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07836
编辑推荐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顾名思义,是一份跨越时代的城市档案。侯凯沅、刘锦标、赵树强分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叶在同一机位拍摄下同一场景的北京,让北京城在近半世纪中的变化以*直接和震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简介
50年代,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摄影师侯凯沅背着德国林哈夫大相机一头扎进了人民大会堂,开始了记录北京的拍摄历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年7万余张北京影像被仔细地、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现任北京院摄影师刘锦标办公室的铁皮柜中,基于此,鉴于像侯凯沅、赵树强那些老一代摄影师登高涉足的拍摄地点早已成为再也回不去的原点,刘锦标开始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记录。2008至2011年。这三年间,刘锦标共拍摄了300组照片。除了拍摄地点和角度要一致,拍摄时间也得是同月同日的同一时刻,哪怕是照片中的细节,他都力图做到真正的还原。
目 录



媒体评论
《两代摄影师一座北京城》一书共分“肌理”“市井”“建筑”“生活”4个章节,共收录数百张建筑照片。全书共约19万字。
本书通过多座建筑不同时期的照片对比,客观地呈现了从当时到现在跨越六十年的场景变迁,记录北京城发生的蒸蒸日上的变化,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些都是珍贵的图像档案。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新老照片的布局以主要地标性建筑和地平线为基准排版,而不是单一的对齐照片的左右两边或中线。
将旧时光保存下来,把它们放进历史的相册中珍藏,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任务和光荣使命。
北京何以为北京?这本书或许能给你答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