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090747
献给中国孩子的阅读盛宴
因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和作家,构建了“中国少儿经典科普 小品文名家精选”丛书,整体规模估计在30到40册之间。它甄选在中国科学小品文创作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名家作品,它将是我社少儿科普出版专业领域的又一柱石性工程,计划以每年10册的速度出版。
“中国少儿经典科普 小品文名家精选”第二辑收录了金涛、金波、宗介华、余俊雄、杨向红、纪树森、朱珠、柯宝成等作者的作品。
《中国少儿科普经典 小品文名家精选·宇宙之谜》:
本书从窥察宇宙之谜、 探索奇妙的自然现象、 介绍不可思议的动物等方面来普及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以及解释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语言流畅, 知识严谨, 内容丰富,是小读者关于宇宙奥秘的入门读物。
窥察宇宙之谜
月亮与星星谁大2
月球上一天有多长3
月球上是什么样子4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月食6
月球在远离地球8
星星什么样10
恒星的尸体黑洞12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13
“旅行者”探测器的使命14
有外星人吗17
在太空怎样吃喝19
在太空怎样洗澡20
太空飞行中怎样睡觉21
极 光22
彩虹之谜24
太阳风26
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27
科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癌症与食物30
你想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吗32
吸烟的危害34
狼吞虎咽害处大35
危险的室内污染36
彩色光损害健康38
粉尘爆炸39
太阳暴晒的危害40
声音能治病也能杀人42
玻璃丝电话线44
噪声污染46
生命之水48
骨折之谜50
怪 病52
当心铅中毒54
淡蓝色的“杀人烟雾”55
天上的“ 漏洞 ”56
酸雨的由来58
能再长高点吗59
农药污染的危害61
探索神奇的动物
谈 蛇64
眼镜蛇舞蹈之谜67
顺风耳水母68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70
蝙蝠的绝技72
濒临灭绝的袋熊74
鼠的知识76
有自杀传统的旅鼠80
警 鼠81
负 鼠82
裸鼹鼠王国探奇83
神秘的怪鱼85
奇怪的肺鱼87
鳄88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90
长颈鹿92
鸭嘴兽93
会发电的鱼95
研讨奇奇怪怪的自然现象
太平洋也有“ 魔鬼海 ” 98
淹不死人的海101
雷能击死人吗103
奇风怪雨104
白天、黑夜各半年的地方106
罪魁祸首是谁107
救命的波浪109
下海比登天还难111
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113
给冰山装上推进器115
海底怎样变成世界最高峰117
海水着火了119
日本和夏威夷等地为什么多火山120
丰富的海洋矿藏122
天上化肥厂124
森林的作用126
根据植物找矿128
树的年轮探秘130
秋天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131
——主编寄语(代序)
一
即将付梓的“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分为三辑,每辑十册,计划三年推出),以其别样的风采与历史的厚重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
应该说,这是一种积累;
应该说,这是一种成果;
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
应该说,这是一种力量。
因为在这之前,纵观中国百余年的出版史,还从未有过这么多的科学小品文作者济济一堂,还从未有过这么多部作品汇集一起,自然,也就还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科学小品文集。
二
小品文以其精、短、小、美之特色,形成了多种表象。
如戏剧小品,
如文艺小品,
如美术小品,
如曲艺小品,
……
当它依附于科学之时,科学百花苑便除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诗歌、科学故事、科学美术、科学电影、科学电视等,又有了科学小品文。
科学的出发点是真,艺术的出发点是美。换言之,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是自然与人的结合,是真与美的结合,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这既是科学的内涵,也是科学小品文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虽短,却将其从科学“宇宙”撷取而来的一粒微尘,予以放大,让其放出奇异的光彩,让人们认识到它的光辉。这便是科学小品文的功力。正如1935年鲁迅先生在一次小品文大讨论中所说的:
“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
三
科学小品文,是伴随着科学普及的悠久历史缓缓走来的。
有人曾撰文写道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如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
如此说来,久远的历史不止满载着丰厚的中国科学、中国文学,科学小品文也体现在其中。
然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科学小品文,是指现代的科学小品文,直至当代的诸多文章,洋洋洒洒近百年的“足迹”。
四
经查,在这近百年的科学小品文写作中,首见报端的当属沈雁冰先生发表在《学生》1920年3月七卷三号上的一篇,名为《脑相学的新说明》。
在这篇不足3000字的短文中,作者首开先河,以设问开头,然后以步步作答的方式娓娓道来,自是引人入胜的。
请看:
加尔博士说的是谎话吗?
勃洛加研究的是什么?
人的知识高于禽兽——为什么?
111年之前巴黎有个领袖医生叫做加尔的,发表了一篇关于脑筋的功能的理论,这理论后来被人称为脑相学,现在还有人研究,学报上也时常有人谈起。
……
随之,一个个学者、智者便相继跟来,写出了篇篇科学小品文佳作。
请看作品(以发表先后为序):
贾祖璋《鸥》,
邹韬奋《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
夏丏尊《〈鸟与文学〉序》,
顾均正《昨天在哪里?》,
周建人《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
刘薰宇《一个最大的数》,
高士其《大王,鸡,蚂蚁》,
竺可桢《利害与是非》,
叶至善《东南西北》,
郑文光《怎样测量天体间的距离?》,
秦牧《谈北京药材铺》,
……
写到这里,似乎应停顿一下,说一说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生物学家贾祖璋先生。他除了撰写了多部生物学专著,从1926年到1928年,还先后发表了十几篇科学小品文,1931年结集出版,取名《鸟与文学》。可以说,这是我国出版史上最早出版的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成为中国小品文创作的范例。
而1931年1月为这本集子作序的夏丏尊先生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是他首次在序言中提出了“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命题,为后来的“科学小品”诞生做出了最早的先导。
在《鸟与文学》的序言中,他是这样说的:
民族各以其常见的事物为对象,发为歌咏,或编为传说。经过多人的歌咏和普遍的传说以后,那事物就在民族的血脉中,遗下某种情调,呈出一种特有的观感,这些情调和观感,足以长长地作为酵素,来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
在这里,夏丏尊先生第一次提出了事物歌咏或编为传说,温暖润泽民族的心情的论述。说得通俗些,就是他将科学的物与文艺的歌咏相加,变成了另一种情调,经过出版与宣传,去更好地为百姓所需要。而这,也正是科学小品的特性所在。
有了以上几位先人的探索与呼吁,科学小品文破茧而出了。
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破天荒地刊登了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四篇科学小品文,设立了“科学小品”专栏。
应该说,真正有了“科学小品”之名,则是1934年的这一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科学小品文作者相继涌现,并满载着他们的佳作流水般地“顺流而下”,直至今日。
于是,今天的少儿出版界才会展出“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这套洋洋几十册的“大书”。
五
科学是无处不在的。
科学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的绚丽多姿。
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科学小品文创作领域人才辈出。
在浩如烟海的科学小品文作品中,你会发现它们是与各种科学“同步而行”的,无论是医学、交通、军事、体育、教育,还是其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只要有科学的存在,便会有科学小品文的身影。从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中国少儿科普经典·小品文名家精选”的大型丛书的字里行间,便可看出科学小品文的无穷魅力。
当然,科学小品文的写作同其他写作“行当”相同,也是流派多多。有的善于描写,有的精于叙述,有的重于抒情,有的多于讲理,但不管怎么“表述”,都会透出“科加文”的内涵,体现着科学小品文“短而精”的特色。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普大军中的“轻骑兵”;
有人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文艺里的“突击队”。
不管如何称呼,科学小品文绝对是特色多多、魅力无穷的。
愿这朵科学文艺百花苑中的“散文之花”,越开越鲜艳,散发出奇异的芳香!
宗介华
2015年12月 北京
星星什么样
星光璀璨的夜空,美丽的星星闪闪烁烁,好像朝你眨着眼睛。
你知道星星是什么样吗?
我们用肉眼看得见的大多数星星,都是像太阳那样巨大、炽热的气体火球。有的星星比太阳还大许多倍。这些自己会发光的球状天体,我们称之为恒星。
有些星星比太阳还大许多倍,为什么看起来却比太阳小得多呢?
因为那些星星到地球的距离,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的千百万倍,所以看上去只是一个小亮点。
太阳光到达地球只用8分多钟。距地球第二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约4.2年的时间。有些恒星的光到达地球要几百、几千年。
除了恒星以外,还有5颗星星有时用肉眼也能看到,它们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它们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但看上去也是亮晶晶的,那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太阳光,就像镜子在阳光下反光一样。它们也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转,我们叫它们行星。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另外两颗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
天上的月亮也是星星,由于它绕地球转,我们称它为地球的卫星。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目前,在土星周围已发现62颗卫星,也就是说土星有62个“月亮”呢。
月球看起来比星星大得多,大小似乎与太阳相似,其实月球比星星小多了,只不过它离地球最近,只有约38万千米,所以看起来大。
如果我们凝视夜空,偶尔会看到一颗星星忽然划着亮光,在天空一闪就消失了。其实,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星星,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当它飞到地球附近,被地球引力吸引,与地球高空的空气激烈地摩擦,就燃烧发出光亮,我们称它为流星。大部分流星在落地之前就燃烧为灰烬,飘浮在大气中;来不及烧完的落到地面上,我们称它为陨石。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一种拖着一条长尾巴的星星,状如扫帚,俗称扫帚星,学名叫彗星。彗星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主要由冰物质组成。彗星绕着太阳转,当它接近太阳时,会形成一条几千万千米,甚至几亿千米的长尾巴。科学家已发现1700多颗彗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它每76年绕太阳一周,地球上的人们76年才能见到它一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