第二节 分离焦虑在1-2岁
37. 孩子的分离焦虑有所好转,应该如何巩固?
38. 如何正确对待分离焦虑中的孩子?
39. 为什么孩子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第三节 分离焦虑在2-3岁
40. 妈妈一去上班孩子就大哭,怎么办?
41. 如何把与孩子分离带来的伤害降到小?
42. 女儿有分离焦虑,一定要爸爸抱着睡,怎么办?
第四节 分离焦虑在3-4岁
43. 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妈妈需要做什么?
第五节 分离焦虑在4-5岁
44. 孩子越大,分离焦虑怎么反而越严重了?
45. 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次分离?
第五章 好的教育在细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节 孩子的恐惧在0-2岁
46. 孩子会莫名地恐惧,是怎么回事?
47.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该如何引导?
48. 如何让孩子不害怕医院和医生?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李跃儿
(一)
自从我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正确的方法以帮助孩子成长,我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只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合适的时机,我都会把教育的原理以及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告诉家长,让他们以这些为基础,去观察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希望他们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我发现,无论我费了多少心思,试图用理想、根本的方法去帮助家长,其效果却非常令我吃惊!因为,无论家长们听了多少解释孩子本质的理论、帮助孩子发展的原理,后向我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孩子一直吃手怎么办?孩子到了不该尿裤子的年龄还在尿裤子怎么办?孩子一直拿着安慰物不放怎么办?
放眼望去,身边还有很多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了解孩子的人,还有很多没有学习过如何正确帮助孩子的人,大多数父母连提问的意识都没有,直接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好恶去对孩子的正常发展行为横加干涉,并且经常对孩子一些美好、珍贵的学习行为进行阻挠。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通过学习才能会做,从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到为了生存所要去做的各种工作,都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意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胜任。但是,很少有人会觉得养育一个孩子也需要经过学习。我们在完全不懂得人类的成长规律和生命需要时,大胆地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勇敢”地用一个外行的思维以及不适于传承的个人特质去影响着孩子。我们辛辛苦苦养大一个孩子,却在他需要理解的时候,我们没有理解;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没有帮助;在他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没有支持;在他需要我们为他建构的时候,我们没有为他建构;后,我们却希望他成为这个世界上秀的人。
当我们发现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就开始把怨恨投向孩子,坚定地认为是孩子不好。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无论孩子抱怨父母也好、父母抱怨孩子也好,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为了人类和民族所承载的责任感,每一对父母都必须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使他们先天的气质获得很好的发展,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得完善,使他们心理健康,这样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够保证优质不变,才能使每一个人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使每一个在群体中生活的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否则,企业找不到可用的人才,民族找不到堪当的领袖,学校找不到胜任的老师,女人找不到忠厚的丈夫,男人也找不到贤德的妻子,这样的话,就算有蓝天白云,人们也将生活在充满荆棘和心灵污染的环境中。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这些花时间寻找真理的人,花时间探索正确教育方法的人,要承担起一个使命,就是把自己知道的基础常识告诉每一个父母,把人类本质的秘密告诉每一个父母,帮助他们变成会养孩子的人。这本书经过了漫长的积累过程,把家长们平常疑惑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搜集起来,用通俗的方式进行解答。当家长们对孩子的某种现象或行为感到疑惑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看这本书,疑惑也许就及时消除了。
在疑惑消除之后,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知道在当下的问题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以什么样的行为来帮助孩子,也许对孩子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这本书有幸唤醒了家长们,让家长们想要更系统地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可以再看看我写的另外一本书《关键期关键帮助》。这本书描述了在0-6岁这个建构基础人格的关键时期,孩子所带有的生物性的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年龄段是什么样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正常的发展行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活动来帮助孩子实施他们的发展计划。
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决家长的一些疑惑,并且能够唤醒家长去学习、去了解我们人类在幼年时到底是什么样子。就像了解一粒种子,我们如何种,它才能发芽;如何帮助它,它才能结果。
(二)
在第二版的这本书里,相较于初版,我们重新编排了结构,把同一类问题划分成不同的年龄段来回答,且标题更加清晰,回答更加聚焦。
比如说吃手的问题,看上去“吃手”只是一个词,但在孩子发展的本质中,3个月孩子的吃手、1岁孩子的吃手、4到5岁孩子的吃手和10岁孩子的吃手,性质完全不同。所以读者朋友们,当你看到关于吃手的问题时,如果只看到“吃手”这个词,或许会觉得很重复,但如果你仔细地看,就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吃手有不同的含义,应采取的对待态度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吃手的问题上,我在每个年龄段选择了一到两个案例来进行解答,并把解决方案以“大李老师来帮忙”的形式写在案例之后,供大家参考。
又比如说尿裤子,在两岁半时是一个正常的发展现象,但是孩子每次上厕所解不出来,却在家里任何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解,这说明孩子出现问题了。孩子在五岁之前所出现的正常发展状态,家长如果不知道,在很多时候会把这些正常发展状态当成问题去对待。就像果农不知道果树会先开花再结果实,以为树会直接长出果实一样,所以到果树开花时,果农就以为果树出毛病了,把一朵一朵花都摘掉,后害得果树结不出果子。果树年被破坏了,第二年还会再开花,人的每一个发展期却都不可重复,所以家长需要通过这本答疑书籍来了解孩子所出现的行为,哪些是正常发展状态,哪些是真的出现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正确的解决方法又是怎样的。
这本书积累了我和我的团队几十年面对孩子的探索经验,所以提供给家长们,希望家长们能够人手一本,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翻一翻、查一查,也许就不会用错误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了,看完这本书家长也许能够更加理解孩子了。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书,里面的解决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也不能适用于在所有情境下发生同样问题的孩子,所以,书上所建议的解决方案,仅供家长们参考。也就是起到引发思考、抛砖引玉的作用,家长们一定要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来灵活处理,不能生搬硬套。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学龄前儿童的一些行为特点,这些行为很普遍,但是大人们通常认为是不正常的,并且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伤害了孩子。实际上这些行为反映了孩子的一些心理,大人们没有正确地去理解。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读者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看了之后以前不理解孩子的地方终于理解了。孩子的成长都会有一个内在的规律和秘密,只是大人老是用已经世俗了的眼睛和思维去看孩子,就会看出许多孩子的问题和不对的地方。实际上,应该改变的恰恰是家长。这本好书推荐给所有爱孩子但不会爱的家长。
读者
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背后的原因,还告诉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哪些行为、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这是一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总结出来的工具书,通过孩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如何做好父母。
读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