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39257
第1章 认识AutoCAD 1
1.1 AutoCAD的功能 1
1.2 启动AutoCAD 2
1.3 AutoCAD 2018的工作界面 3
1.4 使用AutoCAD 2018的命令 7
1.4.1 AutoCAD 2018命令的激活方式 7
1.4.2 如何响应AutoCAD命令 8
1.5 新建AutoCAD图形文件 10
1.6 打开AutoCAD图形文件 10
1.7 绘制简单的图形和保存文件 12
1.8 调用AutoCAD 2018软件的帮助
系统 14
第2章 设置绘图环境 16
2.1 设置绘图单位及绘图区域 16
2.1.1 设置绘图单位 16
2.1.2 设置图形界限 19
2.2 将设置好的图形保存为样板图 19
2.2.1 将图形保存为样板图 20
2.2.2 使用样板图新建图形 20
2.3 理解AutoCAD使用的坐标概念 22
2.3.1 笛卡儿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22
2.3.2 世界坐标系(WCS)和用户
坐标系(UCS) 22
2.3.3 坐标和相对坐标 23
2.3.4 输入坐标的方式 24
第3章 创建和编辑二维图形
对象(一) 25
3.1 直线的绘制 26
3.2 圆的绘制 27
3.3 圆弧的绘制 31
3.4 正多边形的绘制 32
3.5 矩形的绘制 35
3.5.1 绘制矩形的命令执行过程 35
3.5.2 绘制具有倒角和圆角的矩形 36
3.5.3 根据面积绘制矩形 36
3.5.4 根据长和宽绘制矩形 37
3.6 点的绘制及对象的等分 37
3.6.1 绘制点 37
3.6.2 设置点样式 37
3.6.3 定数等分 38
3.6.4 定距等分 38
3.7 构造选择集 39
3.8 修剪和延伸对象 43
3.8.1 修剪对象 43
3.8.2 延伸对象 44
3.9 图形对象的复制和删除 45
3.9.1 删除对象 46
3.9.2 复制对象 46
3.9.3 镜像复制对象 49
3.9.4 旋转复制对象 49
3.9.5 缩放复制对象 51
3.9.6 阵列复制对象 52
3.9.7 偏移图形 57
3.10 夹点功能 59
3.11 综合练习 60
第4章 创建和编辑二维图形
对象(二) 65
4.1 椭圆和椭圆弧的绘制 65
4.2 构造线的绘制 67
4.3 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67
4.3.1 移动(move)命令 67
4.3.2 对齐(align)命令 68
4.3.3 拉伸(stretch)命令 69
4.3.4 拉长(lengthen)命令 70
4.4 边、角、长度的编辑 71
4.4.1 打断图线 71
4.4.2 合并对象 73
4.4.3 删除重复对象 74
4.4.4 圆角、倒角和光顺 75
4.4.5 分解对象 79
4.5 多段线的绘制与编辑 80
4.5.1 多段线的绘制 80
4.5.2 多段线的编辑 82
4.6 样条曲线的绘制 86
4.7 图案填充与编辑 89
4.7.1 【图案填充创建】选项卡 90
4.7.2 使用工具选项板 99
4.7.3 图案填充编辑 99
4.8 创建边界与面域 102
4.8.1 创建边界 102
4.8.2 创建面域 103
4.9 创建圆环 104
4.10 GRIPS菜单 105
4.11 高级选择集 106
4.11.1 选择集模式 106
4.11.2 循环选择 109
4.11.3 快速选择 109
4.11.4 编组 111
4.11.5 对象选择过滤器 116
4.12 参数化图形 117
4.12.1 几何约束 118
4.12.2 标注约束 123
4.12.3 管理 125
4.13 综合练习 127
第5章 对象特性与图层 129
5.1 对象特性 129
5.1.1 设置新创建图形对象的特性 129
5.1.2 改变现有图形对象的特性 134
5.2 图层的应用 138
5.2.1 图层的创建 138
5.2.2 视图列表显示控制与图层排序 141
5.2.3 利用图层管理不同类型的图形
对象 142
5.2.4 管理图层 145
5.2.5 图层工具 150
第6章 利用绘图辅助工具精确绘图 156
6.1 精确绘图辅助工具 156
6.1.1 捕捉和栅格 156
6.1.2 正交与极轴 158
6.1.3 对象捕捉 160
6.1.4 对象追踪 164
6.1.5 动态输入 165
6.1.6 综合练习 167
6.2 图形显示控制 169
6.2.1 图形的平移和缩放显示 169
6.2.2 命名视图 172
6.3 查询对象的几何特性 174
6.3.1 查询点坐标 174
6.3.2 查询距离 175
6.3.3 查询半径 176
6.3.4 查询角度 176
6.3.5 查询面积 177
6.3.6 查询体积 181
6.3.7 列表查询 182
第7章 文字与表格 183
7.1 文字的使用 183
7.1.1 AutoCAD中可以使用的文字 183
7.1.2 写入文字 184
7.1.3 定义文字样式 188
7.1.4 编辑文字 190
7.1.5 注释性特性的应用 194
7.2 表格的使用 197
7.2.1 创建表格样式 197
7.2.2 插入表格 198
7.2.3 编辑表格 200
7.2.4 利用现有表格创建新的表格
样式 201
7.3 字段的使用 204
7.3.1 插入字段 204
7.3.2 更新字段 206
第8章 尺寸标注 208
8.1 创建各种尺寸标注 208
8.1.1 线性标注与对齐标注 209
8.1.2 半径标注与直径标注 210
8.1.3 角度尺寸的标注 211
8.1.4 弧长的标注 212
8.1.5 折弯标注 213
8.1.6 基线标注与连续标注 213
8.1.7 标注(DIM) 216
8.1.8 快速标注 216
8.1.9 多重引线标注 218
8.2 定义标注样式 222
8.2.1 定义尺寸标注样式 222
8.2.2 定义标注样式的子样式 229
8.2.3 标注样式的编辑与修改 231
8.3 标注的编辑与修改 232
8.3.1 利用标注的关联性进行编辑 232
8.3.2 编辑标注的尺寸文字 232
8.3.3 编辑标注尺寸 234
8.3.4 利用对象特性管理器编辑尺寸
标注 235
8.4 创建公差标注 235
8.4.1 尺寸公差标注 236
8.4.2 形位公差标注 237
8.5 综合练习 238
第9章 块的使用 239
9.1 块的创建与使用 239
9.1.1 创建块 239
9.1.2 使用块 243
9.2 块的编辑与修改 248
9.2.1 块的分解 248
9.2.2 块的重定义 248
9.2.3 块的在位编辑 250
9.2.4 块编辑器 252
9.3 块的属性 252
9.3.1 定义及使用块的属性 252
9.3.2 属性的编辑 256
9.3.3 属性的提取 257
9.4 动态块 260
9.4.1 动态块的使用 260
9.4.2 动态块的创建 263
9.4.3 利用几何约束和标注约束创建
动态块 273
第10章 图纸布局与打印输出 279
10.1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 279
10.1.1 模型空间 279
10.1.2 图纸空间 279
10.1.3 布局 280
10.1.4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切换 280
10.2 在模型空间中打印图纸 280
10.3 在图纸空间通过布局编排输出
图形 283
10.3.1 创建布局的方法 283
10.3.2 建立多个浮动视口 286
10.3.3 调整视口的显示比例 289
10.3.4 视口的编辑与调整 290
10.3.5 锁定视口和化视口 290
10.3.6 视图的尺寸标注 290
10.4 布局中图纸的打印输出 292
10.4.1 布局中打印出图的过程 292
10.4.2 打印设置 293
10.5 使用打印样式表 296
10.5.1 颜色相关打印样式表 297
10.5.2 命名打印样式表 297
10.6 管理比例列表 298
10.7 电子打印与批处理打印 299
10.7.1 电子打印 299
10.7.2 批处理打印 301
第11章 共享AutoCAD数据和协同
设计 305
11.1 样板图技术 305
11.1.1 样板图的作用 305
11.1.2 样板图的内容 307
11.1.3 样板图的创建与使用 307
11.2 设计中心 309
11.2.1 设计中心简介 309
11.2.2 设计中心的启动方法 309
11.2.3 设计中心的工作界面 309
11.2.4 利用设计中心浏览图形内容 311
11.2.5 利用设计中心向图形添加
内容 312
11.2.6 利用设计中心定制工具选
项板 313
11.2.7 利用设计中心查找参考图形 314
11.3 外部参照技术 315
11.3.1 外部参照的命令 316
11.3.2 外部参照的使用 316
11.3.3 外部参照的类型与嵌套 318
11.3.4 外部参照的管理 319
11.3.5 外部参照的绑定 320
11.3.6 外部参照的剪裁 322
11.3.7 外部参照的在位编辑 322
11.3.8 设置外部参照的访问权限 323
11.3.9 外部参照的特点 324
11.4 光栅图像的使用 324
11.4.1 插入光栅图像的方法 325
11.4.2 管理与调整光栅图像 326
11.5 链接和嵌入数据(OLE) 326
11.5.1 在AutoCAD中链接和嵌入
对象的方式 327
11.5.2 在AutoCAD中链接和嵌入
对象 328
11.5.3 向Word中插入AutoCAD
对象 329
11.6 CAD标准 330
11.6.1 CAD标准文件的创建 331
11.6.2 附着标准文件并检查标准 332
11.6.3 标准的监督执行 335
11.7 电子传递 336
11.8 签名图形 338
11.8.1 图形加密 338
11.8.2 数字签名 339
第12章 创建三维模型 341
12.1 设置三维环境 341
12.1.1 三维建模使用的坐标系 342
12.1.2 创建用户坐标系 343
12.1.3 观察显示三维模型 345
12.2 创建和编辑三维实体模型 347
12.2.1 可直接创建的8种基本形体 347
12.2.2 几种由平面图形生成三维
实体的方法 350
12.2.3 剖切三维实体并提取剖切面 353
12.2.4 布尔运算求并集、交集、
差集 355
12.2.5 倒角和圆角命令 356
12.2.6 编辑三维实体的面、边、体 357
12.2.7 三维位置操作命令 358
12.2.8 创建三维机械实体模型综合
实例 359
12.2.9 创建三维建筑实体模型综合
实例 363
12.3 由三维实体模型生成二维平面
图形 366
第13章 图纸集 370
13.1 图纸集的概念 370
13.2 创建图纸集 371
13.2.1 使用样例创建图纸集 371
13.2.2 利用现有图形创建图纸集 373
13.3 为图纸集添加图纸 375
13.3.1 将现有的图纸布局导入到
图纸集中 375
13.3.2 在图纸集中创建新图纸 377
13.4 管理图纸中命名视图 378
13.4.1 管理在布局中的命名视图 379
13.4.2 管理在模型空间中的命名
视图 379
13.5 图纸一览表 381
13.5.1 生成图纸一览表 381
13.5.2 更新图纸一览表 382
13.6 图纸集的发布和打印 382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企业信息化重要的技术之一,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设计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AutoCAD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供商Autodesk公司的产品,它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多年来积累了无法估量的设计数据资源。该软件作为CAD工业的旗舰产品和工业标准,一直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而为全球的设计工程师所采用。作为一个工程设计软件,它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二维和三维工程设计与绘图功能。AutoCAD 2018是目前的版本,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和功能的增强,将快速创建图形、轻松共享设计资源、高效管理设计成果等功能不断地扩展和深化。为了让中国的设计和学习人员更好地使用软件、提高设计应用水平,特推出《AutoCAD 2018中文版标准教程》一书。
本书作者来自国内高校,并且是Autodesk公司授权培训中心的资深教师,书中的实用见解、方法和技巧介绍都融会了作者和国内外设计人员多年精炼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本书紧扣Autodesk公司AutoCAD初级工程师级及工程师级认证考试的教学大纲,并且参考借鉴众多高校与培训机构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介绍与讲解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新特性,着重培养用户充分和适当地利用软件功能解决典型应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本书的编写突出了如下特点。
1.在AutoCAD 2016中文版的基础上增加了AutoCAD 2018中文版的新功能和增强功能,同时注意基本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突出以设计实例为线索,循序渐进,将整个设计过程贯穿全书。详细介绍计算机辅助的设计流程、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命令和技巧。本书配套素材包含书中大部分实例文件,易于读者使用,是培训和教学的宝贵资源。配套素材中的影音教学文件由多位设计者精心制作,大大降低了学习本书的难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3.注意贯彻我国CAD制图有关标准,指导读者有效地将AutoCAD的丰富资源与国标相结合,进行规范化设计。
4.本书插入了大量“注意”和“提示”等醒目的标记,向读者推荐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5.本书为每一个需要动手实践的实例配以视频影音教学课件,在本书中标以“实践视频”,让读者通过视频教学更容易地掌握软件的使用。
本书共分为13章,包括认识AutoCAD、设置绘图环境、创建和编辑二维图形对象、对象特性与图层、利用绘图辅助工具精确绘图、文字与表格、尺寸标注、块的使用、图纸的布局与打印输出、共享AutoCAD数据和协同设计、创建三维模型、图纸集等。其中第1、2、3、4、5、6章由北京工业大学王建华、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张文杰共同编写,第7、8、9、10、11、12、13章由北京联合大学程绪琦与李炜共同编写。本书的各个章节联系紧密、步骤翔实、层次清晰,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Autodesk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 者
2018.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