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52488
“创业”“创新”是当代热点话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个人价值的实现。本书集中呈现了13位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创业有成的上海创业者,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人生轨迹,讲述新世纪初十几年“上海合伙人”的故事,展现创业者对诸多事情的思考和行动,反映立足上海的创业者独特的中国梦。
本书是一部聚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上海创业者群体的人物访谈录。本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世纪之交的创业者,在教育培训、公关咨询等领域卓有成就。在互联网快速改变以往行业格局、催生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在新的创业浪潮方兴未艾之际,他采访了畅炯视障创始人许莺、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等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上海创业人,记录下他们的创业梦想、事业发展经历以及与他们的对话实录,向大众勾勒出一张这群新时期上海创业者的群像素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创业者们的梦想始终与这个时代同呼吸;读者也能对这些创业者的经历、奋斗和初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爱乐奇
——潘鹏凯的数字化教育梦想
分享创新,探索未来
——华理六君子的科学服务泰坦梦
独立日
——郑一的职业自由梦想
桃李春风人人一亩田
——安泰EMBA同学的有机农业梦想
伴着蜗牛去散步
——陈婕的星宝上学梦
炯炯有神心欢畅
——许莺的视障人群乐活梦想
源自地心,暖在人心
——朱汉宝的清洁能源梦
科技,让老年生活更美好
——吴含章的科技助老梦想
九九归一夕阳红
——潘朝阳的公益养老梦
机车游侠在路上
——吴轶群的摩托金融梦
创业是长跑
——徐超的养老服务梦想
听风众里百千寻
——裔云天的家庭人身安全梦
从“三无”到“三有”
——孙绍瑞的校园传媒梦想
后 记
序
在“创业创新”国家战略指引下,贯彻群团改革精神,上海团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培训部门,集聚优秀创新创业者、创业导师、商学院教授力量,承接上海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和各类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参访基地,以及商业模式-创业实践-社会公益竞赛体系,力争在全社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系统生态链中,发挥自身优势、做出特色贡献。我校陆新和老师基于自身多年的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积累,敏锐把握互联网时代青年创新创业的痛点和问题,走进创业线、探访创业者心声,以访谈录的成果形式,传递信心、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坚定并传递对未来的信心。从国家政治发展角度,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及路线图、施工图,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坚实的历史、现实和学术逻辑支撑。从经济技术角度,人类正迎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社会已告别短缺经济、10多亿人口正发生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在如此历史性变革和机遇面前,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从1到N的复制扩展创新,抑或是怎么把创新技术用工匠精神完美呈现,都是市场所需要且大有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些判断和认识是本书的重要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共识。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熔炼并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互联网思维所谓的“用户、极致、利他、共享”精神,和我们党、团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具有相通性一致性。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物质积累阶段,未来的创业一定是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中、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程中实现,并取得成功。因而,“人人成为生产型消费者、互相协作共享免费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可能到来,“追寻与守护人类理想的中国逻辑”必将实现。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解读和传播是本书的重要创新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价值和原则。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凝聚并增进前行的力量。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在创新创业者带领团队前行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掌握创新创业技术和方法的课程,创造一些解疑释惑、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把大家的创业故事、人生经验总结好传播好,让更多创业伙伴、年轻人获得启发和成长。对这一想法的践行是本书的重要突破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使命和责任。
是为序。
上海团校副校长张恽
2018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