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130174
目 录
1不安分的人
2十八青年沪上学艺
3牛已经到了岸上
4小马拉大车
5小乡镇有了外来客
6分化与蜕变
7进军水务
8资本魔镜
9失败者,其言也善
10环保领路人
11环保新势力
12接班人
后记宜兴环保还会崛起吗?
在线试读
知识而受到批评或批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邓小平特别在1978年他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主基调,以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姜达君与他的同学算是比较幸运的一群人。
在北京,经过了十个月的学习和等待,他们等来了再次分配的机会。其中,姜达君与其他6人,重新分配到位于上海的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公开的资料显示,华东建筑设计院是建工部直属的设计院,成立于l952年,是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甲级建筑设计院之一。这样的结果是姜达君梦寐以求的,他在设计院专门设计给排水工艺工程。新的单位、新的岗位让姜达君等人感到如鱼得水,他们在设计院里潜心开展工作。
很长一段时问,上海可以说是宜兴人向往的一片热土。近现代以来,如中国近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徐悲鸿、一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等很多宜兴籍名人都曾在年轻的时候踏上上海,开始了学习、事业的起点。姜达君此刻感到颇为幸运。
在上海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姜达君开始惦记老家的兄弟姐妹们。姜家一家有六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后过继给他人,姜达君是家里的老大,他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姜达君没有像一般的同龄人那样,着急张罗自己的婚事,而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赚来的钱存下来寄回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