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5473
凡尔纳的小说是许多人科幻阅读的启蒙,常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他的预见性,其作品中的许多发明和叙述都已被后来的科学技术实践或证明,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便是后来潜水艇的雏形。唯有《地心游记》尤为特别,因为直到今天,人类仍尚未到达地球的心脏。正因如此,集科学性、文学性、幻想性于一身的《地心游记》,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无尽想象。
《地心游记》讲述了一位地质学家黎登布洛克偶然间从冰岛古书中发现了一篇远古密码,并从中破译了前往地心的通路。他带领自己的侄子,也是整个故事的叙述主角,开启了一趟地心历险。这次历险不仅涉及到当时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条件,也是19世纪人类探索世界绝境、内观幽暗之心的缩影。
此版中文译本由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闻时清共同完成,是中文世界早期大规模翻译引进凡尔纳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译文经典耐读,保留了小说原本的生动对话和细节描述,贴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代表作之一,讲述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受到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进行了一次整整三个月的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火山口向下进发,一路上克服了缺水、高温、黑暗种种致命磨难,也见识了蘑菇森林、史前巨兽、累累白骨,终于随着一次火山喷发回到了地面。小说人物刻画饱满生动,光怪陆离的地心探险也映射了当时欧洲探索地球绝境的激情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部作品为杨宪益先生和闻时清先生合译,译文经典耐读、生动流畅。
地心游记
章 黎登布洛克叔父 /3
第二章 神秘的羊皮纸 /9
第三章 叔父也迷惑了 /15
第四章 我找到了钥匙 /24
第五章 叔父念羊皮纸 /29
第六章 辩论 /36
第七章 准备 /45
第八章 出发 /53
第九章 在冰岛 /60
第十章 冰岛的一次晚餐 /68
第十一章 我们的向导—汉恩斯· 布杰克 /74
第十二章 去斯奈弗的路上 /80
第十三章 近山 /86
第十四章 无效的辩论 /92
第十五章 斯奈弗山顶 /99
第十六章 陷口里 /106
第十七章 开始真正的旅程 /113
第十八章 海面下一万英尺 /119
第十九章 我们一定要实行配给了 /125
第二十章 死胡同 /130
第二十一章 渴! /135
第二十二章 还是没有水 /141
第二十三章 汉恩斯,对! /145
第二十四章 海下 /151
第二十五章 休息一天 /155
第二十六章 只剩我一个人 /161
第二十七章 迷失! /165
第二十八章 声音 /169
第二十九章 得救 /175
第三十章 地中海 /180
第三十一章 木筏 /188
第三十二章 航行天 /194
第三十三章 这是什么? /202
第三十四章 阿克赛乌 /210
第三十五章 风暴 /215
第三十六章 我们到哪儿去? /221
第三十七章 人头! /228
第三十八章 叔父的讲演 /233
第三十九章 这是人吗? /240
第四十章 障碍 /247
第四十一章 往下走! /253
第四十二章 我们的后一餐 /259
第四十三章 爆炸 /266
第四十四章 我们在哪儿? /273
第四十五章 结束 /281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凡尔纳的孩子。
他们说,生命太过沉重,不能轻率对待。凡尔纳说,不,生命太过沉重,所以不宜严肃待之,只要有一颗善心和高烧不退的热情,再加点幽默,就已足够。
——雷•布莱德伯里(美国科幻小说家,《华氏451度》《火星编年史》作者)
他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世界历史。
——埃泽尔(凡尔纳法国出版商)
章 黎登布洛克叔父
一个星期天,1863年5月24日,我的叔父黎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跑回到他的小住宅去,那所房子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这是汉堡旧城里一条古老的街道。
我们的女用人马尔塔以为她做饭做晚了,因为饭菜现在才开始在锅里嗞嗞作响哩。
“好吧,”我对自己说,“我的叔叔要是饿了,他会大喊大叫的,因为他是性子急躁的人。”
“黎登布洛克先生这么早就回来了!”马尔塔冲进饭厅的门,惊慌失措地喊着说。
“是呀,马尔塔,可是午饭还不到时间呢,因为还不到两点钟。圣密谢教堂刚刚打了一点半钟。”
“可是为什么黎登布洛克先生就回来了呢?”
“他大概会告诉我们为什么的。”
“他来啦!我要走开了。阿克赛先生,你要向他解释一下啊。”
马尔塔又回到她的厨房做饭去了。
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但是向一位脾气暴躁的教授作些解释不是像我这样性格马马虎虎的人做得来的。我正在打算小心谨慎地回到我楼上的小房间去,那时外面的大门响了一下就被推开了。沉重的脚步压得楼梯吱吱作响,这房子的主人穿过饭厅,立刻跑到他的工作室去了。
可是在他急促穿过饭厅的时候,他把他那根圆头手杖丢到房角,把他头上的大帽子丢到桌子上,又向他的侄子大声命令道:
“阿克赛,跟我来!”
我还没来得及行动,教授又用急躁的声音向我喊道:
“怎么?你还不来。”
我赶快飞奔到我这位厉害老师的书房去了。
黎登布洛克并不是一个坏人,这我也愿意承认;但是,除非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奇迹,不然他这一辈子总是个怪僻的人。
他是约翰学院的教授,讲授矿石学;在讲课的时候,他总要发一两次脾气。他并不理会他的学生是否按时上课,是否用心听他讲授,学习上是否有成就,这些细节他全不关心。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是凭“主观”讲课的,讲课只为他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一个科学的泉源,但是想从这个泉源里打水上来却是很费事的。一句话,他是个吝啬鬼。
在德国有一些教授是这样的。
不幸我的叔父在发言方面有些欠缺,在熟人中间闲谈还好,在公共场所就不行。作为一个讲演者,这是很可惜的缺点。所以在学院讲课时,教授常常为了同一个不易从嘴里说出来的特别刁难的字进行斗争而中止发言,那个字抗拒到底、越来越胀大,终于以不太科学的骂人粗话的形式脱口而出,随着就是一阵大发雷霆。
在矿石学里有不少半希腊半拉丁的名称,都很难念,一些古怪名称就连诗人的嘴也说不出来。我并不要说这门科学的坏话,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可是当一个人碰到什么“菱形六面结晶体”、什么“松香沥青化石”、什么“给兰立特”、什么“谭加西特”、什么“钼硫铅”、什么“矿铐强酸盐”、什么“养钙矽”,就是灵活的舌头也会说错。
在这城里,人人都知道我叔父这个可以原谅的毛病,他们就欺负他,他们等他说到困难的地方,他越生气,他们就越笑;这就是在德国也不能算是很有礼貌的事。所以虽然听黎登布洛克教授讲课的人很多,其中总有不少人是经常来欣赏教授发脾气,开开玩笑的。
不管怎么样,我总得强调一下,我叔父是个真正的学者。虽然他有时动作有点粗鲁而把一些标本搞坏,他却有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石学家的锐敏观察力,用起他的锤子、他的钻子、他的磁石、他的吹管和他的盐酸瓶子来,他是很在行的。从某一种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可熔性、响声、臭气和味道, 他可以毫不迟疑地判定它在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六百种物质中是属于哪一类。
黎登布洛克的名声在所有国家科学机关学会里都得到尊敬。亨夫莱·达威先生、德洪伯特先生、佛兰克林和萨宾大佐路过汉堡的时候,都要来拜望他。还有贝凯雷先生、埃贝曼先生、布鲁斯特先生、杜马先生、米尔纳·埃德渥先生都喜欢同他研究化学方面的重要问题。他在这门科学上有过很多发明。1853 年在莱比锡城发表了黎登布洛克教授著作的《超越结晶体学通论》,这是一部附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为成本太高,还要赔钱。
此外我的叔父还做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石博物馆的主任,那里的宝贵收藏是全欧洲著名的。
向我急躁地喊叫的也就是这位大人物。你们可以想象一个高个子,瘦瘦的,非常健康,外表很年轻,所以这五十岁的人看来只有四十岁。他的大眼睛不停地在他的大眼镜后面转动;他的鼻子长而且尖,像一把尖刀,顽皮的学生们常说那是一块磁石,可以吸起铁屑。那都是瞎说造谣;不过,它确是可以吸鼻烟,而且数量很大,这一点不假。
我还要补充说明,我叔父迈一步足有三英尺,而且他走路时紧握双拳,说明他的脾气很激烈,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别人怕接近他了。
他就住在科尼斯街的这所小房子里,房子半砖半木,有锯齿形的山墙,旁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中心,那地区幸免于1842年的火灾。
不错,这所老房子有些歪斜,而且向外凸出;它的屋顶倒向一边,有些像土根朋的学生的便帽;它的垂直线条也不太高明。可是总的说来,它还很牢固,这是由于它前面长着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榆树,在春天那株树就把它的花蕾紧贴在玻璃窗上。
我的叔父在德国教授里要算过得不错的。这所房子和房子里的人全属于他。家属里有他的教女格劳班,一个十七岁的维尔兰地方的少女,还有女用人马尔塔和我。由于我是个孤儿, 又是他的侄子,我成了他科学实验中的助手。
我要承认我对于地质学非常爱好,我的血管里有矿石学家的血液,而且我玩起我的宝贵的石头来永远不会厌倦。
总的说来,住在科尼斯街这所小房子里是可以过得很快活的,虽然这位主人的脾气很急躁;因为他虽然态度上有些粗暴,但他还是很爱我的。可是这个人不能等待一下,永远急得要命。
四月间,他在瓦盆里种了一些木樨草和牵牛花以后,每天早晨他都要去拉拉叶子,让花长得快一些。
对这样一个古怪的人,只有服从命令。于是我就赶快跑到他书房里去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