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273086丛书名: 中国节日志
编辑推荐
走近中国,从走近中国节日开始。
内容简介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巍峨秀丽,秀峰林立,远眺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山。莲花山”花儿会”是莲花山周边三州六县的各族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的传统歌会。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历时六天。每年花儿会开始时,数万名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至莲花山,逛庙会、浪山、唱”花儿”;到了六月初四下午又都陆续下山,来到莲花山麓、王家沟门的河滩地,分散于小树林中,夜以继日漫”花儿”、对歌;至初六日,人们再转场到紫松山漫歌、赛歌,到娘娘庙烧香拜佛及还愿,观赏盛大的”花儿”演唱会及擂台赛,声势十分浩大。
目 录
目录
综述 001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与莲花山花儿分布 003
二、莲花山花儿会节日名称与流布 005
三、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历史渊源与流变 009
四、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基本内容 012
五、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主要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018
志略 023
一、节日时空 025
六月初一 025
行进路线 027
庙宇 028
莲花宝殿 031
娘娘殿 033
金顶 033
玉皇阁 035
王家沟门 035
紫松山 036
冶力关 038
二、组织 040
莲花山寺管会和佛教协会 040
康乐县花儿艺术家协会 041
临夏州花儿委员会 043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043
唱花班子 043
莲花山花儿会的官方组织 045
串班长 045
花儿唱家 047
掌柜的 048
三、节日缘起 049
三仙女的传说 049
金花娘娘的传说 051
天神驱虎筑庙的传说 051
马莲绳绳拦路的传说 052
班辈石的传说 052
四、仪式活动 054
莲花山寺开光仪式 054
诵经法会 056
逛庙会 057
足古川尕浪桥聚会 058
唐坊滩联欢 059
浪山 060
拦路对歌 061
山路漫歌 062
沿路听歌 063
金顶放歌 064
王家沟门唱花儿活动 066
王家沟门饮酒夜歌 067
紫松山娘娘湾祭拜 068
紫松山六月六漫歌 069
紫松山花儿演唱会 071
紫松山场饮酒歌别 073
唱花儿的一般禁忌 074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075
莲花山令 076
北路花儿 076
东路花儿 077
西路花儿 077
整花 078
散花 079
单套花儿 079
双套花儿 079
敬神花儿 080
求雨、散雹花儿 081
求子花儿 082
爱情花儿 083
生活花儿 084
时政花儿 085
搭喜花儿 087
独唱与合唱 088
对唱 089
赋 090
比喻 090
兴 091
顶针与回环 092
对仗 093
儿化音 093
方言俗语 093
衬词 094
尾声 095
音阶调式 096
旋律节奏 096
曲式结构 096
莲花山花儿的传说 097
唱山歌庆祝庙宇落成的传说 097
一转山的莲花山 098
洗山雨的传说 099
六、游艺娱乐 100
行酒令 100
看戏 102
投圈 102
走亲访友 103
交友约会 105
请客 106
七、节日用品 107
油果子 107
粽子 109
牛肉拉面 110
手抓羊肉 111
糖果 112
青稞酒 113
节庆服饰 114
花伞 114
扇子 116
毛红 117
八、节日文献 119
花儿集 119
花儿通论 120
西北花儿学 121
洮州花儿散论 121
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 122
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 122
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 122
中国花儿学史纲 123
丝绸之路的口传民歌花儿的研究(日文版) 124
中国花儿文化编年史略 124
中国花儿曲令全集 125
调查报告 127
甘肃省康乐县2010年莲花山花儿会调查报告 129
莲花山四代花儿歌手调查报告 165
莲花山花儿会唱花班子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186
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社会功能的历史流变 204
附录 225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0
综述 001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与莲花山花儿分布 003
二、莲花山花儿会节日名称与流布 005
三、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历史渊源与流变 009
四、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基本内容 012
五、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的主要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018
志略 023
一、节日时空 025
六月初一 025
行进路线 027
庙宇 028
莲花宝殿 031
娘娘殿 033
金顶 033
玉皇阁 035
王家沟门 035
紫松山 036
冶力关 038
二、组织 040
莲花山寺管会和佛教协会 040
康乐县花儿艺术家协会 041
临夏州花儿委员会 043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043
唱花班子 043
莲花山花儿会的官方组织 045
串班长 045
花儿唱家 047
掌柜的 048
三、节日缘起 049
三仙女的传说 049
金花娘娘的传说 051
天神驱虎筑庙的传说 051
马莲绳绳拦路的传说 052
班辈石的传说 052
四、仪式活动 054
莲花山寺开光仪式 054
诵经法会 056
逛庙会 057
足古川尕浪桥聚会 058
唐坊滩联欢 059
浪山 060
拦路对歌 061
山路漫歌 062
沿路听歌 063
金顶放歌 064
王家沟门唱花儿活动 066
王家沟门饮酒夜歌 067
紫松山娘娘湾祭拜 068
紫松山六月六漫歌 069
紫松山花儿演唱会 071
紫松山场饮酒歌别 073
唱花儿的一般禁忌 074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075
莲花山令 076
北路花儿 076
东路花儿 077
西路花儿 077
整花 078
散花 079
单套花儿 079
双套花儿 079
敬神花儿 080
求雨、散雹花儿 081
求子花儿 082
爱情花儿 083
生活花儿 084
时政花儿 085
搭喜花儿 087
独唱与合唱 088
对唱 089
赋 090
比喻 090
兴 091
顶针与回环 092
对仗 093
儿化音 093
方言俗语 093
衬词 094
尾声 095
音阶调式 096
旋律节奏 096
曲式结构 096
莲花山花儿的传说 097
唱山歌庆祝庙宇落成的传说 097
一转山的莲花山 098
洗山雨的传说 099
六、游艺娱乐 100
行酒令 100
看戏 102
投圈 102
走亲访友 103
交友约会 105
请客 106
七、节日用品 107
油果子 107
粽子 109
牛肉拉面 110
手抓羊肉 111
糖果 112
青稞酒 113
节庆服饰 114
花伞 114
扇子 116
毛红 117
八、节日文献 119
花儿集 119
花儿通论 120
西北花儿学 121
洮州花儿散论 121
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 122
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 122
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 122
中国花儿学史纲 123
丝绸之路的口传民歌花儿的研究(日文版) 124
中国花儿文化编年史略 124
中国花儿曲令全集 125
调查报告 127
甘肃省康乐县2010年莲花山花儿会调查报告 129
莲花山四代花儿歌手调查报告 165
莲花山花儿会唱花班子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186
莲花山花儿会节日社会功能的历史流变 204
附录 225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0
在线试读
综述
“花儿”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是中国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各族民众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歌唱“花儿”的民族主要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部分农业区的农耕藏族和蒙古族等。甘肃是中国民歌“花儿”的主要发祥地,境内自古以来延续着大大小小100多个“花儿会”。其中,负盛名、规模、影响深远的是莲花山“花儿会”,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现已发展成为当地人民的一个传统盛大节日。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与莲花山花儿分布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
莲花山是莲花山“花儿”的故乡,古称西崆峒,被誉为“陇上名山”,是莲花山“花儿会”的主会场,位于甘肃省西南,距首府兰州市165公里,坐落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南部55公里处的莲麓镇,与临洮、临潭、卓尼三县接壤。莲花山地处西倾山与岷山山系衔接处,是岷山支脉的一座主峰,海拔3578米,巍峨秀丽,重峦叠嶂,秀峰林立,犹如莲花花瓣,远望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洮河、冶木河像两条彩带左右飘逸,为莲花山增色添彩,素有“莲开山五瓣,珠溅水三叉”之美誉。莲花山的苍松翠柏犹如莲花的枝叶,亭亭玉立地点缀在千峰万壑之中。古人曾有诗赞曰:“西倾积石几千峰,不及莲花绝黛容。休与峨眉争虚宠,愿投碧落作神工!”
(二)莲花山花儿及其分布
“花儿”按其流行的地域、内容形式、音乐风格等特点,可分为河州型“花儿”及洮岷型“花儿”两大类型。河州型“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临夏一带及青海、宁夏、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及伊犁地区等。洮岷型“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临潭县、岷县、康乐县一带。莲花山“花儿”属于洮岷型“花儿”,在中国“花儿”中占有重要位置。洮岷型“花儿”被划分为南路“花儿”和北路“花儿”。莲花山“花儿”被称为北路“花儿”,以莲花山为代表的《莲花山令》是莲花山“花儿”的一大特色;以岷县二郎山为代表的《扎刀令》等“花儿”被称为南路“花儿”。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开始的莲花山“花儿会”上,主要歌唱的是莲花山“花儿”。莲花山“花儿”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历史文献记载,仅有一些民间传说,如《三仙女的传说》《金花娘娘的传说》和《天神驱虎筑庙传说》等。但也不是无据可循,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汪鸿明多年研究表明,莲花山“花儿”是边走边唱、手挥彩扇的歌唱形式,与吐蕃“踏歌”的形式极为类似,而莲花山“花儿”的音乐调式与汉族碾场号子《牛拉拉》的曲调如出一辙。在明代时,江南移民的迁入,又极大地丰富了莲花山“花儿”的曲令及歌词内容。因此,莲花山“花儿”在吐蕃“踏歌”中孕育,在“牛拉拉”“烟雾拉”等曲调中完善,在江南移民的“吴歌”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莲花山“花儿”作为洮岷型“花儿”的代表性歌种,其分布集中于甘肃省内,以莲花山为中心,主要在康乐县、临潭县、渭源县、临洮县、岷县、卓尼县、漳县、宏昌县、陇南等地流行。
“花儿”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是中国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各族民众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歌唱“花儿”的民族主要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部分农业区的农耕藏族和蒙古族等。甘肃是中国民歌“花儿”的主要发祥地,境内自古以来延续着大大小小100多个“花儿会”。其中,负盛名、规模、影响深远的是莲花山“花儿会”,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现已发展成为当地人民的一个传统盛大节日。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与莲花山花儿分布
(一)莲花山自然景观
莲花山是莲花山“花儿”的故乡,古称西崆峒,被誉为“陇上名山”,是莲花山“花儿会”的主会场,位于甘肃省西南,距首府兰州市165公里,坐落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南部55公里处的莲麓镇,与临洮、临潭、卓尼三县接壤。莲花山地处西倾山与岷山山系衔接处,是岷山支脉的一座主峰,海拔3578米,巍峨秀丽,重峦叠嶂,秀峰林立,犹如莲花花瓣,远望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因此得名。洮河、冶木河像两条彩带左右飘逸,为莲花山增色添彩,素有“莲开山五瓣,珠溅水三叉”之美誉。莲花山的苍松翠柏犹如莲花的枝叶,亭亭玉立地点缀在千峰万壑之中。古人曾有诗赞曰:“西倾积石几千峰,不及莲花绝黛容。休与峨眉争虚宠,愿投碧落作神工!”
(二)莲花山花儿及其分布
“花儿”按其流行的地域、内容形式、音乐风格等特点,可分为河州型“花儿”及洮岷型“花儿”两大类型。河州型“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临夏一带及青海、宁夏、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及伊犁地区等。洮岷型“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临潭县、岷县、康乐县一带。莲花山“花儿”属于洮岷型“花儿”,在中国“花儿”中占有重要位置。洮岷型“花儿”被划分为南路“花儿”和北路“花儿”。莲花山“花儿”被称为北路“花儿”,以莲花山为代表的《莲花山令》是莲花山“花儿”的一大特色;以岷县二郎山为代表的《扎刀令》等“花儿”被称为南路“花儿”。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开始的莲花山“花儿会”上,主要歌唱的是莲花山“花儿”。莲花山“花儿”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无历史文献记载,仅有一些民间传说,如《三仙女的传说》《金花娘娘的传说》和《天神驱虎筑庙传说》等。但也不是无据可循,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汪鸿明多年研究表明,莲花山“花儿”是边走边唱、手挥彩扇的歌唱形式,与吐蕃“踏歌”的形式极为类似,而莲花山“花儿”的音乐调式与汉族碾场号子《牛拉拉》的曲调如出一辙。在明代时,江南移民的迁入,又极大地丰富了莲花山“花儿”的曲令及歌词内容。因此,莲花山“花儿”在吐蕃“踏歌”中孕育,在“牛拉拉”“烟雾拉”等曲调中完善,在江南移民的“吴歌”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莲花山“花儿”作为洮岷型“花儿”的代表性歌种,其分布集中于甘肃省内,以莲花山为中心,主要在康乐县、临潭县、渭源县、临洮县、岷县、卓尼县、漳县、宏昌县、陇南等地流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