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61851
★借引《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评论自秦至五代间漫长的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寻求中国复兴之道。
★左右文白对照,排版设计科学,大字号,大行距,阅读更舒适,为读者打造一个更精良的即可阅读,又可收藏的版本
为什么要读《读通鉴论》?
读历史需要思考:
读史增长智慧,但是不经思考的读史;则和读一般的书籍无异,读此书学会思考历史。
独出新裁的历史观:
王夫之对历史的研究和评论;其观点新颖独特、发人深思。
深入剖析,领悟历史智慧:
对每一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让你从历史中领悟真实的智慧。
册
卷一
秦始皇
二世
卷二
汉高帝
惠帝
文帝
卷三
景帝
武帝
卷四
汉昭帝
宣帝
元帝
卷五
成帝
哀帝
平帝
王莽
卷六
后汉更始
光武
卷七
明帝
章帝
和帝
安帝(殇帝附)
卷八
顺帝
桓帝
灵帝
第二册
……
第三册
……
第四册
……
卷一
秦始皇
1.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安于其位者习于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虽愚且暴,犹贤于草野之罔据者。如是者数千年而安之矣。强弱相噬而尽失其故,至于战国,仅存者无几,岂能役九州而听命于此数诸侯王哉?于是分国而为郡县,择人以尹之。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译文】在历史上,关于封土建邦的优劣得失之争由来已久,持论的双方舌枪唇剑,争斗不止,大有不决出个上下高低绝不罢休之势,其实这种争论完全是枉费心机,毫无实际意义郡县制,迄今已经存在了两千余年,其间没有谁能改变或废除它,古今上下的人们都接受它,赞成它,就如同大势所趋,如果郡县制没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内在的必然性,难道能够这样吗?上天一定要让人间拥有君主,即使没有人愿意做也不行。所以,在起初时,人们各自推举其间德高望重、功绩卓著之人奉之为主,然后再从这些人中推选一人做天子。人们并非没有自居富贵之心,然而却一定要推举别人奉为尊长的原因,正是由于它们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一个人长期地在某岗位上工作,就会对本职工作越来越熟,了若指掌,并且还会促使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所以,国君有子袭父位、兄终弟及之制,即使是很愚蠢而又残暴的国君,也比荒野那些占山为王的草寇强得多。像这样的君主制,已经延续数千年,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了。后来,列国相争,弱肉强食,完全抛弃了昔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传统,及至战国时期,幸存的国家已寥寥无几,难道富有四海的人能够俯首听命于这几个小小的诸侯王吗?于是秦朝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并且选派精明能干的人去加以治理。实际上,郡县制在秦始皇之前早就存在。秦始皇所灭亡的,仅仅是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而已,并不是把夏、商、周三代所封的诸侯国全部灭掉。那么,秦朝把天下分为郡、分为县,让那些有治民才能的人去治理这些郡县,以尽其才,如此的治民之道难道不算是天下为公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